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佑海[1]2004年在《四川桂花品种资源调查与桂花的园林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是“申报桂花品种国际登录权”课题的部分内容。桂花是原产于中国的着名园林树种,也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栽培和园林应用的历史十分悠久。桂花的花朵虽小但芳香馥郁,自古以来就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是崇高、贞洁、荣誉、友好和吉祥的象征。四川地区是我国桂花的原产地之一,资源丰富、品种众多,做好该地区的桂花品种资源调查和品种分类工作,对于摸清我国的桂花资源和“申报桂花品种国际登录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本文在对四川,尤其是成都市和雅安市的桂花品种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四川地区的桂花品种进行了系统分类;并调查分析了四川地区桂花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 同时,对桂花在我国古典和现代园林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桂花是我国传统名花,在中国有着长达2500年的栽培历史,其正式的园林应用历史也在2000年以上。本文全面调查分析了桂花在我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中的应用,对于桂花在今后的园林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整理鉴定桂花品种56个,其中四季桂品种10个,银桂品种22个,金桂品种16个,丹桂品种8个;其中发现新品种33个,整理品种23个。在此基础上,编制出了详细的品种分类检索表。 2.在综合分析花形、花色、叶形、叶色和树形等性状的基础上,筛选出了观赏价值较高的品种9个。这9个品种分别为:‘矮黄’、‘晃金’、‘日香桂’、‘银瓣丹心’、‘白豪蕤’、‘九龙桂’、‘玉叶金枝’、‘舞蝶’和‘硬叶丹桂’。 3.调查分析了四川地区桂花资源的利用状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4.在调查桂花园林造景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桂花在我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中的应用形式和应用原则;指出桂花现代园林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桂花在今后园林应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郑涛[2]2015年在《福建省桂花古树资源调查与园林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是木犀属的代表种---桂花(Osmanthus frangrans L.)的发源地,自2500年以前就有栽培文字记载。目前,全球木犀属植物共有32种,中国则有27种,约占世界的84.5%。桂花在中国分布极广,福建是桂花的适生区,古桂花资源极其丰富。本文对福建的古桂花资源及桂花的园林应用作了较大范围的研究探讨,包括调查福建古桂花资源,引种栽培37个全国各地的桂花优良品种,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福建省桂花栽培品种园林应用价值评价模型,规划营建福建省最大的桂花主题园等。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福建古桂花开展全面调查,基本掌握了福建古桂花在各地的分布及生长情况,填补了福建在该研究领域的空白。调查结果表明,福建古桂花数量多达348株,古桂花资源丰富。2、从各地引种37个优良桂花品种均栽培成功,丰富了福建桂花品种资源,有利于今后进一步提高福建开发桂花的层次和深度,同时也表明福建的自然地理条件很适合桂花生长。3、首次通过3个准则13个指标构建福建省桂花栽培品种园林应用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为桂花引种栽培选择和园林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应用该体系,对引种的37个桂花栽培品种进行客观、科学的综合评价,并选出了5个桂花品种开展大规模栽植推广应用。4、以营建福建最大桂花主题园为实际案例,运用中国传统造园艺术手法,从项目概况、规划设计原则、规划布局等方面探讨了景观设计思路,为类似桂花主题园的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常炳华[3]2007年在《桂花品种整理及其景观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的桂花品种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上海地区的桂花品种资源进行了系统分类,整理鉴定上海地区常见桂花品种17个,其中四季桂品种群6个,银桂品种群6个,金桂品种群2个,丹桂品种群3个。同时调查了上海地区的古桂资源分布情况,对上海地区的古桂资源分布特点、古桂的花色和古桂的生长势进行的分析。为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更好的利用桂花品种资源。对桂花桂花植株的整体形态、花形态及花香等园林美学要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调查过程中,针对不同品种群的桂花香味差异较大的情况,应用扫描电镜比较观察了早银桂(Osmanthus fragrans‘Zaoyinggui’),晚银桂(Osmanthus fragrans‘Waoyinggui’),早黄(Osmanthus fragrans‘Zaohuang’),金桂(Osmanthus fragrans‘Jingui’),硬叶丹桂(Osmanthus fragrans‘Yingyedangui’),败育丹桂(Osmanthus fragrans‘Baiyudangui’),四季桂(Osmanthus fragrans‘Sijigui’),大叶佛顶珠(Osmanthus fragrans‘Dayefodingzhugui’)8个桂花品种花瓣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桂花花瓣上表皮细胞表面布满规则的突起条棱,气孔散乱地分布在花瓣基部(靠近花冠筒处)。不同品种花瓣上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差异明显,主要表现在细胞形态大小和表面突起条棱疏密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与不同桂花品种散发香气的浓淡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于如何正确的选择桂花品种的问题,在综合分析花形、花色、叶形、叶色和树形的基础上,基于系统性、科学性、目的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建立了合适的桂花观赏性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野外调查数据和桂花观赏性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上海地区常见的17个桂花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调查的所有桂花品种按照分值的高低划分成5个等级,以便在实际园林景观应用选用合适的桂花品种。总体评价表明,四季桂的品种得分相对较低,金桂品种群和丹桂品种群的大部分桂花品种在园林观赏方面有着较高的利用价值,得分也较高。同时,对桂花在我国古典和现代园林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桂花在中国有着长达2500年的栽培历史,在园林中的应用历史也在2000年以上。本文全面调查分析了桂花在我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中的应用形式和应用原则,并指出桂花在现代园林景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今后桂花在园林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姚良影[4]2009年在《四川桂花工艺大树制作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通过对工艺大树的起源、发展历程、生产栽培现状等情况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影响桂花工艺大树质量的各种因素,通过对比试验探讨桂花工艺大树生产流程中几个要素,制定出桂花工艺大树质量标准,为桂花工艺大树生产、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5个桂花品苗高、胸径、年抽梢、平均节数、花量进行对比试验,选定制作材料为‘早红'品种。2.对1至4年生的‘早红'扦插小苗的苗高、分枝点、胸径、冠幅、生长势进行比较,确定适用苗龄为2-3年生苗木,苗高2.3-2.6 m,胸径为1.8-2.3 cm,分枝点1.4-1.6m。3.对扦插区小苗形态指标进行对比试验和综合评价,确定制作材料的小苗形态指标以苗杆通直、光滑、无病虫害及机械损伤的苗木为优。4.综合分析在早春(3月)、夏(6月至8月)、秋后(9月至10月)、冬(12月至1月)四季制作的工艺大树小苗根系生长情况、苗木愈合、成型大树生长情况、恢复情况、成活率,以秋后(9月至10月)及早春(3月)效果为佳。5.通过采用交叉网眼式、平行并列靠贴式和扭曲麻花式等叁种编结方式制作工艺大树进行对比试验,对制作成型大树树干、树冠、长势、根系生长情况、韧皮部愈合情况等进行分析,以枝条并列靠贴式最优。具体操作步骤为:选择同一品种15-25株粗度与高度基本一致的2-3年生桂花苗木,在4×4 m的种植点上,先放置一株粗约20cm、长2 m、入土深20-30 cm的圆筒段作为核心,用铁钉将桂花苗木在其周围并列成一圆环固定,栽入同一树穴,随即浇透水,定植1-2个月。6.对比桂花小苗、成型大树、同品种自然生长大树的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_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Co)等光合生理指标表明:工艺大树长势良好,生理指标与未经加工的自然大树相似,生态效益良好,半年后苗干之间形成层已基本愈合,1年后苗干形成层完全融合生长,定植时间越长,与工艺大树米径一致的自然生长桂花大树指标越接近。7.通过对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综合分析可知,工艺大树满足社会的需求,保护生态环境,市场需求量大,销售良好,经济效益高,在园林工程中可较多使用。同时,工艺大树使桂花苗木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产生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工艺苗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叁丰收。
刘伟龙[5]2004年在《中国桂花文化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是申请桂花品种国际登录权课题的一部分。在2500多年漫长的栽培利用历史中,桂花在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的地位甚高,国人也将自己的思想感情不断地倾注在这个色、香、姿、韵兼具的花卉中,并以神话传说、诗词歌赋、园林景观等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了一种以桂花为核心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体系,成为中国灿烂的花卉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桂花文化。 为了弘扬灿烂的中国桂花文化,就有必要对于桂花文化和桂花景观做一个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基于这一目的,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1、对于花文化与桂花文化的形成发展进行了简要的论述。通过追溯中国桂花悠久的栽培历史和分析中国桂花文化形成的社会背景和发展历程,将中国桂花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春秋至秦汉时期;发展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成熟阶段——唐宋时期;继承和发展阶段——明清时期。桂花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与中国园林发展历史是一致的。中国传统桂花文化主要表现形式是花语花趣、诗词歌赋、神话传说及其物质属性等多个方面,其中吴刚伐桂、桂子月中落等优美的传说以及通过描述桂花高贵品格和独特芳香的诗词是桂花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此外,桂花在插花艺术和绘画艺术上也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2、着重分析了桂花在古典园林和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美学价值和造景手法。桂花以其丰富的品种,崇高、贞洁、友好、吉祥的象征,绿化、香化、美化兼具的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园林造景中。从古代帝王的宫庭苑囿到平民百姓的房前院后,随处可见其踪迹。桂花与其他植物、山水、建筑小品相配,创造了许多美好的景观。这些以桂花为题材的着名景点是桂花文化的历史见证和发展的写照。一些传统经典造景手法一直沿用至今。 3、古桂是历史文化的见证,对于陕西南部山区的古桂资源进行了详细调查。对于古桂资源的现状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指出其严峻的生存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对于全国各地的古桂资源进行了总结和描述。 4、桂花旅游经济开发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本研究针对桂花资源旅游经济的开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5、桂花的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很广阔。桂花苗木生产、医药、食品、饮品、香料、用材等都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和经济价值。 6、建立桂花地理信息系统(GIS)对于桂花品种资源的信息化、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Mapinfo建立桂花GIS是在植物学科中的一个尝试,将为植物学的研究开辟一个新的视角。对此,提出了一些初步的设想。 通过对以上几方面的研究,对桂花文化进行系统全面的认识,在生活、生产、园林绿化中起到指导作用。为桂花品种国际登录做出一点的贡献。
时朝[6]2010年在《北京地区桂花引种评价及抗寒生理生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地理、气候等条件的限制,北京地区的园林树种以落叶树为主,冬季城市景观缺乏生机勃勃的绿色。为改变这种状况,丰富城市色彩,引进常绿树种资源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业。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是原产于我国南方的绿化、美化、香化环境的优良常绿园林树种和经济树种,北京地区很少见。本研究通过对桂花资源的调查和筛选,引入了4个桂花品种进行栽培和驯化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桂花的抗寒性生理生化研究和越冬期间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苏桂越冬成活率的监测以及北方4省5地区的桂花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由于适生环境的差异,南方桂花实生苗不适宜立即引种至北京地区进行栽种,北方地区资源丰富的乡土化嫁接苗为引种首选。据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北纬39°~41°的北京、天津等地区虽然有零星桂花在不采用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能够安全越冬,但资源较少;北纬35°~37°的河南新乡、山东临沂等地资源优势明显,可以作为北方引种的主要种源地。2在资源调查和栽种试验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套桂花引种驯化和栽培繁殖技术体系。包括引种桂花的初步筛选,桂花苗的移栽运输、保养管理、越冬驯化等,并成功从临沂和新乡引进了4个桂花品种:山银桂、朱砂丹桂、潢川金桂和早银桂。在对桂花嫁接繁殖技术的研究中,发现砧木、接穗以及嫁接时间的选择会对桂花嫁接的成活率造成影响。用两年生的流苏实生苗做砧木、选择营养充足芽眼饱满的接穗、嫁接时间在4月份时嫁接成活率较高。3在模拟自然低温条件下,对桂花的各种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结合多元统计主成分分析对桂花的抗寒能力做出综合评价,得出4个桂花品种的抗寒顺序依次为:山银桂>潢川金桂>朱砂丹桂>早银桂。其中选取的9个指标中,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膜透性以及抗氧化酶活性可以更好的反应不同品种之间的抗寒性差异,可定为桂花品种抗寒鉴定的初步指标。4在桂花的抗寒性诱导研究中发现,外施植物生长延缓剂可以抑制桂花秋稍徒长、促进枝条木质化,提高桂花的抗寒能力,但喷施浓度不宜过高,外施多效唑的适宜浓度在1500~2000mg/L;矮壮素的适宜浓度在500~1000mg/L;外施ABA效果不明显。5在桂花越冬期间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研究中发现:第一,桂花叶片Fv/Fm与Fo均随气温的降低而下降,说明越冬过程中其捕光天线系统遭到破坏,因此抑制了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不利于其吸收光能并转化为化学能;第二,整个冬季桂花的qP始终较高,说明PSⅡ反应中心能够在越冬期间保持较高的开放程度,进而减少激发能在PSⅡ供体侧积累对PSⅡ反应中心的伤害。被PSⅡ转运的电子可能通过Mehler反应或者环式电子传递等其他非线性电子传递的方式消耗掉;第叁,NPQ随温度的降低而下降,而NPQ与天线系统热耗散密切相关,由此可以推断,桂花主要通过天线系统以外的热耗散途径如PSⅡ反应中心热耗散或质子梯度热耗散来抵御冬季低温胁迫。
刘军[7]2006年在《桤木和四川桂花的形态、细胞及分子分类学研究》文中指出1 四川桂花品种形态分类研究 对四川几个桂花主要栽培区的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形态特征的差异性,确定了140余个桂花标准株,通过对各主要性状进行综合分析,获得以下结果: (1)共鉴定出59个桂花品种,其中四季桂品种群6个,银桂品种群16个,金桂品种群24个,丹桂品种群13个。新记载桂花品种34个,其中四季桂品种群1个,银桂品种群9个,金桂品种群16个,丹桂品种群8个。 (2)编制了各品种群品种分类检索表。 (3)研究发现,各品种果实和种子的性状十分稳定,可以作为除花部特征以外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 (4)在对观赏性综合比较基础上,推荐出4个观赏价值大,具有推广前景的优良品种,即早花籽金桂(‘Zaohuazijingui’)、柳叶金桂(‘Liuyejingui’)、卵叶金桂(‘Luanyejingui’)、一串红(‘Yichuanhong’)。 (5)选用各相关指标对划分出的桂花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获得了与形态分类基本一致的结果。 2 四川桂花品种花粉形态分类学研究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46个四川桂花品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桂花花粉形态在花粉极性、花粉形状、外壁纹饰类型等方面表现出一些共同特征,即花粉均为异极花粉,极面观均为叁裂圆形,按NPC系统分类均属N3P4C5型;花粉外壁均具网状雕纹;所有品种花粉均接近于圆球形等。这表明四川桂花品种是一个亲缘关系极为接近的、自然的类群,支持了传统分类中桂花的种内同质性。②四川桂花各品种花粉在大小、外壁细微纹饰、萌发器官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表明桂花种内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③部分品种含两种或叁种纹饰或形状的花粉,这种在种群内的交叉现象说明四川桂花品种演化可能不是单一的线性关系。④不同花粉类型(新鲜花粉和风干花粉)对桂花花粉形态的观察有较大影响。 对桂花花粉形态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综合重要性状为花粉粒大小、花粉形状、萌发器官特点和外壁纹饰特征。 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外部形态分类结果存在较大差异。说明四川桂花花粉性状在品种等级上分类意义不大,这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似。表明桂花在种级分类单位上花粉形态的稳定性。
于丹丹[8]2009年在《豫东地区桂花品种调查及其引种适应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隶属于木犀科木犀属,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桂花为色、香、形俱佳的优秀园林观赏树种,在中国古今园林中应用广泛,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豫东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引种栽培桂花,本文在实地调查和走访园艺工作者的基础上,初步整理了豫东地区的桂花品种。同时,以开封市区为试验地,结合商丘、周口两地的情况,从生长状况、物候规律、叶片生理和形态解剖特征等方面,探讨了桂花在豫东地区引种的适应性。研究结论如下:1.论文整理鉴定豫东地区的桂花品种15个,其中四季桂品种群3个,银桂品种群1个,金桂品种群6个,丹桂品种群5个;并详细记载了每个品种的特征,分析了豫东地区桂花品种资源的特点。2.以开封为试验地,通过对栽植桂花的成活率、开花情况、病虫害和整体生长状况的调查,探讨了桂花在豫东地区的适生环境。根据桂花的物候期规律,提出其栽植的适宜时间,并对开花所需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从野外越冬情况、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特点和电导率的差异,分析了豫东地区多数桂花品种的抗冻性能力大小,结果为四季桂>大叶黄>波叶金桂>潢川金桂>橙红丹桂>曲枝金桂>垂花金桂。各品种的解剖结构特征所显示的抗逆性强弱也与上述结果较好地吻合。最后,总结了桂花在豫东地区的园林应用方式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3.桂花在豫东地区的引种达到了预期的观赏目的,引种是成功的,但不主张大面积无规划地引种栽植。今后本地区桂花引种需要选择抗冻性强的品种,营造良好的小生境,加强养护管理等。
臧德奎[9]2004年在《桂花品种分类研究》文中提出桂花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但品种分类一直比较混乱。本文对我国桂花品种进行了系统研究。 在分析形态演化和变异规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描述术语规范;对品种分类原则和分类等级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木犀属品种分类方案,包括桂花、格树、华东木犀、齿叶木犀和山桂花五个种系(品种系统),其中桂花分为4个品种群,共记载177个品种。 对桂花四个品种群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形态学研究,提出四季桂品种群介于木犀属的圆锥花序组和木犀组之间,可能为杂交起源并在形态和习性上表现出原始性状;其他叁个品种群以银桂品种群原始,丹桂品种群进化,花色演化途径为白色或淡黄白色→黄色→橙黄或橙红色,而并非过去普遍认为的“金桂品种群原始、由金桂花色变浅形成银桂、花色变深形成丹桂”。发现了四季桂品种的“叶片两型”现象。对四个品种群的学名进行了考证并作了分类处理,分别为四季桂品种群Osmanthus fragrans Siji Group,银桂品种群O.fragrans Albus Group,金桂品种群O.fragrans Luteus Group,丹桂品种群为O.fragrans Aurantiacus Group。 对我国桂花品种进行了系统分类和整理,详细记载了各品种的形态特征,根据ICNCP对品种名称进行了考证,记载桂花品种157个(四季桂18个、银桂57个、金桂45个、丹桂37个),编制了品种分类检索表,归并了44个名称,纠正错误鉴定,命名了46个新品种;柊树品种12个、山桂花品种3个、齿叶木犀品种3个、华东木犀品种2个,订正了部分格树品种的名称。 对12种木犀属植物和41个桂花品种进行了孢粉学研究。结果表明,木犀属的花粉具有3孔沟,属于N3P4C5型,表面具有网状雕纹,极面观叁裂圆形,花粉形状主要有球形、长球形和椭圆形叁种,影响分类的主要指标为花粉大小、形状和沟长占极轴长的比例。不同种的花粉形态和大小具有显着的差别,可以作为分种的重要依据;品种的花粉性状与其他特征并无相关性,但与野生种相比较为狭长,而且四季桂和丹桂的花粉普遍较大。 野生桂花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曾经是广泛分布的,目前在长江以南不少地区仍然存在小面积处于野生状态的群落。桂花栽培品种起源于中国,品种形成的方式主要有微小变异的累积、芽变和杂交等方式。桂花品种在花期、花色、花型、花梗长度、花香、花朵大小、株形、枝姿、叶片形态等方面存在着丰富的变异。 木犀属植物可划分为叁种地理分布类型:北美洲分布(占6.90%)、热带亚洲分布(占13.79%)和东亚分布(占75.86%),我国是木犀属的现代分布和演化中心,而且特有现象极为明显,拥有18个特有种(占该属总种数的62.07%,占中国木犀属种类的75.00%)。
王莉青[10]2008年在《湖南省桂花品种资源初步调查及分类研究》文中提出我国为桂花的分布中心,栽培和应用历史悠久。桂花不但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也是我国获得国际登陆权的第二种植物。随着我国桂花品种申报工作的开展以及国际品种登陆权的获得,各省市都加强桂花品种的研究,但作为桂花产区之一的湖南省目前在这方面还是空白。湖南省桂花品种分布广、资源丰富,尤其是湖南省目前还留存有比较罕见且大面积的野生桂花群落。本文对湖南省地区的桂花品种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并对该地区的桂花品种进行了系统整理与分类鉴定工作,望为湖南省桂花品种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调查结果如下:1.目前通过初步调查,整理调查结果表明:湖南省桂花品种资源包括有4个品种群共57个品种,其中四季桂品种群中6个品种,银桂品种群中含30个品种,金桂品种群中有11个品种,丹桂品种群中有10个品种,整理52个品种,新记录品种5个。并在桂花品种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出了各品种群的品种分类检索表。2.借母溪自然保护区内熊溪具有较大面积的野生桂花群落,调查发现该群落的桂花大多数子房发育正常,可以结实;花梗大多都长于12mm;而且该地野生桂花着花比较繁密,而且花芽比较多,其中有一种野生银桂的花梗弯曲状,比较特殊。3.提出适应在湖南省大力推广的大花及香花品种。
参考文献:
[1]. 四川桂花品种资源调查与桂花的园林应用研究[D]. 史佑海. 南京林业大学. 2004
[2]. 福建省桂花古树资源调查与园林应用研究[D]. 郑涛.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5
[3]. 桂花品种整理及其景观应用研究[D]. 常炳华. 华东师范大学. 2007
[4]. 四川桂花工艺大树制作研究[D]. 姚良影. 四川农业大学. 2009
[5]. 中国桂花文化研究[D]. 刘伟龙. 南京林业大学. 2004
[6]. 北京地区桂花引种评价及抗寒生理生化研究[D]. 时朝. 北京林业大学. 2010
[7]. 桤木和四川桂花的形态、细胞及分子分类学研究[D]. 刘军. 四川农业大学. 2006
[8]. 豫东地区桂花品种调查及其引种适应性研究[D]. 于丹丹. 河南大学. 2009
[9]. 桂花品种分类研究[D]. 臧德奎. 南京林业大学. 2004
[10]. 湖南省桂花品种资源初步调查及分类研究[D]. 王莉青.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