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文主义论文_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杨靖,整理,韩天琪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人文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人文主义,莱姆,爱默生,中国,乌托邦,文论,巴黎。

新人文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杨靖,整理,韩天琪[1](2019)在《霍桑:科学的忧思与新人文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所谓“客观科学”的追求中扭曲了人性,迷失了自我--这是霍桑对科学至上观念最为峻切的反思:缺乏道德情感的理性活动是刻板、片面和危险的。对于内在世界而言,它将导致情感世界的萎缩,甚至败坏人性;对于外部世界而言,工具理性的肆虐无可避免地会引起事实和价值的分(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12-25)

李荣[2](2019)在《白璧德“新人文主义”学说在中美两国之影响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初,西方世界为反思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带来的精神空虚、道德堕落等问题,欧文·白璧德与好友穆尔发起了一场追溯古典的新人文主义运动,一时在东西方产生广泛的影响。经过近百年波折的发展,白璧德的学说在美国又一次形成研究热潮,这体现出白璧德人文主义的思想在当下社会仍有重大意义。回溯白璧德人文主义思想在两个历史阶段的影响,可以洞见这两个历史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它在中美两国被不同程度地接受、吸收,昭示着白璧德人文思想具有跨国界的、有待于继续发掘的价值。(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9期)

徐明[3](2019)在《“大叙述”时代的新人文主义——关于米歇尔·塞尔》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法国哲学家、科学史家、法兰西学院院士米歇尔·塞尔(Michel Serres)于法国当地时间二○一九年六月一日星期六下午七点去世,享年八十八岁。据法新社、欧洲一台等多家媒体报道,六月二日下午,法国总统埃玛纽埃尔·马克龙在爱丽舍宫追悼米歇尔·塞尔并致悼词:"世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智者,他曾使法国哲学传统熠熠生辉;法国人民失去了一位慈祥的长者,他曾将自己渊博的学识贡献给了一(本文来源于《书城》期刊2019年08期)

郝二涛[4](2019)在《新时代中国文论话语建构的新路径——白璧德新人文主义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理论通过其中国学生传入中国,产生重大影响,这主要得益于白璧德的东方学学习经历及其所使用的话语分析法;其所彰显的平衡理念及其伦理意志倾向与中国佛学、儒学、宋明理学、道家思想观念相类似。这引发了五四新文化运动者与"学衡派"之间关于传统与现代的论争,潜在地促进了中国文学理论话语资源选择中的传统与现代对立问题。白璧德新人文主义对文学批评审美范式的延续,重视文学与审美的紧密关系,启示我们当下中国文学理论话语构建的路径应是一条回归"审美"的路径。(本文来源于《文学评论》期刊2019年04期)

高雪梅[5](2019)在《人文主义、新人文主义与德国现代大学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历史上,德国的大学一直是世界高等教育领域效仿的典范。事实上,德国的大学起源于中世纪大学。但是,由于中世纪时期受到经济、教育、宗教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中世纪大学笼罩着浓厚的宗教色彩,缺乏人文主义思想的指导,以至于德国大学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到了 15世纪后期,处于转型时期的欧洲社会经历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洗礼,人文主义思潮风起云涌。人文主义思潮逐渐进入大学并对大学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变化,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冲击下,德国的大学开始了现代化的探索之路。这一时期,德国大学的职能、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转变。主要体现在:这一时期,大学职能从中世纪时期主要为基督教服务,旨在培养神职人员,追求“彼岸世界”,转向为世俗社会服务,追求“人文精神的信仰”;大学之前是课程“七艺”的“世袭领地”,“神学”的“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经院哲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人文主义课程开始在大学里有一席之地;在教学方法的变革上,中世纪以讲授和辩论为主的教学方法不再盛行,小组教学在德国大学中开始流行。18世纪以哈勒大学和哥廷根为代表的第一次大学改革使德国大学的面貌焕然一新,德国大学的宗教色彩被冲淡,无论是大学的培养目标还是大学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都体现着现代化的科学倾向。在经历了人文主义的冲击之后,德国大学在18世纪终于摆脱了基督教束缚的镣铐,世俗化趋势日益明显。19世纪,德国的自由主义思潮与新人文主义思潮愈演愈烈,以洪堡、费希特、施莱尔马赫等人为代表的新人文主义者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大学观。19世纪初,受到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1810年,在洪堡的带领下,被称为“现代大学之母”的柏林大学正式建立。柏林大学的建立正是大学制度的一个重大创新。其主要体现在:在大学职能上,柏林大学以行动践行了洪堡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及“纯学术”的教育理念,大学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完人”为目标;在课程设置上,德国现代大学里的科学课程普遍增加,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驾齐驱;在教学方法上,习明纳制度的出现和体制化,为大学改变旧有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教育目标提供了制度基础。19世纪柏林大学的建立是德国大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由此,德国大学完成了由传统大学向现代大学的转变。(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钟芳芳[6](2019)在《幼儿园教师情感人文素养提升与师幼关系促进:一种新人文主义的核心关切》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当下幼儿园师幼关系危机、幼儿园日常师幼互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带来的种种挫败,越来越多的外部制度限制与规训层出不穷。不计其数的教育现场与实践案例都向我们证明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改善师幼关系,促进师幼双方共同良序健康发展,需要从内部重构,从师幼关系本身着力。因此,通过提升幼儿园教师情感素养,利用情感教育的价值引领与人文主义方式改善师幼关系,达成师幼关系持续协调发展正是一条向内探索的新视角与途径。同时,它也是新人文主义教育观指引下,幼儿园教师群体向内探寻职业幸福与自我价值的核心关切。(本文来源于《教育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欧阳询[7](2019)在《另一种启蒙:1920年代张君劢新人文主义启蒙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1920年代初,作为新文化启蒙思想谱系的一支,张君劢的启蒙思想以柏格森、奥伊肯的生命哲学为理论基础,并使之与其民主社会主义理想内在地结合在一起。张君劢的启蒙思想呈现出四个特点:强烈的唯意志主义倾向,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鲜明的精英主义性格,强调行为重于知识。张君劢的启蒙思想本质上是一种非理性主义的人文主义,亦即新人文主义思想。(本文来源于《武陵学刊》期刊2019年01期)

程鸿彬[8](2018)在《新月派与新人文主义的起落》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20年代,"新人文主义"思潮曾在中国掀起一股不大不小的冲击波,为本来就色彩纷呈的现代文坛增添了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试图与五四文学革命分庭抗礼的"学衡派"知识分子,是中国最早一批新人文主义的忠实信徒,他们揭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旗帜,针对文学革命派的激进主张展开了猛烈抨击。其实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新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并非局限于20年代,受其润泽的文人群体也不只是"学衡"一派,五四落潮后诞生并延续至30年代(本文来源于《博览群书》期刊2018年12期)

杨有能[9](2018)在《胡先骕新人文主义思想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图通过梳理胡先骕的新人文主义思想及其来源,进一步地认识和重新评价这位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并对他的思想给予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探讨。(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33期)

朱露露[10](2018)在《例谈新人文主义幸福观下的小学中年级古诗文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江雪》一诗的教学为例,论述新人文主义幸福观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师教学时要有张有弛,突出教学的目的性;要有声有色,关注课堂的情境性;要有说有笑,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以实现快乐、积极、有意义的幸福课堂。(本文来源于《广西教育》期刊2018年37期)

新人文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初,西方世界为反思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带来的精神空虚、道德堕落等问题,欧文·白璧德与好友穆尔发起了一场追溯古典的新人文主义运动,一时在东西方产生广泛的影响。经过近百年波折的发展,白璧德的学说在美国又一次形成研究热潮,这体现出白璧德人文主义的思想在当下社会仍有重大意义。回溯白璧德人文主义思想在两个历史阶段的影响,可以洞见这两个历史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它在中美两国被不同程度地接受、吸收,昭示着白璧德人文思想具有跨国界的、有待于继续发掘的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人文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杨靖,整理,韩天琪.霍桑:科学的忧思与新人文主义[N].中国科学报.2019

[2].李荣.白璧德“新人文主义”学说在中美两国之影响的比较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9

[3].徐明.“大叙述”时代的新人文主义——关于米歇尔·塞尔[J].书城.2019

[4].郝二涛.新时代中国文论话语建构的新路径——白璧德新人文主义的启示[J].文学评论.2019

[5].高雪梅.人文主义、新人文主义与德国现代大学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6].钟芳芳.幼儿园教师情感人文素养提升与师幼关系促进:一种新人文主义的核心关切[J].教育科学研究.2019

[7].欧阳询.另一种启蒙:1920年代张君劢新人文主义启蒙思想[J].武陵学刊.2019

[8].程鸿彬.新月派与新人文主义的起落[J].博览群书.2018

[9].杨有能.胡先骕新人文主义思想初探[J].北方文学.2018

[10].朱露露.例谈新人文主义幸福观下的小学中年级古诗文教学[J].广西教育.2018

论文知识图

一1充满情感的蛋形椅立体挂物件设计:法比奥博尔托拉尼法比...河南大学鉴定验收项目(17)河南大学鉴定验收项目(2)河南大学鉴定验收项目(16)河南大学鉴定验收项目(18)

标签:;  ;  ;  ;  ;  ;  ;  

新人文主义论文_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杨靖,整理,韩天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