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方式对红壤氮素矿化和硝化作用的影响

土地利用方式对红壤氮素矿化和硝化作用的影响

论文摘要

研究在我国亚热带红壤地区采集林地、竹林、茶园和旱地农田4种利用方式的土壤样品,测定了氮素净矿化和净硝化以及N2O排放速率,定量了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以期阐明土地利用方式对红壤氮素矿化和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红壤AOA基因拷贝数在6.20×106到6.58×106copies g-1土;AOB基因拷贝数在4.18×106到7.41×106copies g-1土,AOA和AOB丰度的最大值均出现在旱地红壤。旱地红壤0~7天和0~14天的氮素净矿化速率分别为3.46和1.62 mg kg-1,均显著高于其他利用方式。氮素净矿化速率与土壤pH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C/N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说明土壤pH和C/N是影响不同利用方式红壤氮素净矿化速率的主要因子。旱地红壤0~7天和0~14天的净硝化速率分别为5.33和3.06 mg kg-1,也均显著高于其他利用方式。净硝化速率与铵态氮(NH4+-N)含量(P<0.01)、pH(P<0.05)和AOB(P<0.01)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土壤p H和可利用NH4+-N含量是影响红壤净硝化速率的重要因素,高土壤pH和NH4+-N含量有利于AOB的生长和活性,从而明显增加净硝化速率。然而,不同利用方式红壤的N2O排放速率却没有显著的差异,说明利用方式似乎不影响土壤N2O排放,这与净硝化速率变化规律相矛盾。可能的原因是,除了硝化作用外,好氧培养条件下还存在其他重要的N2O产生途径,将来的研究中需要关注不同利用方式红壤N2O产生途径,以阐明红壤N2O排放机制。

论文目录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区概况
  •   1.2 室内培养试验
  •   1.3 土壤性质分析
  •   1.4 数据处理方法
  •   1.5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土壤理化性质
  •   2.2 AOA和AOB基因丰度
  •   2.3 N2O和CO2排放速率
  •   2.4 净矿化速率、净硝化速率
  • 3 讨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Nanang Zulkarnaen,程谊,张金波

    关键词: 氨氧化古菌,氨氧化细菌,净矿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土地利用

    来源: 土壤通报 2019年05期

    年度: 2019

    分类: 农业科技

    专业: 农业基础科学,农艺学

    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省地理环境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20101)资助

    分类号: S153.6

    DOI: 10.19336/j.cnki.trtb.2019.05.29

    页码: 1210-1217

    总页数: 8

    文件大小: 2000K

    下载量: 257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土地利用方式对红壤氮素矿化和硝化作用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