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换热机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换热,机组,回水,换热器,热力,管壳,节能。
换热机组论文文献综述
张承虎,廉雪丽,李亚平[1](2019)在《串联补燃型吸收式换热机组最大供热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降低供热热力站一次侧的回水温度,增大供热量,采用串联补燃型吸收式换热机组代替常规单段吸收式换热机组.在仅考虑可行性传热端差的技术制约条件下,通过分析串联补燃型吸收式换热机组内各传热部件的热力循环过程及传热过程,建立机组的数学模型并采用迭代的数值方法进行求解,定量分析了在满足换热站设计要求的一次侧供水温度,二次侧供、回水温度条件下,一次侧回水最低温度、机组最大供热能力以及机组内换热量的分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一次侧供水温度为110℃,二次侧供、回水温度为60/45℃时,串联补燃型吸收式换热机组的一次侧回水最低温度为22℃,管网输送能力是传统110/60℃水-水板式换热器的1.76倍,供热量是传统水-水板式换热器的2倍;对于常规单段吸收式换热机组而言,一次侧和二次侧的供水温度对其扩大系数基本没有影响,其值约为1.5.在一次侧供水温度为100℃,二次侧供、回水温度为69℃/54℃时,补燃型吸收式换热机组的扩大系数最大约为3.3.(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王云山,韩吉田,刘羊九,李昆,姜衍礼[2](2019)在《污水源热泵机组的换热器设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污水换热器是污水源热泵机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设计一种适用于污水源热泵的管壳式换热器,对其3种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B结构较为理想,其夏季和冬季的换热能力分别为475. 97 kW和424. 36kW,均可较好地满足设计要求,研究结果为污水源热泵机组的换热器设计和相关领域技术人员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制冷与空调》期刊2019年09期)
陈江涛,吴珂,王绪虎,孙为民,贠英[3](2019)在《大型吸收式换热机组在热力站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大型吸收式换热机组的原理及参数,并对大型吸收式换热机组运行过程中供回水温度、流量和供热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通过在热力站安装大型吸收式换热机组,一次网供回水温差相比普通热力站提高14℃,采暖季平均流量减小22%,有效地提高二次侧供热质量。最后,指出了大型吸收式换热机组改造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建议。(本文来源于《能源研究与管理》期刊2019年03期)
陈江涛,谢诞梅,贠英[4](2019)在《多级并联模块化大温差换热机组运行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末端大温差热力站和普通热力站运行数据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两种换热站的一次侧回水温度和二次侧实际热指标进行了数据拟合,最后,对大温差换热机组运行过程中真空度的维持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末端大温差压力站和普通热力站最显着的区别在于一次侧回水温度的大小不同。两种换热站的一次侧回水温度和二次侧实际热指标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多级并联模块化吸收式大温差换热机组的使用,解决了地下热力站由于限高不易改造的难题,并且拉大了一次侧供回水温差,实现了低流量供热,大幅度提升了二次侧实际热指标,有效改善了末端热力站的供热效果。(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4期)
刘强,尹红伟[5](2019)在《空气压缩机组增压机段间换热器内漏应对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空气压缩机组增压机流程及存在的问题,采取应对措施及技术改造后,空气压缩机组增压机段间水冷器内漏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各项指标满足生产要求,建议制作1台新的换热器,待检修时更换内漏的换热器,以彻底解决问题。(本文来源于《大氮肥》期刊2019年03期)
辛丽君[6](2019)在《吸收式换热机组在热力站实际运行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热网实际的供热运行中,一次网回水温度常常高于二次网的供回水温度,在这一换热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不可逆损失,热力站通过吸收式换热机组来充分利用这些被损失掉的低品位热源,继而将它们再次以热能的方式供给热用户。通过吸收式换热技术,不仅极大地减少了热量的不可逆损失,为余热回收创造条件,还降低了管网的建设投资,继而大幅提升了系统的供热效率和能源利用率。(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9年17期)
蔡兆丰[7](2019)在《浅谈换热机组的综合性电气智能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越来越多的电气领域开始应用智能控制技术进行有效管理,目前人工换热机组设备的应用逐渐广泛,为了保证高效的作业效率,完善现有的设备运行参数模式,目前业内工作者不断完善现有的综合性应用措施,采用科学有效的技术进行智能化管理,提高整体的控制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9年16期)
郭荣祥,田国,徐清新,陈沐泽,于子月[8](2019)在《换热站换热机组的远程监控》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个能耗大国,而能源总量是一定的,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是国家支持和提倡的。本文利用远程通信技术将各个换热站的数据传送到联网状态的计算机,并利用组态将各个换热站的数据在计算机上显示出来,计算机可以根据各个换热站的实时相关参数对相应换热站进行调控。经过测试,此方案实用可行。(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李星宇,刘千诚,肖生泽,张涛,许世海[9](2019)在《供热系统换热机组动力系统的节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现有兰州市供热系统的分析、研究,探讨单位时间内单位建筑面积所需要的实际供热量。以及响应国家节能、环保政策,将供热系统换热机组动力系统的节能和环保作为优化和完善的重点工作。(本文来源于《2019供热工程建设与高效运行研讨会论文集(下)》期刊2019-04-21)
刘纪伟,郝震震,叶兴柱[10](2019)在《超超临界机组中压阀门扩散器共轭换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某引进型1 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中压阀门扩散器是对称布置的,在运行一个大修周期后,多台机组均出现了不对称开裂的情况。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扩散器所处腔室进行了共轭换热分析,得到了扩散器在不同工况下的温度场分布,揭示了可能导致扩散器不对称开裂的原因,并将共轭换热方法与传统换热公式法得出的温度场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二者的优劣。研究成果可为复杂流动区域温度场计算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热力透平》期刊2019年01期)
换热机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污水换热器是污水源热泵机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设计一种适用于污水源热泵的管壳式换热器,对其3种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B结构较为理想,其夏季和冬季的换热能力分别为475. 97 kW和424. 36kW,均可较好地满足设计要求,研究结果为污水源热泵机组的换热器设计和相关领域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换热机组论文参考文献
[1].张承虎,廉雪丽,李亚平.串联补燃型吸收式换热机组最大供热能力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
[2].王云山,韩吉田,刘羊九,李昆,姜衍礼.污水源热泵机组的换热器设计与分析[J].制冷与空调.2019
[3].陈江涛,吴珂,王绪虎,孙为民,贠英.大型吸收式换热机组在热力站的应用[J].能源研究与管理.2019
[4].陈江涛,谢诞梅,贠英.多级并联模块化大温差换热机组运行特性[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5].刘强,尹红伟.空气压缩机组增压机段间换热器内漏应对措施[J].大氮肥.2019
[6].辛丽君.吸收式换热机组在热力站实际运行情况分析[J].城市建筑.2019
[7].蔡兆丰.浅谈换热机组的综合性电气智能控制[J].中外企业家.2019
[8].郭荣祥,田国,徐清新,陈沐泽,于子月.换热站换热机组的远程监控[J].电工技术.2019
[9].李星宇,刘千诚,肖生泽,张涛,许世海.供热系统换热机组动力系统的节能研究[C].2019供热工程建设与高效运行研讨会论文集(下).2019
[10].刘纪伟,郝震震,叶兴柱.超超临界机组中压阀门扩散器共轭换热分析[J].热力透平.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