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研究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研究

温俊萍[1]2006年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许多学者开始致力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关于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研究文献已有不少。但是,已有的研究成果在研究内容上侧重于对局部经济安全问题的探讨,缺乏对整体经济安全的全面研究,尤其是忽略了经济全球化的动态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内在联系。加之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导致许多发展中国家陷入经济安全实践的困境。因此,论文以经济全球化的新发展和新趋势(金融全球化、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信息全球化、人力资本全球化、贸易全球化五个主要方面)为切入点,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叁个层面分别探讨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问题,构建了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综合分析框架。 为此,本文从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发展中国家的客观实际出发,以当代发展经济学理论为理论视角,同时借鉴国际经济学、国家经济安全、国际政治经济学等相关的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较为系统、深入地考察和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新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内在逻辑,阐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呈现的新特征及其根源,揭示经济安全的影响机制及具体表现形态,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经济安全问题的战略选择。与相关研究不同的是,本论文明确提出将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作为发展经济学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课题加以系统研究,这既是对经济安全研究视角的积极探索和创新,也是对当代发展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和深化。 本论文由导论、正文和结束语叁部分组成。 第一章为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包括论文选题的缘起、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论文的基本结构及特色。 第二章主要阐释了本论文的核心概念和理论视角。首先探析了论文的核心概念,主要对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然后论述了以往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理论视角,主要包括依附理论视角、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视角以及制度经济学视角关于经济安全问题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分析,并

王晓妍[2]2012年在《贸易自由化与发展中国家产业安全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根本的特征,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贸易自由化则是经济全球化在贸易领域的表现。它以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为前提,以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为背景,以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的广泛实施为主要内容,以各国政府行政干预的弱化及国际间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为标志,它是一个不断推进和演变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贸易自由化不仅影响到国际贸易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而且影响到世界资源的有效配置。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深化与拓展,要求各种商品和要素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以求得更加合理、有效的配置。在这种动态的过程中,各国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都逐步消除贸易壁垒和歧视性待遇,建立更自由的贸易环境,以促进本国的产业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但是,贸易自由化对发达国家和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并不相同,所获得的利益更是相差甚远。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尽管贸易自由化为其提供了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发挥比较优势、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条件,但由于长期经济发展水平低,在国际分工和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加之近年来在国际贸易中出现的大量名目繁杂的贸易壁垒,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潜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其民族产业往往受制于国外激烈的竞争,被剥夺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产业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随着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中战略地位的提高,产业安全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产业安全是经济安全和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最根本的出发点,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这一问题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对于产业安全的界定,本文认为,产业安全在本质上是指一国国民使其现有的或潜在的产业权益免受危害的状态和能力,产业安全的标志是一国对其产业是否拥有创始权、控制权、调整权和发展权,且以发展权的拥有作为主要判断标准。在影响国家产业安全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贸易自由化与投资自由化成为威胁产业安全的主要诱因,同时也可以说是引发产业安全研究热潮的起源。目前,对于投资自由化与产业安全问题的研究较为普遍和系统,而对于贸易自由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贸易自由化与产业安全问题的研究很少,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论述的。从根本上讲,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影响产业安全的关键因素,产业安全取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国际竞争力明显比较弱,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面临的风险也就更大。尽管WTO多边贸易体制允许采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来维护产业安全,但这些措施对产业安全提供的保护是暂时的,从长远看,如果产业国际竞争力弱的状况不能从根本上得以改善,那么产业安全所受到的威胁就不可能消除。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国家产业安全的最根本保障。发展中国家为维护本国产业安全,既要考虑要素禀赋所导致的国内各类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劣势,在国际贸易中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又要考虑如何加快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本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并从确保国家产业安全的角度出发,对各类产业的发展进行必要的规划和协调,制定针对不同产业的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国家制定相关战略和政策的重要依据和目标,是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最大限度趋利避害的关键所在。而从国家产业安全角度考虑产业发展和产业竞争力的增强,更是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制定相关战略和政策的重要原则之一。实现产业国际竞争力与产业安全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发展中国家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维护产业安全的最佳路径。本文对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贸易自由化与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的关系,并着重研究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安全的影响;分析WTO相关规则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安全维护带来的双重影响,并详细阐述服务贸易自由化和发达国家贸易政策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安全维护,提出发展中国家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防范风险、趋利避害,确保产业安全的重要性和有效途径。对韩国、印度、墨西哥等国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实施的政策措施的经验进行总结,旨在为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产业安全维护的借鉴和启示。最后从中国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产业安全问题入手,分别针对中国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安全状况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贸易自由化进程中有效维护中国各产业安全的对策。指出产业国际竞争力与产业安全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发展中国家贸易自由化进程中有效维护产业安全的最佳路径,并具体从宏观层面提出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维护发展中国家产业安全的政策建议。

徐万华[3]2003年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对国家经济安全的概念进行界定和梳理的基础上,集中探讨了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问题。本文把国家经济安全定义为在国际竞争中,一个国家在获取和保有满足其国民存续和福利水平不断提高所需的经济资源的能力或状态。以此为基础,作者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历史和特征,本文重点探讨了这些变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可能影响,以及影响发生的途径,这些途径主要通过国际政治关系、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资本的全球流动以及技术和文化等领域表现出来。同时,本文尝试着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问题的前景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种总体上是悲观主义的结论,即如果现行的国际关系结构不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就很难得到根本改善,从而其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前景也就不容乐观。 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作为论题展开的基础,对国家经济安全进行了概念界定,分析了国家经济安全的含义、特征和原由。随后集中于探讨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独特性。在方法上,作者把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纳入到世界体系中考察,强调核心概念的建立和解读必须既照顾历史,也要兼顾现实,应具有理论分析效力的一致性。 第二章集中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产生影响的途径。为了分析的便利,本文把对这种影响的分析和对影响途径的分析结合起来。本章首先对经济全球化作了一种框架式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着重从国际政治关系结构、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资本的全球流动、技术和文化等维度探讨了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第叁章是本文篇幅最为短小的一章,可以作为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的分析的替代内容。本章讨论了比较优势和贸易且在又在津>干论点,认为对其中很多论点的强调对发展中睡陈焕有后渐 第二节分析了“后发优势”和“机会窗口”学说,谈论了其有效性的现实条件。最后是关于民主和经济发展关系的简要评论。本章主要是批判性的,其中许多观点值得进一步分析。 最后一章即第四章,尝试着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前景进行分析。本章最值得注意的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得以解决应由u井的探讨。发展中国家国家有叁种可能的选择,即延续当前的依附性发展模式、依赖区域主义及在基于全球性相互依赖关系的自主无困和团县民7一 一

孙蓉[4]2002年在《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经济安全》文中研究指明二战结束后,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经济全球化程度得到进一步加深,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国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投身于这场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以期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然而,20世纪末连续爆发的几场经济危机,特别是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其牵涉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带来的损失之巨,令世界各国震惊;2001年以来,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火车头的美国,结束了连续十年的经济繁荣期进入经济衰退期,这导致了全球经济增长速度随之放慢。这一系列经济事件的发生使经济安全问题凸现出来,并且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对于经济全球化,长期以来存在着两种说法,一说经济全球化是发展中国家发挥后发优势,发展本国经济的很好机遇;另说经济全球化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陷阱,它只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的更加贫困。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对于这样一个既成事实,无论其是机遇也好,陷阱也好,广大发展中国家都应该并且只能积极应对这一潮流,而不应采取回避甚至敌视的态度。对于经济全球化,我们既应该看到它积极的一面,也应该看到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作为在世界经济中实力相对较弱的一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十分脆弱,经济安全更易受到威胁,因此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分享全球化利益,实现经济发展,而绝不应以牺牲国家经济安全为代价去追求经济发展。在理论界,一直存在着自由主义理论与贸易保护理论之争,这两种理论的对立,实质上是先进国家与后进国家之间利益的对立。一般来说,先进国家赞成自由主义理论,后进国家赞成贸易保护理论。自由主义理论以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为核心,包括绝对成本学说、资源禀赋学说、新要素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这些理论均认为国际贸<WP=3>易的基础是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格局决定了一国的贸易优势,贸易优势决定了国际贸易的形态方向;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各国产品成本差异的存在。自由主义理论的对立面——贸易保护理论,从李斯特的贸易保护理论,到普雷维什的贸易条件恶化论,再到伊曼纽尔的国际不平等交换说,这些理论皆站在后进国家的角度,说明后进国家经济实力远远落后于先进国家,在国际经济秩序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需要实行适当的贸易保护政策以保护本国经济的发展。而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经济安全问题也成为一个普遍性问题,不但后进国家关注经济安全问题,先进国家也给予经济安全更多的关注。本文在吸收理论界贸易理论研究成果的同时,紧密结合世界经济的历史与现实的发展实际,对落后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所处的不利地位,以及经济安全可能受到的威胁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以期为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思路。本篇文章的逻辑结构是先对经济全球化在当代的表现及发展的原因做了简要分析,然后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自由主义理论)和实践基础(二战后贸易自由化趋势)的发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讨论,紧接着转向自由主义理论的对立面贸易保护理论,将其作为文章的一个重点,深入分析了贸易保护的理论基础和和现实意义,再用较多篇幅重点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最后,根据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对作为落后国家的我国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提出了政策性建议。按照这一逻辑主线,文章分为以下四部分。文章的第一部分,扼要介绍了经济全球化在当代的表现和发展原因。在展开论述之前,首先对经济全球化的定义作了介绍,并将其与经济国际化与经济一体化作了区分。在简要回顾了经济全球化发展历史过程之后,开始阐述经济全球化在当代的表现形式。经济全球化在当代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贸易全球化加深,自由化程度提高,范围扩大;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在跨国公司的推动下,生产、经营日益全球化;国际间资本流动速度加快,规模增大;金融市场、金融<WP=4>机构及金融监管的全球化;当今的经济全球化是经济信息的全球化;经济风险全球化。而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科学技术进步促进国际分工的发展是全球化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跨国公司作为国际投资的载体,是经济全球化的真正载体;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是经济全球化的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信息和交通工具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和手段。文章第二部分,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该部分由两章构成。第一章以时间序,回顾了自由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从十八世纪中后期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到十九世纪初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到二十世纪初的资源禀赋学说,二十世纪中期的新要素理论,再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产业内贸易理论。比较成本学说是这一系列理论的重点,它是自由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第二章用战后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实际,进一步论证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章第叁部分:贸易保护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这一部分由两章构成。第一章重点对贸易保护理论进行了综述。第一,李斯特的贸易保护理?

董学智[5]2017年在《信息化时代下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困境与出路——以“金砖国家”的合作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经济安全逐渐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全球各国对此皆高度重视。在信息化浪潮和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互联网经济、通信技术经济迅猛发展,将信息安全风险引入经济领域,将经济安全问题提升至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其突出表现为新型的信息安全问题与传统的经济安全问题交织在一起,而更加难以应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本就属于后发序列,导致其在国际舞台上相较于发达国家处于弱势地位,信息安全更加难以得到有效的制度保障。因而,必须高度重视经济安全问题,以法律合作的方式寻求解决之道。

谢银玲[6]2010年在《上市公司对外资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全球跨境企业对中国内地上市公司的敌意收购为考察对象,以公司自身治理的法理基础为起点,通过世界并购浪潮对现代企业的洗礼、国际组织有关并购的立法和实践分析,以及世界两大法系代表性国家、地区产业政策与经济发展政策的研究与借鉴,试图为现行的中国外资并购相关立法提供进一步完善的建议,以及中国上市公司对外资敌意并购的防御献策,并建立一个更加坚实的法律后盾。本文正文五章,前缀绪论,正文焦点有叁:一、发展中国家外资并购之价值分析(第二章第叁节);二、现行外资并购法制体系之商榷(第四章第叁节);叁、完善我国反收购法制之对策(第五章第叁节),各章内容概述如次:第一章“上市公司并购防御与治理原则微观分析”彻底揭露上市公司并购中各个公司主要内部机构之间的权利、义务制衡关系,以便从法理上确认管理层并购防御权的正当性。本章以上市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价值为起点,从公司治理角度,较深入地分析并购活动与公司治理的联系,以及上市公司治理原则对反收购的作用,论证上市公司管理层并购防御权之法理基础,并在文中确认:中国上市公司在被收购的过程中,核心管理层──董事会对外来并购防御有法定的防御权,这为上市公司面临敌意收购的防御判断建立了一个更加专业的基础。内容包括第一节“上市公司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之价值分析”(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相关的治理问题)、第二节“经营权的法理基础”(董事权利与义务论证)以及第叁节“上市公司并购防御措施之治理基础”(反收购理论争议之核心及并购防御权之归属)。本章结语:“反收购措施不破公司治理原则”将上市公司董事会的防御决策置于其经营权的本职任务,视反收购措施为经营管理的至高表现。第二章“跨境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动因、风险及东道国价值论证”为本文所涉有关经济方面之核心理论,涉及古典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帕累托效率概念以及国家竞争力钻石模型理论等多种与市场经济追求有效竞争的相关理论,目的是对当代企业跨境并购的缘起有一根本性的掌握。为完全透视企业外部成长的价值及发展中国家的两难性,本章以比较充裕的篇幅从经济及管理学角度论证企业并购的不可避免性及反收购的必要性,阐述了发展中国家在外资的需求以及国家经济安全发展全局的平衡中,应谨慎规范跨国并购的防御规制。内容包括第一节“跨境敌意并购之理论进路”、第二节“反收购措施之风险结构”以及第叁节“发展中国家外资并购之价值分析”。从本文的题名“上市公司对外资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对策研究──以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为视角”可看出,发展中国家的价值选择将成为本文的根本点,本节将提示本文最终将要传达的:国家对利用外资有怎样的价值选择就会有怎样的经济政策,同时就会有怎样的外资立法(当然包括外资并购立法)。本章结语最终得出:“发展中国家之并购防御法制必慎裁独断”,意指外资政策思虑要审慎、果决,谨防迷失核心价值。第叁章“国际跨境并购竞争规制之比较分析”涉及国际间有关并购的法理、实际法规、实务分析,具体依该国或地区并购法制史在两大主要法系之代表性、与中国竞争立法的相关性、亚洲并购竞争法制最先进代表国家、中国社会条件相似性,以及与我国国情紧密性等五个因素为标准,选取美国、德国、欧盟、日本、印度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等六个代表性国家及地区作为阐述目标,分析了世界历经几次并购浪潮后,两大法系的几个代表性国家及地区的并购与反收购规制的发展进程及其竞争法制的实践经验,观察在并购活动全球化下,各国家、地区乃至各国际组织的竞争政策与规制之发展概况,何以为中国现行相关制度参照系。内容包括第一节“普通法系国家竞争法制与反收购规制之实践分析”、第二节“大陆法系国家及地区竞争法制与反收购规制之实践分析”、第叁节“区域组织竞争规制典范──欧盟”以及第四节“国际组织关于投资竞争规制之现况”。本章的结语“趋同乃现实不必是理想”说明经济全球化后,世界各国外资立法的自然融合现象。第四章“我国上市公司外资倂购法制体系分析”旨在为我国现行倂购与反收购法制概念与体系及其缺漏之总体检。本章为本文研究的“重磅区”,在检阅国际有关竞争法制及外资立法例后,回到中国的现行上市公司并购立法与实践现况。全文涉及我国现行规范并购业务数十部主要法律法规的梳理,以及整体并购系统成长空间的抽象总结,为尽量顾及规范阐释的忠实性,本章行文平铺直述,诌议不讳,期能比较准确地掌握我国现行并购法制的优势与缺点。内容包括第一节“现行并购基本法制”、第二节“外资并购专门法制”以及第叁节“现行外资并购法制体系之商榷”。结语题为“今非昔比的价值选择”,从我国现行外资立法的政策与思路,揭示国家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价值选择。第五章“再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法制对策之诌议”作为本文的研究目的及结论,本章试图从我国自成体系的现行并购相关法制中,为上市公司的反收购措施抽离出适法的与无法规支持的,并于当下无法施行的反收购措施分析之中,开辟解决的途径,最终也是最重要的任务是为再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法制提出对策与修法建议,希望为未来“中国企业并购规范与制度指南”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内容包括第一节“现行法制下反收购措施之适用分析”、第二节“现行法制适用反收购措施之瓶颈”以及第叁节“完善我国反收购法制之对策”。第五章作为本文的结论,其结语“巨人肩膀的登高望远”也传达了本文的重要精神。英国首相布朗(Gordon Brown)于2009年4月2日在英国伦敦的全球最大经济体G20高峰会议的闭幕新闻发布会称“《华盛顿共识》的时代已经结束”,事实上“华盛顿共识”时代的结束暴露的是一种思维(美国式新自由主义经济观念)在历史长河中因过度消费而导致的能量耗尽。人类理性之所以高贵就在于其“选择性”,理性的动能创造了世界的多样性,欧洲的“社会市场经济”、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或者中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是选择项,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选择项,将某种价值观强加于所有的对象就是一种“思维的过度消费”,这种傲慢恰恰是反理性的。是以,即使在多元复杂的全球化经济网络,无所谓从一而终的经济发展理论,“永远的宏观微调”是政策不妨碍法制的不二原则。欧洲的“社会市场经济”与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双方过招,对比的结果,明显可见:政府那只鞭策市场的手,轻重不一,则效果各异。1997年的东南亚经济危机首次见证了极端“自由市场经济”的败笔,2007年美国次贷风波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则突显了“社会市场经济”那只宏观的手确实不可偏废。本文将国家宏观调控的“手”视为自由竞争市场的“巨人肩膀”,也将“法制化”的反收购措施视为被收购目标公司的“巨人肩膀”;上市公司反施购措施的法制化,小而言之,是政府保障市场健康发展有关部门对上市公司最具有现实意义的礼献,大而宣之,也是政府对市场自由竞争的理性化支持。我们期待:法律规制成为政府经济计划与政策的真正载体,而法制体系是国家意志抵御社会破坏者的防火墙,更是执法机构与境内外守法个体或组织共同仰望的靠山。经济社会秩序建筑无所谓上层或下层,无论内外资的并购活动,皆应依赖相同的法制系统,法制化规则将使外资对东道国的计划与政策无须比内资更加忧虑,目光只需停留在输入地的法律上,此举必为中国政府对市场施以最少干预的强力体现。

张璇[7]2011年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研究》文中提出全球化打破了农业经济时代的地方狭隘性,表现出一种外向的、突破国界、州界的限制,走向全球的趋势。在此背景下,国家间相互依存和国际一体化,跨国公司与国际经济组织,国际法、国际干预、国际人权、国际军控以及社会、生态等几乎所有全球性问题都涉及主权。发展中国家在取得政治独立后,便揭开了维护经济主权的序幕,而经济主权的过时论、废弃论、弱化论、让渡论等思潮此起彼伏使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安全出现了问题,因此,认真分析国家经济主权与全球化之间矛盾关系的形成及其表现,探讨如何构建、维护、强化国家经济主权的策略,对我们正确理解国家经济主权的现实作用、更好地应对和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回顾全球化、经济主权的提出过程以及经济主权原则的诞生历程,认为经济主权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现有的大量研究成果进行了认真细致地分类、归纳和综合的基础上,力求对“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国家经济主权的影响”做出全面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经济全球化、维护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国家经济主权的具体对策。全文分为四章,主要结构如下:第一章阐释全球化与国家经济主权的基本理论;第二章分析全球化背景下南北国家经济主权现状;第叁章提出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必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第四章探讨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对策。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从战略的高度全面审视本国实际发展状况,在客观冷静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战略选择。本文通过分析论证,旨在探索出有效途径,既能保证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实现经济繁荣,又能采取措施应对和处理经济全球化可能给我国经济主权带来的冲击,有效维护自己的经济主权,使我国在激烈的经济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王倩倩[8]2005年在《金融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金融安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金融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全球所有的开放经济都被卷入了全球化的浪潮,可以说,金融全球化是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金融全球化在给各国带来利益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巨大的风险,新兴市场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屡屡爆发金融危机,并且显示出极大的传染性。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最为敏感的核心部分,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金融安全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如果金融不稳定,势必影响经济和社会的稳定,阻碍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金融安全问题不仅是金融业自身的问题,而且涉及整个国家利益和安全的战略问题。在参与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同时,各发展名国家的金融稳定乃至经济发展均受到了严重威胁,于是金融安全问题被提到了国家安全的议事日程。金融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扫除了资本在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的障碍,加速了资本流动的自由化,这就必然增大一国国内金融体系和整个国际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发展中国家吸引的外资,尤其是短期资金大多流向了金融或房地产部门,虚拟经济和实物经济脱节趋势加强,股市资金快速膨胀,从而泡沫产生和破灭的可能性都加大了。金融全球化带来外资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大量国际资本流入以及国际融资便利,这些都使得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服务贸易、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国际收支的调节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进行资本项目开放,而国际资本的频繁流动却造成了外汇市场和汇率的剧烈波动。通过对发生在东南亚和墨西哥的两次大规模金融危机的剖析,我们发现,金融全球化进程在发展中国家金融经济的方方面面都埋下了危机的种子,是危机爆发的外部动因。而危机爆发后给危机国和临近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和经济带来的危害也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升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金融安全的能力,各国应根据各自国情,全方位、多角度地制定有利于本国金融安全的措施,切实维护好本国金融安全,保持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张薇, 翟秀文, 郭萍[9]2008年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安全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经济技术优势的压力、发展中国家之间竞争的加剧以及国内经济矛盾的加剧等,都会对我国的经济安全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只有通过持续、健康的经济发展,显着提高综合国力,才能有效消除这些负面影响,保证国家经济安全。

方先丽[10]2003年在《经济全球化与金融风险防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济全球化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往来和相互投资获得巨大发展,各种国际经济机制开始形成,大批发展中国家进入国际经济体系,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依存,趋于一体。到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雏形已经显露。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政治出现历史性变革,信息技术促进全球资本流动和技术转移,经济全球化成加速之势。今天,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进程,是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经济社会化和国际化的历史新阶段。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每一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顺应这一潮流,迎接这一挑战,就能从这一发展中获得更大的利益,甚至在这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中迅速崛起,正如世界经济200多年历史中每一次大的变革都造就出几个新的强国一样。相反,如果在全球化的迅速推进中固守封闭式的发展道路,那么就必然为历史所淘汰。然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的结构是一个存在着多种不平等的结构。一是决策权的不平等,发达国家是全球化规则的制定者,而发展中国家只是规则的接受者。二是地位的不平等,在全球化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包括高科技产业、信息产业和现代金融业都来自于发达国家。叁是后果的不平等,全球化的不利后果大都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全球化作为“双刃剑”更多地是就发展中国家而言的。1997年爆发东南亚金融危机,是战后对全球经济最大的一次金融冲击,对这些国家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因此,近年来,在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同时,金融危机与金融风险防范已成为各国特别关注的问题。这是因为,金融是一个特殊的高风险行业,一个金融机构出现危机很容易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引起连锁反应,引发全局性、系统性的金融风波,并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的动荡。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如何提高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各国金融危机已经反复证明,如果一国在防范金融风险的问题上认识不足或处理不当,就会威胁到自身的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而一国的金融风险、金融危机就可能会演变为一国的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甚至国家危机。中国的经济发展得益于开放,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就须进一步开放经济。<WP=6>2001年11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意味着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这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对中国这样一个既是发展中国家又正经历经济转轨的国家而言,面对经济全球化,如何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而又十分严峻的课题。因此,本论文主要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重点阐述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金融风险具有的新特征,在实证的基础上论述了发展中国家如何防范和监管金融风险,最后给出中国在开放经济中如何防范和监管金融风险的对策。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导论,包括问题的提出、理论发展和研究动向、研究视角、目标与方法、本文的结构。导论的主要目的是介绍本文所研究问题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以及本文的创新性,并让读者对本文的内容有一个总体了解。第二章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作者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理论渊源和相关文献做详细考察,目的在于解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础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也总结出这样一个观点:发展中国家不应再争论要不要全球化的问题,而是如何顺应全球化,抓住机遇,利用后发优势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在总结全球化理论的基础上,我们也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也是金融风险不断的累积、放大和传染的过程。第叁章,作者全面地考察了金融风险理论文献,目的在于找到研究的理论边界,从而找到创新的突破口。本章首先介绍了主要的金融风险理论:金融不稳定假说、货币主义的解释、金融资产价格波动论、信息经济学的金融风险论。这几种理论虽然都是对金融风险的理论解释,但是都不能够全面的、合理的解释发展中国家金融风险发生的机理。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发展中国家,但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后金融深化理论反而成为形成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金融风险累积导一定的临界点就转变为金融危机。本章考察了克鲁格曼提出的国际收支危机理论、弗拉德、加勃和奥布斯菲尔德提出的自我实现危机理论,但是这两种理论都不能解释20世纪90年代以来爆发的金融危机。于是应运而生道德风险理论的解释。通过对理论和文献的考察,我们发现对发展中国家金融风险发生机制、理论的考察以及对策的提出是必要的也是新颖的课题。<WP=7>第四章,作者考察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风险生成的特殊机理,金融风险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呈现出新的特征,以及金融风险特殊的传导机制。第五章,经济全球化中发展中国家相对发达国家处于劣势,因此金融风险更容易更广泛的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并且破坏力也更大。因此,在本章中作者进一步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金融风险所具有的特殊性和发展中国家金融的脆弱性所在,同时也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的制度缺陷和道德风险的严重性。

参考文献:

[1].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研究[D]. 温俊萍. 华东师范大学. 2006

[2]. 贸易自由化与发展中国家产业安全问题研究[D]. 王晓妍. 东北财经大学. 2012

[3].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研究[D]. 徐万华. 武汉理工大学. 2003

[4]. 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经济安全[D]. 孙蓉. 西南财经大学. 2002

[5]. 信息化时代下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困境与出路——以“金砖国家”的合作为例[J]. 董学智.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6]. 上市公司对外资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对策研究[D]. 谢银玲. 华东政法大学. 2010

[7]. 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研究[D]. 张璇. 西北师范大学. 2011

[8]. 金融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金融安全的影响[D]. 王倩倩. 华东师范大学. 2005

[9].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安全影响因素分析[J]. 张薇, 翟秀文, 郭萍. 经济经纬. 2008

[10]. 经济全球化与金融风险防范研究[D]. 方先丽. 复旦大学. 2003

标签:;  ;  ;  ;  ;  ;  ;  ;  ;  ;  ;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