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玉欢(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高级职业中学山西吕梁033300)
摘要:本文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分析了迁移理论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并且针对迁移理论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结合中学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笔者分两方面介绍了迁移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一个是知识文化方面的迁移,另一个是学习能力方面的迁移,为提高迁移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效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迁移理论中学语文学习能力教学效果
迁移理论最早产生于十八世纪的欧洲,它是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我们比较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我们可以将学习迁移分为两类:一种是之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产生影响;另一种是指后来的学习对之前学习的影响。从效果上来说,我们可以分为正的迁移,即某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有促进作用;以及负的迁移,即某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的作用。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说法,叫作举一反三,这也是迁移理论的一种体现。
一、迁移理论与高中语文教学
语文课堂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而课本上的知识却相当有限,因此,迁移理论在语文的应用中显得更加明显。从写作方面来看,中学要学会所有类型的文章,不同类型的文章在中学教材中都有所体现。学生要通过学习这些题材的文章,进而掌握相应不同文章的区别,例如记叙与散文的区别点所在。通过比较同类型的文章,学生可以体会语言的运用。在阅读方面,同类型的文章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能够加深我们对文章的理解,不同背景下的作品对比能够使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升华对语言的理解。总而言之,语文课本只是语文这门学科的一个载体,我们需要通过它来使学生举一反三、旁类触通,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二、中学语文教师应当具备的迁移能力
从前文的分析来看,中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要求学生学会教材、课本知识,而是通过教材的学习来领悟学习语文的窍门。因此,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我们课堂上的重点,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从效果方面分析,我们可以将迁移分为正面迁移和负面迁移,作为中学语文老师,我们应当防止负面迁移的产生,努力促成正面迁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是一个引路人,在这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应当具备相应的条件。接下来,我们分析在迁移教学中老师应当具备哪些基础能力。
1.要有迁移教学的内在规划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迁移训练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局限于课本内容的传授,在课堂上要主动采取恰当的迁移策略来让学生进行学习。迁移的技能需要老师用心思考,并且在课堂上不断锻炼而提高。迁移的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学习迁移技巧的时候,老师也要学会迁移,其知识结构也会随之改变。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培养自身的敏锐性,要能够在教学中展开联想,让迁移的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当迁移教学方法开始内化,成为老师的一种习惯时,迁移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知识的广泛性
我们在进行迁移教学中,除了方法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东西让我们施展各种迁移技巧,很难想象一个自身知识匮乏的老师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产生有效的迁移。语文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它所包含的知识非常广泛,远远不是语文课本所能体现出来的。作为学科引路人,我们需要将大量课本之外的元素带入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中。中学总共有八到九门课程需要学习,各门课程之间的交叉非常广泛,作为老师需要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广泛猎取知识,以此来夯实我们的教学技能基础。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数量呈几何级数量增长,为了保持教学方式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为提高迁移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3.强化概括能力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它是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我们需要提高它的利用效率。如前文所述,我们需要广泛的知识,如何将广泛的知识在课堂上进行迁移对我们也是一个考验。我们需要强化自身的概括能力,以此来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一方面,我们要将大量的知识概括成为简短的语言,同时还要对各种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将其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
三、迁移学习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知识文化内容方面的迁移
这主要指的是对文章内容理解方面的沟通,通过不同时间学习的内容来相互促进学习的效果。它的主要应用领域在于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上,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方面。比如在古文的学习方面,我们就可以很好地采用迁移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迁移学习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文言文的整体表达统一认识,在遇到类似文言文时可以举一反三,提高学习的效率。
2.学习能力的迁移
前面我们阐述的主要是在文章内容方面的迁移,也是最基础的迁移,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把握学习能力方面的迁移。所谓学习能力的迁移是指通过学会分析的方法和写作的特点来让我们摆脱课本的束缚,进行更高层次的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余应源语文教育学.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2,9。
[2]桑志军语文教育与语言学的发展.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