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1]2004年在《不同菜粕水平对草鱼生长、血液学指标和毒素残留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研究了不同菜粕水平(0.0%、10.0%、20.0%、30.0%、40.0%和50.0%)对草鱼夏花(约5.0g)和秋片(约18.7g)鱼种生长、饲料利用、血液生化指标、毒素残留、鱼体生化组成和肝脏组织病理学等方面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1.不同菜粕水平对两种规格草鱼的日摄食率和成活率都无显着影响(p>0.05)。随着菜粕水平的增加,两种规格草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转化率都呈下降趋势。当菜粕含量为30%时,草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转化率均显着高于40%和50%菜粕组(p<0.05),而与0.0%、10.0%和20.0%菜粕组无显着差异(p>0.05)。 2.随着菜粕水平的增加,各组草鱼夏花和秋片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等指标均无显着影响(p>0.05),但不同菜粕水平对草鱼夏花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酐、尿酸、血糖有显着影响(p<0.05)。说明不同规格草鱼对菜粕的利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异。 3.不同菜粕水平对草鱼秋片血清中的甲状腺激素T_3水平和T_3/T_4无显着影响(p>0.05),但随着菜粕水平的增加,血清中的T_4水平和T_3+T_4显着降低(p<0.05),说明菜粕中的毒素对T_4分泌有抑制作用。 4.不同菜粕水平对两种规格草鱼全鱼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和草鱼秋片的肌肉氨基酸含量均无显着影响(p>0.05);但草鱼秋片肌肉中的水分含量显着降低、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显着升高(p<0.05)。 5.不同菜粕水平对草鱼秋片肝脏的水分和粗脂肪无显着影响(p>0.05),但使肝体指数显着升高,且以30.0%菜粕组最高(p<0.05);随着菜粕水平的增加,肝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核浓缩或崩解,细胞间界线模糊。 6.草鱼夏花肌肉中的硫葡萄糖甙、异硫氰酸酯和恶唑烷硫酮含量均以40.0%菜粕组时最高,分别为0.14%、0.85mg/g和0.0032mg/g;肝脏中的恶唑烷硫酮含量以20.0%菜粕组时最高,为0.012mg/g,30.0%菜粕组时最低,为0.0018mg/g。 综合分析,建议饲料中菜粕用量以不超过30.0%为宜。
刘迁[2]2009年在《草鱼“肝胆综合症”病理变化及菜籽粕对其肝脏毒性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采用组织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对肝脏病变草鱼的血液生化指标和肝脏组织结构进行研究,探讨草鱼肝胆综合症的病理变化;同时从营养毒理学的角度研究了饲料中不同比例菜籽粕(0、16%、32%、48%和64%)对草鱼幼鱼生长、生化特性、鱼体组成、肝脏糖原和脂肪含量以及肝脏组织结构变化等方面的影响,为养殖草鱼过程中肝胆综合症的成因做理论基础;并从细胞水平研究了异硫氰酸丙烯酯对原代培养肝细胞的毒性以探索菜粕对草鱼毒性的机制。结果如下:1.与肝脏正常草鱼相比,肝脏病变组草鱼肝脏颜色变淡、甚至变绿;肝细胞发生一定程度的脂肪变性,甚至胀亡坏死;AST、ALT、DB、TB、TG、CRE均显着升高(P<0.05),BUN和CHO含量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着(P>0.05),UGLU含量和ALP活性无显着性差异(P>0.05);SOD显着性降低(P<0.05),补体C_3、C_4含量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着(P>0.05);肝糖原显着性降低(P<0.05),肝中脂肪含量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着(P>0.05)。2.不同菜籽粕替代水平实验结果为:对照组增重率最高,菜籽粕含量达32%以上时与对照组相比显着降低(P<0.05);菜籽粕含量在0~48%各组,日摄食率无显着差异(P>0.05),64%组与其它各组相比显着降低(P<0.05);饲料转化率以16%组最高,32%组最低,但各组间均无显着差异;特定生长率随着饲料中菜籽粕比例的增加而下降,其中以对照组最高,32%组与对照组相比显着性降低(P<0.05);蛋白质效率以16%组最高,48%和64%组与其它各组相比显着降低(P<0.05);粗蛋白质、粗灰分和水分含量均无显着差异(P>0.05);32%组粗脂肪含量最高,16%组其次,48%组和64%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显着低于16%和32%组(P<0.05);随着菜籽粕水平的增加,草鱼血清中胆固醇(CHO)、甘油叁酯(TG)的含量逐渐升高但无显着差异(P>0.05),当菜籽粕含量在32%以上时血清尿素氮(BUN)显着升高(P<0.05),各组葡萄糖(GLU)、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无显着性差异,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呈明显上升趋势,但无显着性差异;草鱼肝脏的糖原和脂肪沉积量有显着变化,糖原含量以32%组含量最低,第48%组含量最高,16%组、48%和对照组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32%组和64%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16%组和48%组相比显着性降低(P<0.05);添加菜籽粕组脂肪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着升高(P<0.05),其中以64%组含量最高,32%组其次,64%组和32%组间无显着性差异,而16%组和48%组显着性低于第32%组和64%组;组织切片观察到,在添加菜籽粕16%组发现有出现脂肪变性的细胞,添加菜籽粕32%组,同样存在脂肪变性,同时可见部分细胞发生细胞核发生偏移的现象,随着菜籽粕水平的增加,脂肪变性加剧,脂肪沉积程度更甚,对肝脏的损伤更严重。3.异硫氰酸丙烯酯(AITC)对培养的草鱼肝细胞有影响。未加药物对照组以成活细胞为主,出现部分死亡细胞;10~(-5)mol/L和10~(-6)mol/LAITC浓度组细胞生长情况良好与对照组无区别;10~(-3)mol/L AITC和10~(-4) mol/L AITC药物组可见一些贴壁细胞成活细胞,部分细胞开始脱壁,逐渐变圆,且发现细胞核偏移现象;10~(-2) mol/LAITC高浓度组几乎全部细胞死亡后悬浮于培养基中;AST、ALT活性以10~(-2)组最低,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其它各组与对照组相比AST活性升高,但无显着差异(P>0.05);10~(-3) mol/L和10~(-4) mol/L AITC浓度组ALT显着高于对照组和10~(-2)组(P<0.05),10~(-5)mol/L、10~(-6) mol/L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LDH测定值以10~(-2) mol/L组最高,10~(-3)mol/L组次之,显着高于对照组,10~(-4) mol/L、10~(-5)mol/L和10~(-6)mol/L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随着AITC浓度增加,MDA含量呈显着上升趋势(P<0.05)。
邹晓冬[3]2011年在《喹赛多在鱼的田间试验》文中研究说明喹赛多是喹恶啉类品种之一,抗菌活性较强,促生长效果明显。大量研究证明,喹赛多对许多病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并能显着促进猪、牛、羊、鸡、兔及鱼等动物的生长发育,分别提高它们对饲料的利用率;同时,与喹乙醇、卡巴氧等同类药物相比,喹赛多对动物和人类更表现出安全性。因此,喹赛多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抗菌促生长药物。目前,国内外报道的关于喹赛多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对于在田间条件下的水产养殖动物生产中,喹赛多是否具有与试验前期相类似的抗菌促生长活性、靶动物安全性、人类食品安全性以及尚未开展的水环境安全性仍然有待试验验证。因此,开展喹赛多的Ⅲ期临床试验(即田间试验)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采用草鱼(25~125g)主养,鲢、鳙、鲫、鳊配养的混养模式。试验前,将各鱼种分别按体重归类并随机分为4组,每组2~3个重复池塘。预试20周左右,正式试验15周左右。预试期投喂基础日粮;正式试验期分别以基础日粮和基础日粮中添加3种不同剂量喹赛多(药物饲料相对比分别为25mg/kg、50mg/kg和150mg/kg)制作的沉性硬颗粒饲料喂养试验鱼类。机械自动定点定时投饵,每天记录饲料消耗量、鱼类活动情况、疾病发生情况及其原因等,并适时观察与记录试验鱼在采食、生长、拉网、捕捞和运输过程中的临床表现。试验期间,将草鱼作为试验的主要监测与研究对象。每个池塘分别于试验前后以拉网捕鱼的方式获取全部试验鱼,依次称重后根据成鱼渔获量和鱼种放养量分别计算亩放养量、亩毛产量和亩净产量等;同时,根据试验期间的饵料摄取量计算亩饲料消耗量、饵料系数等相关参数;根据饲料生产成本价格和鱼类市场监测平均价格计算亩增重利润等。在养殖试验开始后第10周和第15周,每个剂量组的每个重复池塘随机抽取6尾左右草鱼,分别称重后尾静脉采血以观测草鱼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解剖后称取草鱼脾脏、头肾、肾脏和肝胰脏质量并计算各自的脏器相对重量(脏体指数);同时,采集草鱼(包括上述取样过程中的健康草鱼以及试验中后期的死亡草鱼)脾脏、头肾、肾脏和肝胰脏组织,做组织病理学检查。此外,尽量无菌采集草鱼腮部和肠道,分别观测3类水产常见菌群(包括假单胞菌、黄杆菌、气单胞菌)和5种水产常见病原菌(包括荧光假单胞菌、柱状黄杆菌、嗜水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在草鱼体内的种类和数量变化情况。养殖试验结束后第0、1、2、3、4、5、7、10、14d的每日14:00左右于150mg/kg喹赛多处理组所对应的池塘采集水样和底泥样品,检测喹赛多及其主要代谢物的残留量,分析喹赛多在水体环境中的残留降解情况。研究结果如下。临床表现及死鱼病原病理:试验鱼采食、生长等临床表现基本正常;在拉网、捕捞和运输过程中,未发现类似于喹乙醇等喹恶啉类药物的使用而出现的应激性中毒症状。试验前期死鱼经解剖学与微生物检查结果发现主要由赤皮病、细菌性肠炎和细菌性败血症所引起。试验中后期死鱼经解剖学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发现各试验组并未出现因喹赛多的使用而引起的中毒死亡现象。由此表明,喹赛多对鱼类无明显不良影响。喹赛多对鱼类生产性能的影响:随着喹赛多添加浓度的增加,主养鱼草鱼的亩净产量呈现明显升高的现象。其中,25mg/kg和150mg/kg组草鱼的亩净产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平均提高了将近40%和100%;同时,喹赛多添加组所有养殖鱼类的生长性能也要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另外,随着喹赛多添加浓度的增加,鱼类的采食量(亩饲料消耗量)和饵料系数均呈现明显降低的现象。其中,25mg/kg和150mg/kg组的饵料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平均降低了将近30%和40%。此外,通过分析发现,随着喹赛多添加浓度的增加,鱼类的亩增重收入和亩饲料成本分别呈现明显升高或降低的现象,亩利润则表现出整体升高的趋势。其中,25mg/kg和150mg/kg组的亩增重利润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平均增收1000元左右和1600元左右。由此表明,日粮中添加喹赛多可促进鱼类生长、降低饵料系数并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喹赛多对草鱼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血液分析显示,除长期(15周)高剂量(150mg/kg)添加喹赛多引起草鱼GLU水平发生显着性改变(p<0.05)以外,其它相关血液指标未发生明显变化。由此表明,喹赛多对反应鱼体病理变化的血液指标(如AST、ALI、ALP、LDH、CHO、TG、TB、DB、BUN和CRE等)均未产生显着性影响。通过分析相关血液指标受喹赛多作用后的变化趋势发现喹赛多在糖类代谢、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等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调控与促进作用。喹赛多对草鱼携带常见病原菌的影响:喹赛多对假单胞菌、黄杆菌和气单胞菌等3种典型菌群均具有抑制作用,当添加量达到50mg/kg时,各菌群数量明显降低。同时,在本试验中并未分离获得5种水产常见病原菌(包括荧光假单胞菌、柱状黄杆菌、嗜水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中的柱状黄杆菌;针对其它几种常见病原菌的数量变化情况,通过分析发现,喹赛多对几种水产常见病原菌发生显着性抑制的转折点均发生在添加浓度为25mg/kg或50mg/kg时。由此表明,当喹赛多添加浓度为50mg/kg左右时,喹赛多对各典型菌群和水产常见病原菌均具有相当好的抑制作用。喹赛多对草鱼脏体指数的影响:基础日粮中添加不高于50mg/kg喹赛多饲喂草鱼时,不论养殖时间长短,各脏体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呈现增大趋势,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当添加浓度达到150mg/kg时,头肾、中肾、肝胰脏等脏体指数均呈现减小趋势,但脾脏和头肾指数仍然明显高于或略高于空白对照组,方差分析显示,它们之间并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由此表明,喹赛多对草鱼脏器生长并未产生不良影响。相反,通过低水平喹赛多对草鱼脏器的生长促进作用预示了喹赛多在增强鱼类非特异性免疫机能、造血机能以及排泄或代谢机能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喹赛多对草鱼常规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病理学检查脾脏、头肾、中肾和肝胰脏,未发现有毒理学意义的病理学改变,表明喹赛多对鱼类无明显不良影响。喹赛多及其代谢物在水体环境中的消长规律:喹赛多仍以原形药物形式存在于水体环境中,并未检测到其相关代谢产物。喹赛多在水中1d就降解至残留限量以下,在底泥中4d即可降解至残留限量附近,其在底泥中的生物降解半衰期仅为1.21d,初步表明喹赛多不会蓄积于环境并对环境产生毒害作用。其具体的降解机制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研究有待进一步开展。总之,本课题首次研究了喹赛多在田间条件下水产养殖生产中应用于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试验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证明喹赛多可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药物性饲料添加剂应用于水产养殖中,且具有较为广阔的开发与应用前景。在本课题中,通过喹赛多抗菌促生长性能与靶动物安全性研究确证了喹赛多临床使用的安全剂量范围和最佳添加水平,此研究成果将为喹赛多在今后水产养殖生产中的合理安全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通过喹赛多上环境安全性研究初步了解了喹赛多在环境中的降解规律以及喹赛多应用于水产养殖的环境安全性;这对于生产安全的水产动物食品以及维护人类健康有着深远的意义。喹赛多及其主要代谢物在环境基质中检测方法的建立将为喹赛多在水体环境中的危害监测与识别提供较为可靠的技术手段;本课题中相关研究技术与方法的应用也将为新型饲料添加剂的研发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此外,本课题的成功开展将为喹赛多申报国家一类新兽药提供极为宝贵的基础性研究资料。
朱磊[4]2012年在《玉米蛋白粉和脱霉剂对黄颡鱼生长、体色及健康的影响》文中认为试验一:本试验以初均重为(13.82±1.06)g的黄颡鱼为试验对象,在实用饲料配方模式下,保持饲料中蛋白质、脂肪、能量、磷含量基本一致。选择商品色素添加剂和由叶黄素含量较高的饲料原料如玉米蛋白粉组成的饲料同时进行养殖试验,直接由色素含量高的饲料原料组成的饲料来保障养殖的黄颡鱼对色素的需求,在相同蛋白质水平下,减少豆粕等植物蛋白质的使用。希望筛选出玉米蛋白粉的适宜添加量,探讨减少或不使用叶黄素添加剂的可行性。将试验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100尾鱼。饲料中玉米蛋白粉用量递增,以不添加玉米蛋白粉的饲料为对照组,以添加金黄素-Y商品色素添加剂的饲料为叶黄素组。饲养58d后,分析测定生长形体指标、饲料利用率、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机能、皮肤和血清中色素含量、组织结构等。结果表明:①在玉米蛋白粉添加组中,随着玉米蛋白粉用量的增加,饲料系数呈增高的趋势,特定生长率呈降低的趋势,肥满度呈降低的趋势。②6%玉米蛋白粉组中血清AST、ALT显着高于叶黄素组。③血清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为叶黄素组最高,显着高于对照组和6%玉米蛋白粉组,而对照组血清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最低。④各组别肠绒毛高度差异显着(P<0.05)。6%玉米蛋白粉组肠绒毛密度显着高于10%玉米蛋白粉组和14%玉米蛋白粉组。结论:①在生长性能方面的结果,综合考虑黄颡鱼生长、成活率等因素,以6%玉米蛋白粉组效果最佳。②在体色效果方面的结果表明:饲料、黄颡鱼血清和皮肤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叶黄素含量均呈正相关。黄颡鱼血清、腹部皮肤、背部皮肤中总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与饲料中总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呈3次曲线变化规律。玉米蛋白粉作为内源性饲料色素原料对维持黄颡鱼的正常体色有一定的效果。高叶黄素含量的叶黄素添加组着色效果比玉米蛋白粉添加组更理想,随着玉米蛋白粉用量的增加,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在黄颡鱼皮肤中沉积量逐渐增大,10%玉米蛋白粉组和14%玉米蛋白粉组也取得较好的着色效果。③在生理机能方面的结果表明:玉米蛋白粉用量的增加对于黄颡鱼血清的生理机能无显着影响。④在组织结构方面的结果表明:微绒毛高度和密度与玉米蛋白粉添加量呈负相关,但黄颡鱼肠道通透性未发生显着差异,黄颡鱼肠道屏障完整,黄颡鱼肝脏未受到损伤。试验二:本试验以黄颡鱼为研究对象,在实用饲料配方模式下,保持饲料中蛋白质、脂肪、能量、磷含量基本一致。提高玉米蛋白粉使用量后,玉米蛋白粉中霉菌毒素可能影响黄颡鱼的体色和生长速度,故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剂,对其进行验证性、有效性试验。将试验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100尾鱼。饲料中玉米蛋白粉用量递增,将玉米蛋白粉用量设定为6%、10%、14%叁个水平,并在相应的玉米蛋白粉添加组中,均添加0.1%的百霉克。饲养58d后,分析测定生长形体指标、饲料利用率、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机能、皮肤和血清中色素含量、组织结构等。结果表明:①14%玉米蛋白粉组中添加百霉克后黄颡鱼的饲料系数显着降低(P<0.05)。6%玉米蛋白粉组和14%玉米蛋白粉组添加百霉克后,对黄颡鱼生长起到了促进作用。10%玉米蛋白粉组添加百霉克后,血清DAO显着降低。②随着玉米蛋白粉用量的增加,黄颡鱼皮肤和血清中色素含量呈升高趋势。③添加百霉克后各组别肠绒毛密度比玉米蛋白粉添加组显着增加(P<0.05),肠绒毛高度方面,10%玉米蛋白粉组添加百霉克后显着增加(P<0.05)。结论:①在生长性能方面的结果表明:饲料和鱼体肌肉中呕吐毒素的含量未发生显着变化,百霉克促进了黄颡鱼的生长。综合考虑黄颡鱼生长、成活率等因素,以6%玉米蛋白粉+百霉克组的效果最佳。②在体色效果方面的结果表明:本试验所用玉米蛋白粉受霉菌污染较轻,玉米蛋白粉中霉菌毒素对于黄颡鱼色素的沉积无显着影响。饲料、黄颡鱼血清和皮肤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叶黄素含量均呈正相关。黄颡鱼血清、腹部皮肤、背部皮肤中总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与饲料中总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呈3次曲线变化规律。玉米蛋白粉作为内源性饲料色素原料对维持黄颡鱼的正常体色有一定的效果。高叶黄素含量的10%和14%玉米蛋白粉添加组着色效果比6%玉米蛋白粉添加组更理想。③在生理机能方面的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霉菌毒素对黄颡鱼生理机能无显着影响。④在组织结构方面的结果表明:各组别黄颡鱼未出现肝脏损伤的趋势,也未出现脂肪肝发展趋势。添加百霉克后,肠绒毛高度和密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各试验组别中,以10%玉米蛋白粉+百霉克组肠绒毛的高度和密度最高。
姚林杰[5]2013年在《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叁个生长阶段适宜蛋白/脂肪(蛋白/能量)比和脂肪需要量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平均体重分别为10g、35g、100g叁个阶段的团头鲂(Megalobramaamblycephala)为研究对象,以秘鲁鱼粉、酪蛋白为蛋白源,以大豆磷脂、豆油为脂肪源,分别设置6个梯度的蛋白/脂肪(蛋白/能量)比和脂肪水平的饲料,旨在探讨在相同配方体系下,团头鲂不同生长阶段适宜蛋白/脂肪(蛋白/能量)比和脂肪的需要量。本文共设置两个研究部分第一部分:设计蛋白/脂肪比浓度分别为2.66、3.26、4.09、5.30、7.23、10.73共6个梯度饲料,通过3个试验探讨团头鲂不同生长阶段的适宜蛋白/脂肪比需求。试验一、二、叁分别选用初均重为10.37±0.69g、35.07±0.45g、101.65±1.82g的团头鲂为试验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4个重复(试验叁设5个重复),分别用上述6个梯度饲料定时定量投喂。饲养时间分别为62d、85d、56d。3个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饲料蛋白脂肪比水平的逐步增加,各试验组团头鲂特定生长率(SGR)、增重率(WG)、蛋白质沉积率(PDR)、能量保留率(ERR)等评价指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饲料系数(FCR)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均在CP/EE5.33组获得最佳生长;②饲料蛋白脂肪比水平对团头鲂的肥满度(CF)无显着影响(P>0.05);③饲料中脂肪水平显着影响团头鲂肝体指数(LBR)和体脂肪含量(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下降、蛋白脂肪比的增加,团头鲂肝体比、体脂沉积量均呈现下降趋势。④团头鲂肌肉、肝脏蛋白组成相对稳定,受日粮影响较小。全鱼蛋白质含量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呈上升趋势。⑤团头鲂肌肉氨基酸组成稳定,受饲料影响较小;肌肉脂肪酸组成受饲料影响较大,肝脏脂肪酸组成相较于肌肉要保守一些。⑥饲料中蛋白脂肪比水平过低、实际可摄入脂肪水平过高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会对肠道表面形态结构、肝脏细胞形态造成损伤,从而引起相关联的部分血清指标值的相应变化,最终影响到团头鲂的生长效果。以SGR、WG、FCR、PDR及ERR作为敏感判据进行回归分析,叁个生长阶段团头鲂获得最佳生长时的适宜蛋白/脂肪比需求存在差异:①团头鲂小鱼种阶段(均重10.37±0.69g/尾)半纯化饲料适宜蛋白脂肪比为4.49~5.24,适宜蛋白质浓度为30.93%~31.94%,脂肪浓度为6.10%~6.90%;蛋白质需求量为1.06~1.10g/100g体重/d,脂肪需求量为0.21~0.24g/100g体重/d。②团头鲂中鱼种阶段(均重35.07±0.45g/尾)蛋白脂肪比需求为4.47~7.58,整体趋近于7,适宜蛋白质浓度为30.91%~33.98%,脂肪浓度为4.48%~6.91%;蛋白质需求量为1.56~1.72g/100g体重/d,脂肪需求量为0.23~0.35g/100g体重/d。③团头鲂大鱼种阶段(均重101.65±1.82g/尾)蛋白脂肪比需求为4.10~4.66,适宜蛋白质浓度为30.32%~31.19%,脂肪浓度范围为6.69%~7.38%;蛋白质需求量为1.09~1.13g/100g体重/d,脂肪需求量为0.24~0.27g/100g体重/d。第二部分:在等蛋白(CP,30%,设计值)的条件下,设计3.03%、4.47%、5.91%、7.35%、8.79%、10.23%共6个梯度的脂肪水平饲料,通过3个试验探讨团头鲂不同生长阶段的适宜脂肪需求。试验四、五、六分别选用初均重为8.72±0.36g、34.98±0.47g、102.05±2.31g的团头鲂为试验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4个重复(试验六设5个重复),分别用上述6个梯度饲料定时定量投喂。饲养时间分别为70d、85d、56d。3个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①饲料脂肪水平显着影响各试验组团头鲂SGR、WG、FCR、PER、PDR、LRE值(P<0.05)。适宜的脂肪水平下,团头鲂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脂肪水平过高或过低,SGR、WG、PER、PDR等指标值均处于较低水平。②饲料不同脂肪水平对团头鲂中小规格鱼种CF无显着影响(P>0.05),但团头鲂大鱼种在脂肪水平为8.78%时CF最高,显着高于4.38%组(P<0.05)。③团头鲂肝体比、体脂肪含量同饲料脂肪水平呈显着正相关。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全鱼、肌肉的粗蛋白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肝脏的粗蛋白含量则较为稳定,受日粮影响较小。④饲料中过高的脂肪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团头鲂的肝功能及脂质代谢的正常运转。以SGR、WG、FCR、PER及PDR作为敏感判据进行回归分析,叁个生长阶段团头鲂获得最佳生长时的适宜脂肪需求存在差异:①团头鲂小鱼种阶段(均重8.72±0.36g/尾)半纯化饲料适宜脂肪浓度为4.20%~6.29%;脂肪需求量为0.20~0.30g/100g体重/d。②团头鲂中鱼种阶段(均重34.98±0.47g/尾)半纯化饲料适宜脂肪浓度为8.18%~8.95%;脂肪需求量为0.41~0.45g/100g体重/d。③团头鲂大鱼种阶段(均重102.05±2.31g/尾)半纯化饲料适宜脂肪浓度为8.65%~9.47%;脂肪需求量为0.31~0.34g/100g体重/d。
参考文献:
[1]. 不同菜粕水平对草鱼生长、血液学指标和毒素残留的影响[D]. 马利. 华中农业大学. 2004
[2]. 草鱼“肝胆综合症”病理变化及菜籽粕对其肝脏毒性的研究[D]. 刘迁. 华中农业大学. 2009
[3]. 喹赛多在鱼的田间试验[D]. 邹晓冬. 华中农业大学. 2011
[4]. 玉米蛋白粉和脱霉剂对黄颡鱼生长、体色及健康的影响[D]. 朱磊. 苏州大学. 2012
[5].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叁个生长阶段适宜蛋白/脂肪(蛋白/能量)比和脂肪需要量的研究[D]. 姚林杰. 苏州大学. 2013
标签:水产和渔业论文; 玉米蛋白粉论文; 草鱼论文; 黄颡鱼论文; 菜粕论文; 对照组论文; 血清蛋白论文; 蛋白质结构论文; 饲料机械论文; 叶黄素论文; mol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