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因素论文-杨慧,李超

贡献因素论文-杨慧,李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贡献因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市房价,影响因素,贡献度,R2分解

贡献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杨慧,李超[1](2019)在《中国城市房价影响因素及贡献度研究——基于R~2的相对重要性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房价影响因素判断是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考察了35个大中城市供给、需求、土地和宏观环境因素对房价的影响,并探讨了四类因素下属的7个二级指标对房价影响的相对重要性。结果显示7个指标对房价回归的R~2达到了0. 9673,其中地价和收入对R~2的贡献度分别达到46. 02%和31. 09%,影响作用最大;股价和利率对R~2的贡献度分别为11. 05%和9. 34%,影响作用也较强。考虑到房地产市场的区域性特征,本文将35个大中城市划分为东部城市和中西部城市进行分组样本的稳健性检验,我们的结论依然稳健。(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探索》期刊2019年11期)

王剑楠,高士然[2](2019)在《广东农户收入增长影响因素贡献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通径分析法对广东农户收入增长影响因素贡献度进行研究,通过农民收入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的假设条件及指标的选取,采用通径系数法测算广东农民收入各影响因素的贡献率,提出了增加广东农户收入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山西农经》期刊2019年19期)

李杨,李永明[3](2019)在《图书馆虚拟社区用户知识贡献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索影响图书馆虚拟社区用户知识贡献的因素,能够更好地引导用户参与知识生产和传播,促进图书馆虚拟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技术接受与利用整合理论,结合图书馆虚拟社区的特征,引入自我效能、引导性设计、激励叁个变量,构建图书馆虚拟社区用户知识贡献影响因素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共收集593份有效问卷,利用R语言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绩效期望、努力期望、自我效能、社会影响、激励对图书馆虚拟社区用户知识贡献存在显着的正向影响,促成因素和引导性设计对其没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图书馆学研究》期刊2019年18期)

马力阳,罗其友,高明杰,刘洋,杨亚东[4](2019)在《2005—2015年我国马铃薯增产空间分异与贡献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马铃薯增产空间分异和贡献因素的研究对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和保障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方法]运用对数平均迪式指数法(LMDI),以2005年和2015年我国省级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为基础,对其增产格局和增产贡献因素进行定量化研究。[结果](1) 2005—2015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总体态势表现为在波动中上升,前6位的省区贡献了增产量的78. 03%,西南混作区和北方一季区是我国马铃薯增产主要区域。(2)从增产增幅来看,低于全国平均增速的滞后增产类型和高于全国平均增速的超速增产类型的省域单元最多,分别占到44%和32%,超速增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西北一季区和云贵一二混作区马铃薯种植地位不断上升。(3)增产的21个省区中,有11个单产增加贡献较大,10个面积增加贡献较大。单产增加对增产贡献极显着的省为山东、辽宁、黑龙江、湖南、福建和贵州6省,面积增加对产量增加贡献极显着的地区主要有青海、云南、甘肃、湖北、宁夏和四川等地。[结论]对于主要依靠面积增加来提高产量的地区,应合理配置轮作作物,增大科技投入,推广优良品种更新,挖掘耕地增产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期刊2019年09期)

董华,陈蕾[5](2019)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税收贡献和税收负担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2009-2016年生产性服务业的税收数据,测度我国不同区域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差异,并通过面板数据分析验证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地区服务业税收负担、地区经济对外依存度和地区城市化率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显着的负向作用,地区财政支出强度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显着的正向作用。(本文来源于《北方经济》期刊2019年09期)

张强强,闫贝贝,施凡基,霍学喜[6](2019)在《1978~2016年中国水果增产格局及贡献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1978~2016年中国水果及其各构成品种(包括苹果、柑桔、梨、葡萄、香蕉)的产量、种植面积、单产数据,采用LMDI分解法对1978年以来中国水果增产的作物和地区贡献以及种植面积、单产对于水果增产的贡献率进行研究,并分析各增产主力省区和主要水果作物的增产贡献因素。结果表明:38年间,中国水果连续增产主要源自5大水果作物,苹果增产贡献最显着。全国水果增产的面积贡献率较大,高达62.06%;苹果增产为单产主导型,而柑桔、梨、葡萄、香蕉增产为面积主导型;21个省区为面积主导型,10个省区为单产主导型。(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10期)

冯宗宪,高赢[7](2019)在《中国区域碳排放驱动因素、减排贡献及潜力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拓展的STIRPAT模型对1995—2016年中国四大地区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实证探究,同时基于脱钩分析构建相关评价指标以揭示各地区历史碳减排贡献、潜力及其差异。研究结果显示:(1)人口规模、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等对全国及各地区碳排放而言均为稳定且重要的影响力量,且对不同碳排放水平地区这些作用力表现差异明显;(2)外贸仅为驱动东北与东部地区碳排放增长的显着力量;(3)表征技术效应的能源消费结构,仅对东部地区发挥了符合理论预期的抑制力作用,而碳强度则没有发挥出理想的技术溢出效应;(4)样本期间,各地区平均碳减排贡献及平均碳减排潜力大小均依次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张培培[8](2019)在《虚拟学习社区中个体知识贡献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网络学习的新形式之一的虚拟学习社区,因其开放、便利的特点以及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学习资源,受到了越来越多学习者的青睐。现在虚拟学习社区已经广泛应用在了教育领域,取得了显着地成效。尽管虚拟学习社区在知识贡献的范围、速度、便捷性等方面有诸多优势,但是仍然存在着用户参与不足、知识贡献意愿低等问题。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贡献是虚拟学习社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进行虚拟学习社区中个体知识贡献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意义。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视角出发,对国内外已有的虚拟社区中知识贡献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并对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共享和知识贡献等进行了概念的界定,然后依据计划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和社会交换理论等理论基础进行了整理。其次,从计划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和社会交换理论视角出发,并加入了两个变量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将所有的变量划分为内部维度和外部维度,并初步构建了虚拟学习社区中个体知识贡献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假设模型。再次,参考国内外已有的虚拟社区中知识贡献的成熟量表编制了虚拟学习社区中个体知识贡献意愿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研究对象选取的是曲阜师范大学“学习科学与技术”这个社区中的成员,借助SPSS分析软件,利用问卷回收到的数据做描述性统计分析和信度检验以及效度的检验,然后使用AMOS软件对建构的理论模型不断地进行检验以及修正,对理论假设进行路径检验,最终得出研究结论:(1)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有正向影响作用且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通过中介变量态度间接的影响知识贡献的意愿;(2)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直接影响知识贡献的意愿;(3)互惠、信任和利他直接影响知识贡献意愿;(4)激励对知识贡献意愿也有正向地促进作用。研究结论显示总影响系数排在前叁位的因素分别是利他、态度和感知易用性;其次是感知有用性、互惠和感知行为控制;最后是主观规范、激励和信任。根据研究结果得出的结论以及影响系数的大小主要从提高社区中成员的利他行为、增强社区成员对平台使用的积极态度和增强社区成员间的互惠规范叁个方面对虚拟学习社区的管理提出了参考性的建议,以期望促进虚拟学习社区中的成员能够增强贡献知识的意愿,进一步促进虚拟学习社区的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2)

徐寒臣[9](2019)在《视觉搜索任务中高兴优势效应的贡献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兴优势效应(Happiness superiority effect,HSE),是指个体对高兴面部表情的辨别和探测相比其他情绪面孔,如愤怒、恐惧和中性表情等,反应更快、更准确。关于HSE产生的原因,诊断价值假说认为是高兴面孔的诊断性特征加速高兴的辨别与探测,如高兴面孔具有知觉显着性和特异性的张嘴、露齿特征,而不是与面部构形相关的情绪信息。诊断价值假说得到了大量研究的支持,尤其是被来自视觉搜索任务的研究结果广泛证实的,但提供支持的证据主要是基于同质的而非异质的面孔集群的研究任务。视知觉相关研究发现,视觉搜索任务的分心刺激的同质性将直接影响观察者对目标刺激的搜索策略。因此,本研究试图操纵分心刺激的同质性属性(同质、异质分心刺激项)和面孔搜索阵列的呈现方式(正立、倒置呈现),深入探讨高兴优势效应的产生原因。本研究主要通过叁部分行为实验对预期假设展开探讨:实验1a(混合任务)和1b(组块任务)探究同质性面孔搜索背景的HSE及贡献因素。参与者检测同质的中性面部表情阵列中是否有奇异项(如愤怒、恐惧或高兴表情)出现;实验2探究异质性面孔背景的HSE及贡献因素。参与者对异质的混合情绪表情阵列进行预定目标项的面部表情检测;实验3排除高兴表情张嘴、露齿等特征,检验在高兴表情缺乏显着性特征的异质搜索背景中是否仍存在HSE现象,以及具体的贡献因素为何。叁项实验任务的面孔搜索阵列均设置有正立和倒置呈现条件,旨在通过倒置处理来分离面孔的构形和特征信息,以考察情绪面孔搜索过程的HSE贡献因素。实验结果显示:在实验1的同质性背景的奇异项搜索任务中,尽管实验1a和1b有着不同的操作设置,但二者均显示出一致的HSE,高兴奇异项的检测在正立和倒置条件下无显着差异。说明高兴表情的内在显着性感知特性是作为HSE的重要贡献因素。相对地,实验2的异质性背景目标搜索任务,正立和倒置条件均显示出HSE,但前者的高兴表情的检测显着快于后者。而实验3仅在正立呈现条件下显示出HSE现象,高兴表情的倒置效应显着。实验2和3共同表明,HSE是来自观察者对高兴表情显着性特征的优先社会知觉,而非单纯露齿的物理凸显性质所致;此外,在面孔搜索任务分心刺激设置为异质时,面部构形加工亦对HSE发挥重要作用。综上,本研究结果说明在简单搜索情境下高兴优势效应主要来自于面孔特征信息的贡献,而在复杂搜索情境下虽然面孔特征信息依然对高兴优势效应有重要影响,但面孔结构信息也是高兴优势效应的贡献因素。不同情境下个体认知策略的变化反映了人类在注意搜索过程中的认知灵活性。(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周海燕,徐明岗,蔡泽江,文石林,吴红慧[10](2019)在《湖南祁阳县土壤酸化主要驱动因素贡献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湖南省祁阳县为例,定量化分析整个县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的致酸因素,为我国的红壤酸化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搜集大量公开发表的文献、统计年鉴等,获取施肥量、主要农作物产量和林木生物量,以及地上部不同部位的养分含量等数据,基于经典的H~+产生量的计算方法,解析氮循环过程、盐基离子吸收和酸沉降等叁个关键过程的相对贡献大小。【结果】对于整个祁阳县域,氮循环(N)过程致酸贡献率为66.5%(65.3%—68.8%),盐基(BC)吸收为33.0%(30.1%—34.4%),酸沉降则仅为0.5%(0.3%—1.7%)。无论是农田还是林地,氮循环过程都是产生H~+的主要来源,是土壤酸化的主要驱动因素。3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单位面积旱地农田的H~+净产量(产酸量)最高,达到19.0 kmol·hm~(-2)·a~(-1),其次为水田(16.5 kmol·hm~(-2)·a~(-1)),林地的产酸量(3.2 kmol·hm~(-2)·a~(-1))最低,旱地农田产酸量约为林地产酸量的6倍。6种主要农作物体系产酸量存在很大差异,从10.1 kmol·hm~(-2)·a~(-1)到30.0 kmol·hm~(-2)·a~(-1)不等,产酸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大豆>油菜>花生>水稻>玉米>甘薯,油料作物(油菜、花生、大豆)产酸量普遍大于粮食作物(水稻、玉米、甘薯)的产酸量;6种不同农作物的氮循环过程和盐基吸收的致酸贡献差异较大,氮循环过程致酸贡献率范围为45.3%—78.3%,盐基吸过程为21.4%—54.2%。7种主要林地体系产酸量也存在很大差异,从2.0 kmol·hm~(-2)·a~(-1)到27.8kmol·hm~(-2)·a~(-1)不等,柑橘>板栗>油茶林>马尾松>杉木>竹>湿地松,经济林(柑橘、板栗、油茶林)产酸量普遍大于用材林(马尾松、杉木、竹、湿地松)的产酸量;7种林木体系的氮循环过程和盐基吸收的致酸贡献率差异较大,氮循环过程致酸贡献率范围为46.1%—80.8%,盐基吸过程为19.0%—53.3%。采用"长期定位试验+土壤缓冲曲线"相结合的方法验证了本研究采用的H~+产生量的计算方法,土壤pH的模拟值和实测值呈极显着正相关,均方根误差(RMSE)为0.15,两者之间吻合度较高。【结论】氮循环过程是祁阳县域土壤酸化的主控因素。土壤酸化过程总产酸量差异和致酸因素贡献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土地利用方式、农作物种类和林地类型。(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贡献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运用通径分析法对广东农户收入增长影响因素贡献度进行研究,通过农民收入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的假设条件及指标的选取,采用通径系数法测算广东农民收入各影响因素的贡献率,提出了增加广东农户收入的对策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贡献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1].杨慧,李超.中国城市房价影响因素及贡献度研究——基于R~2的相对重要性分解[J].经济问题探索.2019

[2].王剑楠,高士然.广东农户收入增长影响因素贡献度分析[J].山西农经.2019

[3].李杨,李永明.图书馆虚拟社区用户知识贡献影响因素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9

[4].马力阳,罗其友,高明杰,刘洋,杨亚东.2005—2015年我国马铃薯增产空间分异与贡献因素[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

[5].董华,陈蕾.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税收贡献和税收负担视角[J].北方经济.2019

[6].张强强,闫贝贝,施凡基,霍学喜.1978~2016年中国水果增产格局及贡献因素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

[7].冯宗宪,高赢.中国区域碳排放驱动因素、减排贡献及潜力探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8].张培培.虚拟学习社区中个体知识贡献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9].徐寒臣.视觉搜索任务中高兴优势效应的贡献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

[10].周海燕,徐明岗,蔡泽江,文石林,吴红慧.湖南祁阳县土壤酸化主要驱动因素贡献解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9

标签:;  ;  ;  ;  

贡献因素论文-杨慧,李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