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地质量论文_焦思颖,乔思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用地质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农用地,质量,土壤,分等,奈曼旗,土壤污染,海兴县。

农用地质量论文文献综述

焦思颖,乔思伟[1](2019)在《以土地科技创新呵护耕地健康》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国家虽然告别了饥饿,但是耕地健康仍有危机。”5月25日,在自然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2019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主题开放日活动中,该实验室主任郧文聚手拿一本《告别饥饿》对在座的来宾说,“耕地保护要从良田工程向耕地健康工程转向。要想耕地健康,离(本文来源于《中国自然资源报》期刊2019-06-01)

李俊颖,吴克宁,宋文[2](2019)在《基于作物营养当量修正产量比系数法的农用地质量分等》一文中研究指出产量比系数是农用地分等中的基础参数,由于不同地区产量比系数确定的基础不同,分等结果无法达到全国可比。为提高农用地分等结果的全国可比性,该文依据供给人体所需能量和营养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素在不同作物间可比这一特点,选取20种营养素指标和9种标准耕作制度规定作物,构建营养当量修正法,通过计算不同作物"营养当量"来修正产量比系数,并选取北方以小麦为基准作物的河北省曲周县土地整治项目区和南方以水稻为基准作物的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作为案例进行实证,对比通过营养当量修正法和最高产量比法计算产量比系数所得出的农用地自然等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曲周县土地整治项目区自然等指数区间由2 060~2 896上升为2 516~3 580,等别序列由11~15等上升为13~18等;丁蜀镇自然等指数由区间由2 460~2 918下降为2 013~2 393,等别序列由13~15等下降为11~12等,2个研究区间的农用地自然等别差异扩大。该文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为完善农用地质量分等体系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孔辉[3](2018)在《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在农用地质量分等评价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用地质量分等是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定量评定,并划分等别,传统的分等评价多是依靠专家打分这种主观性强的方法,而本文采用的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独特的学习能力和信息并行分布处理的优势,能够更智能、更主观的解决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时的复杂性、信息的不确定性等问题。(本文来源于《农村科学实验》期刊2018年18期)

沈文东[4](2018)在《河北海兴县农用地质量级别评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01年起,国土资源部在全国实施农用地定级估价工作。海兴县于2009年开展了耕地定级工作,查清了县内耕地的质量及数量,为实现海兴县耕地的科学管理提供了技术和理论支撑。但2009年距今已9年有余,随着时代的变迁影响海兴县耕地级别的主导因素发生了变化,且2009年定级指标体系主要侧重于自然因素,忽略了土地整治工程等经济投入的重要性。故本文选取海兴县耕地为研究对象,针对海兴县耕地进行全面调研,对2009年海兴县定级指标体系中的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区位因素,选取的指标进行逐个分析,构建针对性更强的定级指标体系,并探讨各定级指标量化的最优方法,获得耕地质量定级结果,最后与2009年定级结果,进行空间分布对比分析、级差收益对比分析及农用地产能对比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调整并完善海兴县2009年农用地定级指标体系,剔除并添加部分指标。自然因素剔除土壤全氮含量指标、土壤速效磷含量指标、土壤速效钾含量指标,添加土壤pH值和地形部位指标;经济因素剔除人均耕地指标和经营效益指标,添加田块破碎度指标和耕作装备指标;区位因素未作调整。构建了更符合海兴县实际情况的定级指标体系,并对指标分值进行准确核算。(2)全县参与定级的农用地总面积3.47×10~4 hm~2,共划分四个级别:Ⅰ级地面积3.27×10~3 hm~2,占该类型总面积的9.14%;Ⅱ级地面积9.58×10~3 hm~2,占该类型总面积的27.62%;Ⅲ级地面积1.79×10~4 hm~2,占该类型总面积的51.47%;Ⅳ级地面积3.99×10~3 hm~2,占该类型总面积的11.77%。(3)从级别空间、级差收益、农用地产能等叁方面与2009年定级结果进行对比。空间分布对比分析:2009年定级结果Ⅳ级地所占比例最高达到45.15%,赵毛陶乡和小山乡占比最大分别为78.15%及75.56%,而本次定级结果Ⅲ级地所占比例最高达到51.47%,占比最大的乡镇为高湾镇和海兴农场,分别为90.71%和100%;级差收益对比:本次与2009年定级结果所得线性回归方程的R~2分别为0.4087和0.3232,相比之下,本轮所得出的农用地质量定级结果与实际的农用地收益相关性更高;产能对比:本次与2009年定级结果所得线性回归方程的R~2分别为0.4491和0.3545,相比之下,本次所得出的耕地质量定级结果,更能反映实际的农用地产量。因此本次定级所选因素更符合海兴县实地情况。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分析2009年海兴县农用地定级指标体系,构建更符合海兴县实际情况的定级指标体系,获得了海兴县农用地质量定级结果,为滨海平原区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工作提供技术依据与支撑。(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刘静文[5](2018)在《聚焦生命共同体精细管护与修复》一文中研究指出阅读提示4月20日,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2018年度春季报告会在中国农业大学召开。来自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机构以及德国基尔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分享了土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文明建设(本文来源于《中国国土资源报》期刊2018-04-26)

孔辉[6](2018)在《土地整治后农用地质量和生态环境在线监测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土地整治后的农用地质量数据和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为前提,从数据管理和应用方向着手,基于JavaScript技术、Java Web技术以及ArcGIS for Server技术,采用WebGIS系统设计、MVC开发模式、B/S(浏览器/服务器)多层架构模式,设计实现了集地图浏览、数据管理、数据查询、数据统计分析以及系统综合管理等五大模块为一体的土地整治后农用地质量和生态环境在线监测系统。(本文来源于《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郑东升,唐运诗,王树恒,马志成,依加提·依合拉斯[7](2017)在《农地流转背景下的农用地质量保护问题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一方面推动了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和现代化,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在另一方面也对农地质量产生了一些负外部性。通过走访调研和信息数据采集,探寻农地流转过程中影响农地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合理的建议。调研结果表明:农户农地承包期的长短和相关的政策是影响农地质量的主要因素,农户自身农地保护意识、农地流转市场的完善程度和农地流转的规模也会对农地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7年33期)

梁卓娜[8](2017)在《基于GIS的奈曼旗农用地质量时空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可持续发展一直是中国的基本国策,2013年12月23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提出“确保粮食安全,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口号,并指出是2014年国家经济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其中北方干旱区农业系统的地位不容小觑。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自然群落——草地与人工群落——农田广泛交织或镶嵌的生态复合体,该区域具有不可估量的生产潜力,是荒漠化、沙化东移和南下的绿色屏障。奈曼旗位于科尔沁沙地南缘——典型的农牧交错区,其土地利用类型中农用地占24.25%,主要从事农业人口却占总人口的70.2%,对农用地的依赖性较强,但不理想的自然环境和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加剧了该地区农用地质量的下降,提升农用地质量已刻不容缓;因此,从多种角度鉴定农用地质量差异,保持优质农用地并修复劣质农用地,根据农用地质量多层次分区管理,对农用地布局的调整及高效、合理利用农用地资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且成为了解决粮食安全的最佳途径。本文结合奈曼旗农用地的特点,选取基于有效磷、速效钾、土壤侵蚀、地形部位、农田基础设施等17个指标体系,借助变权观念,通过熵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权重;运用反距离权重法等空间分析技术和农用地质量分等定级法计算了内蒙古奈曼旗15个苏木镇的农用地质量等级,探讨了4期年份间时空分布的变化规律,并揭示了农用地主要影响因素的影响规律。本文主要得出结论如下:(1)奈曼旗农用地级别按面积排序:四级>叁级>一级>二级,所占比重为29.21%、25.98%、22.15%、22.66%。奈曼旗一级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及中部,其外围分布着二级农用地,叁级分布于中部和二级农用地的外围,四级分布于东南部山区。(2)农用地质量时间变化特点上,一级和四级农用地先降后升,其一级农用地面积由18%下降至16%再上升至23%;四级农用地面积在2006年达到34%,2009~2012年间均为26%,2015年逐步增加至29%;二级农用地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过程,2009年为止由23%增加为26%,再下降至22%;叁级的变化趋势同二级相似,2012年时最多达34%,由此递减为26%,二、叁级的增加有效的减缓了优劣农用地之间的差异,级别分配趋于均匀化。(3)农用地质量空间变化特征上,2006~2015年间奈曼旗北部及中部离河流近的平坦地区向周边向南部递减且带动着周边地区也产生相应的好转,北部增添81.08Km2的一级农用地、南部减少了153.45Km2的六级农用地。但优质农用地数量仍稀少,利用较困难的农用地众多,分别为596.68Km2、1109.81Km2;风沙多发区及山区面临着退化危机,自然状况脆弱且缺乏稳定性,治理困难,山区农用地由1019.72Km2递减至731.12Km2,同时林地、草地的面积之和从649.31Km2猛增至1032.24Km2,其利用质量明显优于农用地。经济质量分布来看,大沁他拉镇及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都非常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占总面积44.8%,呈现由此向外部逐渐降低的规律且南部四级农用地减少了248.28Km2。(4)评价指标体系中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逐渐超越自然因素,其灌溉保证率、农田基础设施、产量水平等叁个指标因素的权重已达到0.4701。由于2006~2015年大沁他拉镇、明仁苏木、治安镇的有效灌溉保证率和完全配套的基础设施使得部分二级农用地已转为一级;而西北部分布着127.19Km2的风沙土、质地中41%为砂土、土壤养分含量较低,侵蚀严重,致使产量水平较低,使得部分一级和叁级农用地成为二级;义隆永镇和新镇的地形和灌溉水源的作用明显,致使二级和四级农用地转为叁级;青龙山镇、新镇等山区的部分叁级农用地转入四级,虽然面临水土流失频发、农用地连片度低、地块面积小且分散分布于缓坡上的问题,地形部位、土壤质地等的自然权重高达0.3926,但农田基础设施齐全度、灌溉水源和排水体系的协调程度的提高,有效地改变着劣质农用地的利用,相比自然条件的改善更具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7-06-13)

刘以,张扬,方乐道[9](2017)在《基于粮食安全的村镇区域农用地质量综合评价系统设计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rcGIS Obejects,设计并开发了基于粮食安全的村镇区域农用地质量综合评价系统,该系统能够对不同尺度的农用地进行评价,特别是村镇区域,充分考虑了污染物对农用地质量的影响,融合了多种指标获取、指标量化、权重确定、分值计算等技术,并能够对评价的成果进行专题图的制作,适用于不同目的的农用地质量评价。(本文来源于《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期刊2017年02期)

巩前文[10](2016)在《守住农用地质量红线》一文中研究指出抓住"土十条"战略契机,保护和改善农用地土壤质量,是增强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的需要,也是推动农用地可持续利用的需要,更是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的需要。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投入要素,也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核心要素。农用地数量保有量是保障国内粮食数量安全的约束性指标。参照世界粮农组织提出的每人每日需要的食物热量,每年人(本文来源于《中华环境》期刊2016年07期)

农用地质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产量比系数是农用地分等中的基础参数,由于不同地区产量比系数确定的基础不同,分等结果无法达到全国可比。为提高农用地分等结果的全国可比性,该文依据供给人体所需能量和营养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素在不同作物间可比这一特点,选取20种营养素指标和9种标准耕作制度规定作物,构建营养当量修正法,通过计算不同作物"营养当量"来修正产量比系数,并选取北方以小麦为基准作物的河北省曲周县土地整治项目区和南方以水稻为基准作物的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作为案例进行实证,对比通过营养当量修正法和最高产量比法计算产量比系数所得出的农用地自然等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曲周县土地整治项目区自然等指数区间由2 060~2 896上升为2 516~3 580,等别序列由11~15等上升为13~18等;丁蜀镇自然等指数由区间由2 460~2 918下降为2 013~2 393,等别序列由13~15等下降为11~12等,2个研究区间的农用地自然等别差异扩大。该文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为完善农用地质量分等体系提供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用地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1].焦思颖,乔思伟.以土地科技创新呵护耕地健康[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

[2].李俊颖,吴克宁,宋文.基于作物营养当量修正产量比系数法的农用地质量分等[J].农业工程学报.2019

[3].孔辉.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在农用地质量分等评价中的研究[J].农村科学实验.2018

[4].沈文东.河北海兴县农用地质量级别评定[D].河北农业大学.2018

[5].刘静文.聚焦生命共同体精细管护与修复[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8

[6].孔辉.土地整治后农用地质量和生态环境在线监测系统设计[J].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2018

[7].郑东升,唐运诗,王树恒,马志成,依加提·依合拉斯.农地流转背景下的农用地质量保护问题调查[J].南方农业.2017

[8].梁卓娜.基于GIS的奈曼旗农用地质量时空变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9].刘以,张扬,方乐道.基于粮食安全的村镇区域农用地质量综合评价系统设计及其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7

[10].巩前文.守住农用地质量红线[J].中华环境.2016

论文知识图

河北省及其各区农用地质量指数...

标签:;  ;  ;  ;  ;  ;  ;  

农用地质量论文_焦思颖,乔思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