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速运动论文_路丽睿,魏英杰,王聪,宋武超,刘凯航

导读:本文包含了低速运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加速度,观测器,地磁,风洞,光度,吸力,自由度。

低速运动论文文献综述

路丽睿,魏英杰,王聪,宋武超,刘凯航[1](2019)在《双圆柱体低速并联入水过程空泡及运动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了解双圆柱体低速并联入水过程空泡演化及运动规律,基于高速摄像方法,开展了圆柱体低速并联入水试验研究。通过圆柱体单独入水和双圆柱体并联入水试验对比,分析了并联入水双空泡演化机理;进一步开展了不同入水速度试验,研究了入水速度对并联入水过程圆柱体运动特性的影响,并结合空泡演化规律,分析了空泡演化过程对圆柱体运动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圆柱体低速并联入水过程中,入水空泡呈现明显不对称特性;在非对称流体动力作用下,圆柱体产生了偏转与横向运动,且偏转运动受空泡闭合影响较大;两圆柱体运动特性曲线与双空泡形态呈现良好的对称性。(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07期)

姜紫庆,贾建军[2](2018)在《空间固体润滑球轴承低速小摆角运动寿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低速小角度摆动的固体润滑球轴承运转寿命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基于滚动球轴承的弹性力学与运动学,对滚动体与套圈之间的相对滑移速度进行了分析,并在外滚道控制理论边界条件下对分析结果进行了简化。结合固体界面Archard磨损模型,给出了小角度摆动MoS_2固体润滑轴承寿命的估算公式。针对公式中涉及的小角度摆动运转工况,开展了固体润滑轴承机构的真空加速寿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轴承在小角度摆动的典型工况下寿命超过2. 3×10~6次,符合寿命估算公式的理论计算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低速小角度摆动工况下的固体润滑轴承寿命估算公式表明其寿命与速度无关、与载荷成非线性相关以及与材料强度成正比。(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31期)

杨文,王建锋,吴佳莉,卜忱[3](2018)在《高机动战斗机气动/运动腔制耦合的低速风洞虚拟飞行试验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先进战斗机高机动飞行时易出现气动/飞行力学的非线性耦合问题,需要发展基于非线性理论的风洞试验技术,即风洞虚拟飞行试验技术。该试验能够实现较为逼真的模拟飞行器机动运动过程,运动参数的实时测量,以及飞行控制律的集成验证与优化,从而达到探索气动/运动耦合特性和机理的目的。本文介绍了4m尺寸低速风洞虚拟飞行试验的系统组成、关键技术及试验方法等,并针对典型放宽静稳定高机动战斗机开展了虚拟飞行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目前已经初步具备适用于高机动战机的气动/运动/飞行控制一体化研究的低速风洞虚拟飞行试验能力。(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25)

奚静思[4](2018)在《面向飞切加工的低速大行程纳米直线运动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飞切加工被广泛应用于大口径KDP晶体、棱柱矩阵、隐形眼镜、非球面透镜、反射光栅等精密制造领域的复杂零部件的制造加工过程中,是获取高精度复杂物体表面结构的重要加工手段之一。高端飞切加工机床及其加工工艺是当下研究的热点。然而,高性能加工依托于高性能的设备和刀具。飞切加工机床内的低速大行程纳米直线运动系统提供了飞切加工过程中的工件进给动作,该超精密运动系统的性能对飞切加工工艺最终的产品表面质量和生产效率有着关键意义。本文针对面向飞切加工的低速大行程纳米直线运动系统设计、建模,其永磁同步直线电机驱动、超精密运动系统位置输出预测、控制系统控制器设计和控制器参数整定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设计了一种无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机驱动的单自由度超精密气浮运动平台。并建立了其动力学模型,通过辨识实验,得到了较为准确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设计了基于精密运动平台的包含拉压力传感器的静态力测试系统,并利用该静态测试系统对精密运动平台的线缆力进行了测试和辨识,得到了较为准确的线缆力模型。建立了包含端部效应的无铁芯永磁同步电机输出力模型,并提出了静态和动态两种实验方法用于辨识上述模型中的未知参数。研究了无铁芯永磁同步电机的端部效应在低速工况下,导致超精密气浮运动平台的输出出现周期性速度波动的机理。并基于上述包含端部效应的电机输出力模型,设计了一种端部效应补偿算法用于抑制由直线电机端部效应引起的超精密气浮运动平台周期性速度波动。针对直线电机驱动的超精密气浮运动平台大调速比低速工况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型适时学习算法的自适应两自由度P-PI控制器。设计了一种分层结构的改进型适时学习算法模型数据库,并在该数据库学习更新策略中引入了遗忘因子系统,从而大幅降低适时学习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和计算时间消耗,使其可被应用于精密工程实时控制领域。设计了两自由度P-PI控制器参数自整定更新算法,并利用李雅普诺夫方法证明了该算法的收敛性。设计了一种线性自抗扰控制器(LADRC),同时设计了基于适时学习算法的LADRC控制器参数的自整定算法。并利用李雅普诺夫方法证明了上述两个参数值整定算法的收敛性。并通过仿真和实验证明了该LADRC控制器具有令人满意的抑制干扰的能力,可有效抑制飞切机床切削力引起的直线运动平台输出位置波动;同时证明控制器参数的自整定算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综合比较了传统P-PI控制器,自适应两自由度P-PI控制器,具有参数自整定的LADRC控制器在有无飞切机床切削力扰动、有无直线电机端部效应补偿算法的情况下控制低速大行程纳米直线运动平台的控制器系统表现。并结合对上述大量试验的分析讨论,给出了对PMLSM驱动的超精密气浮直线运动平台控制算法设计的指导性建议。本文在低速大行程纳米直线运动系统位置输出和速度输出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将对设计低速大行程纳米直线运动系统、研究超精密运动平台控制器和控制器参数整定、超精密系统输出预测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8-06-01)

荆楠[5](2018)在《光度数据反演临近空间低速点目标特征信息与运动信息》一文中研究指出临近空间是指距离地面20-100km的区域,位于目前飞机所能飞行的最高高度及卫星绕轨运行的最低高度之间。常见的临近空间飞行器有高超声速飞行器、平流层飞艇、高空气球等。国内外已将临近空间飞行器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商业通信、天文观测、气象探测等。因此,迫切需要发展临近空间飞行器地基探测技术,监控临近空间飞行器的运动轨迹,保障国家安全。对于远距离的临近空间低速目标,由于成像距离远,自身辐射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差异较小,以致目标辐射能量较小。目标辐射能量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大气散射以及光学系统的衍射现象等因素影响,使得目标在像面上成点源光斑像,难以获取目标的形状特征信息和运动信息,因此难以实现临近空间低速目标的实时监视。本文针对此现象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基于应用光学中基本辐射理论,研究了临近空间高空气球的光散射特性。利用计算几何学的坐标转换以及网格划分建模思想,对高空气球球面进行网格面元划分。根据高空气球等透明类目标几何结构和目标光学特性,推导出透明类目标双向散射分布函数(BSDF)镜反射/折射、近镜反射/折射、漫反射/折射、理想漫反射/折射相结合的计算模型,最终得出高空气球散射背景辐射在地面产生辐射亮度的计算模型。利用MODTRAN软件在0.36-1μm,3-5μm和8-14μm仿真计算了临近空间高空气球的背景辐射亮度,在0.36-2.4μm波段仿真计算了高空气球亮度。2、利用光电探测基本理论,研究了临近空间低速目标地基探测系统的探测能力和光度数据获取方法。基于探测系统背景辐射特性以及高空气球辐射特性,建立了探测系统辐射接收模型。考虑大气传输、光学系统成像、探测器以及探测器采样对辐射的影响,精确计算了高空气球辐射及背景辐射在探测器焦平面阵列上产生的信号电子数,推导出用于高空气球探测的信噪比。利用Modtran软件仿真计算了自身辐射、镜背景辐射、漫背景辐射亮度,分析了复杂大气条件下的高空气球辐射特性,并计算分析了高空气球镜反射率和漫反射率以及积分时间对探测系统信噪比的影响。为了验证可以从非分辨的光度数据和角度数据估计高空气球的非直接观测状态参数,例如位置和速度参数,搭建了地基光电探测系统,进行了两组观测实验。在观测实验中,地基光电探测系统捕获了目标光度图像。光度图像经过暗场校正和平场校正后,进行了孔径测光处理,处理结果为低速目标的光度数据。3、在利用光度数据反演临近空间低速点目标形状信息过程中,采用两种形状描述方法来参数化描述目标形状,利用叁种正则化函数约束目标形状变化。由两种形状描述方法构建目标初始形状模型,在对目标叁维形状模型的二维映射模型和光度数据进行傅里叶变换的基础上,结合光学系统点扩散函数来反演空间目标形状尺寸信息。结果表明:两种形状描述方法反演的目标形状主要特征相似,表明这种形状特征是从光度数据中提取到的。4、提出了一种针对临近空间典型低速目标的运动信息反演方法,目的是通过使用无迹卡尔曼滤波器从非分辨光度数据和角度数据中估计出非直接观测状态参数(位置和速度)。在反演计算中,高空气球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型以及观测模型分别用作时间更新和测量更新功能。给出了两组实验中的高空气球位置和速度估计值和实际值对比图。同时给出了实际状态参数和估计状态参数之间的误差值。两组实验结果证实了:非分辨光度数据和角度数据可用于反演临近空间低速目标的非直接观测状态参数(位置和速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期刊2018-06-01)

张睿平[6](2018)在《提拉法生长晶体的超低速运动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拉法生长激光晶体是一种快速有效的生长方法,激光晶体提拉装置长期工作在超低速模式下,伺服系统受非线性摩擦力矩、速度编码器分辨率、电机振动力矩以及系统耦合力矩等干扰出现无规则振动现象。其中,非线性摩擦干扰是伺服系统产生低速爬行和抖动现象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了成品激光晶体的质量。从机械结构优化和控制算法设计两方面对摩擦干扰进行抑制。机械结构优化上,采用滚珠丝杠作为传动机构,带有预荷载滚动直线导轨完成导向运动,提高了系统刚度,从机械硬件上尽量减少系统的摩擦干扰。控制算法设计上,经空间失量坐标等效变换,在两相转子坐标下对伺服系统进行矢量分析和空间矢量电压算法研究,进而对伺服系统控制结构中的各个模块进行建模,并对两相转子坐标系下的电压方程、磁链方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将Stribeck摩擦模型作为系统非线性摩擦的干扰模型,最终建立了伺服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对特定点的速度进行比例-积分参数调节,并总结出低速段控制器增益变化规律,根据这一规律提出变增益的列表控制方法对系统的非线性摩擦进行补偿。在系统中加入低通滤波器和数字陷波器来抑制系统共振,提高系统跟踪精度。仿真表明,变增益列表控制方法较好的抑制了系统低速爬行和抖动的现象。实测表明,通过提拉装置机械结构优化并在变增益列表速度控制器中加入滤波器和陷波器的方式能提高系统的跟踪精度,抑制了伺服电机在整个低速段的爬行和抖动。速度在低速范围无爬行现象,且最大抖动误差小于5%。等径生长过程无位错,等效直径最大误差为1.186%,最大误差小于1mm,符合实际生产的要求,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等径激光晶体。(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8-05-30)

庄鹏[7](2018)在《近水面低速工况下的潜航器运动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潜航器的运动控制性能直接影响其水下作业质量,高性能潜航器运动控制系统设计面临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强、动力学非线性强且受环境扰动作用等诸多挑战。与常规潜航器运动控制不同,本文研究近水面低速航行的潜航器运动控制问题,旨在将潜航器作业包线向近水面以及低航速拓宽,进而解决潜航器在近水面稳定释放载荷的问题。针对低速航行的潜航器水平控制面产生的升力不足无法应对波吸力的问题,本文引入了压载水对潜航器进行深度控制,从而使潜航器深度控制系统具有过驱动特征。同时,本文提出了适用于这种过驱动控制系统的深度复合控制策略。其中前馈控制器输入为由扰动观测器估计的不平衡力,输出为平衡潜航器所受垂向不平衡力所需的压载水质量;反馈控制器输入为深度偏差,输出为深度调节所需的水平控制面偏转角。水下压载实验结果表明,扰动观测器可以精确地估计潜航器所受的不平衡力,从而保证了前馈控制的可行性。针对潜航器的艏向和速度控制问题,本文分别利用自抗扰控制和PID控制方法设计了潜航器艏向控制器和速度控制器,从而构建了完整的潜航器运动控制系统。为了验证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基于某自主潜航器进行了水池自航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由速度、艏向以及深度复合控制系统构成的潜航器运动控制系统具有良好性能。(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8-01-01)

陈进[8](2017)在《低速域船舶操纵运动粘性流场及水动力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船舶向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船舶航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操纵性能成为船舶在设计阶段需要重点考虑的水动力性能之一。同时,随着水上货物运输量的逐年增加,港口航道内船舶航行密度在逐年增加,船舶经常需要在如近岸、入海口、港口和内河航道等一些限制水域航行,为了避免碰撞和搁浅,需要在低速下进行斜航、回转等操纵运动;此外,海洋工程船舶如铺缆船、救捞船等在作业过程中,常常需要在低速下进行倒航、横移、小半径回转和紧急制动、紧急向前等特殊操纵运动。为了确保安全航行和高效作业,需要深入了解低速下的船舶操纵性能;因此,开展低速域的船舶操纵运动建模和运动预报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意义。本文应用CFD方法对船舶在低速下一些典型的操纵运动的粘性流场和水动力进行了数值研究。首先数值模拟了船舶在低速域内斜航运动的粘性流场,然后模拟了船舶在低速域内回转运动的粘性流场;此外,模拟了单个螺旋桨在四象限内工作和进行斜航运动时的粘性流场,以及紧急制动和紧急向前工况下船-桨系统的粘性流场。数值模拟船舶低速斜航运动时,以油轮Esso Osaka船模为研究对象,应用CFD方法预报其漂角在0°-180°范围内变化时的水动力。采用RANS方法并结合SST k-ω湍流模型对0°-30°和150°-180°漂角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DES方法对流动分离剧烈的40°-150°漂角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对0°和70°漂角工况进行了验证和确认分析,分析了漂角为0°、30°、50°、70°、90°和180°的流场特性和涡结构特征,通过速度分布和湍动能分布比较了DES和RANS计算结果的差别。最后分析了漂角和航速对横向力和转首力矩的影响。数值模拟船舶低速回转运动时,以Esso Osaka船模为研究对象。针对船舶以较大的漂角进行小半径回转运动时出现的以粘性效应和流动分离为主导的非定常流动,应用DES方法进行了数值模拟。进行了网格和时间步长的验证性分析,得到了关于网格和时间步长的不确定度。通过对比一定回转半径、不同漂角工况下船模的力和力矩的计算值与试验值,验证了所采用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对比了横向力和转首力矩中摩擦力和压力部分的变化趋势。通过系列计算研究了漂角和回转半径的影响,并讨论了横向力和转首力矩、船体表面的压力分布、一些典型横剖面上的速度等值线和涡结构等流场特性随漂角和回转半径的变化规律。在模拟低速四象限和斜航工况下单个螺旋桨的粘性流场时,以DTMB 4381五叶桨模为研究对象,对该螺旋桨在前进、紧急制动、紧急向前、斜向前进和斜向倒退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采取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的RANS方法,模拟了处于斜流中的螺旋桨在前进和倒退时的粘性流场和水动力特性,针对前进工况进行了网格收敛性分析和数值方法验证。基于LES方法模拟了紧急向前和紧急制动下的流场特性,对紧急制动工况进行了网格收敛性分析,得到的推力和扭矩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了紧急制动、紧急向前工况下螺旋桨负荷的影响,以及斜向前进和斜向倒退工况下漂角和螺旋桨负荷的影响。通过桨叶表面的压力分布、典型剖面上的速度分布和流线图等流场特征分析了潜在的流动物理机理。在模拟低速操纵运动过程中的船-桨干扰方面,针对低速操纵时的紧急制动和紧急向前工况的船-桨干扰进行了数值模拟。以带桨带舵的油轮KVLCC2船模为研究对象,对四种航速下的自航点进行了计算,通过将计算值和试验值进行比较,验证了数值方法的正确性。采用LES方法模拟了紧急制动和紧急向前工况下的船-桨干扰特性。研究了螺旋桨负荷对船-桨干扰的影响;比较了不同进速系数下的推力和扭矩的时历曲线和频谱图;通过分析桨和船、舵上的压力分布及船尾附近横剖面和纵剖面上的轴向速度分布,揭示了船-桨干扰的流动机理。本文采用CFD方法对多种船舶低速操纵运动工况下的粘性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船舶斜航、回转运动,单个螺旋桨直航、斜航前进和倒退、紧急制动和紧急向前等工况,以及紧急制动和紧急向前时的船-桨干扰特性。基于CFD计算获得了丰富的流场信息及作用在船体和螺旋桨上的水动力,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低速操纵运动过程中的流动机理,对于研究低速域的船舶操纵与控制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7-11-01)

蔡鹏[9](2016)在《重力场中水下低速载体的运动加速度提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力场中水下运载体的垂向运动加速度提取技术在水下运载体的定深控制、重力测量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如何将加速度计测量值中的垂向运动加速度和重力加速度分离也一直是这些领域的研究重点。水下运载体在水下无航速状态下维持固定的深度是其水下停泊的重要方式之一,垂向运动加速度的提取是影响潜器水下深度控制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分离出的高精度的重力加速度是重力测绘的重要参数。本课题通过自己课题组研究的微小加速度测量平台上,结合水下运载体运动模型及实际能获得的外部信息,建立基于加速度计在水下变化重力场中测量载体垂向运动加速度以及所在位置重力加速度的完整方案模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结合微小加速度测量仪,详细介绍了如何建立该装置本身的坐标系,并将测量得到加速度坐标系投影到地理坐标系下。鉴于本测量装置没有姿态测量装置,提出了通过与外界姿态测量装置对准,从而利用外界的姿态信息,并指出了需要满足测量精度要求的姿态精度。2、针对陀螺仪的长期漂移较大,且姿态对加速度投影到地理坐标系后的精度影响较大,结合加速度计长期稳定性较好,提出了利用叁轴加速度计信息修正陀螺仪长期漂移的方式。3、利用水下载体能提供的信息,分析了加速度的解算方式,并讨论了水下载体低速情况下干扰因素的影响,最终实现了加速度测量值中垂向运动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分离。最后,通过微小加速度测量仪,结合算法仿真,并在实验室搭建简易的平台验证整套理论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12-27)

周国华,张树,赵文春,刘胜道[10](2016)在《低速运动条件下的磁传感器定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磁传感器定位技术的实用性,将时分复用技术应用于磁传感器的定位中,有效解决了运动磁传感器的定位问题,提出了基于磁场模值的标量定位方法,解决了背景磁异常对磁传感器定位精度的影响,并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定位距离在3 m内时误差在厘米级别,并有望随实验条件的改善而提高,且该方法定位的灵敏度非常高。(本文来源于《船电技术》期刊2016年09期)

低速运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低速小角度摆动的固体润滑球轴承运转寿命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基于滚动球轴承的弹性力学与运动学,对滚动体与套圈之间的相对滑移速度进行了分析,并在外滚道控制理论边界条件下对分析结果进行了简化。结合固体界面Archard磨损模型,给出了小角度摆动MoS_2固体润滑轴承寿命的估算公式。针对公式中涉及的小角度摆动运转工况,开展了固体润滑轴承机构的真空加速寿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轴承在小角度摆动的典型工况下寿命超过2. 3×10~6次,符合寿命估算公式的理论计算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低速小角度摆动工况下的固体润滑轴承寿命估算公式表明其寿命与速度无关、与载荷成非线性相关以及与材料强度成正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速运动论文参考文献

[1].路丽睿,魏英杰,王聪,宋武超,刘凯航.双圆柱体低速并联入水过程空泡及运动特性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2].姜紫庆,贾建军.空间固体润滑球轴承低速小摆角运动寿命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3].杨文,王建锋,吴佳莉,卜忱.高机动战斗机气动/运动腔制耦合的低速风洞虚拟飞行试验技术研究[C].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8

[4].奚静思.面向飞切加工的低速大行程纳米直线运动系统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

[5].荆楠.光度数据反演临近空间低速点目标特征信息与运动信息[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8

[6].张睿平.提拉法生长晶体的超低速运动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

[7].庄鹏.近水面低速工况下的潜航器运动控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8

[8].陈进.低速域船舶操纵运动粘性流场及水动力数值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

[9].蔡鹏.重力场中水下低速载体的运动加速度提取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6

[10].周国华,张树,赵文春,刘胜道.低速运动条件下的磁传感器定位方法[J].船电技术.2016

论文知识图

青藏高缘东缘构造变形模式图东昆仑断裂带平面图冷却状态下锻件叁维测量过程实物照片工况4测得结果妙手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2004年天津大...速度阶跃误差波形图

标签:;  ;  ;  ;  ;  ;  ;  

低速运动论文_路丽睿,魏英杰,王聪,宋武超,刘凯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