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烟蚜茧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磷酸化,挥发物,糖原,生物防治,豆科,寄主,植物。
烟蚜茧蜂论文文献综述
谢应强,向梅,李玉艳,艾洪木,张礼生[1](2019)在《烟蚜茧蜂种群退化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桃蚜Myzus persicae也叫烟蚜,广泛分布在我国南北方烟区,在整个烟草的生长期均有发生,不仅刺食烟叶营养,分泌蜜露诱导煤污病,直接造成烟叶的质量和产量的下降,还可传播烟草病原物,引发其他虫传烟草病害和多种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导致烟叶的产量和质量下降。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是烟蚜重要的内寄生天敌,对烟蚜有很强的防控能力,近20年,我国烟蚜茧蜂大规模扩繁技术日臻成熟,以其防控农作物蚜虫的生产应用也取得显着成效。但在室内大棚中多代扩繁中发现烟蚜茧蜂存在扩繁速率下降、烟蚜茧蜂体型变小、活动能力下降等现象,导致烟蚜茧蜂扩繁基地的产量降低,烟蚜茧蜂的繁殖力、生活力和防控力下降,达不到预期的防治效果。实验室种群常来源于少量野外个体,遗传特异性比较贫乏,再加上恒定条件下的续代饲养,同宗近缘繁殖,导致昆虫种群出现生殖力、存活率、体型、发育整齐度的整体下降。为探索烟蚜茧蜂的种群衰退程度与饲养代数间的关系,分析归纳种群退化的特征规律,本研究在验室条件下模拟烟蚜茧蜂扩繁基地的环境,测定了烟蚜茧蜂不同代数的单雌僵蚜量、羽化率、性比、成虫寿命、成虫胫节长度等生物学指标,同时通过转录组学测序,测定并分析烟蚜茧蜂野生种群和退化种群的种群差异及其基因功能,找到其退化的分子机制。实验结果表明:从第F_1代到第F_(12)代的续代饲养中,烟蚜茧蜂的各项生物学指标显着下降,在F_7至F_9代各项指标衰退显着。实验证实在室内扩繁烟蚜茧蜂到第7代种群出现明显的衰退,生产上需适时采取复壮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3)
蔺忠龙,谢永辉,欧阳进,吴道琴,詹莜国[2](2019)在《烟蚜茧蜂僵蚜产品低温储存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冷藏后的僵蚜羽化率,延长僵蚜产品有效冷藏期,比较了不同保湿及冷藏处理方式对僵蚜羽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保湿处理能有效提高冷藏后僵蚜羽化率;综合生产成本和生态因素,采用蒸馏水+荞麦壳基质进行保湿,效果更好;变温冷藏(1~4℃、2~5℃)对提高僵蚜羽化率有明显增益作用;低温冷藏对僵蚜羽化率、产卵量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9年26期)
张洪志,谢应强,孔琳,李萍,向梅[3](2019)在《豆科植物繁殖烟蚜及扩繁烟蚜茧蜂的潜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豆科植物作为繁育烟蚜和扩繁烟蚜茧蜂寄主植物的潜力,本研究测试了烟蚜在豌豆、蚕豆、大豆和绿豆4种豆科植物上的发育历期和繁殖力,随后比较了豆科植物和烟草繁育的烟蚜茧蜂以及蚕豆烟蚜茧蜂回接烟草所获得的子代蜂在羽化率、体型、成虫寿命和寄生力等重要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与豌豆和蚕豆相比,大豆与绿豆上蚜虫发育历期更短;大豆与绿豆单头烟蚜总产蚜量为22.3头和25.2头,显着高于豌豆和蚕豆的21头和18.2头;不同植物上蚜虫扩繁速度有显着差异,绿豆不适合作为扩繁烟蚜和烟蚜茧蜂的寄主植物;豌豆与大豆上僵蚜羽化率为67.5%和78.33%,显着低于其他植物;各植物上子代蜂性比无显着差异;烟草繁育的子代蜂成虫寿命(6.89 d)和后足胫节长(雌蜂573.5μm,雄蜂493.5μm)均显着高于豆科植物;不同寄主植物繁育烟蚜茧蜂的寄生力由大到小为烟草,蚕豆,豌豆,大豆;回接组烟蚜茧蜂各项指标均不低于烟草组。综合考虑扩繁周期、时间、空间利用率及经济成本等因素,蚕豆有望成为烟蚜茧蜂规模化扩繁的寄主植物。(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东贤,韦学平,孔菲,邓涛,陆华君[4](2019)在《广西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的推广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烟蚜对烤烟的为害,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烟叶质量,保护生态环境,自2014年以来,广西烟草公司引进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并开展本地化技术研究。从烟蚜发生规律、技术原理、技术措施、推广应用4个方面阐述了广西烟区烟蚜茧蜂防治技术的具体做法和成效,为该技术在大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借鉴。(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宋蕴哲[5](2019)在《烟草挥发物对烟蚜茧蜂行为趋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烟草、烟蚜和烟蚜茧蜂叁层营养关系为研究对象,利用六臂嗅觉仪测定烟蚜茧蜂对不同处理的烟草及其挥发物的行为反应,进一步通过气质联用仪测定接蚜不同时间后烟草的挥发物成分和相对含量。主要结果如下:(1)烟蚜茧蜂对不同处理烟株的行为反应测定结果表明,烟蚜茧蜂雌蜂和雄蜂都显着偏好于50孔机械损伤的烟株,且烟蚜茧蜂对烟株的行为趋性并不会随机械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增强;雌蜂对虫伤烟株的行为趋性随接蚜量的增加而增强,在接蚜量400头时,烟蚜茧蜂趋性最强;烟蚜茧蜂搜寻烟叶上烟蚜的活动主要集中在14:00至20:00时段,且在14:00时段,选择有蚜烟株的烟蚜茧蜂数量显着多于其他时段。(2)烟蚜茧蜂对不同浓度烟草挥发物的行为反应测定结果表明,苯甲醛、叶醇、正己醛、水杨酸甲酯和反式-2-己烯醛这5种物质能显着影响烟蚜茧蜂的行为反应,其对烟蚜茧蜂具有显着吸引作用的浓度分别为10~(-2)~10~(-1)、10~(-1)~1、10~(-4)~10~(-2)、10~(-3)~10~(-1)和10~(-3)~10~(-2)。(3)GC-MS分析结果表明,健康烟株挥发物匹配度在80%以上的有10种,其中含量较多的成分有十一烷(5.23%)和萘(5.17%);烟蚜为害活体烟株24 h后,烟株挥发物匹配度在80%以上的有14种,含量最多的为(+)-α-柏木萜烯(8.14%),新增的组分有十叁烷、B-柏木烯、十四烷、十五烷、叁十一烷、壬烷和1,8-Nonadien-3-ol;而48 h虫害烟株挥发物匹配度在80%以上的有16种,含量最多的为十一烷(10.54%),新增的组分有十叁烷、B-柏木烯、十四烷、二十一烷、亚硫酸、柠檬烯、雪松烯、1,8-Nonadien-3-ol和二氯乙醛。另外,烟蚜为害后的活体烟株释放的挥发物总含量都高于健康植株,特别是脂肪族化合物和萜类化合物。本研究通过六臂嗅觉仪测定烟蚜茧蜂成蜂对50孔机械损伤烟株具有显着行为趋性,并且雌蜂对虫伤烟株的行为趋性随接蚜量的增加而增强,试验测定5种挥发物的不同浓度对烟蚜茧蜂有明显吸引作用,通过GC-MS检测分析得知,烟蚜为害后的活体烟株释放的挥发物种类和总含量都高于健康植株,特别是脂肪族化合物和萜类化合物。(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张洪志[6](2019)在《滞育烟蚜茧蜂糖类积累相关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烟蚜茧蜂是一种优良的寄生性天敌昆虫,可长期有效地控制农作物、果树、蔬菜等多种植物上的蚜虫危害。滞育可以显着地延长天敌昆虫产品的货架期,提升天敌产品的防效。烟蚜茧蜂在滞育准备期显着积累糖原并转化成海藻糖,研究糖类的积累对揭示滞育过程的分子机制至关重要。有研究表明糖类的代谢主要由海藻糖信号通路及下游的糖原代谢途径调控,其中海藻糖合成酶(Trehalose 6-phosphate synthase,TPS)、糖原磷酸化酶(Glycogen phosphorylase,GP)和糖原合成酶(Glycogen synthase,GYS)是参与糖原合成及糖原向海藻糖转化的关键调控酶。目前,这3种酶在烟蚜茧蜂滞育中的功能及相互作用等尚不明确。本研究以烟蚜茧蜂为试验对象,获取烟蚜茧蜂AgTPS、AgGP及AgGYS基因全长序列。并分析3个目的基因在滞育准备阶段、滞育维持阶段和滞育解除阶段的表达模式。最后,针对试验过程中发现的以烟草作为扩繁烟蚜茧蜂寄主植物培养周期长、占用空间大、湿度要求高等问题,进行了替代寄主植物的筛选和评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获得烟蚜茧蜂海藻糖合成酶AgTPS基因、糖原磷酸化酶AgGP基因及糖原合成酶AgGYS基因全长序列。AgTPS基因全长为2971bp,开放阅读框2385bp,编码794个氨基酸;AgGP基因全长为2590 bp,开放阅读框2535bp,编码844个氨基酸;AgGYS基因全长为2529bp,开放阅读框2073bp,编码690个氨基酸;3个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均具有高度的保守性,与其他昆虫的同源蛋白一致性在90%以上。2.评估了Gapdh、PPI、β-tub、RPL13和RPII 5个常用内参基因在烟蚜茧蜂不同发育阶段和滞育状态中的稳定性。荧光定量结果中没有观测到PPI、β-tub及RPII基因的扩增曲线及熔解曲线。Gapdh基因稳定性高于RPL13基因,可作为本研究内参基因。3.滞育和非滞育条件下AgTPS、AgGP及AgGYS基因的表达模式存在显着差异:由于滞育条件的低温抑制了烟蚜茧蜂的代谢和发育,滞育条件下3龄幼虫中3个基因表达量均显着低于非滞育条件;4龄中期幼虫中AgGP和AgGYS基因表达量显着提升,推测为滞育准备阶段起始,说明这一阶段烟蚜茧蜂大量积累糖原同时降解部分糖原用于合成甘油抗寒物质;4龄末期幼虫中AgTPS基因表达量大幅上升,AgGP基因表达量维持不变,AgGYS基因表达量有所下降,这一龄期烟蚜茧蜂以糖原降解产物为原料大量合成海藻糖;滞育期间由于代谢活性降低和发育的抑制,所有基因表达量显着减少;滞育解除期AgTPS与AgGP基因表达量均维持在较低水平,AgGYS基因表达量显着提高,滞育准备期烟蚜茧蜂降解糖原合成的醇类化合物在滞育解除阶段再次合成糖原,糖原在滞育后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测试了豌豆、蚕豆、大豆和绿豆4种豆科植物繁蚜、繁蜂能力及所繁育烟蚜茧蜂的生物学特征,并与烟草繁育的烟蚜茧蜂以及蚕豆组烟蚜茧蜂回接烟草所获得的子代蜂比较。结果表明:豆科植物与烟草所繁育烟蚜茧蜂寄生力、体型等生物学特征有显着性差异,但回接组烟蚜茧蜂与各项指标均不低于烟草组。综合考虑扩繁周期、经济成本等因素,蚕豆有望成为烟蚜茧蜂规模化扩繁的寄主植物。(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鞠玉芳[7](2019)在《福建烟蚜及烟蚜茧蜂体内共生菌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烟蚜Myzus persicae(Sulzer)是烟草上常见的害虫,不仅会危害寄主的生长发育,还会传播多种植物病毒,对我国农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利用蚜虫的内寄生天敌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aed防治烟蚜,具有显着成效。通过对16SrRNA和ITS基因的高通量测序,分析了福建省烟蚜和烟蚜茧蜂体内共生菌的多样性,比较了雄虫和雌虫、室内和室外种群、不同地区种群体内共生菌的种类和多样性的差异。结果如下:(1)共发现烟蚜室内种群体内共生真菌有7门19纲48目87科125属170种,优势菌为Wallemia mellicola;共生细菌有29门59纲124目242科517属804种。烟蚜室外种群体内共生真菌有4门14纲31目45科61属87种,主要优势菌为子囊菌门中的酵母菌目;共生细菌有26门54纲113目187科393属585种,优势菌为芽胞杆菌属。(2)共发现烟蚜茧蜂雌蜂室内种群体内共生真菌有5门14纲24目31科40属52种,优势菌为担子菌门中的W.mellicola;共生细菌有28门53纲106目177科365属536种,优势菌为芽胞杆菌属。烟蚜茧蜂雄蜂室内种群体内共生真菌有5门15纲27目37科45属59种,优势菌为担子菌门中的W.mellicola;共生细菌有31门63纲136目277科475属767种,优势菌为厚壁菌门中的Ruminococcaceae_UCG-005。(3)共发现烟蚜茧蜂雌蜂室外种群体内共生真菌有6门17纲29目38科49属68种,主要优势菌为子囊菌门中的酵母菌目;共生细菌有19门34纲65目108科253属397种,优势菌为厚壁菌门中的芽孢杆菌属。烟蚜茧蜂茧蜂雄蜂室外种群体内共生真菌有6门19纲35目50科69属98种,优势菌为担子菌门中的W.mellicola;共生细菌有34门64纲142目248科496属742种,优势菌为厚壁菌门中的芽孢杆菌属。(4)共发现福建各烟区烟蚜茧蜂体内共生细菌有4门6纲11目15科22属48种。福建省各烟区烟蚜茧蜂体内大部分检测到Wolbachia,几乎所有烟蚜茧蜂体内都有感染Rickettsia。(5)烟蚜室外种群的共生真菌群落组成更丰富,而烟蚜室内种群共生细菌群落组成更丰富。烟蚜茧蜂雌蜂室内种群中各级真菌种类,均少于室外种群,而雌蜂室内种群中各级细菌种类,均多于室外种群;烟蚜茧蜂雄蜂室内种群中各级真菌种类,均明显少于室外种群;烟蚜茧蜂雄蜂室外种群中各级细菌种类,与室外种群相差不大。烟蚜茧蜂室内种群雌蜂与雄蜂体内共生真菌与细菌群落组成相差不大。烟蚜茧蜂室外种群雌蜂体内共生真菌种类略多于雄蜂种群,而共生细菌种类明显少于雄蜂。(6)烟蚜与烟蚜茧蜂室内种群优势共生真菌均为W.mellicola,而烟蚜茧蜂室外种群种中的雄蜂的优势共生真菌也为W.mellicola。烟蚜室外种群、烟蚜茧蜂雌蜂室外种群、烟蚜茧蜂雄蜂室外种群和烟蚜茧蜂雌蜂室内种群中的优势共生细菌均为芽孢杆菌属。(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9-05-01)
何应琴,赵如娜,陈文龙,蔡璘,牛素贞[8](2019)在《感染马铃薯Y病毒烟株对烟蚜取食行为及烟蚜茧蜂适应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对烟蚜Myzus persicae(Sulzer)取食感染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烟株的适应性,利用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记录了烟蚜在感病烟株与健康烟株上的取食行为,并测定了烟蚜茧蜂对取食2种烟株烟蚜的寄生率以及烟蚜茧蜂的羽化率、发育时间及性比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健康烟株相比,烟蚜在感染PVY烟株上的第1次刺探取食持续时间显着延长,且口针遇到阻力的次数(F波)和总持续时间均显着减少。烟蚜在感病烟株木质部的吸食时间(G波)显着长于健康烟株。感病烟株上烟蚜在韧皮部阶段的分泌唾液时间(E1波)较在健康烟株上显着缩短,而被动吸食汁液时间(E2波)显着延长。烟蚜茧蜂寄生取食感染PVY烟株的烟蚜,虽然能成功完成其生活史,但适应性与寄生取食健康烟株烟蚜的蚜茧蜂存在差异。在感染PVY烟株上,烟蚜茧蜂对烟蚜的寄生率为33.67%,显着低于对照的64.67%;且僵蚜体重明显下降,羽化的成蜂个体较小;成蜂存活时间1.48 d也极显着短于对照组的2.25 d。表明烟蚜茧蜂对取食感染PVY烟株烟蚜的适应性较低,PVY可通过烟蚜为介体间接降低烟蚜茧蜂的适应力。(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罗小红,朱叁荣,滕凯[9](2019)在《多效唑对烟苗生长及繁殖烟蚜和烟蚜茧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多效唑对烟苗生长和繁殖蚜虫和蚜茧蜂的影响,提高蚜茧蜂繁殖效率,以烤烟为烟蚜寄主来繁殖蚜茧蜂,设置3种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烟苗,与对照进行对比研究,测定多效唑处理后烟苗主茎高度的增长量和最大叶面积增长量、各处理烟蚜和蚜茧蜂繁殖数量。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唑处理能显着抑制烟苗主茎增长,以稀释400倍效果最好,对烟苗叶面积的增长同样有显着抑制作用,稀释400倍和200倍效果相当,各处理繁殖烟蚜和蚜茧蜂数量没有明显差异,每株烟苗繁殖烟蚜均能达到400头以上,繁殖蚜茧蜂均能达到200头以上,可达到理想繁殖效果。多效唑能够显着抑制烟苗主茎和叶面积的增长,有利于烟苗抗倒伏和降低烟苗间湿度,能提高繁殖蚜茧蜂的效果,在规模化繁殖蚜茧蜂生产中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0期)
安然,范才银,詹良,曾惠宇,刘志平[10](2019)在《烟蚜茧蜂不同散放次数对烟蚜的防治效果及田间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更好地利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进一步明确不同散放次数对烟蚜的防治效果。[方法]从不同烟蚜茧蜂散放次数对烟蚜的控制、防治效果以及烟叶田间表现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不同散放次数对烟蚜的控制效果表明,多次散放及提早散放烟蚜茧蜂僵蚜,有利于茧蜂早期繁殖,对烟蚜种群控制相对较好。在药剂防治与放蜂防治烟蚜的效果对比中,蚜茧蜂对烟蚜在长期作用和防治稳定性方面对烟蚜有明显效果,且在放蜂总量一定条件下,以3次放蜂处理防效表现最好,稳定性强,田间调查表明,烟叶破损率和烤后经济收益表现均以3次放蜂处理最佳。[结论]烟蚜茧蜂作为重要的烟叶绿色防控手段,在确保烟叶品质和促进烟农增收方面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烟蚜茧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提高冷藏后的僵蚜羽化率,延长僵蚜产品有效冷藏期,比较了不同保湿及冷藏处理方式对僵蚜羽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保湿处理能有效提高冷藏后僵蚜羽化率;综合生产成本和生态因素,采用蒸馏水+荞麦壳基质进行保湿,效果更好;变温冷藏(1~4℃、2~5℃)对提高僵蚜羽化率有明显增益作用;低温冷藏对僵蚜羽化率、产卵量无明显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烟蚜茧蜂论文参考文献
[1].谢应强,向梅,李玉艳,艾洪木,张礼生.烟蚜茧蜂种群退化规律的研究[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蔺忠龙,谢永辉,欧阳进,吴道琴,詹莜国.烟蚜茧蜂僵蚜产品低温储存方法研究[J].南方农业.2019
[3].张洪志,谢应强,孔琳,李萍,向梅.豆科植物繁殖烟蚜及扩繁烟蚜茧蜂的潜力[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9
[4].王东贤,韦学平,孔菲,邓涛,陆华君.广西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的推广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9
[5].宋蕴哲.烟草挥发物对烟蚜茧蜂行为趋性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9
[6].张洪志.滞育烟蚜茧蜂糖类积累相关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7].鞠玉芳.福建烟蚜及烟蚜茧蜂体内共生菌多样性[D].福建农林大学.2019
[8].何应琴,赵如娜,陈文龙,蔡璘,牛素贞.感染马铃薯Y病毒烟株对烟蚜取食行为及烟蚜茧蜂适应性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19
[9].罗小红,朱叁荣,滕凯.多效唑对烟苗生长及繁殖烟蚜和烟蚜茧蜂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9
[10].安然,范才银,詹良,曾惠宇,刘志平.烟蚜茧蜂不同散放次数对烟蚜的防治效果及田间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