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论文_肖莉,左泽彦

导读:本文包含了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李斯特,细胞,因子,耐药性,流行病学,定量,生物学。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论文文献综述

肖莉,左泽彦[1](2016)在《实时定量PCR检测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一文中研究指出单增李斯特氏菌广泛存在于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乳制品、蔬菜等食品中,其中毒严重的可引起血液和脑组织感染。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常规方法对2份单增李斯特氏菌进行能力验证,旨在检验我院检测能力,进而提升我院的综合实力。荧光定量PCR检测单增李斯特氏菌较常规方法更加灵敏、简便和快速!(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6年17期)

逯岩[2](2014)在《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耐药性与分子分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L.monocytogenes LM)的耐药性质以及分子分型的具体特点,探讨耐药表型与PFGE基因组型之间所具备哪些关联。方法采取自2011—2013年期间我市各区的熟食、牲畜肉类、以及海鲜水产品等食品中采取80株LM,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观察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发现16.25%(13/80)的菌株存在耐药。结论在所选取的LM存在一定的耐药性,LM的PFGE分型与其药敏分型无对应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产业》期刊2014年21期)

关棣锴,胡文忠,朴永哲,陈晨,姜爱丽[3](2014)在《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hly基因为靶基因,用Primer 5.0设计了特异性兼并引物,建立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用阳性质粒标准品、不同菌株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进行了验证,且在人工污染鲜切甜瓜上对该方法进行了初步应用。结果表明,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对阳性质粒标准品的灵敏度为7.69×10copies/μL,对人工污染的鲜切甜瓜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最低检出限为3.11×10cfu/mL。(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4年20期)

李素娥,刘岩[4](2013)在《关于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污染情况的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鹤壁市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在市售食品中的污染情况。方法: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部分(GB4789.30-2010)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5种场所5类食品591份样品共检测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71份,检出率是12.01%。5种场所中宾馆餐厅污染严重,检出率33.18%,其次是咖啡厅,检出率12.36%;5类食品中沙拉和凉拌菜污染严重,检出率30.56%,其次是生肉和半成品肉制品,检出率28.40%。结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测在预防食源性疾病和食物安全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3年06期)

萨仁高娃[5](2013)在《鲜活农产品中产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监控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了解产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污染现状,建立LM在鲜活农产品上的生长模型,研究鲜活农产品物流过程中LM的生长动态,研发综合防控技术。本实验调查了 LM污染情况,研究了环境温度和LM悬浮液初始浓度对LM生长的影响,建立了 LM经微酸性电解水、弱碱性电解水和无菌水处理的鲜切皇冠梨上生长的初级模型。本文研究内容包括:调查了四大类(果蔬类、肉及肉制品、水产品和奶及奶制品)共45份样品,通过国标法和生化试剂盒检测鉴定。设计了 4、26和36℃叁种温度、102cfu/mL、103cfu/mL、104cfu/mL叁种LM初始浓度,建立了 LM在营养肉汤中的生长预测模型,采用Matlab软件拟合不同初始浓度的LM悬浮液在不同温度下的Gompertz和Logistic模型,获得了相应的模型参数,即最大比生长速率(U)、延滞期(LPD)和最大细胞密度(MPD)。建立了 LM经微酸性电解水、弱碱性电解水和无菌水处理的在鲜切皇冠梨上生长的初级模型,采用Matlab软件拟合了 Gompertz和Logistic模型,获得了相应的模型参数,比较了叁种处理的杀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1.调查的45份样品,检出LM菌株2株,检出率为4.44%。共检测了 21份肉及其制品,检出2株LM,检出率9.52%。果蔬类,肉及肉制品,水产品和奶及奶制品中均未检出该菌。2.拟合了不同温度和不同LM浓度在营养肉汤中的生长初级模型,Gompertz模型能更好的拟合本实验的数据。比较相应的模型参数发现,温度越高,LM生长越迅速,延滞期越短,最大细胞密度越大;相同温度下,最大比生长速率随着初始菌浓度的增加而减小,4℃下的延滞期随着初始菌浓度的增加而延长,而26和36℃下的延滞期随着初始菌浓度的增加而缩短,初始菌浓度对最大细胞密度没有明显影响。3.拟合了 LM在经微酸性电解水、弱碱性电解水和无菌水处理的鲜切皇冠梨上生长的初级模型,证明了 LM在鲜切皇冠梨上可以生长。比较相关系数发现,除了 26℃下LM经微酸性电解水处理的鲜切皇冠梨上的生长用Logistic模型能更好的拟合,其他均用Gompertz模型能更好的拟合本实验的数据。微酸性电解水具有杀菌功效,和不处理组相比,LM在经微酸性电解水处理后,减少了 1.71gcfu/mL。弱碱性电解水虽然是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水,但其不具有杀菌功能,其杀菌效果和无菌水处理差别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大连工业大学》期刊2013-04-01)

萨仁高娃,胡文忠,姜爱丽,马杰,冯可[6](2013)在《产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产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是一类人畜共患的食源性致病菌。本文阐述了产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生物学特性、毒力因子及流行病学,旨在为产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致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3年01期)

胡文忠,萨仁高娃,姜爱丽,刘程惠,何煜波[7](2012)在《产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产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一类人畜共患的食源性致病菌。该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动物、水产品等中,能在高盐、低温、长时间干燥以及pH5.6~9.8等多种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殖,主要通过食品(如奶及奶制品、蔬菜、水产品、肉制品等)传播。20世纪80年代以来,LM在加拿大、瑞士、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曾多次发生流行或暴发流行,我国各地食品监测结果显示LM污染在食品中也普遍存在。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病临床表现为人和动物脑膜炎、败血症及孕妇流产、热性胃肠炎等,临床死亡率高,现已成为我国食品安全的热点问题。根据LM的生物学特性、毒力因子和流行病学特性,目前已建立了一级、二级、叁级生长模型及快速检测方法,这些相关的研究结果将为LM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10-15)

尚文婧,赵新斐,王静梅,剡根强[8](2012)在《新疆不同来源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分离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及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8株来自新疆发病绵羊和健康绵羊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LM)分离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及相关性,本实验对8株LM分离株进行小鼠致病力检测、多重PCR谱系鉴定、血清型鉴定及InlA基因的PCR-RFLP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绵羊与临床发病绵羊中分离的LM分离株对小鼠具有相同的致病性;除1株临床分离株为血清型4b和谱系Ⅰ外,其余7株均为血清型1/2a和谱系Ⅱ;5株健康绵羊分离株的毒力基因InlA的PCR-RFLP复合基因型均为E型,而3株临床发病绵羊中的分离株为C型或B型。两种不同来源LM在小鼠致病性血清型及谱系上具有一致性及相关性,但其毒力基因InlA存在多样性。初步揭示健康绵羊携带的LM可以经内源性感染而发生李氏杆菌病,表明内源性感染是造成绵羊李氏杆菌病流行的一种传染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2年09期)

贾静[9](2012)在《山东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耐药性与分子分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以下简称单增李斯特氏菌),为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杆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人畜共患病原菌。据报道,单增李斯特氏菌在欧洲及美国的发病率为0.2-0.8/100000,但其病死率却高达20-70%,国际各卫生研究机构已经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单增李斯特氏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人类主要通过接触即时食品和冷冻食品发生感染。人类感染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单核细胞增多及自发性晚期流产等,孕妇、新生儿、老人及免疫缺陷者为易感人群。因单增李斯特氏菌污染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在全球范围内屡有报道,加之其较高的死亡率,为公共卫生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美国马萨诸塞州于1983年因食用该菌污染的牛奶导致49人患病,14人死亡;加利福尼亚州于1985年因食用污染的奶酪造成142人发病,其中29人死亡;2002年多个州又因单增李斯特氏菌污染的火鸡导致46人患病,7人死亡,3人流产。1992年因食用该菌污染的猪舌头造成法国279人患病。我国从1964-2003年因感染单增李斯特氏菌的病例为150例,死亡39例。从1988年首次报道单增李斯特氏菌对四环素产生耐药以来,从不同环境、食品及临床病例中分离出的菌株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及多重耐药现象愈发严重。随着单增李斯特氏菌耐药性的日益加重,临床药物选择压力也逐渐加重,这进一步增加了疾病的死亡率。单增李斯特氏菌已成为中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虽有不少学者开展了食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的研究,但多数局限于对该菌污染率的主动性监测。因此,本研究对山东省2003-2010年食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分别运用耐药性试验、血清学分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PFGE)叁种方法进行综合的流行病学研究,探讨不同菌株之间的遗传相关性及不同分型方法之间的联系,为有效地控制和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目的]1.研究山东省不同食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的耐药性,分析山东省单增李斯特氏菌的耐药趋势,为抗生素耐药的危险性评估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2.研究不同食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的血清学型别,分析优势血清型菌株的分布情况。3.研究单增李斯特氏菌PFGE型别的分布特点,分析不同菌株之间的遗传相关性,建立山东省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数据库,为单增李斯特氏菌的分布特点、菌株关联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平台。4.比较耐药性试验、血清学分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叁种方法的优劣,并分析不同分型方法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1.采用CLSI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耐药性试验。2.采用玻片凝集法、试管凝集法对单增李斯特氏菌进行血清学分型。3.按照PulseNet标准方法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研究结果]1.252株单增李斯特氏菌对15种抗生素的平均耐药率为15.87%,可分为21种耐药型别。其中,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高(3.97%),其次为四环素和环丙沙星(均为1.59%),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和青霉素尚未出现耐药菌株。多重耐药率为4.37%。不同样品、采样年份和采样地点中分别以生猪肉中(22.09%),2007年(38.89%),临沂(29.41%)的菌株耐药率最高。2.252株单增李斯特氏菌分为6种血清型,以1/2c型菌株最多,出现了致病力最强的4b型菌株,且4b型菌株的耐药率最高(22.74%)。不同样品、采样年份和采样地点中分别以生鸡肉中(优势血清型为1/2a型,59.15%),2005年(优势血清型为1/2c型,40.54%),济南地区(优势血清型为1/2c型,38.71%)的菌株血清型种类最多,分别包括6种血清型。3. PFGE分型将252株单增李斯特氏菌分为73个型别,同源性在50.43-100.00%之间,优势型别为24型(15.48%),不同食品来源、采样年份和采样地点的优势型别分别为33型(23.94%)、24型(22.97%)及24型(15.48%)。4.叁种方法的辛普森分辨指数分别为:耐药性试验D=0.7048,血清学分型D=0.7023, PFGE分型D=0.9371,可见PFGE分型方法具有较好的分辨能力。PFGE分型结果与血清学分型结果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与耐药谱分型结果无明显联系。[结论]1.山东省不同种类食品中存在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污染,应当加强对食品卫生的监管力度。2.首次运用耐药性试验、血清学分型和PFGE分型相结合的方法对山东省食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进行研究。不同菌株存在一定的耐药性,但尚未出现对临床一线药物耐药的菌株。山东省单增李斯特氏菌的血清学型别分布较广,应加强对致病型菌株的监测,尤其应警惕4b型菌株的扩散和新型耐药型别的出现。山东省食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来源于不同的克隆株,但部分菌株存在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PFGE型别与菌株的样品来源不存在明显相关性。PFGE型别与血清型别联系密切,与耐药谱无明显联系。3.通过叁种方法之间的比较,PFGE分型是分辨力最高的分型方法(辛普森分辨指数D=0.9371)。在进行食源性致病菌的流行病学研究时,建立以PFGE型别为主,结合血清型别和耐药谱的数据库,可以为掌握食源性致病菌流行趋势、调查食源性疾病暴发及追踪传染源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2-05-20)

李欣华,韩军,于宏伟,贾英民[10](2012)在《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virR和mprF基因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virR和mprF基因在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中的分布状况,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防治及追踪污染源提供依据,本试验以分离自石家庄、保定地区的生鲜肉、水产品、速冻食品等6类不同来源共189株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菌株为研究对象,利用热启动PCR技术对virR和mprF基因的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virR基因的总检出率为92.1%,mprF基因的总检出率为96.3%,且同时含有这2个基因的概率为91.5%;食品来源不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virR、mprF基因的检出率稍有差异,且同一来源的菌株其mprF的检出率都稍高于virR,这表明不同的基因在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中的分布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了解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L.monocytogenes LM)的耐药性质以及分子分型的具体特点,探讨耐药表型与PFGE基因组型之间所具备哪些关联。方法采取自2011—2013年期间我市各区的熟食、牲畜肉类、以及海鲜水产品等食品中采取80株LM,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观察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发现16.25%(13/80)的菌株存在耐药。结论在所选取的LM存在一定的耐药性,LM的PFGE分型与其药敏分型无对应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论文参考文献

[1].肖莉,左泽彦.实时定量PCR检测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J].山东化工.2016

[2].逯岩.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耐药性与分子分型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4

[3].关棣锴,胡文忠,朴永哲,陈晨,姜爱丽.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J].食品工业科技.2014

[4].李素娥,刘岩.关于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污染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

[5].萨仁高娃.鲜活农产品中产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监控技术的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3

[6].萨仁高娃,胡文忠,姜爱丽,马杰,冯可.产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3

[7].胡文忠,萨仁高娃,姜爱丽,刘程惠,何煜波.产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研究进展[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摘要集.2012

[8].尚文婧,赵新斐,王静梅,剡根强.新疆不同来源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分离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及相关性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2

[9].贾静.山东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耐药性与分子分型研究[D].山东大学.2012

[10].李欣华,韩军,于宏伟,贾英民.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virR和mprF基因分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

论文知识图

一2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野生...一6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主成...一7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PCA...一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野生...一6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1/2...一7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4b血...

标签:;  ;  ;  ;  ;  ;  ;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论文_肖莉,左泽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