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基督教论文_赵晓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乡村基督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督教,乡村,宗教,宗教信仰,青年会,宣传队,国民政府。

乡村基督教论文文献综述

赵晓锋[1](2019)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苏农村基督教工作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农村基督教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新趋势和老特点交织,通过实地调研梳理农村基督教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于促进乡村振兴与农村基督教良性互动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乡村振兴过程中应强化农村基督教工作力量,健全宗教工作网络,加强宗教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农村基督教布局,引导农村基督教发挥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胡勇军[2](2018)在《基督教青年会与民国江南地区的乡村建设研究——以苏州唯亭山乡农村服务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20年代,基督教青年会关注中国农村的衰败问题。为了找到解决农村衰败的办法,青年会计划在全国一些地区创办农村服务试点。在此背景下,唐希贤和郑维等人在苏州成立了唯亭山乡农村服务处,积极投入乡村建设事业。他们坚持"引导农民自助互助,不作赈济式之服务"的原则,从事改良农业、指导副业、成立信用合作社以及组织民间团体等活动,对改善乡民生活和推动乡村合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于龙刚[3](2016)在《社区性宗教:乡村基督教传播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经典世俗化理论难以有效解释中国乡村基督教传播现象。具有多维形态的基督教不仅蕴涵"人—神"结构的精神信仰体系,而且包含"信徒—教会"结构的地缘信众网络。在传播过程中,信徒在精神层面的超越性体验和对教会组织的集体归属合二为一。嵌入熟人社会的教会组织实现功能延展,发挥出生活互持、生产互助、纠纷调解等社群功能。基督教不仅为信徒提供了超越性的意义世界,而且提供了具有独立评价体系和交往规则的关系网络,成为一种"社区性宗教"。基督教迅速传播反映出结构转型背景下村庄社会竞争加剧;村庄非正式规范难以得到有效维护和执行,针对弱势群体的越轨行为得不到有效制约;村级组织治理能力弱化,村庄公共品供给不足。需要将宗教管理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切实解决宗教传播反映出的治理问题。(本文来源于《原道》期刊2016年04期)

高子涵[4](2017)在《山西原平乡村基督教传播状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督教是世界上传播最广、信徒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宗教。近几年来在中国发展迅速,特别是在乡村地区。随着基督教在农村的扎根,农民的思想价值取向已经发生了变化。国内外对基督教的研究很多,但是近年来基督教在我国尤其是乡村地区的迅猛发展,而对基督教的传播、运作及其发展现状、社会功能和社会影响的跟踪调查则不是很及时和深入,尤其是如何有效规范引导基督教有序运行,还需要进一步深入调查和研究。文章以山西原平的乡村为个案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分析原平乡村基督教发展的现状、传播特点,了解基督教在原平的演变及发展历程,在传播现状中,分析了组织结构、扩张状况以及村民加入基督教的四方面的原因。对原平乡村基督教产生的积极功能给予肯定,消极功能则主要从对传统民俗的冲击、对社会稳定的潜在危害、排斥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矛盾等方面进行阐述。同时分析基督教在乡村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从法律层面、科技助推、国际政治等因素进行剖析。这是本论文研究的重要依据。本文从规范山西省乡村地区基督教的文化生态状况入手,从未来角度和更高层次为山西乡村基督教文化发展和改善基督教的社会功能寻找发展新思路和新方法,目的是想引领山西省乡村地区基督教健康和谐发展。本文主要是从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乡村基督教扩张中的主导地位,加强基层组织和政府在乡村基督教扩张中的领导力度,激发乡村基督教积极功能发挥的强度,加强对群众的文化教育和法规引导力度等四方面进行。(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7-06-01)

惠晶[5](2015)在《乡村教会的“文艺范” 记江苏宿迁市基督教涧南教会文艺宣传队》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教会的特色不在于拥有多么宏大的教堂,而是在于能够承载多么强大的精神和信仰。涧南教会文艺宣传队用农村接地气的文化表演,凝聚起大家对于农村更加美好富裕新生活的向往。在宿迁农村的一片稻田中有一座高大崭新的教堂——涧南教堂,虽说是一所乡村教堂,但是却很有自己的特色。1995年,涧南教会建立之初,仅有几间平房,为了满足当地村民教友的需要,2014年新教堂开工建设。这座硬件设施得到很大提(本文来源于《中国宗教》期刊2015年11期)

董敬畏[6](2015)在《心灵的组织化——转型期乡村的基督教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乡村的疏离化、民众的个体化使得乡村民众尤其是女性在面临风险时无所恃依。在基督徒群体的信仰生活中,无所恃依的民众包括女性通过心灵组织化的方式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进而降低或减轻风险对于个体的伤害。乡村民众包括女性心灵的组织化既是当前乡村疏离化、民众个体化的后果,同时也揭示了转型期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赵少峰[7](2015)在《鲁西乡村文明的衰落与基督教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文明是自然、历史、文化、生活的和谐存在,是乡村群众价值体系、道德原则赖以维系的纽带。在城镇化发展背景之下,鲁西乡村处于"边缘化"发展状态,村落不断消失,乡村价值体系崩溃,乡村信仰共同体解体,乡村文明难以承继。乡村群众的信仰"空白"亟须填补。近现代社会传统宗教的衰弱给了基督教传播的可能,而当代乡村文明的衰落和信仰危机的出现,给基督教提供了发展机遇。基督教宣传从乡村群众心理、精神和现实需求出发,迎合了部分群众的内心需求,导致部分乡民从民间信仰转向了基督教信仰,且信教群众数量不断增多。"美丽乡村"建设需要让乡村文明焕发其独特魅力,需要与广大乡村群众的精神需求产生共鸣。(本文来源于《南都学坛》期刊2015年05期)

梁振华,齐顾波[8](2015)在《疾病的宗教性建构:理解农民因病信教的行为和动机——以一个河南乡村基督教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农村地区的一些村民在身患重病难以得到医疗救治的情况下,会尝试将信仰基督教作为一种替代治疗方案。豫东陈村教会农民因病信教现象表明,本土化的基督教为农民的疾病医治提供了一套"合理"的解释体系。通过"神医结合"的方式,有些农民疾病的痊愈得以可能,"疾病"和"苦难"被赋予新的意义,被构建为"神拣选之前的考验",继而导向皈依基督教。农民最初的功利性信仰,会经由宗教仪式的出席和宗教实践的参与而逐渐形成对基督教的理解和体验。农民因病信教成为基督教民间信仰化和本土化实践的重要表现形式。(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刘伟,苏红竞[9](2015)在《乡村基督教、传统民间信仰与村庄治理——对苏北七家庄基督徒葬礼的延伸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乡村基督教在我国广大农村获得普遍传播,其与乡村传统的民间信仰一起构成影响村庄治理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对苏北七家庄新近发生的一次基督徒葬礼的过程分析,呈现了乡村基督教与传统民间信仰各自的运作机制,并发现二者之间表面上的融合。在此基础上,将二者作为影响七家庄治理的力量展开分析,发现即使是在基督教尚未得到大范围信仰的村庄,基督教也已然成为村庄治理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并存在着发展壮大的可能。造成目前这种治理格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家建设的独特经历无疑是应当提及的。乡村社会转型至今,基督教传播的现实,传统民间信仰的现实,村庄治理的客观需要,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国家建设与乡村信仰之间的关系,并着眼于各种信仰共有的建设性功能重构已然日渐解体的乡村社会。(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研究》期刊2015年01期)

李传斌[10](2015)在《教会·乡村·医疗: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基督教乡村卫生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1927—1937年,基督教在世俗和宗教因素的影响下,在中国各地进行了形式不同的乡村卫生建设。这些乡村卫生建设从总体上可以区分为两种模式,即单一的医疗模式与综合模式的乡村卫生建设。各教会组织所进行的乡村卫生建设分布10余个省份,在西医传播与乡村改造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受制于客观环境以及教会自身在经济与人才等方面的束缚,这些乡村卫生建设只能影响有限的区域,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乡村社会。这不仅是基督教乡村卫生建设的困境,而且是当时整个中国乡村卫生建设所面临困境的反映。(本文来源于《晋阳学刊》期刊2015年03期)

乡村基督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20年代,基督教青年会关注中国农村的衰败问题。为了找到解决农村衰败的办法,青年会计划在全国一些地区创办农村服务试点。在此背景下,唐希贤和郑维等人在苏州成立了唯亭山乡农村服务处,积极投入乡村建设事业。他们坚持"引导农民自助互助,不作赈济式之服务"的原则,从事改良农业、指导副业、成立信用合作社以及组织民间团体等活动,对改善乡民生活和推动乡村合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乡村基督教论文参考文献

[1].赵晓锋.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苏农村基督教工作调查研究[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

[2].胡勇军.基督教青年会与民国江南地区的乡村建设研究——以苏州唯亭山乡农村服务处为例[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3].于龙刚.社区性宗教:乡村基督教传播再认识[J].原道.2016

[4].高子涵.山西原平乡村基督教传播状况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

[5].惠晶.乡村教会的“文艺范”记江苏宿迁市基督教涧南教会文艺宣传队[J].中国宗教.2015

[6].董敬畏.心灵的组织化——转型期乡村的基督教传播[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5

[7].赵少峰.鲁西乡村文明的衰落与基督教传播[J].南都学坛.2015

[8].梁振华,齐顾波.疾病的宗教性建构:理解农民因病信教的行为和动机——以一个河南乡村基督教会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9].刘伟,苏红竞.乡村基督教、传统民间信仰与村庄治理——对苏北七家庄基督徒葬礼的延伸分析[J].中国农村研究.2015

[10].李传斌.教会·乡村·医疗: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基督教乡村卫生建设[J].晋阳学刊.2015

论文知识图

叁、神圣中“潜世俗”的影响提案长治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提案目录(1)提案长治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提案目录(2)提案长治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提案目录(3)提案长治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提案目录(4)提案长治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提案目录(5)

标签:;  ;  ;  ;  ;  ;  ;  

乡村基督教论文_赵晓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