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论文_郭威,石小霞,柳德学,郑月月,李瑞阁

导读:本文包含了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自主神经,糖尿病,心脏,桂枝,心率,针刺,灵台。

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论文文献综述

郭威,石小霞,柳德学,郑月月,李瑞阁[1](2019)在《维生素D_2治疗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维生素D_2(VD_2)对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CAN)的疗效。方法 240例DCAN患者依据性别相同、年龄差小于5岁、病程差小于3年原则配对分为对照组(n=80)、小剂量组(n=80)及大剂量组(n=80)。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注射0.9%氯化钠2 ml,小剂量组、大剂量组肌肉注射维生素D_2(小剂量组7.5 mg,大剂量组15 mg),每2周1次,疗程1年。观察比较治疗有效率,治疗前、结束后及结束1年后25(OH) D3浓度、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包括正常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SDNN)、每5分钟窦性心搏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窦性心搏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全程相邻窦性心搏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心搏占总心搏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结果叁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心率变异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25(OH)D3及VD缺乏率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小剂量组治疗结束时及1年后,SDNN增加,SDANN减少,RMSSD及PNN50增加,25(OH)D3水平提高,VD缺乏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治疗1年后与治疗结束时比较,PNN50及25(OH)D3水平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大剂量组治疗结束时及1年后,SDNN增加,SDANN减少,RMSSD及PNN50增加,25(OH)D3水平提高,VD缺乏率降低,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治疗1年后与治疗结束时比较,SDNN、SDANN、RMSSD及PNN50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及治疗1年后,与对照组比较,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SDNN、SDANN、RMSSD及PNN50增加,25(OH)D3水平提高,VD缺乏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大剂量组变化更为明显,与小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在治疗结束时及治疗1年后,治疗有效率较小剂量组及对照组相比均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D_2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DCAN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VD营养状况及心率变异性,且疗效与剂量相关,大剂量(15 mg)有更好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徐敏,郭丽,崔华峰,王长春,李永春[2](2019)在《针刺灵台、神道穴对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灵台、神道穴对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CAN)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短程(5 min频域指标低频(LF)、高频(HF)、低频/高频(LF/HF)即时效应的影响,为临床选穴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50例DCA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针刺灵台、神道穴,对照组针刺双侧悬钟穴,观察两组患者针刺前后LF、HF、LF/HF的变化。结果观察组针刺后LF、HF均较针刺前明显升高(P<0.01),LF/HF较针刺前显着降低(P<0.01),对照组则无差异(P>0.05);针刺后观察组LF、H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LF/H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灵台、神道穴对DCAN患者HRV的影响具有相对特异性。(本文来源于《上海针灸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闫鏐,孙炜,王长春,崔华峰,郭丽[3](2019)在《针刺内关穴对糖尿病性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内关穴对糖尿病性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5 min短时心率变异性(HRV)的即时效应。方法:60例糖尿病性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针刺双侧内关穴,对照组针刺双侧悬钟穴。比较两组HRV短时频域指标TP、LF、HF、LF/HF于针刺前、中、后期的变化。结果:观察组针刺后HF明显升高(P <0. 05),对照组针刺前后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变化均无差异(P> 0. 05);针刺中观察组H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 05),针刺后两组患者各频域指标无差异(P> 0. 05)。结论:针刺内关穴具有明显增强心脏迷走神经活性的作用,且此作用对本病变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具有相对特异性。(本文来源于《针灸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白琳[4](2019)在《桂枝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78例临床观察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桂枝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78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甲钴胺片,观察组加桂枝汤加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76.92%(P<0.05);治疗前,两组主症、次症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主症、次症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桂枝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疗效更为理想。(本文来源于《内蒙古中医药》期刊2019年04期)

李晓珊[5](2019)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对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对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6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本院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165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单纯糖尿病患者165例,设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体质量、空腹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和血尿酸进行测量,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TC(血清总胆固醇)、FBG(空腹血糖)、Hs-CRP(超敏C反应蛋白)、UAER(尿白蛋白排泄率)、Hb Alc(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显着高于对照组患者,而H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FBG、Hs-CRP、UAER、Hb Alc、HDL均可作为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升高属于其独立危险因素,但是从目前的研究结论上看,血尿酸指标是否可作为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临床诊断依据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9年07期)

石小霞,柳德学,郑月月,李瑞阁,郭威[6](2019)在《维生素D_2对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维生素D_2对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CAN)的疗效。方法 188例DCAN患者按待定对象标准随机配对分为治疗组(n=94)及对照组(n=94)。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按5000 IU/kg给予维生素D_2肌肉注射,2周1次,对照组给予同体积安慰剂,疗程1年。观察比较两组有效率,治疗前、结束时及治疗结束1年后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浓度、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包含正常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in窦性心搏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窦性心搏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和全程相邻窦性心搏间期差值> 50 ms的心搏占总心搏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及安全性指标(包含尿素氮、肌酐、血钙和血磷水平)。结果治疗组88例及对照组92例患者完成研究。治疗结束时,治疗组及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4.09%和52.17%;治疗结束1年后,治疗组及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6.14%和44.57%,治疗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结束时,治疗组及对照组维生素D缺乏率分别为12.50%和57.61%;治疗结束1年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维生素D缺乏率分别为19.32%和51.09%,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结束时,治疗组及对照组SDNN为110.33 ms和103.32 ms;治疗结束1年后,治疗组及对照组SDNN分别为108.45 ms和100.12 ms。治疗结束时,治疗组及对照组SDANN分别为109.76 ms和95.66 ms;治疗结束1年后,治疗组及对照组SDANN分别为107.69 ms和97.35 ms。治疗结束时,治疗组及对照组RMSSD分别为48.72 ms和40.67 ms;治疗结束1年后,治疗组及对照组RMSSD分别为45.56 ms和38.32 ms。治疗结束时,治疗组及对照组PNN50分别为7.87×10~(-2)和5.34×10~(-2);治疗结束1年后,治疗组及对照组PNN50分别为6.67×10~(-2)和5.04×10~(-2),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结束时,治疗组及对照组25-(OH)-D_3水平分别为63.84 ng/ml和47.75 ng/ml;治疗结束1年后,治疗组及对照组25-(OH)-D_3水平分别为59.92 ng/ml和47.72 ng/ml,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尿素氮、肌酐、血钙及血磷水平无显着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维生素D_2对DCAN有效,可改善患者症状、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HRV指标,对肾脏及骨代谢无影响,安全性高。(本文来源于《世界临床药物》期刊2019年02期)

赵海艳[7](2019)在《桂枝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桂枝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弥可保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桂枝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指标变化。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结论采用桂枝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其治疗效果显着,促进患者恢复,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05期)

黄绍鹏,周全,杨锡仪,伍荣华[8](2018)在《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CAN)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佛山市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2例DCA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化指标及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叁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N间期在高频功率区间内的变异(HF)、N-N间期在低频功率区间内的变异(LF)、低频与高频比值(LF/HF)、N-N间期标准差(SDNN)、爱丁堡指数(PNN50)、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平方根(r MSSD)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治疗DCAN疗效显着,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化指标水平,平衡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经济学》期刊2018年12期)

汪伟[9](2018)在《2型糖尿病外周感觉神经病变和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外周感觉神经病变和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关系,为神经损伤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6月,对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04例入组,进行周围神经病变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有无周围神经病变对象的心自主神经量化指标以及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发生情况,同时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与心自主神经量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有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指标与无病变对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周围神经病变56例对象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失调症状发生率42.9%(24/56),高于无周围神经病变对象4.2%(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神经、尺神经SCV、MCV与自主神经病变存在广泛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外周感觉神经病变和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存在相关性,进行感觉神经检查,可以评价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风险。(本文来源于《糖尿病新世界》期刊2018年22期)

曾琼,魏丽玲,吴逸希,林锟[10](2018)在《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CAN)临床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糖尿病患者86例(1型糖尿病5例,2型糖尿病81例),搜集相关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经典标准Ewing试验结果分为CAN+组和CAN-组。2组患者均采用24 h动态心电监测评估患者心率变异指标(HRV)。结果糖尿病患者中,CAN阳性率为44. 2%(38/86)。CAN+组在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舒张压方面与CA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OR=1. 104),年龄(OR=1. 05)是CAN的独立危险因素。CAN+组HRV指标中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SDNN)、连续5分组正常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全程相邻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低频功率(LF)均低于CA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糖尿病患者CAN发病率较高,年龄和糖尿病病程是CAN的独立危险因素,CAN主要以副交感神经损伤为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师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针刺灵台、神道穴对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CAN)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短程(5 min频域指标低频(LF)、高频(HF)、低频/高频(LF/HF)即时效应的影响,为临床选穴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50例DCA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针刺灵台、神道穴,对照组针刺双侧悬钟穴,观察两组患者针刺前后LF、HF、LF/HF的变化。结果观察组针刺后LF、HF均较针刺前明显升高(P<0.01),LF/HF较针刺前显着降低(P<0.01),对照组则无差异(P>0.05);针刺后观察组LF、H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LF/H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灵台、神道穴对DCAN患者HRV的影响具有相对特异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论文参考文献

[1].郭威,石小霞,柳德学,郑月月,李瑞阁.维生素D_2治疗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疗效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9

[2].徐敏,郭丽,崔华峰,王长春,李永春.针刺灵台、神道穴对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9

[3].闫鏐,孙炜,王长春,崔华峰,郭丽.针刺内关穴对糖尿病性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9

[4].白琳.桂枝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78例临床观察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9

[5].李晓珊.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对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

[6].石小霞,柳德学,郑月月,李瑞阁,郭威.维生素D_2对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疗效研究[J].世界临床药物.2019

[7].赵海艳.桂枝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

[8].黄绍鹏,周全,杨锡仪,伍荣华.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8

[9].汪伟.2型糖尿病外周感觉神经病变和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关系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8

[10].曾琼,魏丽玲,吴逸希,林锟.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8

论文知识图

频域值示意图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图9-2 糖尿病心电图改变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图9-4 甲状腺机能亢进,T...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图9-3 糖尿病性心肌病,Q...♥内分泌及代谢疾病-<p align="cente...早期DCAN组和无DCAN组变量因素比较

标签:;  ;  ;  ;  ;  ;  ;  

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论文_郭威,石小霞,柳德学,郑月月,李瑞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