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云和县浮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云和323600
【摘要】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和对照组(接受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对比(1)两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疗效。(2)两组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流速。结果:(1)两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有效率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椎动脉血流流速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椎动脉血流流速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指因多种病因造成的血供障碍,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眩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西药多以扩血管及对症治疗,但是疾病容易复发,而且治疗疗效不肯定。中医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纳入“眩晕”范畴[1]。半夏白术天麻汤出自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为治风痰名方。本文拟收集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收集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和对照组(接受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年龄、性别、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程分别为(58.1±9.1岁、男性28例,女性22例、3.6±1.5月)、(59.8±9.5岁、男性35例、女性15例、3.7±1.8天),两组性别,年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程无差异。
1.2入选标准(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符合《中医诊断学》制定的辨证标准。(2)性别不限。
1.3排除标准(1)小脑、脑干、枕叶、基底节梗死或出血者;(2)前庭周围性眩晕者。(3)对半夏白术天麻汤、甲磺酸倍他司汀过敏者。
1.2对照组治疗方法接受甲磺酸倍他司汀(规格:6mg*30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130;生产厂家: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治疗,服用方法:一次量6~12mg,一日3次,饭后口服。
1.3研究组治疗方法接受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方药组成:半夏15g、白术20g、天麻10g、茯苓20g、泽兰10g、泽泻20g、砂仁3g、陈皮10g、干姜3g、甘草3g。呕吐者,加赭石等;脘闷纳呆者,加砂仁等。
1.3观察指标对比(1)两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疗效。(2)两组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流速。
1.3.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疗效治愈:眩晕、头昏、恶心、呕吐和耳鸣等症状恢复正常;好转:上述症状明显减轻,发作时间缩短75%以上;无效:症状无改善。
1.4统计学数据录入EXECEL中,经过核对无误后导入SPSS19软件,计量资料t检验。两样本率用χ2检验法,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疗效两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有效率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以眩晕为主要表现,,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西医认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主要因动脉粥样硬化致动脉管腔狭窄,内耳微循环障碍而致。甲磺酸倍他司汀可增加耳蜗血流量,从而改善患者症状[2]。但是西药治疗副作用多,而且治疗不分表里,造成患者治疗依从性下降。中医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归于“眩晕”范畴。《丹溪心法。头眩》中有“无痰不作眩”、“无虚不做眩”之说[3]。半夏白术天麻汤是治风痰名方,干姜、甘草组成。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陈皮燥湿消痰,理气通滞。白术、茯苓健脾化湿。泽泻健脾利湿。泽兰驱风镇痛,温中祛寒。砂仁温暖脾胃,补气养血。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相伍,共奏燥湿化痰、平肝熄风、息风止眩、健脾和胃之功[2]。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半夏白术天麻汤具有以下作用:(1)调整脑血管功能,降低脑血管阻力。(2)改善微循环和抑制血小板聚集。(3)抗眩晕和提高耐缺氧能力的作用。我们研究发现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椎动脉血流流速及治疗疗效比较有差异(P<0.05)。因此我们认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孔繁云,栗秀福,黄如训.眩晕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流程建议说明之二——引起眩晕的常见疾病[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3,29(5):395-396.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3.
[3]戴克敏,杭秉倩,袁昌齐,等.常用中药的药理和应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