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义核酸技术论文_林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反义核酸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核酸,核苷酸,基因治疗,技术,因子,细胞株,转染。

反义核酸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林静[1](2010)在《反义核酸技术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反义核酸作为一种新的抗病毒、抗肿瘤药物,它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反义核酸技术的研究也面临一些挑战。相信伴随这些问题的解决,反义药物能够被广泛应用,给疾病的治疗带来益处。文章对反义核酸、反义药物及反义核酸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黄石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王诗鸿,王清清,宋海峰,刘秀文[2](2009)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反义核酸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反义核酸,可方便地对反义核酸的体内行为进行研究,或者进行反义显像和反义治疗。目前已有多种不同性质的放射性同位素被用于反义核酸标记,标记方法也不断得到完善。本文对常用于反义核酸标记的放射性同位素的特点及其标记方法进行综述,介绍其在反义治疗药物和反义显像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评述了反义核酸同位素标记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期刊2009年04期)

刘宏鸣,顾红光[3](2009)在《反义核酸技术在肿瘤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因治疗(gene therapy)是将正常的外源基因导入人体靶细胞或组织以取代有缺陷的基因,并且通过其正常表达,达到治疗基因病的目的。基因治疗作为治疗疾病的一种新手段,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目前基因治疗主要涉及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遗传病和某(本文来源于《西南国防医药》期刊2009年03期)

王世春,沈雁[4](2008)在《反义核酸技术在受胶原基因表达调控的肝纤维化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肝纤维化是慢性肝损伤的修复反应,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CM)在肝内大量沉积的病理过程。其形成机制较为复杂,各种细胞因子彼此相互作用,形成细胞因子网络,共同调控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抗肝纤维化治疗策略主要包括调控HSC活化增殖或促其凋亡、抑制胶原合成或促其降解、细胞因子治疗和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等。反义核酸技术是一种发展迅速并极富应用前景的基因控制技术。它是利用DNA或RNA分子通过Watson Crick碱基配对原则与目的基因的mRNA互补结合,通过各种机制使其降解或抑制其编码蛋白的翻译,从而抑制目的基因的表达,主要包括反义寡核苷酸技术、RNA干扰技术和叁股螺旋结构寡核苷酸技术。本文综述了应用反义核酸技术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来防治肝纤维化的研究现状。(本文来源于《药学与临床研究》期刊2008年04期)

闫志风,崔满华,袁守军[5](2008)在《反义核酸技术干预Ku70 mRNA表达增强Hela细胞辐射敏感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反义核酸技术干预Hela细胞Ku70mRNA表达对其辐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2005年9月至2006年4月于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Ku70mRNA反义寡核苷酸,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转染组和未转染组Hela细胞Ku70mRNA的表达,克隆形成法和MTT法检测转染和未转染组Hela细胞的辐射敏感性。结果转染组Hela细胞的Ku70mRNA表达水平低于未转染组,条带强度比和面积比是未转染组的18.4%和22.4%,而转染组2Gy照射后的细胞存活分数(SF2)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是空白对照、脂质体对照、阴性对照组的50.6%、52.7%、54.1%),辐射剂量-存活曲线较对照组左移,相同剂量辐射后转染组的OD值显着低于脂质体对照组(P<0.05)和阴性对照组(P<0.01)。结论反义核酸技术抑制Ku70mRNA表达能够增强Hela细胞辐射敏感性,可能成为宫颈腺癌临床辐射增敏治疗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期刊2008年03期)

赵东旭,靳莎,姜佳君,王松,李茂林[6](2008)在《反义核酸技术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改造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在血栓形成早期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对凝血级联反应的触发效应,利用反义核酸技术构建降低vWF表达量的血管内皮细胞.人工合成vWF部分反义核酸(pvWF)片段,构建重组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vWF.测序正确后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转染血管内皮细胞,硫酸新霉素加压筛选后扩大培养转基因细胞,RT-PCR法检测转基因细胞中vW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构建的vWF反义核酸真核表达载体能有效抑制细胞中vWF mRNA的表达,为新型抗凝血材料的研究提供一种基因改造的内皮细胞.(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刘萍,赵西彪,邱欣,丁家桐[7](2008)在《反义核酸技术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反义核酸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末继基因克隆和重组技术后,分子生物学领域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技术。该技术由于其核苷酸具有与DNA意义链相同的序列且可以选择(本文来源于《国外畜牧学(猪与禽)》期刊2008年01期)

谢勇恩[8](2007)在《第叁代反义核酸技术—肽核酸》一文中研究指出肽核酸是一种人工合成的DNA分子的类似物,被称之为第叁代反义核酸,是目前反义核酸技术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本文简要叙述了肽核酸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杂交特性以及肽核酸在基因表达调控、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和疾病基因治疗研究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本文来源于《川北医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易浔飞,兰小鹏[9](2007)在《反义核酸技术应用难点及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反义核酸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治疗药物、药物靶点确认、探知病理基因的表达。目前对其作用原理的研究集中于其被吸收入细胞的机制、在细胞内的分布、反义核酸序列的最佳长度和性质,并针对体内可能抑制反义核酸活性的影响因素,采取了各种相应的反义核酸优化技术,如对反义核酸的化学修饰、联结高效的转运载体、确定最佳的反义结合位点等,通过这些技术来提高其体内稳定性、跨细胞转运的效率,识别靶序列的特异性,以获得更多更好的反义药物投入实用。(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讯》期刊2007年04期)

黄亚冰[10](2007)在《运用反义核酸及TF decoy技术针对猪内皮细胞α1,3GT基因启动子B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Oligofectamine介导转录因子SP1反义及诱骗性寡核苷酸转染猪内皮细胞系条件的优化研究【目的】研究拟探索确定高效、稳定的转录因子SP1反义及诱骗性寡核苷酸( AS-ODN及decoy ODNs )在oligofectamine介导下转染猪血管内皮细胞系(SV-40-PED)的最佳转染条件和效果,为以转录因子为靶点的基因治疗在抑制异种排斥反应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针对猪α1,3GT基因上游调控序列中4个特异启动子中的启动子B,设计并生物合成数条寡核苷酸分子(AS-ODN、decoy ODNs及错配ODNs),运用oligofectamine转染体系转染永生化猪血管内皮细胞系SV-40-PED。分别应用流式细胞仪和显微荧光技术,同时测定细胞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评价各组PEC的摄取情况以及寡核苷酸分子脂质体转染对PEC生长的影响情况。【结果】SV-40-PED在oligofectamine的介导下可以摄取SP1 AS-ODN及SP1 decoy ODNs。在6孔培养板中,当SP1 decoy ODNs终浓度为250nM、转染26 h时,转染效率最佳,其摄取率为(93.37±0.85%),荧光强度为(200.30±12.22);同时细胞毒性相对较低(乳酸脱氢酶含量为(49.61±17.13)U/L);此时细胞内荧光物质主要聚集于细胞核。而错配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不同。【结论】Oligofectamine转染体系是一种高效、低毒的寡核苷酸转染方式。SP1 ODNs终浓度为250 nM、转染26 h时可以为猪内皮细胞系的转染提供良好效果。本研究为以转录因子为靶点的基因治疗在抑制异种排斥反应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第二部分转录因子SP1反义及诱骗性寡核苷酸对猪内皮细胞α半乳糖苷链表达的影响【目的】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评价SP1 AS-ODN及SP1 decoy ODNs对猪内皮细胞α1,3-GT基因及α-Ga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P1反义(SP1 AS-ODN)及诱骗性寡核苷酸(SP1 decoy ODNs)转染猪血管内皮细胞系,细胞爬片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α半乳糖糖链(αGal)抗原表位的表达;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情况;流式细胞学检测转染后猪血管内皮细胞系膜蛋白αGal的表达;RT-PCR法检测SV-40-PED转染前后α1,3半乳糖转移酶(α1,3GT) m RNA。【结果】荧光显微镜下细胞爬片可见转染组(SP1 decoy ODNs组)细胞膜荧光表达明显减弱,部分部位可见点状荧光缺损。Western blot显示decoy ODNs /PED的αGal的相对吸光度值为(48.2±0.9),仅为空转染组(只含有转染试剂oligofectamine)(91.6±1.7)的52.6% (P < 0 .05)。转染组α1,3GT基因异构体的mRNA表达量(异构体1,0.42±0.20;异构体2,0.27±0.12)显着低于空转染组(异构体1,0.72±0.17;异构体2,0.50±0.19 ;p均< 0.05) ,但错配组(错义decoy ODNs组)及空转染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SP1 decoy ODNs可以靶向性抑制猪内皮细胞系αGal基因的表达,为抑制超急性排斥反应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第叁部分转染后猪血管内皮细胞系与抗人血清补体细胞毒作用的实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成功建立对猪血管内皮细胞系SV-40-PED靶向转染的基础上,拟用猪血管内皮细胞系和人血清建立超急性排斥反应(HAR)体外模型,探讨TF decoy技术处理后的猪内皮细胞结合抗体/补体能力的变化以及是否具有抗人血清补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方法】在抗体/补体与SV-40-PED结合实验中,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ecoy ODNs转染处理SV-40-PED后结合抗体/补体能力的变化,并通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评价TF decoy技术对人血清细胞毒效应的保护作用。【结果】流式细胞学检测中,decoy ODNs组与空转染组相比,无论抗体还是补体结合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抗体/补体下降程度依次为IgM 68.0%,IgG 56.1%,C3c 55.1%(P < 0.05)。20%正常人血清(normal human serum, NHS)及40%NHS对空转染组和错配组SV-40-PED均有不同程度的杀伤能力,而decoy ODNs转染SV-40-PED后即可呈现出对此效应的保护作用,与空转染组相比,20%NHS组和40%NHS组其靶细胞溶解率分别下降15.0%和30.2% (P<0.05),表现为补体对SV-40-PED的杀伤率不同程度的下降。空转染组和错配组间杀伤率无明显差异(P>0.05),热灭活正常人血清(heat-inactivated NHS, HINHS)作为阴性对照对各组SV-40-PED均表现出背景毒性作用。【结论】在体外补体介导的细胞毒反应中,decoy ODNs转染猪内皮细胞SV-40-PED可以呈现出其保护作用。第四部分转染后猪血管内皮细胞系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之间的作用研究【目的】建立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猪血管内皮细胞的共培养研究模型,在体外模拟异种移植物内皮细胞与人血清相互作用的过程,探讨decoy ODNs在人PBMC对猪血管内皮细胞单向混合培养实验中的影响。【方法】SV-40-PED转染后分别运用氚3-胸腺嘧啶核苷(3H-TdR)法和MTT法检测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猪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模型中人PBMC的增殖情况,探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转染前后猪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的变化。【结果】未加入刺激细胞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生微弱,加入经丝裂霉素C处理的异种刺激细胞SV-40-PED后,各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均分裂增生,并在5~7d左右逐渐达到最大。在共培养第5天,3H-TdR法检测显示decoy ODNs转染组的cpm值的下降程度为空转染组的67.1%,空转染组和错配组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decoy ODNs转染处理SV-40-PED后第5天,MTT法显示人PBMC的增殖能力仅为空转染组的39.2% (P < 0.05),呈现出对猪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结论】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猪血管内皮细胞的共培养研究模型中,decoy ODNs转染处理SV-40-PED可以部分抑制人PBMC的增殖。(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7-04-01)

反义核酸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反义核酸,可方便地对反义核酸的体内行为进行研究,或者进行反义显像和反义治疗。目前已有多种不同性质的放射性同位素被用于反义核酸标记,标记方法也不断得到完善。本文对常用于反义核酸标记的放射性同位素的特点及其标记方法进行综述,介绍其在反义治疗药物和反义显像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评述了反义核酸同位素标记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义核酸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林静.反义核酸技术及其应用[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10

[2].王诗鸿,王清清,宋海峰,刘秀文.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反义核酸研究中的应用[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9

[3].刘宏鸣,顾红光.反义核酸技术在肿瘤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J].西南国防医药.2009

[4].王世春,沈雁.反义核酸技术在受胶原基因表达调控的肝纤维化研究中的应用[J].药学与临床研究.2008

[5].闫志风,崔满华,袁守军.反义核酸技术干预Ku70mRNA表达增强Hela细胞辐射敏感性的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

[6].赵东旭,靳莎,姜佳君,王松,李茂林.反义核酸技术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改造作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

[7].刘萍,赵西彪,邱欣,丁家桐.反义核酸技术及其应用[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08

[8].谢勇恩.第叁代反义核酸技术—肽核酸[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7

[9].易浔飞,兰小鹏.反义核酸技术应用难点及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讯.2007

[10].黄亚冰.运用反义核酸及TFdecoy技术针对猪内皮细胞α1,3GT基因启动子B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论文知识图

的作用机制图谱(摘自夏庆友等,20...病毒感染不同化学阻断和治疗策略的靶目...病毒感染不同化学阻断和治疗策略的靶目...:鼻咽癌LXC细胞凋亡率的变化情况3 转染 48 h 后各组细胞 hTERT mRNA 的肝窟SMMC-7721细脂生长曲线

标签:;  ;  ;  ;  ;  ;  ;  

反义核酸技术论文_林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