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性能测试系统论文_魏小兵

导读:本文包含了传热性能测试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冷却器,性能,机油,系统,测试,阻力,特性。

传热性能测试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魏小兵[1](2013)在《高效油冷却器实验研究及传热性能测试系统的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致力于高效油冷却器的研究,以管壳式油冷却器为研究对象,设计开发了一套油冷却器传热性能测试系统,通过实验的方法对不同结构的油冷却器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分别对不同翅片角度的螺纹翅片管油冷却器在螺旋折流板和新型阻流片壳程挡板下的传热性能和流阻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并探讨长径比对油冷却器传热性能的影响;同时协助企业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迭片式油冷却器,并从综合性能、整体结构以及经济效益叁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评价。论文得出的结论如下:(1)相同的壳程挡板下,5°翅片角的螺纹翅片管相对于13.5°翅片角的螺纹翅片管,系统热交换量及总传热系数提高10%~30%,而壳程压降相差很小。这表明翅片角小的螺纹翅片管的传热性能要优于翅片角大的螺纹翅片管,而翅片角度的大小对流动阻力的影响较小。(2)新型阻流片壳程挡板虽然传热效果不及螺旋折流板,但是其壳程压降较螺旋折流板降低30%~40%,单位压降下热交换量提高10%~40%。这种结构对于大流量,长径比大且对壳程压降要求较高的油冷却器有一定的研究意义。(3)在一定的油流量范围内,对于相同传热面积、不同长径比的油冷却器,长径比越大,换热效果越好,同时壳程压力降也随之增大。但是,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大,大长径比油冷却器的流动阻力要远大于小长径比的油冷却器,其综合性能不及长径比小的油冷却器。(4)新型迭片式油冷却器具有优良的传热及综合性能,其热交换量较传统的螺纹管弓形折流板油冷却器平均提高52.5%,单位压降下热交换量平均提高24.1%。新型迭片式油冷却器在整体结构方面同样存在优势,其单位体积换热面积为螺纹管弓形折流板油冷却器的2.84倍,而主要材料重量仅为螺纹管弓形折流板油冷却器的60.7%,充分体现了新型迭片式油冷却器体积小,换热面积大,重量轻的优点。从经济效益角度分析,新型迭片式油冷却器相比螺纹管弓形折流板油冷却器更加节省耗材成本。(5)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对新型迭片式油冷却器的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以油-水为传热介质情况下的Nu和f关联式。(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3-05-01)

冯涛[2](2005)在《机油冷却器传热性能测试系统中的流量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流量的控制广泛存在于生产过程中,对流量进行高精度的控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内容。本文以机油冷却器传热性能测试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流量控制部分的控制原理、系统硬件以及控制算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开发了一套完整的流量控制系统。 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介绍了流量控制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详细研究、对比了目前广泛使用的几种精确流量控制方案,如调节阀和变频调速等等,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并结合本系统的特点,选取变频调速对流量进行控制。设计了机油冷却器传热性能测试系统的硬件部分,编写了流量数据的采集和通信程序。然后研究流量控制过程,其中系统分析了经典的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的原理、应用性,在对比各自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将传统的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相结合而开发一种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算法,通过模糊规则进行推理和决策,在线整定PID控制器的叁个参数Kp,Ki,Kd,并对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系统的实时控制性得到加强。 通过实际的运行,所开发的流量控制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可以对流量进行自动读取和控制,长时间运行稳定。结果证明:所选取的控制算法与传统的PID控制相比,极大地提高了控制精度;该系统与过去采用手工对控制阀的开度进行控制相比,缩短了测试周期,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实验数据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05-01-15)

冯涛,柴苍修[3](2004)在《基于模糊PID的传热性能测试系统流量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对机油冷却器传热性能测试系统中的流量进行控制,通过模糊规则进行推理和决策,在线整定PID控制器的叁个参数Kp、Ki、Kd,对其进行了仿真。实际系统运行结果表明此方法提高了流量的控制性能,简化了操作程序,实现了控制的自动化。(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期刊2004年12期)

王玉端,齐放,俞小莉,夏立峰,蒋平灶[4](2004)在《内燃机水空中冷器传热性能及阻力特性测试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介绍中冷器性能测试系统的开发工作。该测试系统以水空中冷器为试验对象,针对传热效率和流动阻力这两项基本性能参数,在参照其它散热器性能评价标准和试验方法的基础上,应用计算机及相应的模块技术,实现了试验参数的实时监控、自动采集和分析处理。文中着重阐述系统方案的创建思路与实施方法,并结合实际运行结果,分析讨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工程》期刊2004年04期)

王玉端,齐放,俞小莉,夏立峰,蒋平灶[5](2003)在《内燃机水空中冷器传热性能及阻力特性测试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介绍中冷器性能测试系统的开发工作。该测试系统以水空中冷器为试验对象 ,针对传热效率和流动阻力这两项基本性能参数 ,在参照其它散热器性能评价标准和试验方法的基础上 ,应用计算机及相应的模块技术 ,实现了试验参数的实时监控、自动采集和分析处理。文中着重阐述系统方案的创建思路与实施方法 ,并结合实际运行结果 ,分析讨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本文来源于《铁道机车车辆》期刊2003年S1期)

江雪峰,齐放,俞小莉,夏立峰,周益民[6](2002)在《内燃机机油冷却器传热性能自动测试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一种以工控机为核心的内燃机机油冷却器传热性能自动测试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对机油和冷却介质水的温度、流量等参数的实时测量与控制 ,完成对冷却器性能数据的现场分析、显示 ,并具有保存、查询和打印试验数据及历史记录的功能。文章重点介绍了硬件的组成与软件的设计。(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工程》期刊2002年03期)

季雪伟[7](1995)在《保温冷藏汽车性能试验自动化测试系统之一──厢内总传热系数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详细描述了保温冷藏汽车性能试验自动化测试系统之一──厢内总传热系数测试的组成部分、测试原理,并给出了详细的工作框图和软件流程图。文章最后指出,尽管本文是针对厢内总传热系数测试而言的一套数据采集集散系统,但该系统的结构和思路同样适用于其它实际需要进行数据采集的场合。(本文来源于《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期刊1995年04期)

传热性能测试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流量的控制广泛存在于生产过程中,对流量进行高精度的控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内容。本文以机油冷却器传热性能测试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流量控制部分的控制原理、系统硬件以及控制算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开发了一套完整的流量控制系统。 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介绍了流量控制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详细研究、对比了目前广泛使用的几种精确流量控制方案,如调节阀和变频调速等等,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并结合本系统的特点,选取变频调速对流量进行控制。设计了机油冷却器传热性能测试系统的硬件部分,编写了流量数据的采集和通信程序。然后研究流量控制过程,其中系统分析了经典的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的原理、应用性,在对比各自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将传统的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相结合而开发一种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算法,通过模糊规则进行推理和决策,在线整定PID控制器的叁个参数Kp,Ki,Kd,并对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系统的实时控制性得到加强。 通过实际的运行,所开发的流量控制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可以对流量进行自动读取和控制,长时间运行稳定。结果证明:所选取的控制算法与传统的PID控制相比,极大地提高了控制精度;该系统与过去采用手工对控制阀的开度进行控制相比,缩短了测试周期,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实验数据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热性能测试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魏小兵.高效油冷却器实验研究及传热性能测试系统的开发[D].华南理工大学.2013

[2].冯涛.机油冷却器传热性能测试系统中的流量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

[3].冯涛,柴苍修.基于模糊PID的传热性能测试系统流量控制研究[J].机械制造.2004

[4].王玉端,齐放,俞小莉,夏立峰,蒋平灶.内燃机水空中冷器传热性能及阻力特性测试系统[J].内燃机工程.2004

[5].王玉端,齐放,俞小莉,夏立峰,蒋平灶.内燃机水空中冷器传热性能及阻力特性测试系统[J].铁道机车车辆.2003

[6].江雪峰,齐放,俞小莉,夏立峰,周益民.内燃机机油冷却器传热性能自动测试系统[J].内燃机工程.2002

[7].季雪伟.保温冷藏汽车性能试验自动化测试系统之一──厢内总传热系数测试[J].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1995

论文知识图

纳米流体传热性能测试系统一3机油冷却器传热性能测试系统用...平板热管传热性能测试系统传热性能测试系统7 微热管传热性能测试系统微热管...传热性能测试系统

标签:;  ;  ;  ;  ;  ;  ;  

传热性能测试系统论文_魏小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