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论文_陈晓涛,郑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老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内皮,血管,生长因子,肝癌,老年,基质,蛋白酶。

老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论文文献综述

陈晓涛,郑峰[1](2019)在《老年骨肉瘤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素-2表达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老年骨肉瘤患者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2)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收集本院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老年骨肉瘤患者40例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参加本院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VEGF和Ang-2含量,比较肿瘤不同分期、不同肿瘤直径及是否出现肺内转移患者的上述指标含量变化。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血清VEGF分别为(1234.5±825.0),(460.6±122.2)pg·L~(-1);试验组与对照组的Ang-2含量分别为(1035.1±590.4),(337.3±102.1)pg·L~(-1),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Ⅲ期患者血清VEGF、Ang-2含量分别为(1402.0±182.3),(1223.6±285.3)pg·L~(-1);均高于Ⅱb期的(1020.2±163.2),(970.0±256.3)pg·L~(-1)。Ⅱb期患者的VEGF、Ang-2含量高于Ⅱa期的(865.3±153.2),(721.1±245.1)pg·L~(-1),不同分期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直径≥5 cm患者血清VEGF、Ang-2水平分别为(1461.2±720.1),(1105.6±522.3)pg·L~(-1),明显高于肿瘤直径<5 cm者的(825.4±419.0),(677.3±236.1)p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肺内转移患者的血清VEGF、Ang-2水平分别为(1472.1±714.1),(1320.6±447.1)pg·L~(-1),高于无肺内转移者的(924.6±373.1),(740.4±251.1)p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骨肉瘤患者血清VEGF和Ang-2含量增高,与肿瘤分期增加呈正相关,也与肿瘤肿瘤直径和转移呈正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7期)

张辉[2](2019)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老年骨折病人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骨折病人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栓弹力图的变化趋势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芜湖市中医医院老年骨折病人68例,均行手术治疗,根据在围手术期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血栓组29例和非血栓组39例。分别于手术前、手术成功后1、5、10 d等时间点通过ELISA技术进行VEGF、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检测,并对全部病人在手术前后行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在手术后血清VEGF测量值血栓组T1、T2、T3、T4值分别为(345. 5±44. 7)、(499. 3±77. 5)、(588. 2±97. 6)、(395. 8±66. 7) pg/m L,非血栓组分别为(363. 1±51. 3)、(441. 6±83. 2)、(493. 5±84. 3)、(364. 3±59. 3) pg/m L,均先升高后降低,术后各时间点血清VEGF测量值比较,血栓组均高于非血栓组(P <0. 05),血栓组病人术后血清VEGF含量上升更为显着,且峰值显着高于非血栓组。同时血栓组在不同时间点的VEGF测量值与相应的D-二聚体和血清纤维蛋白原含量呈强相关的关系(P <0. 05);非血栓组在不同时间点的VEGF测量值与相应的D-二聚体和血清纤维蛋白原含量呈弱相关的关系(P <0. 05)。结论老年骨折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过程中VEGF与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随着时间呈现一定变化规律,这些变化能够反映深部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血液凝聚状态和纤维蛋白溶解过程的变化,VEGF表达的升高对下肢深部静脉血栓的诊疗过程及其预后转归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医药》期刊2019年07期)

邓长华,王怡[3](2019)在《老年手部骨肉瘤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管生成素-2表达的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手部骨肉瘤患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生成素-2(Ang-2)表达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收治的老年手部骨肉瘤患者32例作为骨肉瘤组,再选择健康老年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2组受试者血清VEGF、Ang-2水平并比较,分析骨肉瘤患者血清VEGF、Ang-2水平与临床病理资料相关性,并分析患者血清VEGF、Ang-2对生存情况的影响。结果骨肉瘤组患者血清VEGF、Ang-2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 <0. 05)。肿瘤直径≥5 cm、TMN分期Ⅲ期、肺转移患者其血清VEGF、Ang-2水平显着高于肿瘤直径<5 cm、TMN分期Ⅰ~Ⅱ期、无肺转移患者(P <0. 05)。血清VEGF <700 pg/ml骨肉瘤患者总体生存情况明显优于血清VEGF≥700 pg/ml患者(P <0. 05)。血清Ang-2 <600 pg/ml骨肉瘤患者总体生存情况明显优于血清Ang-2≥600 pg/ml患者(P <0. 05)。结论老年手部骨肉瘤患者中血清VEGF与Ang-2水平显着升高,且与患者疾病进展和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患者临床预后预测指标。(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9年03期)

杨海青,邱发麒[4](2018)在《沙利度胺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沙利度胺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清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90例老年AM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去甲基化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治疗。比较两组血清b-FGF、VEGF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bF GF、VEGF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血清bF GF、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7. 78%)明显高于对照组(46. 67%,P<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沙利度胺在老年AML治疗中疗效确切,可通过抑制血清bF GF、VEGF表达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8年24期)

郑玮,董海鹰,祁小龙[5](2018)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治疗老年转移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方案对老年转移性膀胱癌的疗效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转移性膀胱癌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两组化疗2个疗程评价疗效。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化疗前后生活质量、血清MMP-2和VEGF水平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76. 67%)明显高于对照组(53. 33%,P<0. 05)。两组化疗后社会支持、角色转变、情绪化、躯体化、疼痛、气促和失眠评分较化疗前明显降低(P<0. 05),而化疗后认知水平、疲倦、恶心呕吐、便秘、腹泻和食欲减退评分较化疗前明显增加(P<0. 05);观察组化疗后功能性维度评分、症状型维度评分和单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两组化疗后血清MMP-2和VEGF水平较化疗前明显降低(P<0. 05);观察组化疗后血清MMP-2和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方案对老年转移性膀胱癌的近期疗效良好,且可降低血清MMP-2和VEGF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8年21期)

杨俐,刘勤,韩宪忠,王善[6](2018)在《高压氧联合石杉碱甲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石杉碱甲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VaD)患者的临床疗效,为VaD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收治的98例老年V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石杉碱甲治疗,高压氧组给予石杉碱甲联合高压氧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血清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统计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结果高压氧组总有效率(93.88%,46/49)明显高于对照组(79.59%,3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高压氧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HIF-1α、VEG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HIF-1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VEGF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高压氧组治疗后患者血清中HIF-1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期间恶心或呕吐、腹痛、头晕和视力模糊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组高压氧治疗期间仅1例发生气压伤,停止吸氧,缓慢减压后出舱经相应处理转归。结论高压氧联合石杉碱甲治疗VaD效果显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血清中HIF-1α、VEGF水平,有利于促进疾病转归。(本文来源于《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期刊2018年09期)

张英辉,李建军,杨洪帅,王秀超[7](2018)在《渗出性老年黄斑变性患者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前后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浓度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对渗出性老年黄斑变性(e AM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EDF)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7年4月在西电集团医院眼科治疗的e AMD患者75例(75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8、37例。治疗组患者玻璃体腔注入0.05m L康柏西普注射液,对照组患者注入0.5 m L曲安奈德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以及房水中VEGF、PEDF浓度,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BCVA、CRT、房水中VEGF、PEDF浓度均无显着差异;术后1、3、6个月治疗组BCVA、CRT均显着高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无显着变化。治疗后治疗组VEGF显着降低、PEDF显着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无显着变化。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无显着差异。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可以显着降低eAMD患者房水中VEGF浓度,提高PEDF水平,改善视力,疗效显着,且无严重的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本文来源于《药物评价研究》期刊2018年09期)

夏威夷,夏华,桑圣刚[8](2018)在《血清骨桥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在老年肝癌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骨桥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对老年肝癌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价作用。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老年肝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30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观察两组近期疗效,对比3组血清骨桥蛋白(OP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治疗前后VEGF、OPN、MMP-9水平均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VEGF、OPN、MMP-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 d、1 w、4 w的VEGF、OPN、MMP-9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肿瘤血管0级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Ⅱ、Ⅲ级占比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OPN、MMP-9、VEGF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肝癌临床治疗中监测这3项指标变化能够为临床评估治疗效果提供可靠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8年13期)

王洪源,钱俊峰[9](2018)在《孟鲁司特钠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1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孟鲁司特钠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舒利迭治疗,观察组给予舒利迭+孟鲁司特钠治疗,共12 w。判定疗效,肺功能检测仪测量治疗前后肺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治疗前后血清VEGF、TGF-β1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和血清VEGF、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P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VEGF、TGF-β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VEGF、TGF-β1水平与FVC、FEV1、PEF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通过降低血清VEGF、TGF-β1水平增强老年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张雪松,王魁阳,王利菊,宋磊[10](2018)在《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首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变化在疗效评估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初次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改变,并分析其在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首次接受TACE治疗的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依据TACE术后4 w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观察组(疗效佳组)43例及对照组(疗效不佳组)23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FP)、VEGF、糖类抗原(CA)199水平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外周血血液学指标进行疗效评估;对外周血指标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VEGF及AFP均显着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CA19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以380.5 pg/ml为截点值,术后VEGF水平判定TACE治疗效果的敏感性为86.96%,特异性为86.05%,曲线下面积为0.87,优于AFP。观察组治疗后VEGF水平与AFP呈正相关(r=0.754,P<0.01)。结论 VEGF水平对于判断老年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的疗效具有一定价值,可用于临床辅助判定TACE术后患者的转归。(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老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老年骨折病人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栓弹力图的变化趋势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芜湖市中医医院老年骨折病人68例,均行手术治疗,根据在围手术期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血栓组29例和非血栓组39例。分别于手术前、手术成功后1、5、10 d等时间点通过ELISA技术进行VEGF、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检测,并对全部病人在手术前后行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在手术后血清VEGF测量值血栓组T1、T2、T3、T4值分别为(345. 5±44. 7)、(499. 3±77. 5)、(588. 2±97. 6)、(395. 8±66. 7) pg/m L,非血栓组分别为(363. 1±51. 3)、(441. 6±83. 2)、(493. 5±84. 3)、(364. 3±59. 3) pg/m L,均先升高后降低,术后各时间点血清VEGF测量值比较,血栓组均高于非血栓组(P <0. 05),血栓组病人术后血清VEGF含量上升更为显着,且峰值显着高于非血栓组。同时血栓组在不同时间点的VEGF测量值与相应的D-二聚体和血清纤维蛋白原含量呈强相关的关系(P <0. 05);非血栓组在不同时间点的VEGF测量值与相应的D-二聚体和血清纤维蛋白原含量呈弱相关的关系(P <0. 05)。结论老年骨折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过程中VEGF与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随着时间呈现一定变化规律,这些变化能够反映深部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血液凝聚状态和纤维蛋白溶解过程的变化,VEGF表达的升高对下肢深部静脉血栓的诊疗过程及其预后转归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老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论文参考文献

[1].陈晓涛,郑峰.老年骨肉瘤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素-2表达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2].张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老年骨折病人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9

[3].邓长华,王怡.老年手部骨肉瘤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管生成素-2表达的价值研究[J].河北医药.2019

[4].杨海青,邱发麒.沙利度胺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

[5].郑玮,董海鹰,祁小龙.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治疗老年转移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

[6].杨俐,刘勤,韩宪忠,王善.高压氧联合石杉碱甲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8

[7].张英辉,李建军,杨洪帅,王秀超.渗出性老年黄斑变性患者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前后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浓度的变化[J].药物评价研究.2018

[8].夏威夷,夏华,桑圣刚.血清骨桥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在老年肝癌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

[9].王洪源,钱俊峰.孟鲁司特钠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

[10].张雪松,王魁阳,王利菊,宋磊.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首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变化在疗效评估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

论文知识图

DiI-acLDL和FITC-UEA-I双荧光染色(×...不同年龄段血清对内皮祖细胞内皮型一氧...室温下放置不同周D-D测定值正态分布图室温下放置不同周D-D测定值正态分布图核酸适配体识别靶标示意图Fig.3Schemat...

标签:;  ;  ;  ;  ;  ;  ;  

老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论文_陈晓涛,郑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