元佑党争论文-李鹤

元佑党争论文-李鹤

导读:本文包含了元佑党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梁焘,党争,士大夫,矛盾点

元佑党争论文文献综述

李鹤[1](2019)在《梁焘与元佑党争》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党争缘起于士大夫之间政见不同的"义利之辩",最终演变成了权力之争。而梁焘为宋哲宗元佑党争中"朔党"的重要成员,其党争经历堪称士大夫在党争经历的缩影。梁焘对朋党极为厌恶和敏感,但却一直深陷党争,在党争中坚持激进、顽固的态度;但梁焘也有重视人才、心怀百姓的一面。这种特殊的现象具有一定普遍性,既是士大夫广泛参与朝政的价值追求的体现,也是其保护其政治利益的需要,虽然都含有改善社会治理和人民生活处境的一面,但最终却变得无法控制,造成极为严重的社会政治影响。(本文来源于《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喻世华[2](2011)在《“为”与“不为”——论苏轼在元佑党争中的处境、操守与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元佑时期,苏轼曾"叁入承明,四至九卿",进入过权力中枢,但在表面风光下他却不安于朝,饱受政敌攻击,始终处于政争旋涡中,不得不多次自请外放。元佑政争的原因是复杂的,从攻击者的角度看,不能完全排除私人恩怨,但更重要的是与体制的变质、与苏轼特殊的政治地位有关;从苏轼的角度看,则与苏轼不合时宜的政治取向、耿介的政治操守、真挚无饰的性格因素有关。苏轼在元佑党争中的担当精神、批判精神、强烈的主体意识以及光明磊落、淡泊名利的政治风范和人格风范,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选择,对于我们了解苏轼的人格、志趣、追求,对于今天的人们也具有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蒋启俊[3](2006)在《元佑党争中的台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台谏与宋代党争关系密切,大凡宋代党争无不有台谏涉足其中,元佑党争尤其如此,本论文从四个方面考察台谏与元佑党争的关系:(一)台谏在宋代的发展及其言风之变化;(二)、“元佑更化”中的台谏;(叁)、台谏与元佑党争的分裂与纷争;(四)元佑台谏之考察。全面探讨了台谏对元佑党争的推波助澜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使我们对元佑党争有一个更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06-05-01)

萧庆伟[4](1998)在《熙丰、元佑党争的特质及其蜕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熙丰、元间,士大夫群体分化与组合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分化新旧两党,二是分为君子之党与小人之党。它们全以政见不同而论争,所以就其性质而言,它是我国古代政党政治萌芽的重要标志。然而,由君子小人之分所引发的道德评价和人格区分,却导致了北宋新旧两党由政见之争向意气倾轧的转化,北宋新旧党争蜕变的原因正在于此(本文来源于《赣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1998年04期)

萧庆伟[5](1998)在《论熙丰、元佑党争的文化背景》一文中研究指出熙丰、元新旧党争有着深广的文化背景。其荦荦者,有北宋儒学的复兴和南北文化的冲突二端。熙丰党争与庆历新政一样,同是当日经世思潮和文人参与精神的产物。再者,北宋正处于南方文化崛起之时,所以由它所带来的南北士人的冲突也必然会在北宋新旧党争中反映出来。只是随着两党之争的衍化,这一地域文化之间的冲突,逐渐地为政治纷争和政治倾轧所掩盖。(本文来源于《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1998年01期)

元佑党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元佑时期,苏轼曾"叁入承明,四至九卿",进入过权力中枢,但在表面风光下他却不安于朝,饱受政敌攻击,始终处于政争旋涡中,不得不多次自请外放。元佑政争的原因是复杂的,从攻击者的角度看,不能完全排除私人恩怨,但更重要的是与体制的变质、与苏轼特殊的政治地位有关;从苏轼的角度看,则与苏轼不合时宜的政治取向、耿介的政治操守、真挚无饰的性格因素有关。苏轼在元佑党争中的担当精神、批判精神、强烈的主体意识以及光明磊落、淡泊名利的政治风范和人格风范,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选择,对于我们了解苏轼的人格、志趣、追求,对于今天的人们也具有启示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元佑党争论文参考文献

[1].李鹤.梁焘与元佑党争[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2].喻世华.“为”与“不为”——论苏轼在元佑党争中的处境、操守与选择[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3].蒋启俊.元佑党争中的台谏研究[D].暨南大学.2006

[4].萧庆伟.熙丰、元佑党争的特质及其蜕变[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

[5].萧庆伟.论熙丰、元佑党争的文化背景[J].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

标签:;  ;  ;  ;  

元佑党争论文-李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