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扭转弹性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弹性,主动,内燃机,阶梯,模型,汽轮,柴油机。
扭转弹性波论文文献综述
阎洪涛,张涛,郑成博,王作君,陈璇[1](2005)在《巨型轴系的精确扭转弹性波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反映巨型长轴系的扭转弹性波模型,从而在本质上揭示扭转弹性波发生和传播的机理,为进一步寻求减振消振的有效方法,提高工业工程生产效率,降低能耗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05年S1期)
舒歌群[2](2005)在《基于扭转弹性波理论的船舶柴油机推进轴系扭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了连续轴模型中沿轴向传播的扭振弹性波的波动方程组,结合方程组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及波动方程解的行波表达式,导出了各轴段扭转弹性波传播的解析表达式,利用数值迭代方法可求解;利用弹性波分析理论对船舶柴油机推进轴系的连续模型进行了扭振响应计算的研究,在激励力上可同时计及各谐次的综合作用,可精确计算共振及非共振工况的强迫振动响应,使计算过程与扭振实测分析过程完全对应。研究中,对某船舶柴油机推进轴系的扭转振动振形和轴系扭振响应进行了计算,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船舶力学》期刊2005年05期)
阎洪涛,张涛,郑成博,王作君,陈璇[3](2005)在《巨型轴系的精确扭转弹性波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反映巨型长轴系的扭转弹性波模型,从而在本质上揭示扭转弹性波发生和传播的机理,为进一步寻求减振消振的有效方法,提高工业工程生产效率,降低能耗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5-08-01)
舒歌群,郝志勇[4](2001)在《阶梯轴中扭转弹性波主动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一维扭转波动理论入手,就阶梯轴中变截面界面上扭转弹性波 的反射和透射关系建立起了各轴段的扭转振动响应的数学表达式。并基于位移响应为目标控 制函数,对二次源、误差传感器的布置位置进行了优化设计。从理论上模拟了主动控制效果 。并对一个一级阶梯轴进行了弹性波主动控制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复杂的阶梯轴形 式,采用简单的单一控制源和单一误差传感器的控制形式就能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01年12期)
郝志勇,舒歌群[5](2000)在《轴系中扭转弹性波的主动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单一控制源单一误差传感器前馈控制形式的扭转弹性波主动控制系统 ,并以位移响应为目标函数研究了扭转弹性波主动控制的最优控制效果问题以及控制力的确定。建立了扭转弹性波主动控制的试验装置以及以 TMS32 0 C2 5高速单片机为核心的单通道自适应控制器 ,以直轴为试验对象 ,开展了扭转弹性波的主动控制试验研究。并对理论研究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本文来源于《振动工程学报》期刊2000年04期)
舒歌群,郝志勇[6](2000)在《阶梯轴中扭转弹性波主动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一维扭转波动理论入手,就阶梯轴中变截面界面上扭转弹性波的反射和透射关系建立起了各轴段的扭转振动响应的数学表达式。并基于位移响应为目标控制函数,对二次源、误差传感器的布置位置进行了优化设计。从理论上模拟了主动控制效果。并对一个一级阶梯轴进行了弹性波主动控制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复杂的阶梯轴形式,采用简单的单一控制源和单一误差传感器的控制形式就能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0-11-01)
舒歌群,郝志勇[7](2000)在《扭转弹性波主动控制中传感器和二次源的优化布置》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扭转弹性波主动控制系统的物理模型 ,研究二次源、误差传感器位置对最优控制效果的影响。研究并证明以位移响应为控制目标函数和以功率流为控制目标函数在扭转弹性波主动控制最优效果的实现上 ,两者的同一性 ,从而使得在主动控制的实现上 ,用简单的位移测量就可以代替关于振动能量传递所进行的复杂的测点布置和计算处理 ,使主动控制的实际操作变得简单易行。试验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在扭转弹性波主动控制最优控制效果的实现上 ,对二次源及误差传感器位置的优化布置原则。(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00年10期)
郝志勇,舒歌群,史绍熙[8](2000)在《内燃机轴系扭振响应的扭转弹性波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工程中常见的阶梯轴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连续轴模型中沿轴向传播的扭振弹性波的波动方程 组,结合方程组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及波动方程解的行波表达式,导出了各轴段扭转弹性波传播的解 析表达式,利用数值迭代方法可求解;利用弹性波分析理论对船舶柴油机推进轴系的连续模型进行了扭 振响应计算的研究,在激励力上可同时计及各谐波的综合作用,可精确计算共振及非共振工况的强迫振 动响应,使计算过程与扭振实测分析过程完全对应。(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学报》期刊2000年01期)
舒歌群,郝志勇[9](1999)在《阶梯轴中扭转弹性波传播理论及轴系扭振动力响应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工程中常见的多级阶梯轴连续模型为研究对象,利用弹性波传播理论,对于某轴段在一均布扭振激励力矩作用下的整个轴系的扭振响应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各轴段的波动方程组,利用边界条件、初始条件及在变截面处的反射、透射现象,得出了各个轴段中的行波沿轴向传播的表达形式;利用数值迭代方法可求得任一截面上的扭振动力响应。以汽轮发电机组轴系为对象,进行了扭振动力响应计算的研究,并与其它方法进行了比较(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1999年11期)
舒歌群,郝志勇,史绍熙[10](1998)在《轴系扭振响应的扭转弹性波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了阶梯中沿轴向传播的扭振弹性波的波动方程组,导出了扭转弹性波传播的解析解;并利用弹性波分析理论对船舶柴油机推进轴系进行了扭振动力响应计算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信息科学与微电子技术:中国科协第叁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1998-08-20)
扭转弹性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建立了连续轴模型中沿轴向传播的扭振弹性波的波动方程组,结合方程组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及波动方程解的行波表达式,导出了各轴段扭转弹性波传播的解析表达式,利用数值迭代方法可求解;利用弹性波分析理论对船舶柴油机推进轴系的连续模型进行了扭振响应计算的研究,在激励力上可同时计及各谐次的综合作用,可精确计算共振及非共振工况的强迫振动响应,使计算过程与扭振实测分析过程完全对应。研究中,对某船舶柴油机推进轴系的扭转振动振形和轴系扭振响应进行了计算,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扭转弹性波论文参考文献
[1].阎洪涛,张涛,郑成博,王作君,陈璇.巨型轴系的精确扭转弹性波模型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5
[2].舒歌群.基于扭转弹性波理论的船舶柴油机推进轴系扭振研究[J].船舶力学.2005
[3].阎洪涛,张涛,郑成博,王作君,陈璇.巨型轴系的精确扭转弹性波模型研究[C].第叁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005
[4].舒歌群,郝志勇.阶梯轴中扭转弹性波主动控制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1
[5].郝志勇,舒歌群.轴系中扭转弹性波的主动控制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00
[6].舒歌群,郝志勇.阶梯轴中扭转弹性波主动控制研究[C].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2000
[7].舒歌群,郝志勇.扭转弹性波主动控制中传感器和二次源的优化布置[J].中国机械工程.2000
[8].郝志勇,舒歌群,史绍熙.内燃机轴系扭振响应的扭转弹性波计算方法研究[J].内燃机学报.2000
[9].舒歌群,郝志勇.阶梯轴中扭转弹性波传播理论及轴系扭振动力响应计算[J].中国机械工程.1999
[10].舒歌群,郝志勇,史绍熙.轴系扭振响应的扭转弹性波计算方法研究[C].信息科学与微电子技术:中国科协第叁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