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刺治疗脑梗塞失语症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贾子岳[1](2021)在《通阳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失语(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通阳开窍针刺法配合中药汤剂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后失语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其与单纯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的疗效差异,探讨通阳开窍针刺法的作用机理,为通阳开窍针刺法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临床经验。资料与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收治的符合气虚血瘀型中风后失语诊断标准的受试者64例。所有受试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通阳开窍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予以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治疗,通阳开窍组受试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阳开窍针刺法进行针灸治疗,两组受试者均予以基础治疗与语言康复训练,治疗时间为3周。两组受试者在治疗前后,均采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CRRCAE)及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BDAE)判断其语言功能的变化;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ADL)以评价受试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制定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评判受试者患脑梗死后的神经缺损程度;采用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中医症状积分表评价中医症状,并采用SPSS23.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前,通阳开窍组及对照组受试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失语类型评定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前,两组受试者CRRCAE各项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组内比较CRRCAE各项评分均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通阳开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3.治疗前,两组受试者BDAE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组内比较等级均有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通阳开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4.治疗前,两组受试者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组内比较评分均有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通阳开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5.治疗前,两组受试者ADL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组内比较评分均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组间比较均有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通阳开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6.治疗前,两组受试者中医证候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组内比较评分均有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通阳开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7.治疗后,两组受试者在临床疗效方面比较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通阳开窍组疗效优于对照组。8.试验过程中共有3名受试者脱落,1例受试者剔除,针刺治疗及用药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1.补阳还五汤的中药汤剂治疗可以改善气虚血瘀型中风后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2.通阳开窍针刺法可有效提高气虚血瘀型中风后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在改善语言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疗效突出。3.通阳开窍针刺法联合补阳还五汤可有效改善气虚血瘀型中风后失语患者的总体语言功能和神经功能,疗效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黄露[2](2021)在《化浊消风散联合针刺治疗痰湿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患者干预前后语言功能、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等指标,探究化浊消风散联合针刺对PSA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影响,为临床治疗PSA提供更为有效的思路与方法。方法:收集自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住院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痰湿型)患者共60例,采用拆信封的方式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浊消风散联合针刺治疗。化浊消风散1剂/日,分早晚两次服用;针刺0.5小时/次,1次/日。两组患者均为期4周的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语言功能、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临床疗效,同时关注两组干预后的安全性。所有结果均采用SPSS26.0.软件统计处理,最终分析比较统计结果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在基本情况方面:对照组因未规律用药剔除1例,治疗组因改服他药剔除1例,因不能坚持针刺疗法剔除1例,最终纳入研究的病例数为57例,其中对照组29例,治疗组28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方面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可以进行比较。2.在语言功能方面:两组在ABC总分及自发谈话、理解、复述、命名、阅读各亚项评分方面比较,干预后两组在ABC总分及各亚项评分方面均有提升,且治疗组比对照组提升更明显,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结果说明治疗组在改善语言功能方面较对照组更优。3.在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方面:两组CFCP评分在干预后均有提升,两组干预前后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干预前P>0.05,干预后经统计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说明这两组对改善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皆有效,且治疗组疗效更显着。4.在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方面:两组NIHSS评分在干预后均有一定提高,两组干预前后采用独立/配对t检验比较,经统计分析干预前P>0.05,干预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上比对照组疗效更显着。5.在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两组在证候总积分和核心症状积分方面比较,在改善证候总积分上,两组均有一定作用(P<0.01),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证候总积分改善更明显(P<0.01);在改善核心症状(言语蹇涩、半身不遂、头晕头昏、肢体困重、痰多吐涎)积分上,治疗组均有所改善作用(P<0.01),对照组在痰多吐涎上未见改善(P>0.05),剩余四项症状具有改善作用(P<0.01),但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更明显,其中半身不遂、头晕头昏、肢体困重明显改善(P<0.05),言语蹇涩和痰多吐涎显着改善(P<0.01)。表明治疗组相较于对照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的程度上更优。6.在临床疗效方面:两组在失语、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进行比较,在失语疗效上,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为65.50%(P<0.05);在中医证候疗效上,治疗组总有效率89.29%,对照组为65.52%,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显着性。表明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结论:化浊消风散联合针刺能够有效改善痰湿型PSA患者的语言功能,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疗效有明显优势。同时在安全性方面,此次研究并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加重病情的情况,证实了具有可靠的安全性。本研究为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进一步研究。
于丽[3](2021)在《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和单纯语言康复治疗的疗效,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性差异。方法:本课题选取60例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与针刺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语言康复训练,每周治疗6天,周日休1天,2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汉语失语检查法量表(ABC)、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评分表)进行评估,将各量表表值分别进行组内治疗前后、组间治疗后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性别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治疗后的ABC、CFCP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的ABC、CFCP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具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与单纯的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疗效比较,两者治疗后均有改善,相比之下,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对改善语言功能效果更显着,疗效更好。
姚滔涛[4](2020)在《基于认知神经心理检测的TMS和头针治疗失语症的临床对比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认知神经心理学角度认为,不同类型的失语症患者存在不同言语加工水平受损,其对应的言语加工脑区也不一样,精准定位治疗是失语症疗效的保证。通过利用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e,TMS)及头针分别对失语症患者不同言语加工水平对应的损伤脑区进行精准定位治疗,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为失语症患者科学康复训练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做出直接可靠的指导,也为精准治疗提供更有意义的参考。方法:对入选的48例恢复期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相应脑区TMS组、常规定位TMS组、相应脑区头针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各12例。对入选相应脑区TMS组以及相应脑区头针组的24例失语症患者进行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估(PACA)以确定其在言语加工通路的受损功能模块,按照检测得分低于70%的标准,分为不同言语加工水平受损的两组,分别为语义损伤亚组及语音损伤组。相应脑区TMS组中的语义损伤亚组以左颞中回后部为刺激点,语音损伤亚组以左额下回作为刺激点,进行高频(5Hz)TMS治疗;相应脑区头针组中的语义损伤亚组以左颞中回后部对应头皮体表投影区进行头针围刺治疗,语音损伤亚组以左额下回对应头皮体表投影区进行头针围刺治疗,围刺约4~8针,方向皆刺向投射区的中心;常规定位TMS组则以右半球Broca镜像区作为刺激靶点进行低频(1Hz)TMS治疗,常规针刺组则选取常规穴位进行治疗。四组治疗疗程均为2周,每周5次,每次约30分钟。各组治疗前后均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视图命名检测以及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的失语严重程度检测,分别记录患者自发语言、理解、复述、命名、失语商(AQ)、视图命名检测的正确数和反应时、失语症的严重程度分级,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WAB语言功能评分的比较治疗前四组患者的失语商AQ及语言功能亚项中自发语言、理解、复述、命名4项的评分未见统计学差异,表明四组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四组间的比较显示患者自发语言功能以及理解功能有显着性差异,其中自发语言X2=3.112,P=0.037,理解X2=4.632,P=0.021,按a=0.05水准,提示治疗后四组间自发语言以及理解功能不同,需进一步对治疗后各组间两两比较。1.1 TMS亚组治疗前后WAB语言功能评分的比较经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治疗后两组间的比较显示患者理解功能有显着性差异,相应脑区TMS组理解为108.5(68.25,125.25),常规定位TMS组患者理解功能为70.0(49.75,98.5),Z=-2.19,P=0.028,提示治疗后相应脑区TMS组理解功能提高优于常规定位TMS组。经两相关样本秩和检验,治疗后相应脑区TMS组在WAB评分中AQ及自发语言、理解、复述、命名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定位TMS组仅在AQ及复述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相应脑区TMS治疗对失语患者综合语言能力改善较为明显,自发语言、理解、命名改善优于常规定位TMS组。1.2针刺亚组治疗前后WAB语言功能评分的比较经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治疗后两组间的比较显示患者自发语言功能有显着性差异,相应脑区头针组自发语言为9.0(8.25,10.00),常规针刺组患者自发语言功能为8.0(7.0,9.0),Z=-2.95,P=0.003,提示相应脑区定位的头针治疗后患者自发语言功能改善较常规针刺组明显。经两相关样本秩和检验,治疗后相应脑区头针组在语言整体功能评分AQ及自发语言、理解、复述、命名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针刺组在AQ及理解、复述、命名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3相应脑区TMS组及相应脑区头针组治疗后WAB语言功能评分的比较经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语言整体功能评分AQ及语言功能亚项自发语言、理解、复述、命名4项的评分未见统计学差异,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对失语患者WAB语言功能的改善未见明显差异。1.4常规定位TMS组及常规针刺组治疗后WAB语言功能评分的比较经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语言整体功能评分AQ及语言功能亚项自发语言、理解、复述、命名4项的评分未见统计学差异,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对失语患者WAB语言功能的改善未见明显差异。2视图命名的比较经多个独立样本比较的Kruskal-Wallis H检验,治疗前四组患者的视图命名得分及命名反应时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表明四组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四组间的比较显示患者视图命名反应时有显着性差异,c2=19.228,P=0.000,按a=0.05水准,认为四组间治疗后命名反应时不同。2.1 TMS亚组治疗前后两组视图命名的比较经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命名反应时间有统计学差异,相应脑区TMS组治疗后命名反应时为9.50(8.53,10.47),常规定位TMS组治疗后命名反应时为12.05(11.1,12.737),Z=-3.58,P=0.000,提示相应脑区TMS定位治疗后命名反应所需时间较小,命名能力较常规定位TMS治疗有所提高。治疗前后组内两相关样本秩和检验结果提示相应脑区TMS组治疗后视图命名得分及反应时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定位TMS组命名反应时较治疗前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针刺亚组治疗前后视图命名的比较经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视图命名得分与命名反应时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组内秩和检验结果提示相应脑区头针组治疗后视图命名得分及反应时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针刺组命名反应时较治疗前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3相应脑区TMS组及相应脑区头针组视图命名的比较经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视图命名得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命名反应时比较Z=-3.669,P=0.000,其中相应脑区TMS组命名反应时为9.50(8.53,10.47),相应脑区头针组命名反应时为12.35(11.15,13.25),提示相应脑区TMS组治疗后视图命名反应时优于相应脑区头针组。2.4常规定位TMS组及常规针刺组视图命名的比较经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视图命名得分及命名反应时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常规定位TMS组及常规针刺组治疗后视图命名得分及命名反应时改善未见差异。3失语疗效评分比较经多个样本率比较的卡方检验,治疗后四组患者的失语严重程度相比X2=2.291,P=0.933,按a=0.05水准,尚不可认为四种方法治疗失语症的有效率有差别。4相应脑区定位治疗语义损伤亚组及语音损伤亚组的比较4.1相应脑区TMS组内治疗前后的比较相应脑区TMS组分为语音损伤组及语义损伤组两个亚组,两亚组进行治疗前后的两相关样本秩和检验,治疗后语音损伤亚组在语言整体功能评分AQ及理解、命名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语义损伤亚组在语言整体功能评分AQ及理解、复述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语音损伤为主的失语患者TMS刺激左额下回后部,对命名及理解能力改善较好,语义损伤为主的失语患者TMS刺激左颞中回,对理解及复述能力改善较好(P<0.05)。4.2相应脑区头针组内治疗前后的比较相应脑区头针组分为语音损伤组及语义损伤组两个亚组,两亚组进行治疗前后的两相关样本秩和检验,治疗后语音损伤组在语言整体功能评分AQ及自发语言、理解、命名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语义损伤组在语言整体功能评分AQ及各项功能评分中与治疗前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语音损伤亚组的语言功能恢复优于语义损伤亚组。结论:1以受损语言中枢靶向定位的TMS治疗对失语患者综合语言能力改善较为明显,其中以理解功能及视图命名改善较为显着,优于右Broca镜像区定位的TMS治疗患者,且对视图命名能力的改善以提高反应时为主。2以受损语言中枢体表投影区头皮围针治疗对失语症患者自发语言功能改善较为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治疗患者。3受损语言中枢体表投影区围针治疗对于语音损伤为主的失语患者疗效优于语义损伤为主的失语患者;而对于语义受损为主的失语患者,TMS靶向定位治疗效果可能优于针刺定位治疗。
张玉凤[5](2020)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通过比较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语言康复训练与单纯语言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差异,探讨联合疗法的优势,以期在临床上为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治疗提供更优方案。内容与方法:纳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经排除标准筛选的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住院及门诊患者49例,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纳入病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规范内科基础治疗+语言康复训练+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对照组予规范内科基础治疗+语言康复训练+假针刺治疗(真穴旁开1寸),两组均予针刺治疗1次/日,留针30min/次,5次/周,治疗4周;语言康复训练1次/日,60min/次,5次/周,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进行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收集并统计分析,评价患者的语言及神经功能障碍情况,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1.基线资料两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NIHSS评分、WAB(AQ)评分等基线资料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故两组具有可比性。2.临床总有效率治疗4周后,试验组治愈5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6例,好转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7.50%。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WAB(AQ)评分WAB(AQ)评分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WAB(AQ)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WAB(AQ)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WAB各分项(自发言语、听语理解、复述、命名)评分WAB各分项(自发言语、听语理解、复述、命名)评分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的自发言语、听语理解、复述、命名均较治疗明显提高(均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试验组自发言语、复述、命名三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听语理解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NIHSS评分NIHSS评分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语言康复训练与单纯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均有一定临床疗效。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语言训练在改善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自发性语言、复述、命名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语言康复训练,值得临床推广。
陈瑶[6](2020)在《调神解语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采取调神解语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构音障碍,客观地评价其临床疗效,从而找出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更有效、更可行的治疗方案,为调神解语针刺法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提供科学的依据,以期能促进针灸临床的发展。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患者,依照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取调神解语针刺法,对照组采取普通针刺法,两组患者均每天施治1次,每周6次,周日休息,共2周,结束后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本研究用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量表评估患者的言语功能,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卒中量表(NIHSS)、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生活质量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对患者做出相关评估,并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综合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加以比较分析,所得结果均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Frenchay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言语功能的评估结果:(1)两组Frenchay量表评分结果:(1)组内对比,从Frenchay量表总评分来看,经治疗,两组患者的言语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P<0.01);从子项评分来看,对照组患者Frenchay量表中“反射”“唇”“颌”“舌”“言语”五个子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Frenchay量表中“反射”“唇”“颌”“软腭”“喉”“舌”“言语”七个子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2)组间对比,从Frenchay量表总评分来看,治疗前两组Frenchay量表总评分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两组总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显着,具备统计学意义(P<0.01);从子项评分来看,两组在“唇”“软腭”“喉”“舌”“言语”五个子项评分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构音障碍等级比较:(1)组内对比:两组患者的构音障碍等级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P<0.01);(2)组间对比:两组患者的构音障碍等级治疗前和治疗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NIHSS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表现的评估结果:(1)组内对比:两组患者的NIHSS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P<0.01);(2)组间对比:治疗前两组总评分组间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两组NIHSS量表评分组间差异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NIHSS量表评分比对照组评分改善更明显。3.SS-QOL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的评估结果:(1)组内对比:两组患者的SS-QOL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P<0.01);(2)组间对比:治疗前两组总评分组间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两组SS-QOL量表评分组间差异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SS-QOL量表的评分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4.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两组疗效数据经秩和检验,得出Z=-2.897,P=0.03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调神解语针刺法与普通针刺法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言语构音功能,且调神解语针刺法优于普通针刺法,在改善“唇”“软腭”“喉”“舌”“言语”方面疗效明显;2.调神解语针刺法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上,均优于普通针刺法;3.调神解语针刺法简便易行、安全性高且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构音障碍。
殷冬雪[7](2020)在《针灸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目的是观察针灸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且探讨对比单用语言康复训练所展现的优越性以及增强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材料与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80例,随机编号分组,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40例,治疗组:针灸配合语言康复训练;对照组:语言康复训练,每周治疗五天,休两天,共治疗四周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对治疗前后进行评估,选用汉语失语成套测验(ABC)的失语定评分量表、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评分表)以及疗效评价,评价组内治疗前后以及组间的各疗效差异。结果:1.ABC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及组内有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的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2.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CFCP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及组内有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的日常语言沟通能力优于对照组。3.疗效评价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45%,实验组总有效率75%,两组相比治疗前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证明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1.针刺配合语言康复训练能改善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状,且优于单用语言康复训练。2.针刺配合语言康复训练能增强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日常语言沟通能力,并且优于单用语言康复训练。3.针刺配合语言康复训练能提高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疗效,并且优于单用语言康复训练。证明二者联合使用疗效显着,值得推广。
隋云龙[8](2019)在《麝香四黄颗粒治疗痰热腑实型脑梗塞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麝香四黄颗粒对于痰热腑实型脑梗塞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药治疗该病的新思路,以丰富临床治疗手段,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在潍坊市中医院脑病科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痰热腑实型脑梗塞后运动性失语病人60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参照《2014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治疗组在观察组基础上加用麝香四黄颗粒治疗。治疗14天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失语程度分级、神经功能缺损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临床观察指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为双侧检验,P<0.05表明有显着性差异,P<0.01表明有非常显着性差异。结果:1.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两组与治疗前相比均较前下降;治疗14天后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观察组。2.在语言功能评分方面比较: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经治疗后两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的谈话、复述、命名、阅读、书写评分与观察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观察组;在理解方面,与观察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比较: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经治疗后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观察组。4.在NIHSS评分方面: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与治疗前比均有显着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观察组。结论:麝香四黄颗粒对痰热腑实型脑梗塞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有较好的疗效,改善了患者语言功能以及神经缺损症状,并改善患者痰热腑实的中医证候,为治疗脑梗塞后运动性失语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孙超[9](2019)在《菖芎解语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失语(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菖芎解语汤在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失语(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该研究中,随机把60例患者分成有30例患者的试验组和有30例患者的对照组。对照组的医治方案:西医内科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服菖芎解语汤,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计算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语言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结果:1.失语疗效评定:通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试验组90%,对照组73.3%,两组经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均能增加失语各方面的评分,且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2.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比较:治疗后的改善率,试验组为96.7%,对照组为83.3%,试验组优于对照组;3.中医证候方面疗效比较: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试验组100%,对照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病人在药物治疗期间都没有发生不良反应,都没有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停药的病例。结论:菖芎解语汤对急性期缺血性中风失语(痰瘀阻络证)有良好疗效,它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全玲玲[10](2019)在《针刺舌三针为主穴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针刺舌三针为主穴治疗60例中风后失语病患临床疗效观察,比较针刺以舌三针为主穴针药并举结合语言功能康复训练与常规药物治疗结合语言功能训练的疗效为更多脑卒中后并发失语症患者实施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材料与方法:根据诊断收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本医院内一科,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60例病例,随机分配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常规西医药物对症治疗结合语言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组增加以针刺舌三针为主穴治疗,每天治疗一次,逢周末休息2天,一周为一个疗程,总共4个疗程。在本次研究通过汉语失语症成套测验(ABC)对两组进行评定,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各项评分,分析以舌三针为主穴的治疗方案对运动性失语(Broca Aphasia,BA)疗效的影响。结果:1两组病患一般情况:将两组病患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种类经spss数据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两组Broca失语病患经治疗后,治疗组(西医常规药物治疗+语言功能康复训练+舌三针为主穴针刺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西医常规药物治疗+语言功能康复训练),P<0.05。3对两组病患采用ABC评分量表,包含自发谈话流利性、理解、复述、命名、阅读能力等内容,分别对对照组治疗前后、治疗组治疗前后评分分别行配对t检验,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评分行独立t检验,P<0.05,有显着差异,在书写能力方面,治疗前后P>0.05,无显着性差异。4两组病患经治疗日常生活能力均得以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两组治疗方案均对BA有疗效。且治疗组在自发谈话流利性、理解、复述、命名、阅读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在书写方面,两组治疗方案无明显差别。治疗组(西医常规药物+语言功能康复训练+舌三针为主穴针刺治疗)治疗BA病患疗效佳,操作简单、经济安全,故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二、针刺治疗脑梗塞失语症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针刺治疗脑梗塞失语症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通阳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失语(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综述 中风后失语中医现代针刺治法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2)化浊消风散联合针刺治疗痰湿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历史回顾 |
1.西医学对脑卒中后失语的研究 |
1.1 失语症的定义及发病机制 |
1.2 失语症的恢复机制 |
1.3 失语症的分类、病变部位及临床特点 |
1.4 失语症的检查方法 |
1.5 失语症的治疗 |
2.中医学对中风后失语的认识 |
2.1 失语的中医病名认识 |
2.2 失语的病因病机 |
2.3 失语的中医治疗 |
3.小结 |
临床研究 |
1.一般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观察指标 |
2.3 疗效评定标准 |
2.4 统计学方法 |
3.结果分析 |
3.1 病例情况 |
3.2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
3.3 两组干预前比较 |
3.4 两组干预前后比较 |
3.5 安全性指标 |
讨论 |
1.祖国医学对于失语病因病机的认识 |
1.1 五脏为本 |
1.2 痰、火、风、瘀为标 |
2.化浊消风散选方的依据 |
3.针刺选穴的依据 |
4.化浊消风散联合针刺的依据 |
5.单味药物分析 |
6.结果分析 |
7.不足与展望 |
7.1 不足之处 |
7.2 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3)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祖国医学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认识 |
1.1 病名认识 |
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中医治疗进展 |
1.3.1 针刺治疗 |
1.3.2 中药治疗 |
1.3.3 综合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2.1 现代医学对失语的认识 |
2.2 失语症的定义 |
2.3 失语症的分类 |
2.4 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特征 |
2.5 运动性失语的恢复机制 |
2.6 现代医学对失语症的治疗现状 |
2.6.1 非药物治疗 |
2.6.2 药物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标准和剔除标准 |
2 治疗方法 |
2.1 腧穴定位依据及针具选择 |
2.2 基础治疗 |
2.3 对照组 |
2.4 治疗组 |
2.5 疗程 |
2.6 针刺意外情况的观察处理 |
3 观察方法 |
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5 研究结果 |
5.1 一般资料比较 |
5.2 中风类型比较 |
5.3 疗效评定 |
5.4 两组有效率比较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选题依据 |
2 针刺选穴依据 |
3 语言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治疗的优势 |
4 结果分析 |
5 量表的选择 |
5.1 ABC量表 |
5.2 CFCP量表软件评分 |
6 结论 |
7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图一 简化版汉语失语成套检测量表(ABC) |
附图二 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4)基于认知神经心理检测的TMS和头针治疗失语症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中医对失语症的认识 |
1.2 现代医学对失语症的认识 |
1.2.1 失语症的发生机制 |
1.2.2 失语症的恢复机制 |
1.3 认知神经心理与失语症 |
1.3.1 心理词典及语言加工通路 |
1.3.2 认知神经心理学框架下的失语症特点 |
1.3.3 语言加工的神经基础 |
1.4 脑卒中后失语症的中医针灸治疗 |
1.4.1 体针疗法 |
1.4.2 舌针疗法 |
1.4.3 放血疗法 |
1.4.4 头针疗法 |
1.5 失语症的现代康复治疗方法 |
1.5.1 Schuell刺激法 |
1.5.2 强制性言语行为疗法 |
1.5.3 旋律音调疗法 |
1.5.4 认知加工法 |
1.5.5 计算机辅助治疗 |
1.5.6 非侵入性脑刺激治疗 |
1.6 失语症的精准治疗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研究目的 |
2.2 技术路线 |
2.3 研究方法 |
2.3.1 病例来源及分组方法 |
2.3.2 随机方法 |
2.3.3 病例选择 |
2.3.4 治疗方法 |
2.3.5 观察指标及方法 |
2.3.6 不良事件及解决办法 |
2.3.7 统计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临床一般资料分析 |
3.1.1 年龄 |
3.1.2 性别及文化程度 |
3.1.3 发病类型 |
3.2 WAB语言功能评分的比较 |
3.3 视图命名的比较 |
3.4 失语程度及疗效评分比较 |
3.5 相应脑区定位治疗语义损伤亚组及语音损伤亚组的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4.1 研究结果分析 |
4.1.1 TMS对失语症疗效分析 |
4.1.2 针刺治疗对失语症患者疗效分析 |
4.1.3 基于认知神经心理检测定位的TMS及头针治疗失语症 |
4.2 不足与展望 |
4.3 创新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5)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病例的脱落与脱落病病例的处理 |
1.6 试验的中止与处理 |
1.7 病例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实验设计 |
2.2 试验材料 |
2.3 治疗方案 |
2.4 观察指标 |
2.5 统计分析 |
2.6 不良事件观察与分析 |
3 研究流程图 |
4 结果 |
4.1 两组入组情况 |
4.2 基本资料比较 |
4.3 两组患者治疗前WAB(AQ)评分、NIHSS评分的基线比较 |
4.4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价 |
4.5 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WAB评分汇总表 |
综述 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调神解语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情况 |
2.2 治疗方案 |
2.3 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 |
2.4 安全性评价 |
2.5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
2.6 统计分析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基线分析 |
3.2 结果比较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认识及治疗 |
2 中医对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认识及治疗 |
3 调神解语针刺法作用机理探讨 |
4 本研究的选穴依据 |
5 本临床研究的结果分析 |
6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国内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研究进展 |
1 西医治疗 |
2 中医治疗 |
3 中西医联合治疗 |
4 其他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针灸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8)麝香四黄颗粒治疗痰热腑实型脑梗塞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一般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项目 |
2.4 疗效评定标准 |
2.5 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1.1 性别、年龄比较 |
3.1.2 基础疾病比较 |
3.2 疗效结果比较 |
3.2.1 失语的相关功能评分比较 |
3.2.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
3.2.3 两组失语严重程度比较 |
3.2.4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3.2.5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3.2.6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西医对中风后失语的认识和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论文着作 |
(9)菖芎解语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失语(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观察对象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3 纳入、排除及剔除标准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3.3 病例剔除、脱落标准 |
4 分组及用药方法 |
4.1 分组 |
4.2 用药方法 |
5 观察指标 |
5.1 疗效观察指标 |
5.2 安全性评价 |
5.3 疗效评定标准 |
6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
2 失语疗效评定 |
2.1 两组口语表达能力评分的比较 |
2.2 两组听语理解评分的比较 |
2.3 两组阅读能力评分的比较 |
2.4 两组书写能力评分的比较 |
2.5 两组失语总疗效比较 |
3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情况比较 |
3.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比较 |
3.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评定比较 |
4 中医证候改善情况 |
4.1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 |
4.2 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
5 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1 中医学对中风失语的认识 |
1.1 病名 |
1.2 病因病机 |
1.3 辨证论治及治疗 |
2 西医学对中风后失语的认识 |
2.1 失语症的概念及发病机制 |
2.2 失语症的西医治疗 |
3 研究的意义 |
4 菖芎解语汤的立方依据及现代药理研究 |
4.1 立方依据及组方分析 |
4.2 菖芎解语汤现代药理学分析 |
5 疗效总结 |
5.1 失语总体疗效比较 |
5.2 失语各方面评分比较 |
5.3 神经功能缺损疗效 |
5.4 中医证候疗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药治疗卒中后失语的临床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10)针刺舌三针为主穴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四、针刺治疗脑梗塞失语症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通阳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失语(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贾子岳.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化浊消风散联合针刺治疗痰湿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的临床研究[D]. 黄露.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观察[D]. 于丽.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基于认知神经心理检测的TMS和头针治疗失语症的临床对比研究[D]. 姚滔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5]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观察[D]. 张玉凤.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调神解语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临床观察[D]. 陈瑶.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针灸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观察[D]. 殷冬雪.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麝香四黄颗粒治疗痰热腑实型脑梗塞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观察[D]. 隋云龙.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9]菖芎解语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失语(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研究[D]. 孙超.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10]针刺舌三针为主穴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观察[D]. 全玲玲.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