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连贯性论文-冯俊英

解释连贯性论文-冯俊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解释连贯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语境,关联理论,语篇连贯

解释连贯性论文文献综述

冯俊英[1](2011)在《关联理论语境观对英语阅读语篇的连贯性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关联理论的语境观将语境视为动态概念,弥补了传统语境观的一些不足,不仅对于口语语篇的连贯有很强的解释力,而且还能对缺少显性衔接手段的阅读语篇的连贯性显示出优越的解释力。该文通过语篇分析的实例,阐述了语篇读者如何通过寻求关联性来达到最佳的语境效果,从而实现对语篇的连贯理解。(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1年12期)

秦前红,黄明涛[2](2011)在《文本、目的和语境——香港终审法院解释方法的连贯性与灵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香港终审法院有关《基本法》适用的3个判例,着重对文本、目的和语境的解释方法的话语特征和具体应用方式进行可以看出分析,普通法体制下解释方法的连贯性与灵活性使得香港法院仍然从实质上保有基本法适用的相对独立的权力。这值得内地学者进一步关注。(本文来源于《现代法学》期刊2011年01期)

王汉平,赵鲁平[3](2009)在《认知语言学对语篇连贯性的解释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探讨了认知语言学对语篇连贯性的解释力。文章从语篇连贯性的认知解释入手探讨有关语言学家对认知与连贯的关系的看法,进而分析认知语言学有关理论对连贯理论的补充,并探讨了认知语言学在解释语篇连贯性方面的局限性,认为认知语言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语篇的连贯性,连贯是一个独立于认知(心智)的概念,而不是认知(心智)的副产品。认知(心智)只能算是解释连贯的一个角度或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期刊2009年10期)

王寅[4](2005)在《语篇连贯的认知世界分析方法——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对语篇连贯性的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Lakoff提出的体验哲学和ICM理论以及Langacker的动态分析方法,结合认知语言学在词、句分析层面所使用的基本认知方式(如体验、激活、突显、原型等),提出语篇连贯性的认知世界分析方法。认知世界指内化于人们心智中的各种知识,可分为ICM和背景知识。一个语篇所提供的信息能在我们的心智中形成一个统一的认知世界,交际者就可以认为这个语篇具有连贯性。从根本上说,认知世界源自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和认识。因此,归根结底,体验和认知决定语篇的连贯性,体验哲学对语篇连贯性分析同样具有解释力,这样就进一步完善了认知语言学期望为分析语言各层面建立统一模式的构思。(本文来源于《外语学刊》期刊2005年04期)

王蓉[5](2004)在《对话语篇连贯性的语义、语用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话是语言活动的原始形式。近年来,关于语篇连贯性的研究很多,但是无论是在俄罗斯还是在我国国内, 俄语中的研究主要以书面语篇为材料,涉及对话语篇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以问-答对偶对话为主要语料,从语义和语 用两方面对对话语篇的连贯性进行分析,探讨问话、答话间的语义联系,突出语用诸因素在对话连贯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外语学刊》期刊2004年06期)

邓联健[6](2001)在《合作原则对话语连贯性的解释力》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哲学家格赖斯 (H .P .Grice )认为 ,人们的交谈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 ,是因为双方都遵循一定的目的 ,相互配合默契 ,共同推动交际进行的缘故。由于语言交际不是通过孤立的句子或语段 (utterance)来实现 ,因此 ,我们常常以话语相关为(本文来源于《湖南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1年03期)

苗兴伟[7](1999)在《关联理论对语篇连贯性的解释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讨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对语篇连贯性的解释力。文章从语篇连贯性的关联解释入手探讨语言学家对关联与连贯的关系的看法,分析关联理论对连贯理论的补充,并阐述了关联理论在解释语篇连贯性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关联理论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语篇的连贯性,但应该把连贯看作是一个独立于关联的概念。(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与研究》期刊1999年03期)

解释连贯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香港终审法院有关《基本法》适用的3个判例,着重对文本、目的和语境的解释方法的话语特征和具体应用方式进行可以看出分析,普通法体制下解释方法的连贯性与灵活性使得香港法院仍然从实质上保有基本法适用的相对独立的权力。这值得内地学者进一步关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解释连贯性论文参考文献

[1].冯俊英.关联理论语境观对英语阅读语篇的连贯性解释[J].海外英语.2011

[2].秦前红,黄明涛.文本、目的和语境——香港终审法院解释方法的连贯性与灵活性[J].现代法学.2011

[3].王汉平,赵鲁平.认知语言学对语篇连贯性的解释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4].王寅.语篇连贯的认知世界分析方法——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对语篇连贯性的解释[J].外语学刊.2005

[5].王蓉.对话语篇连贯性的语义、语用解释[J].外语学刊.2004

[6].邓联健.合作原则对话语连贯性的解释力[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

[7].苗兴伟.关联理论对语篇连贯性的解释力[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

标签:;  ;  ;  

解释连贯性论文-冯俊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