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情绪状况的影响

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情绪状况的影响

曹桂莹唐杼

(江苏省常州市德安医院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目的:探讨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情绪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抑郁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心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护理前后情绪状况变化。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抑郁情绪评分、焦虑情绪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实施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与焦虑情绪,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认知干预;心理护理;抑郁症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6-0287-02

抑郁症是临床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性疾病之一,患者通常心理存在不正确自我评价、消极对待人或事物等,这些不良认知往往会加重患者的抑郁情绪,最终阻碍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同时也成为抑郁症复发的高危因素之一[1]。本组研究通过对34例抑郁症患者采取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抑郁症患者情绪状况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抑郁症患者64例,均符合第三版《中国临床精神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与分型标准》(ChineseClassificationandDiagnosticCriteriaofMentalDisease,thirdedition,CCMD-3)中关于抑郁症的诊断,都采取相同的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其中男26例,女38例,年龄18~51岁,平均(36.4±7.2)岁,教育年限在9~15年,平均(14.2±4.1)年,病程在3~15周不等,平均(12.3±5.8)周。随机将6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2组在基线研究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心理科常规护理:向患者讲解抑郁药物的服用方法、作用机制以及常见的不良反应等;讲解长期、规律用药的重要性,嘱其不可随意增减药物的剂量,不可擅自停药或换药;鼓励患者积极治疗,乐观面对疾病。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认知性心理干预,内容概括如下:①建立护患信任关系。多次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让患者逐渐地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从而了解到患者内心深处最痛苦、最烦恼、最需改善的心理根源。②认知改善。在确定最需改善的心理问题后,采取心理暗示法、心理分析法、心灵重建法等来改变患者认知模式,引领患者逐步改变思维方式、思维角度,消除不良心理根源,建立正确的认知。③行为改善。在患者认知改善后,进行行为干预,指导其以正确的行为方式去解决生活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逐渐培养患者独立、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

1.3评估方法

护理前、护理8周后对2组患者分别应用信度较高的抑郁自评量表(SDS)[2]、焦虑自评量表(SAS)[2]进行情绪状况评定。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达,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患者护理前后SDS评分、SAS评分变化比较,见表。由表可见,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

3.讨论

抑郁症临床主要表现为长久的心境失落、行为减少、思维迟钝等,严重者可能会有自杀念想或自杀行为,不仅给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而且给社会及其家庭造成沉重负担。抑郁症临床治疗以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为主,除此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情绪干预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的重要手段[3]。本组对34例抑郁症患者实施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通过心理暗示法、心灵重建法等来改善患者的认知与行为,以帮助患者行重获信心。从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表明了对抑郁症患者实施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与焦虑情绪,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贾静.细致化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治疗效能感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22):3107-3109.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35-237.

[3]谢晓颖,蒋荣泉,凌迎春等.“共情护理”护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3):122-125.

标签:;  ;  ;  

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情绪状况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