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粮类型论文_王波,刁志成,马勇,李发弟,曲扬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日粮类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日粮,类型,瘤胃,小鼠,群落,微生物,淀粉。

日粮类型论文文献综述

王波,刁志成,马勇,李发弟,曲扬华[1](2019)在《日粮添加油脂和出生类型对羔羊肌肉胶原蛋白特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研究日粮添加油脂和不同出生类型对羔羊肌肉胶原蛋白特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试验选取64只2月龄断奶双羔(twin born,TW;32只)和叁羔(triplet born,TR;32只)湖羊公羔,分别饲喂基础日粮(control, CON)和添加2%大豆油(soybean oil,SBO)的日粮,采用2×2析因试验设计,分为4个处理(TW-CON,TW-SBO,TR-CON,TR-SBO),每个处理1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90 d后屠宰采集羔羊背最长肌,测定其胶原蛋白含量、相关酶活以及肌肉发育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等。结果表明:1) TW组的Ⅰ型胶原蛋白含量显着高于TR组(P<0.05)。日粮添加油脂有提高可溶性胶原蛋白含量的趋势(0.05<P<0.10),但对胶原蛋白溶解率无显着性影响(P>0.05)。2)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含量因日粮中油脂添加而显着下降(P<0.05),而吡啶诺林(PY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则受日粮油脂添加和出生类型交互作用的显着影响(P<0.05)。3)MYOD1在双羔中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叁羔(P<0.05)。日粮油脂添加显着降低了FN1的相对表达水平(P<0.05),而FGF2和COL3A1的相对表达水平则表现出受日粮油脂添加和出生类型交互作用影响的趋势(0.05<P<0.10),其它基因如FGFR1、TGFβ1、COL1A1等则不受日粮油脂和出生类型的显着影响(P>0.05)。结果提示,双羔肌肉中胶原蛋白含量高于叁羔,油脂有促进胶原蛋白含量增加的趋势,且日粮油脂和出生类型共同作用胶原蛋白代谢相关酶含量及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肌肉中胶原蛋白的含量。(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程冠文[2](2019)在《日粮碳水化合物类型调控瘤胃发酵乙/丙比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前人的研究发现饲喂高精料日粮时瘤胃丙酸比例高,饲喂高纤维日粮时瘤胃乙酸比例高,而后来研究发现饲喂相同精粗比日粮时通过影响纤维的发酵速率同样改变了瘤胃发酵乙丙比,而与日粮结构无关。那么日粮调控瘤胃乙丙比是否与日粮的发酵速率有关。日粮降解速率的提高对于瘤胃微生物来说意味着提高了发酵底物的浓度,更多的碳水化合物被发酵为挥发性脂肪酸,而碳水化合物变为挥发性脂肪酸前都要先变为丙酮酸,因此本试验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究发酵底物丙酮酸的浓度对瘤胃乙丙比的调控影响。试验的第一部分通过荟萃分析总结了不同日粮NDF(Neutral detergent fibre)/NFC(Nonfiberous carbohydrate)对瘤胃乙丙比的影响,结果发现大量研究表明提高日粮NFC水平,瘤胃乙丙比下降,但不同试验结果差异较大,因此认为日粮NDF/NFC与瘤胃乙丙比之间存在显着相关但日粮碳水化合物结构不是直接调控瘤胃发酵乙丙比的关键因素。试验第二部分通过两组交互试验探究瘤胃灌注丙酮酸钙对瘤胃乙丙比的影响。灌注试验采用4只瘘管羊,2x2交互设计,连续饲喂,丙酮酸钙灌注浓度通过高精料日粮与低精料日粮可发酵碳水化合物在瘤胃内有效降解量差值计算得出,低浓度灌注组为6.47g/d,高浓度灌注组为12g/d,高精料日粮精粗比6:4,低精料日粮精粗比3:7,丙酮酸钙通过恒流泵全天恒定速率灌注。同时另选4只羊作为对照组,同样采用2x2交互设计,分别饲喂高精料日粮与低精料日粮,自由饮水,连续饲喂。观察低精料日粮灌注不浓度丙酮酸钙对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和瘤胃微生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精料日粮瘤胃乙丙比显着低于低精料日粮(P<0.05),低精料日粮灌注丙酮酸钙后瘤胃乙酸浓度不显着(P>0.05),丙酸浓度显着降低(P<0.05),低浓度丙酮酸钙灌注对瘤胃乙丙比影响不显着(P>0.05),而高浓度丙酮酸钙灌注使瘤胃乙丙比显着升高(P<0.05)。丙酮酸钙对瘤胃微生物结构影响不显着,灌注丙酮酸钙后瘤胃微生物OUT(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总数有上升趋势(0.1>P>0.05),但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均差异不显着(P>0.05)。高精料日粮瘤胃微生物组与其它叁组差异显着(P<0.05),两个丙酮酸钙灌注组琥珀酸弧菌属Succinivibrionaceae_UCG-002、纤维杆菌属Fibrobacter和巨球型菌属Megasphaera等的含量显着低于高精料组(P<0.05),而毛螺菌属Lachnospiraceae_ND3007_group、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ceae_UCG-003、理研菌属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aceae_V9D2013_group、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ceae_UCG-001和月形单胞菌属Selenomonas_3等的含量显着高于高精料组(P<0.05)。另外瘤胃中发现某些微生物含量很高且不受日粮结构和丙酮酸钙的影响,其中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_1是瘤胃中丰度最高的菌属。结论:试验结果表明瘤胃发酵乙丙比与瘤胃微生物区系结构关系更为密切。瘤胃发酵乙丙比的主要调控机制是瘤胃微生物区系结构。(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9-03-27)

谢昕廷,彭忠利,高彦华,苗建军,王鼎[3](2019)在《日粮类型及精粗比对舍饲育肥牦牛肉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精粗比对舍饲育肥牦牛肉中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试验以麦洼公牦牛为研究对象,采用2×3交叉设计,日粮类型分别为玉米型日粮以及用裸大麦替代60%玉米型日粮,两种日粮由玉米和裸大麦-玉米分别与酒糟、苜蓿等混合而成,两种日粮的精料与粗料比例由低到高分别为3∶7(低精料组)、4∶6(中精料组)、5∶5(高精料组)。试验选取36头年龄为4周岁、体重(143.98±21.01) kg、健康状况良好的麦洼公牦牛,按体重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为6个处理组,预饲期15 d,正试期180 d。试验结束后,所有牦牛全部屠宰,采集倒数第1与第2肋骨间背最长肌,测定肉样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以及脂肪酸。结果表明:日粮类型对背最长肌水分、粗蛋白(Crude protein,CP)、粗脂肪(Ether extract,EE)、粗灰分(Ash)的含量、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均无显着影响(p>0.05),日粮类型只对背最长肌C17∶1有显着影响(p<0.05);日粮精粗比对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有显着影响(p<0.05),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EAA/TAA)和必需氨基酸占非必需氨基酸比例(EAA/NEAA)差异显着(p<0.05),并且随着精料比例越高,氨基酸含量越高;日粮精粗比的不同显着(p<0.05)影响了脂肪酸C18∶0的含量,并且低精组和中精组的C18∶0的含量显着高于高精组(p<0.05),但低精组与中精组差异不显着(p>0.05);低精组和中精组的SFA含量均显着高于高精组(p<0.05),但UFA均低于高精组(p<0.05)。低精组和中精组的UFA/SFA均显着低于高精组(p<0.05)。可见,日粮精粗比对牦牛肉的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均具有改善作用,其中,日粮精粗比为5∶5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9年12期)

袁文菊,孙留霞,赵庆枫[4](2018)在《油脂的添加形式和日粮类型对育肥猪生长、屠宰性能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旨在研究不同日粮类型(小麦-大麦型或副产物型)和油脂的不同添加形式(直接添加或喷雾)对育肥猪生长、屠宰性能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本研究分为两个试验部分,试验1选择180头平均体重为(50.45±3.52)kg的叁元肥猪,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用于评估干物质、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粗脂肪、能量和磷的消化率。日粮类型分为两种,即小麦-大麦型和副产物型(玉米蛋白粉、锯末、菜粕),油脂的添加形式也分为两种,即直接添加4%大豆油和1%大豆油+3%喷雾大豆油。试验2选择600头体重一致的叁元肥猪,随机分为6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猪,用于评估日粮类型和油脂添加形式对生长和屠宰性能的影响。日粮组成同试验1,试验由14周龄开展到24周龄。结果 :小麦-大麦型或副产物日粮添加大豆油(4%大豆油或1%大豆油+3%喷雾大豆油)显着提高了粗脂肪和磷的表观消化率,显着降低了磷的排泄量(P <0.05)。小麦-大麦型日粮添加大豆油显着降低了氮的排泄量(P <0.05)。与添加4%大豆油相比,副产物型日粮添加1%大豆油+3%喷雾大豆油显着提高了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P <0.05)。小麦-大麦型日粮显着提高了育肥猪的日增重、末重、屠体重和消化能摄入量(P <0.05),显着降低了料重比(P <0.05)。结论 :小麦-大麦型较副产物型日粮提高了育肥猪的生长性能,两种类型日粮添加大豆油均可改善育肥猪的料重比,油脂添加形式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率无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饲料》期刊2018年22期)

谢晨,李艳娇,李蛟龙,张林,高峰[5](2017)在《不同淀粉类型日粮对育肥猪消化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探讨不同淀粉类型日粮对育肥猪肠道消化吸收、血清生化指标和激素水平的影响。将90头((68±2.0)kg)阉公猪随机分配到3种日粮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采用纯的蜡质玉米淀粉(WMS)、非蜡质玉米淀粉(NMS)和豌豆淀粉(PS)作为淀粉来源来配合3种试验日粮,日粮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比例分别为0.07、0.19和0.28。饲养28d后,每个重复选择2头猪(体重接近于每个重复的平均体重)称重,屠宰,取空肠黏膜和血液样品进行指标测定。结果表明:1)不同淀粉类型日粮对育肥猪空肠黏膜消化酶活性无显着影响(P>0.05)。2)与WMS日粮相比,PS日粮显着下调感受甜味的味觉受体家族1的成员2和成员3(T1R2/T1R3)的mRNA表达水平(P<0.05),而显着上调了可溶性载体家族1成员5(SLC1A5)的mRNA表达水平(P<0.05);NMS日粮显着上调了可溶性载体家族7成员7(SLC7A7)的mRNA表达水平(P<0.05);PS日粮和NMS日粮显着下调了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1(SGLT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的mRNA表达水平(P<0.05)。3)在血清生化指标上,不同淀粉类型日粮对血液葡萄糖(Glu)含量并无显着影响(P>0.05);与WMS日粮相比,PS日粮和NMS日粮显着降低了游离脂肪酸(FFA)含量(P<0.05)。4)不同淀粉类型日粮对血清激素水平并无显着影响(P>0.05)。本试验结果揭示,育肥猪饲喂高直支链比例淀粉日粮会下调甜味感受体、葡萄糖转运载体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部分氨基酸转运载体mRNA表达水平,从而减弱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有利于对氨基酸的吸收。(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张玲[6](2017)在《小鼠和猪后肠微生物群落对两种类型日粮纤维的响应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首先以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在其饲粮中短期添加可溶性日粮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燕麦 β-葡聚糖、不可溶性日粮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微晶纤维素(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MCC)及二者混合物,考察这两种类型日粮纤维(dietaryfiber,DF)对小鼠粪便和结肠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探索小鼠后肠特异性利用两种DF的核心菌群。其次以生长猪为研究对象,通过在体交叉试验,探讨猪后肠细菌和产甲烷菌群落分别对这两种纤维的动态响应过程和潜在互作关系。试验一高水平SDF和IDF对小鼠生长性能、器官指数及后肠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将36只6周龄健康BABL/c雄性小鼠(17.95 ± 0.95 g)按体重无差异原则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小鼠饲喂基础饲粮,不额外添加DF;微晶纤维素组(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MCC;M组)饲粮中添加20%MCC(纯度≥ 99%);β-葡聚糖组(G组)饲粮中添加28%燕麦β-葡聚糖(纯度为70%);混合组(GM组)饲粮中添加14%燕麦β-葡聚糖和10%MCC。各组饲粮营养水平保持基本一致。试验期为21天。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高水平DF(绝对浓度约为20%)显着降低小鼠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1),表现为C组>1M组>GM组>G组;各组小鼠体增重差异不显着(P>0.05)。GM组小鼠附睾脂肪垫重量显着高于G组和M组小鼠(P<0.05);2.G组和GM组小鼠结肠食糜乙酸含量有高于M组和C组的趋势(P<0.1),其中G组高于C组65%,高于GM组52%;G和GM组小鼠结肠中丙酸含量极显着高于M组和C组(P<0.01),其中G组高于C组75%,高于GM组71%。4.PCR-DGGE(变性凝胶梯度电泳)分析结果表明,第4天,G组小鼠后肠细菌多样性显着低于C组(P<0.05);第7天,G组小鼠粪便细菌多样性极显着低于其他组(P<0.01);第10天,M组小鼠粪便细菌多样性显着高于G组和 GM 组(P<0.01);5.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G组小鼠结肠食糜中Bacteroidetes门相对丰度显着高于其余叁组(P<0.01),M(P = 0.03)和GM组(P = 0.02)该菌相对丰度显着高于C组(12.9 ± 4.2%)。C组小鼠结肠食糜中Firmicutes门相对丰度最高(80.1 ±4.8%),G组小鼠结肠中该菌相对丰度(38.7± 14.8%)极显着低于其余组(P<0.01)。6.G组小鼠结肠中β-proteobacteria和γ-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极显着高于其余组(P<0.01),但δ-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极显着低于其余组(P<0.01)。G组小鼠结肠中Enterobacteriaceaae相对丰度极显着高于其余组(P<0.01)。7.小鼠结肠中与SDF利用有关的菌群以Bacteroids spp.、Oscillospira spp.、Prevotellaspp.和 Ruminococcus spp.为代表;与 IDF 利用有关的菌群以 Oscillospira spp.、Ruminococcusspp.、Desulfovibriospp.、Coprococcus spp.和 Bacteroides spp.为代表。8.qPCR分析表明,硫酸盐还原菌(SRB)的数量在G组小鼠结肠中显着低于其余组,而在M组和GM组小鼠结肠中最高(P<0.01),但4组小鼠结肠中产甲烷菌的mcrA基因绝对拷贝数无显着差异(P>0.05)。结果提示:小鼠后肠存在特异性利用SDF和IDF的核心菌群;后肠细菌发酵SDF产生更多SCFAs(尤其是丙酸和乙酸),可能通过直接供能和糖异生途径为机体平衡由采食量降低引起的体重和能量损失。试验二猪后肠微生物群落对日粮纤维类型转变的响应规律选择16头健康的DLY(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生长期阉公猪(40.38±1.19kg),按体重无差异原则随机分为2组。正式试验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期1周,之后每个阶段持续3周。DF添加物同试验一。采用交叉试验设计:第一阶段所有猪只均饲喂基础饲粮;第二阶段处理1(T1)组饲粮中含7.14%燕麦β-葡聚糖,处理2(T2)组饲粮中含5%MCC;第叁阶段T1组饲粮中的燕麦β-葡聚糖替换为5%MCC,T2组饲粮中的MCC替换为7.14%燕麦β-葡聚糖;第叁阶段所有猪只均饲喂基础饲粮。日粮中燕麦β-葡聚糖和MCC的绝对浓度为5%。在第二、叁、四阶段的第叁周进行为期4天的消化试验。所有饲粮营养水平保持基本一致。试验期间每隔两天采集一次直肠内容物,换料时连续采集叁天直肠内容物。结果表明:1.T2组由IDF饲粮转换为SDF饲粮后,试猪ADFI极显着低于T1组(P<0.01)。2.纤维类型显着影响粗蛋白(CP)、粗脂肪(EE)、粗灰分(Ash),粗纤维(C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与采食IDF饲粮的猪只相比,采食SDF饲粮的猪只CP、EE、Ash表观消化率显着降低(P<0.05),且CF和ADF表观消化率极显着升高(P<0.01)。3.PCR-DGGE分析表明,猪后肠细菌对SDF和IDF两种DF的实时动态响应过程呈现相反趋势。采食含SDF饲粮的猪只后肠细菌多样性呈降低趋势,与第 7 天(Shannon 指数为 3.51 ± 0.18)相比,第 28 天 Shannon 指数(3.32 ± 0.09)显着降低(P<0.01),β多样性指数呈上升趋势;采食含IDF饲粮的猪只后肠细菌多样性呈上升趋势,与第7天(3.25 ± 0.08)相比,第28天Shannon指数(3.57±0.10)显着升高(P<0.01),β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4.当饲粮纤维类型由IDF转变为SDF时,猪后肠细菌和产甲烷菌群落的响应更敏感,细菌多样性出现明显波动。第29、31、40和49天细菌Shannon指数分别为:3.62±0.12、3.12±0.09、3.47±0.06 和 3.15±0.09(P<0.01);产甲烷菌多样性呈现明显的先上升后下降趋势,d29,d31,d43,d49Shannon指数分别为 2.77 ±0.15、2.80 ±0.09、2.96 ±0.09 和 2.55 ±0.10(P<0.01)。5.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采食含SDF饲粮的猪只后肠Firmicutes门细菌相对丰度从73%(d7)迅速升至82%(d8)之后逐渐降至68%(d22),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从17%(d7)迅速降低6%(d8),之后升至19%(d22)。采食含IDF饲粮的猪只后肠Firmicutes相对丰度则由81.99%(d7)降至 63.33%(d22)然后略微回升(71.02%,d28)。6.LefSe(线性判别分析)结果表明,T1组第2阶段猪后肠差异菌群分属于Actinobacteria和Firmicutes门,且含有糖降解相关菌群,如Mitsuokella、Ruminococcaceae、Megasphaera等。T1组第3阶段含有的差异菌群种类较多,分属于 Actinobacteria、Firmicutes、Proteobacteria 和 Bacteroidetes 门,可鉴定的差异菌属包含Sharpea、Epulopisium、Clostridium等。与其余时间点样本相比,T1组第51天样本(试验第4阶段)中含有的差异菌群种类最多,分属于Lentisphaerae、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Proteobacteria Firmicutes 门;T2组试验第2阶段差异菌群分属于Baacteroidetes、Firmicutes和Chlamydia门,第3阶段差异菌群分属于Firmicutes和Spirochaetes门,而在试验第51天时,样本中的差异菌群分属于 Proteobacteria、Lentisphaerae、Verrucomicrobia、Bacteroidetes 和 Firmicutes 门。结果提示:猪后肠存在特异性利用SDF和IDF的菌群;当DF类型改变,与产甲烷菌相比,细菌群落结构变化更为剧烈;摄入SDF和IDF的先后顺序明显影响细菌和产甲烷菌群落结构;产甲烷菌群落结构的变化晚于细菌,暗示二者在不同类型DF的后肠发酵过程中存在复杂的交互饲喂关系;菌群结构的变化可直接影响其功能(如代谢产物SCFAs的变化),改变后肠发酵方式,间接影响DF的利用效率和宿主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综上,小鼠和猪后肠均存在特异性利用两种DF的细菌群落;后肠微生物对DF类型改变的响应较为复杂,在此过程中产甲烷菌和细菌存在复杂的互作关系;高水平SDF在结肠内能被发酵产生更多SCFAs(尤其是丙酸),促进机体生长;研究结果可为动物生产上科学利用不同类型/来源的DF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马勇,罗海玲[7](2016)在《日粮添加油脂对不同出生类型湖羊断奶后生长速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比较日粮中添加油脂对不同出生类型湖羊断奶后生长速度的影响。试验采用2×2双因素析因试验设计,选取出生类型为双羔(TW)和叁羔(TR)的2月龄湖羊断奶公羔,各32只,分别饲喂基础日粮(LF)和添加油脂日粮(HF),即试验处理为:双羔-基础日粮(TW-LF)、双羔-油脂日粮(TW-HF)、叁羔基础日粮(TR-LF)和叁羔油脂日粮(TRHF)四组,每组16只,单栏饲养,预饲期10天,正试期90天。其中,HF日粮是在LF日粮的基础上添加了2%的大豆油,两种日粮的营养水平保持一致。在育肥期第0天,第20天,第40天,第60天,第80天和第90天称重,并计算每组湖羊在各阶段的日增重。结果表明:1)双羔湖羊的断奶体重(20.01 kg)显着高于叁羔湖羊的断奶体重(16.67 kg)(P<0.01);2)与双羔湖羊相比,在育肥期第0天至第20天期间,叁羔湖羊的生长速度显着高于双羔湖羊(P<0.05),呈现出补偿性生长;3)在育肥期第81天至第90天期间,HF日粮对两种出生类型湖羊的日增重均具有促进作用(P>0.05)。由此可见,断奶体重显着影响湖羊的生长速度,在营养供给充足的情况下,断奶体重较低的湖羊在育肥早期阶段呈现补偿性生长。而在育肥后期,日粮中添加2%油脂可提高湖羊的日增重。(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二次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10-21)

张玲,李华,Hauke,Smidt,Andre-Denis,G.Wright,陈代文[8](2016)在《小鼠结肠细菌群落对不同类型日粮纤维的特异性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探讨小鼠结肠细菌群落结构分别对可溶性日粮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SDF)和不可溶性日粮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s,IDF)的特异性响应,并初步探索小鼠结肠是否存在利用两种日粮纤维的核心菌群。将28只8周龄健康雄性BALB/c小鼠按体重相近原则分为4个处理:对照组(不额外添加日粮纤维)、G组(SDF组,添加28%燕麦β葡聚糖)、M组(IDF组,添加20%微晶纤维素)和GM组(14%燕麦β葡聚糖+10%微晶纤维素)。21天试验期结束后处死,采集结肠食糜,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检测小鼠结肠内容物细菌群落结构,实时荧光定量(qPCR)技术对主要差异菌群进行定量。结果:1)多样性分析表明,G组小鼠细菌的Chao 1指数和Shannon指数低于其他组(P<0.01)。2)所有样本中的细菌归属25个门类,主要为Bacteroidetes、Firmicutes和Proteobacteria,各处理组样本间相对丰度差异最大的细菌主要集中于Bacteroidetes和Firmicutes(P<0.001)。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表现为:G组>M组和GM组>对照组(P<0.01);Firmicutes相对丰度表现为:对照组>M组和GM组>G组(P<0.01);四个处理组样本Proteobacteria丰度差异不显着。但在纲水平上,G组β-Proteobacteria和γ-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G组δ-Proteobacteria丰度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3)属水平上,G组Bacteroides、Dehalobacterium和Prevotella相对丰度较高,M组Adlercreutzia、Odoribacter和Coprococcus相对丰度较高,GM组Oscillospira、Desulfovibrio和Ruminoccaceae相对丰度较高(P<0.05)。4)qPCR结果显示,G组Bacteroidetes拷贝数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Firmicutes显着高于其他组(P<0.01)。G组γ-Proteobacteria拷贝数显着高于M组和对照组(P<0.05);G组Enterobacteriaceae、Prevotella和β-Proteobacteria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而Ruminococcaceae显着低于其他组(P<0.01);对两个主要的氢营养菌群测定结果表明,G组硫酸盐还原菌显着低于其他组(P<0.01),其中G组Desulfovibrio desullfuricans数量最少,GM组最多(P<0.01),各组产甲烷菌数量无差异(P>0.05)。结论:小鼠结肠存在特异性利用SDF和IDF的核心菌群,且结肠菌群结构可根据不同类型日粮纤维做出适应性改变;而SDF摄入量过高可能促使潜在致病菌增长。进一步分析表明,食用两种类型纤维更利于宿主肠道健康。(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二次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10-21)

宋百军,马丽娟,王守富,刘建博,何玉华[9](2016)在《双阳梅花鹿幼鹿对不同粗饲料类型日粮消化利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经过人工哺乳驯化后的9 11月龄的健康双阳梅花鹿雄性幼鹿4只,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饲喂配合精饲料+青贮玉米(日粮Ⅰ)、配合精饲料+青干草(日粮Ⅱ)、配合精饲料+玉米秸粉(日粮Ⅲ)和配合精饲料+黄柞叶(日粮Ⅳ)4种日粮进行饲养代谢试验。采用全收样法收集每个试验期5d的试样,按照GB 6435860要求的方法对饲料样、粪样和尿样中的干物质、粗灰分和有机物质、氮含量进行测定;使用瑞士Tecatdr纤维测定仪对饲料样和粪样中性洗涤纤维测定含量;应用Excel2000软件和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LSR检验法对试验数据进行显着性检验。通过梅花鹿对不同种类粗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的显着性比较,在饲喂精料补充料相同的条件下,育成公梅花鹿对精粗比均为0.57:0.43的Ⅰ、Ⅱ、Ⅳ叁种日粮消化率较高。对精粗比为0.69:0.31的Ⅲ号日粮消化率较低。(本文来源于《“十二五” 鹿科学研究进展》期刊2016-06-01)

李艳娇[10](2016)在《日粮淀粉水平与类型对育肥猪生长和肉品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营养途径可有效调控猪肉品质。有研究表明不同日粮淀粉水平和淀粉类型可以调节动物屠宰时肌肉能量存储状态或肌纤维类型,通过影响宰后肌肉能量代谢进而影响肉品质。本研究通过调整日粮淀粉水平与类型,探讨不同日粮淀粉水平或不同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肉品质、宰后肌肉能量代谢及肌纤维类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缺氧诱导因子-1α (PI3K/AKT-HIF-1α)信号通路在糖酵解过程中的作用,以及microRNAs(miRNAs)在骨骼肌肌纤维类型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揭示不同日粮淀粉水平与类型影响育肥猪肉品质的作用机理。1.日粮淀粉水平对育肥猪生长和肉品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将72头初始体重为65.0±2.0kg的杜×长×大叁元杂交去势公猪,随机分配A、B、C叁种等能等氮日粮中,每种日粮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叁种日粮配方的营养成分均满足NRC (2012)育肥猪营养需求。其中,将淀粉水平为44.1%的传统育肥猪日粮(日粮A)作为对照组日粮,日粮B或C的淀粉水平是在日粮A淀粉水平的基础上减少约15%或30%,分别为37.6%和30.9%。为了调配等能等氮日粮,日粮B或C中的粗脂肪和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随着日粮淀粉水平的变化做相应调整。日粮A含有44.1%的淀粉,5.9%的粗脂肪和12.6%的NDF;日粮B含有37.6%的淀粉,9.5%的粗脂肪和15.4%的NDF;日粮C含有30.9%的淀粉,14.3%的粗脂肪17.8%的NDF。饲养28天后,禁饲12 h,每个重复抽取体重接近于平均体重的2-3头猪(8头/处理),称量每头猪的宰前活重后运至附近屠宰场按照常规屠宰流程进行屠宰采样。结果显示:(1)日粮淀粉水平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肉品质及肌纤维类型的影响与日粮A相比,育肥猪采食日粮C具有较低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和背膘厚(P<0.05),然而不同日粮处理对育肥猪的料重比、宰前活重、 、胴体重和屠宰率无显着影响(P> 0.05)。与日粮A相比,日粮B和日粮C显着提高了背最长肌pH45min值(P<0.05),此外,日粮C与日粮A相比,显着降低了背最长肌滴水损失(P<0.05),而不同日粮处理对背最长肌pH24h值、肉色(L*, a*, b*)、蒸煮损失、剪切力值及质构特性均无显着影响(P>0.05)。与日粮A相比,日粮C显着提高了背最长肌肌球蛋白重链(MyHC) -Ⅰ和MyHC-Ⅱa的mRNA表达量(P <0.05),并显着降低了背最长肌MyHC-Ⅱx和MyHC-Ⅱb的mRNA表达量(P<0.05)。与日粮A相比,采食日粮C的育肥猪背最长肌中,miR23a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同时,其靶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Y辅助因子1α (PGC-1α)的mRNA表达水平提高(P<0.05),但各日粮处理组间肌细胞增强因子2C (MEF2C)的mRNA表达量在差异不显着(P>0.05)。与日粮处理对miR23a表达水平的影响相反,相较于日粮A,日粮C提高了背最长肌中miR499和miR208b的表达水平(P<0.05),降低了 miR499靶基因Y性别决定区框6 (Sox6)和miR208b靶基因特异性蛋白3 (Sp3)的mRNA表达水平(P < 0.05),但对miR208b靶基因甲状腺激素受体辅助物1 (ThraP1)的mRNA表达水平无显着影响(P< 0.05)。(2)日粮淀粉水平对育肥猪宰后肌肉能量代谢的影响与日粮A相比,日粮B和日粮C显着提高了背最长肌中ATP的含量(P< 0.05),日粮C显着降低了磷酸肌酸(PCr)的含量(P<0.05),但日粮处理对背最长肌中ADP、AMP及肌酸(Cr)的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相比于日粮A,日粮C显着提高了背最长肌中肌酸激酶(CK)的活性(P<0.05),降低了宰后45 min背最长肌的乳酸含量以及糖酵解潜力(GP)(P<0.05),而各日粮处理组间糖原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与日粮A相比,日粮B显着降低了背最长肌中己糖激酶(HK)结合态酶活的比例(P<0.05),日粮C显着降低了背最长肌中HK、丙酮酸激酶(PK)结合态酶活的比例(P<0.05),但日粮处理对背最长肌中乳酸脱氢酶(LDH)结合态酶活的比例影响不显着(P>0.05)。此外,与日粮A相比,日粮B和C均显着降低了 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P<0.05)并显着提高了 HIF-1α蛋白的羟基化水平(P<0.05)。与日粮A相比,日粮B和C均显着降低了 HK Ⅱ结合态蛋白和PKM2结合态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此外,日粮C与日粮A相比,显着降低了 LDHA结合态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不同日粮处理对HKⅡ、PKM2和LDHA游离态蛋白的表达水平影响不显着(P>0.05)。2.日粮淀粉类型对育肥猪生长和肉品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将90头初始体重为68±2.0 kg的大×长×梅山叁元杂交去势公猪,随机分配到叁种等能等氮日粮处理中,每种日粮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试验日粮参考75-100 kg育肥猪NRC (2012)的标准配制。采用纯的蜡质玉米淀粉(WMS),非蜡质玉米淀粉(NMS)和豌豆淀粉(PS)作为淀粉来源配合叁种试验日粮。测得叁种日粮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比例分别为0.07、0.19和0.28。饲养28天后,禁饲12h,每个重复抽取体重接近于平均体重的2头猪(10头/处理),并称量每头猪的宰前活重后运至附近屠宰场按照常规屠宰流程进行屠宰采样。结果显示:(1)日粮淀粉类型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宰后肌肉蛋白质变化及肌纤维类型的影响与WMS日粮相比,育肥猪采食PS日粮具有较高的ADG和眼肌面积(P<0.05),以及较低的料重比和背膘厚(P<0.05),然而不同日粮处理对育肥猪的ADFI、宰前活重、胴体重和屠宰率无显着影响(P>0.05)。育肥猪背最长肌的常规营养成分包括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在各日粮处理组间均无显着差异(P> 0.05)。相比于WMS日粮和NMS日粮,PS日粮显着提高了背最长肌pH45min值(P<0.05),且显着降低了滴水损失(P<0.05)。与WMS日粮相比,PS日粮显着降低了背最长肌的蒸煮损失(P<0.05)。然而,不同日粮处理对背最长肌pH24h值、肉色(L*,a*,b*)、剪切力值均无显着影响(P>0.05)。相比于WMS日粮,PS日粮显着提高了背最长肌低场核磁共振(LF-NMR) T22峰面积比例(P<0.05)且显着降低了 T23峰面积比例(P< 0.05),但日粮处理对背最长肌T21峰面积比例无显着影响(P> 0.05)。与WMS日粮和NMS日粮相比,PS日粮显着提高了宰后24 h背最长肌肌浆蛋白溶解度(P<0.05),但日粮处理对宰后24 h背最长肌总蛋白溶解度和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均无显着影响(P> 0.05)。日粮处理对宰后24 h背最长肌肌原纤维蛋白和肌浆蛋白SDS-PAGE电泳图的蛋白条带均无显着影响(P>0.05)。此外,与WMS日粮相比,PS日粮显着提高了 MyHC-Ⅰ和MyHC-Ⅱa的mRNA表达量(P< 0.05),并显着降低了 MyHC-Ⅱb的mRNA表达量(P < 0.05),但MyHC-Ⅱx的mRNA表达量在各日粮处理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相比于WMS日粮,采食PS日粮的育肥猪背最长肌中,miR23a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同时miR23a靶基因PGC-1α的mRNA表达水平提高(P<0.05),但其靶基因MEF2C的mRNA表达水平在各日粮处理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与日粮处理对miR23a表达水平的影响相反,相比于WMS日粮,PS日粮提高了背最长肌中miR499的表达水平(P<0.05),降低了其靶基因Sox6的mRNA表达水平(P<0.05)。然而,日粮处理对miR208b的表达水平及其靶基因Sp3和Thrap1的mRNA表达水平无显着影响。(2)日粮淀粉类型对育肥猪宰后肌肉能量代谢的影响与WMS日粮相比,PS日粮显着提高了背最长肌CK活性及ATP的含量(P<0.05),显着降低了 PCr和AMP的含量(P< 0.05),但日粮处理对Cr和ADP的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相比于WMS日粮,PS日粮显着降低了背最长肌糖原含量及GP (P<0.05),但对乳酸含量无显着影响(P> 0.05)。相比于WMS日粮,PS日粮显着降低了 HK结合态酶活比例(P<0.05),但对LDH和PK结合态酶活比例无显着影响(P>0.05)。与WMS日粮相比,PS日粮显着降低了 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P<0.05)并显着提高了 HIF-1α蛋白的羟基化水平(P<0.05)。并且,与WMS日粮相比,PS日粮显着降低了 HKⅡ结合态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但对PKM2和LDHA结合态蛋白以及HKⅡ、PKM2和LDHA游离态蛋白的表达水平影响不显着(P>0.05)。综上所述,得出如下结论:(1)在等能等氮日粮中,低淀粉、高纤维和高脂肪日粮(日粮C)降低育肥猪生产性能主要是由于较差的饲料适口性及快速的饱腹感导致饲料采食量下降引起的。低淀粉、高纤维和高脂肪日粮(日粮C)改善背最长肌肉品质,则主要是通过促进快肌纤维向慢肌纤维的转化以及降低宰后早期糖酵解速率来实现的。骨骼肌快肌纤维向慢肌纤维的转化可能与促进慢肌向快肌纤维转化的miR23a表达水平的下调及促进快肌纤维向慢肌纤维转化的miR499和miR208b表达水平的上调有关。此外,宰后早期糖酵解速率的下降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宰后早期PCr的充分降解提供了更多的ATP进而延缓宰后早期糖酵解的发生;二是PI3K/AKT-HIF-1α通路受到抑制,使具有高催化活性的糖酵解酶结合态比例下降。(2)在等能等氮日粮中,高直链淀粉日粮(豌豆组)提高了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主要是由于高直链淀粉日粮食后缓慢而延长的葡萄糖和胰岛素释放速率有助于肌肉蛋白沉积。高直链淀粉日粮(豌豆组)改善背最长肌肉品质,主要是通过促进快肌纤维向慢肌纤维的转化,影响宰后肌肉能量代谢进而改善宰后肌肉蛋白变性并提高肌肉中不易流动水的比例来实现的。骨骼肌快肌纤维向慢肌纤维的转化可能与促进慢肌向快肌纤维转化的miR23a表达水平的下调及促进快肌纤维向慢肌纤维转化的miR499表达水平的上调有关。在宰后早期,更多的PCr降解产生ATP延缓了糖酵解的发生。并且在糖酵解过程中,由于PI3K/AKT-HIF-1α通路受到抑制,糖酵解酶结合态比例下降,糖酵解速率降低。(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6-04-01)

日粮类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前人的研究发现饲喂高精料日粮时瘤胃丙酸比例高,饲喂高纤维日粮时瘤胃乙酸比例高,而后来研究发现饲喂相同精粗比日粮时通过影响纤维的发酵速率同样改变了瘤胃发酵乙丙比,而与日粮结构无关。那么日粮调控瘤胃乙丙比是否与日粮的发酵速率有关。日粮降解速率的提高对于瘤胃微生物来说意味着提高了发酵底物的浓度,更多的碳水化合物被发酵为挥发性脂肪酸,而碳水化合物变为挥发性脂肪酸前都要先变为丙酮酸,因此本试验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究发酵底物丙酮酸的浓度对瘤胃乙丙比的调控影响。试验的第一部分通过荟萃分析总结了不同日粮NDF(Neutral detergent fibre)/NFC(Nonfiberous carbohydrate)对瘤胃乙丙比的影响,结果发现大量研究表明提高日粮NFC水平,瘤胃乙丙比下降,但不同试验结果差异较大,因此认为日粮NDF/NFC与瘤胃乙丙比之间存在显着相关但日粮碳水化合物结构不是直接调控瘤胃发酵乙丙比的关键因素。试验第二部分通过两组交互试验探究瘤胃灌注丙酮酸钙对瘤胃乙丙比的影响。灌注试验采用4只瘘管羊,2x2交互设计,连续饲喂,丙酮酸钙灌注浓度通过高精料日粮与低精料日粮可发酵碳水化合物在瘤胃内有效降解量差值计算得出,低浓度灌注组为6.47g/d,高浓度灌注组为12g/d,高精料日粮精粗比6:4,低精料日粮精粗比3:7,丙酮酸钙通过恒流泵全天恒定速率灌注。同时另选4只羊作为对照组,同样采用2x2交互设计,分别饲喂高精料日粮与低精料日粮,自由饮水,连续饲喂。观察低精料日粮灌注不浓度丙酮酸钙对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和瘤胃微生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精料日粮瘤胃乙丙比显着低于低精料日粮(P<0.05),低精料日粮灌注丙酮酸钙后瘤胃乙酸浓度不显着(P>0.05),丙酸浓度显着降低(P<0.05),低浓度丙酮酸钙灌注对瘤胃乙丙比影响不显着(P>0.05),而高浓度丙酮酸钙灌注使瘤胃乙丙比显着升高(P<0.05)。丙酮酸钙对瘤胃微生物结构影响不显着,灌注丙酮酸钙后瘤胃微生物OUT(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总数有上升趋势(0.1>P>0.05),但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均差异不显着(P>0.05)。高精料日粮瘤胃微生物组与其它叁组差异显着(P<0.05),两个丙酮酸钙灌注组琥珀酸弧菌属Succinivibrionaceae_UCG-002、纤维杆菌属Fibrobacter和巨球型菌属Megasphaera等的含量显着低于高精料组(P<0.05),而毛螺菌属Lachnospiraceae_ND3007_group、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ceae_UCG-003、理研菌属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aceae_V9D2013_group、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ceae_UCG-001和月形单胞菌属Selenomonas_3等的含量显着高于高精料组(P<0.05)。另外瘤胃中发现某些微生物含量很高且不受日粮结构和丙酮酸钙的影响,其中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_1是瘤胃中丰度最高的菌属。结论:试验结果表明瘤胃发酵乙丙比与瘤胃微生物区系结构关系更为密切。瘤胃发酵乙丙比的主要调控机制是瘤胃微生物区系结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日粮类型论文参考文献

[1].王波,刁志成,马勇,李发弟,曲扬华.日粮添加油脂和出生类型对羔羊肌肉胶原蛋白特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19

[2].程冠文.日粮碳水化合物类型调控瘤胃发酵乙/丙比的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9

[3].谢昕廷,彭忠利,高彦华,苗建军,王鼎.日粮类型及精粗比对舍饲育肥牦牛肉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9

[4].袁文菊,孙留霞,赵庆枫.油脂的添加形式和日粮类型对育肥猪生长、屠宰性能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J].中国饲料.2018

[5].谢晨,李艳娇,李蛟龙,张林,高峰.不同淀粉类型日粮对育肥猪消化代谢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17

[6].张玲.小鼠和猪后肠微生物群落对两种类型日粮纤维的响应规律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7

[7].马勇,罗海玲.日粮添加油脂对不同出生类型湖羊断奶后生长速度的影响[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二次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8].张玲,李华,Hauke,Smidt,Andre-Denis,G.Wright,陈代文.小鼠结肠细菌群落对不同类型日粮纤维的特异性响应[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二次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9].宋百军,马丽娟,王守富,刘建博,何玉华.双阳梅花鹿幼鹿对不同粗饲料类型日粮消化利用研究[C].“十二五”鹿科学研究进展.2016

[10].李艳娇.日粮淀粉水平与类型对育肥猪生长和肉品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日粮类型对生长猪饲料转化率的影...日粮类型对CP瘤胃动力学参数的影...日粮类型对PUN、PAN和UUN的影响日粮类型对试验山羊瘤胃液pH值的...日粮类型及酶制fflJ对尿中ca.p含...日粮类型对试验山羊瘤胃液尿素-...

标签:;  ;  ;  ;  ;  ;  ;  

日粮类型论文_王波,刁志成,马勇,李发弟,曲扬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