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述评与前景展望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述评与前景展望

论文摘要

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在19世纪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后,经过20世纪的学习、实践、检验、反思、丰富和发展而形成的。21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无论是在认识的深刻性、思考的广泛性、理论的创新性上都达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高度。展望21世纪,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向前推进,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将从19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20世纪的传播、思考、学习、运用、创新中迎来全新全面的发展,一个以构建完整学科体系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新形态将展现在人们面前。它将有效解决既有"理论联系实际"中存在的偏重于实际而"理论"创新不足、发展不够等问题,有效整合马克思主义研究力量,推动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构建起完整的以基本原理、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研究方法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和以应用、实践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国别化科学体系,二者互为依存、相互促进,为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论文目录

  • 1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日趋活跃
  •   1.1 中国的成功实践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契机
  •     1.1.1 发展成就和肩负使命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要推动力
  •     1.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实践是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契机
  •   1.2 研究机构和研究队伍不断扩大加快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步伐
  •     1.2.1 中国国内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数量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长
  •     1.2.2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队伍不断扩大,有力促进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开展
  •   1.3 研究成果增多且呈现多样化形态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开了好头
  • 2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现状与特点
  •   2.1 关于马克思主义学的构建
  •     2.1.1 马克思主义学研究的重要性及其起始
  •     2.1.2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现状
  •     2.1.3 马克思主义学的基本内容
  •   2.2 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     2.2.1 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
  •     2.2.2 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体系建构
  •     2.2.3 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路径
  •   2.3 21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特点
  •     2.3.1 国内外研究重点之间差异显著
  •     2.3.2 应用型研究偏重于基础性研究
  •     2.3.3 学科层面的研究视角较为单一
  • 3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之展望
  •   3.1 马克思主义国别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   3.2 21世纪马克思主义将形成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双向科学体系,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向前发展
  •   3.3 研究方法的继承与创新,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     3.3.1 整体性研究成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
  •     3.3.2 实践创新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的突出特征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王骏

    关键词: 世纪,马克思主义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来源: 探索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社会科学Ⅰ辑

    专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

    单位: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效果及其优化研究”(19CKS030),项目负责人:陈卓

    分类号: A81;D61

    DOI: 10.16501/j.cnki.50-1019/d.2019.06.001

    页码: 5-16

    总页数: 12

    文件大小: 145K

    下载量: 1176

    相关论文文献

    • [1].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1(01)
    •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现实与限度[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0(02)
    •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个新向度[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0(02)
    • [4].论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5(03)
    • [5].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的文化传承[J]. 教育革新 2017(12)
    • [6].邓小平南巡讲话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迪[J]. 科技风 2019(35)
    • [7].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的结合性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9(34)
    • [8].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流媒体担当[J]. 新闻战线 2019(23)
    • [9].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充分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J]. 中共党史研究 2019(10)
    • [10].新时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首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峰论坛”综述[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 [11].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23)
    •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的前提和核心[J].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9(06)
    • [13].客观规律与历史性:马克思主义科学概念的两重意蕴[J]. 科学社会主义 2019(06)
    • [14].分析马克思主义:方法与旨趣——大卫·利奥波德教授访谈录[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9(06)
    • [1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起始阶段的思想过程和文本特征——《马藏》第一部第一至五卷论要[J]. 教学与研究 2019(11)
    • [16].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鲜明特征[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06)
    • [17].旅俄华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的新思考[J]. 黑河学院学报 2019(10)
    • [1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9(03)
    • [19].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社会保障评论 2019(04)
    • [20].幸福的理论渊源、科学内涵及实践向度——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J]. 社科纵横 2019(12)
    • [21].首届全国马克思主义学科学术期刊主编高层论坛综述[J]. 社会主义研究 2019(06)
    • [22].试论马克思主义的情感向度[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23].出场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转型的新视角[J]. 思想教育研究 2019(11)
    • [24].加强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之基[J]. 四川党的建设 2019(23)
    • [25].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编委工作会议在京召开[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9(03)
    • [2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特征[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S1)
    • [27].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S1)
    • [28].马克思主义占领人类精神制高点的理论思考[J]. 长白学刊 2020(01)
    • [29].生态扶贫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之维[J]. 人民论坛 2020(01)

    标签:;  ;  ;  ;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述评与前景展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