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吉林西部草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吉林,草地,计量学,生长率,西部,生态,化学。
吉林西部草地论文文献综述
李相坤[1](2017)在《吉林西部盐碱区草地NPP估算和时空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是指地球表面绿色植物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积累的有机物干物质的总量。利用时相相互匹配的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地面实测数据以大安市为例建立适合吉林西部农牧交错带草地NPP估算CASA模型,研究成果可为吉林西部乃至同纬度草原草地生产力的估算提供参考,为研究多时相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估算提供借鉴,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本文结合野外实测数据,采用循环计算的方法利用最小二乘法则确定大安市叁种主要草地类型的最大光能利用率最佳值分别为:正常草地0.415g C?MJ~(-1)、轻盐强碱化草地0.105 g C?MJ~(-1)、草本沼泽5.005 g C?mm-1。由实测样本数据得到的最大光能利用率更具有区域代表性、真实性,能更好的估算研究区的NPP。2.大安市NPP的变化主要受太阳辐射量、温度的影响。旬平均温度0℃是草地生长与休眠的临界温度,当春季旬平均温度高于0℃时,草地开始生长;当秋季旬平均温度低于0℃,草地基开始进入休眠状态;生长季太阳辐射量的波动直接影响到植物体内有机质的累积过程,进而影响NPP的值。3.大安市2005、2009、2016年全年NPP总量依次为10824×10~8g C?m~(-2)?α~(-1)、18849×108g C?m~(-2)?α~(-1)、34238×108g C?m~(-2)?α~(-1),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四棵树乡的NPP总量与单位面积NPP在最高,而联合乡的NPP总量与单位面积NPP处于全市各乡镇的末位。高NPP总量区主要集中在查干湖、牛心套保湿地、新荒泡、五间房水库和姜家甸草原这五处草本沼泽与正常草地集中区。4.每年的3月-10月是NPP发生变化的时间段,在这期间旬NPP呈抛物线形式变化,其中轻盐强碱化草地的NPP在1-35g C?m~(-2)?旬~(-1)间变化;正常草地1-130g C?m~(-2)?旬~(-1)间变化;草本沼泽变化范围最大,介于1-1779g C?m~(-2)?旬~(-1)之间,不同植被类型基本上在八月上旬达到峰值期。(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6-01)
赵一嬴[2](2016)在《吉林西部草地退化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吉林省西部天然草原地处松嫩平原的西南部,半个多世纪以前,该区水热条件和生态环境较好,但是近五十年来,由于受到全球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草原生态环境极度恶化,严重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和治理吉林省西部退化草地的生态环境刻不容缓。本文以吉林省西部草原优势物种羊草的C、N、P元素含量为研究对象,应用支持向量机,运用已知的土壤属性建立羊草碳、氮、磷元素含量预测模型。同时运用物元可拓模型设立五级评价标准,对吉林省西部草地退化等级进行评价,从生态化学计量学的角度对吉林省西部草地退化机理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土壤理化性质与支持向量机模型对羊草碳、氮、磷元素含量进行预测,C、N、P预测相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0.15%,4.97%和3.07%。该模型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高的预测精度,可用于羊草C、N、P含量的预测。吉林省西部羊草C、N、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52.85、20.45和1.40 g/kg,皆低于全球492种陆生植物叶片C、N、P的平均含量,羊草磷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异性明显高于碳和氮,羊草C/N、C/P和N/P值皆高于全球陆生植物叶片C/N、C/P和N/P值。2.选取土壤养分、土壤碱化参数与羊草生态化学计量学指标,应用物元可拓模型,从土壤和植被相结合的角度对吉林省西部草地退化等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地退化级别主要集中在叁级和四级,所占比重高达92.24%。处于一级的草地仅占1.94%,二级占2.91%,叁级占64.08%,四级占28.16%,五级占2.91%。吉林省西部草地退化的总体情况较为严峻。3.随着吉林省西部草地退化程度的加重,土壤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及主要速效养分含量明显降低,土壤碱化程度明显增加,羊草N、P元素含量均大体呈现降低趋势,羊草C元素不存在明显变化趋势。吉林省西部草地退化过程伴随有土壤主要营养元素与速效养分流失、土壤盐碱化趋于严重以及植被N、P元素减少的现象。4.羊草叶片C/N与C/P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重均存在升高趋势,N/P变化趋势不明显;土壤C/P与N/P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重呈现下降趋势,C/N变化趋势不明显。其中一级、二级、五级草地羊草N/P<14,生长主要受到N元素限制;叁级与四级草地14<N/P<16,生长主要受到N与P的双重控制。5.随着吉林省西部草地退化程度的加重,土壤主要营养元素与速效养分减少,土地呈现贫瘠化与盐碱化趋势,导致羊草生长所需N、P缺乏,羊草群落光合作用强度与生产力下降,最终使羊草植被群落呈现向虎尾草、碱茅以及碱蓬等植物混合群落的演替规律,从而进一步加速草地的退化。(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6-01)
赵一嬴,李月芬,郭冬艳,王冬艳,李晴宇[3](2015)在《吉林西部退化草地中羊草的生长率和异速生长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吉林西部草地不同退化演替阶段中,羊草不同器官(根茎叶)生物量和各器官中C、N、P元素的数据,采用简化主轴回归方法验证生长率假说,并对异速生长关系进行。结果表明,随着草地退化演替的进行,在N、P元素限制下,吉林西部退化草地上生长的羊草不符合生长率假说。羊草茎中N、P呈显着的异速生长关系;羊草叶片中C、P以及N、P呈显着的异速生长关系,其余器官中C、N、P之间没有显着的相关关系。吉林西部退化草地中羊草的生长不符合3/4法则。(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24期)
周宇[4](2013)在《改善草地自然环境 发展吉林西部草业经济》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人们正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自然和谐方向迈进。吉林省西部农牧交错,环境问题严峻,不仅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也对全省生态质量构成威胁。草原是人类的肉库、粮食和保护大自然生态平衡不可缺少的因素。立足新高度开发、保护、合理利用草原,发挥区域优势,是实现吉林省西部草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1保护、合理利用草原,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据全国草原资源普查统计,吉林省西部地区(白城、松原)草原面积约170万h㎡,占全省草原总面积的50%左右,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该区草原"叁化"现象严重,退(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禽种业》期刊2013年11期)
张渊媛,徐旭初,薛达元,韩维峥,汤洁[5](2013)在《吉林西部退化草地多种修复技术的固碳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吉林西部姜家店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开展人工种草、退耕还草和围栏封育叁种草地管理方法对草原植被与土壤特征影响的研究,通过实验得到,围栏封育和人工种草均能直线增加土壤有机碳储量,而退耕还草的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储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通过计算固碳速率和碳汇潜力,得出人工种草的固碳速率最大。综合看来,围栏封育是最好的生态恢复模式,若实施围栏封育政策来恢复吉林西部退化草地,围栏5年的碳汇潜力约为4.08×10~6 t/a,围栏10年的碳汇潜力为1.3×10~7 t/a。(本文来源于《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六卷)》期刊2013-08-01)
韩维峥,汤洁,李昭阳,张楠[6](2013)在《吉林西部退化草地多种修复技术的固碳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吉林西部姜家店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开展人工种草、退耕还草和围栏封育叁种草地管理方法对草原植被与土壤特征影响的研究,通过实验得到,围栏封育和人工种草均能直线增加土壤有机碳储量,而退耕还草的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储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通过计算固碳速率和碳汇潜力,得出人工种草的固碳速率最大。综合看来,围栏封育是最好的生态恢复模式,若实施围栏封育政策来恢复吉林西部退化草地,围栏5年的碳汇潜力约为4.08×10~6t/a,围栏10年的碳汇潜力为1.3×10~7t/a。(本文来源于《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3-07-22)
郭冬艳[7](2013)在《退化草地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到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的影响,吉林西部草地退化严重,导致土壤C、N、P元素流失,同时对植被的生长造成干扰,严重影响到畜牧业的发展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前人已就草地退化的现状、原因、演替、修复等多角度进行了研究,但是从微观—元素角度进行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从元素角度研究草地退化问题,得出影响草地退化的关键性元素。这可以为缓解草地退化、恢复以及重建草地的和谐生态环境提供科学化指导。基于生态化学计量学内稳性理论和相对生长率理论,本文以吉林西部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土-根-茎-叶”系统中C、N、P元素及其比值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究草地退化过程中羊草生态化学计量内稳性特征;探究不同草地退化阶段羊草生长率的差异,分析羊草生长率与C:N:P的关系。本论文的研究结论有以下几个:1.土壤和根C、N、P元素含量低于我国元素含量均值,其中,P元素属于极贫乏水平。随着草地退化的演替,羊草根、茎、叶中N、P元素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2.土壤C:N、C:P和N:P远低于我国土壤均值,大小排序为C:P>C:N>N:P。从“土-根-茎-叶”系统来看,C:P值与N:P值在土壤中最低,根系中最高。从N:P值来看,羊草在未退化阶段受到N元素的限制,在轻度退化阶段、中度退化阶段和重度退化阶段受到P元素的限制,在极严重退化阶段受到N、P两种元素的限制。3.从内稳性指数来看,草地退化过程中羊草根部和叶部的N、P元素表现出稳定性,茎部C、N元素稳定,根部、茎部和叶部C:N、C:P和N:P均表现出稳定性。从不同器官看,羊草茎部C:N、C:P和N:P的内稳性指数高于根部;从元素比值看,C:P的内稳性指数高于C:N和N:P。4.不同器官的内稳性不同,不同元素或者元素比值的内稳性指数不同。5.草地不同退化阶段,羊草的生长率不同。随着草地退化演替的进行,羊草植株、地下部分(根)、地上部分(茎、叶)的生长率均呈现M型变化。N、P元素限制下,地下部分生长率与根系C:P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地上部分生长率与茎N:P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3-06-01)
王丽红[8](2012)在《吉林西部苜蓿人工草地栽培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以来,在吉林西部松嫩平原国有草原进行公农1号紫花苜蓿耕种试验。本文分别对3个不同播种行距的苜蓿生产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公农1号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在吉林西部的适宜行距为30cm~45cm;同时还进行了根瘤菌接种试验,经调查,接种区的公农1号紫花苜蓿当年植株的平均高度和干草产量比对照增加14.6%和32.4%,增产效果明显,根瘤菌接种是一项值得推广应用的实用技术。(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机化》期刊2012年04期)
韩维峥[9](2011)在《吉林西部草地退化恢复与碳收支的耦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吉林西部草原位于欧亚大陆的最东部,属草甸草原。该区为一个闭流区,独特的地形条件及气候因素,造成该区地下水的矿化度较高,盐碱土得到了充分的发育,大面积的盐碱化土地影响了该区草地的生产及分布。自第四纪以来,该区经历了多次沙漠化和盐碱荒漠化的正逆演变过程,在平原形成了大面积的盐碱土沉积,为世界叁大盐碱地之一,吉林西部属于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样带之一的中国东北样带(NECT)范围内。因此,本文所讨论的吉林西部草原是集敏感性和典型性于一身的研究区域,开展退化草地恢复与碳收支的研究具有代表意义。目前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主要集中在碳储量、土壤呼吸和生态系统碳循环模拟这叁方面,另外,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及大气CO_2对碳循环过程的影响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以往的研究中,没有将逆行演替和进展演替结合在一起以非平衡生态学理论和状态转移模型来考虑。本研究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西部50年来LUCC对土壤有机碳影响及驱动机制研究”和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土壤盐碱化对松嫩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研究”的支持下完成的。在查明了LUCC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NPP)和土壤有机碳的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的基础上,揭示自然和人为因素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驱动机制。针对研究区草地退化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状态转移模型模拟了草地群落演替,从而获得演替过程各阶段的碳储量变化。在吉林省生态草建设的大背景下,论证了叁种退化草地生态恢复模式下土壤碳增汇的可行性,分别计算3种生态恢复模式的固碳潜力,预测吉林西部在清洁发展机制(CDM)下发展碳汇草业的前景。关于草地碳收支及退化草地恢复的耦合研究对于客观认识吉林西部草地生态系统在LUCC影响下的碳源./汇效应,及全球生物圈在固定大气CO_2中的响应,为制定草地碳增汇和生态补偿政策具有理论意义和社会价值。本次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从1989-2008年,总体看来,研究区各地类呈现“四增五减”。其中,草地的面积总体减少。具体为1989至2000年持续降低,从2000至2008年则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高草面积持续减少,中草波动变化,低草面积增加,说明尽管草地生态系统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草地整体质量仍呈现下降趋势。2、选取1989、2004年及2008年的TM影像数据,运用CASA模型和植被枯损模型,计算研究区地表植被碳储量,得出植被碳密度最大的为林地,1989-2008年间研究区内植被总碳储量呈减少趋势,研究区植被碳储量净减少了230.02Tg C。1989-2008年草地植被碳储量增加了53.97 Tg C。另外,草地土壤碳储量一直呈下降趋势。3、设置状态转移模型描述吉林西部草地的群落演替,随着演替的进行,有机碳同含水率和TN呈正相关,同容重和pH呈负相关。通过计算土壤有机碳密度,0-100cm土层SOCD先升后降,说明天然草地的适度放牧造成的退化能增加草地碳储量,但是随着草地的持续放牧而加重的草地退化会减少草地碳储量。4、针对研究区内退化草地现状,在姜家店草场选择不同的样地设置退耕还草、围栏封育和人工种草叁种试验,设置背景碳库和对照碳库。通过试验得到,围栏封育和人工种草均能直线增加土壤有机碳储量,而退耕还草的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储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通过计算固碳速率和碳汇潜力,得出人工种草的固碳速率最大。综合看来,围栏封育是最好的生态恢复模式,若实施围栏封育政策来恢复吉林西部退化草地,围栏5年得碳汇潜力约为4.08×106t/a,围栏10年的碳汇潜力为1.3×107t/a。5、若按照2008年吉林西部的退化草地面积估算不同措施的固碳量可达到0.15~1.33亿tC,其中CDM当前碳交易价格为6.3€/tC,以当前的欧元对人民币汇率计算,1欧元=8.5038人民币元,固碳的总价值将可达到7.7~71.4亿元,每公顷退化草地的固碳价值为140.3~4021.4元·hm-2·a-1。参照青海省的实施标准,将固碳总价值的30%用来发展碳贸易,每年可获得2.3~21.4×10~9元的资金,可以用来加快人工草地的建设和天然草地的保育。因此,加强对吉林西部退化草地的恢复,不仅可以改善研究区内的生态环境质量,而且可以提高吉林西部退化草地在碳贸易市场中争取更多的碳减排额度。(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1-12-01)
潘旭良[10](2011)在《吉林西部羊草草地土壤水盐分布规律及其调控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吉林省乾安县为研究区,以羊草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盆栽试验和室内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吉林羊草草地土壤水盐变化规律、不同施肥措施对养草草地土壤水盐运动及羊草生长性状的影响、水分入渗、蒸发淋溶条件下羊草草地土壤水盐运动特征,并用草炭、腐熟牛粪和有机无机复合肥作为调控材料研究不同有机物料对土壤水盐运动的影响、以探求土壤水盐调控的最佳材料。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吉林羊草草地土壤水盐运移规律,为调控土壤水盐技术措施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以保护和改善盐渍化土壤区的生态环境,促进羊草科学的持续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在田间蒸发条件下,水分和盐分各自表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土壤表层水盐的变化尤其明显,说明表层水盐受外界影响最大。研究还发现同一土层水分减少而盐分增加,这说明在田间蒸发条件下水分蒸发带来的结果是盐分的增加。不同有机物料的不同添加量对出流液电导率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草炭用量从4%增加到8%时出流液的电导率基本不变,当草炭用量增加到12%时出流液电导率达到最大值,而后随着草炭用量的增加出流液的电导率在逐渐降低;添加牛粪的土壤出流液的电导率变化规律与添加草炭的变化规律是一样的;而添加有机无机复合肥料的土壤出流液电导率的变化规律与上述两种有机物料的变化规律不同,随着有机无机复合肥料用量的增加,出流液的电导率先增加,而后再逐渐减低,再逐渐增加,有机无机复合肥出现极大值是在20%处,极小值是在12%;由于出流液电导率是在稳态情况下测定的,因此出流液电导率最低点时对盐分淋洗的效果最佳,所以添加草炭、牛粪及有机无机复合肥料的土壤分别在添加量为8%、4%和12%时达到最佳淋洗效果;叁种物质相比,以草炭效果最好。不同有机物料对土壤盐分的影响不同,同一种有机物料不同添加量之间也存在盐分上的差别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是有机无机复合肥盐分的变化更是明显,可以使盐分增高3~5倍。淋溶前和淋溶后也表现出了不同的分布规律。不同肥料对羊草的生长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分含量的增加羊草径粗和株高都出现了先增加后降低的分布规律,说明盐分含量低时对羊草的株高和径粗有促进作用,出现最大值后慢慢降低;而叶绿素在实验设计盐分含量下都呈现了随盐分含量增加而增加说明羊草的光合作用并没有受到影响。(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1-06-01)
吉林西部草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吉林省西部天然草原地处松嫩平原的西南部,半个多世纪以前,该区水热条件和生态环境较好,但是近五十年来,由于受到全球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草原生态环境极度恶化,严重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和治理吉林省西部退化草地的生态环境刻不容缓。本文以吉林省西部草原优势物种羊草的C、N、P元素含量为研究对象,应用支持向量机,运用已知的土壤属性建立羊草碳、氮、磷元素含量预测模型。同时运用物元可拓模型设立五级评价标准,对吉林省西部草地退化等级进行评价,从生态化学计量学的角度对吉林省西部草地退化机理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土壤理化性质与支持向量机模型对羊草碳、氮、磷元素含量进行预测,C、N、P预测相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0.15%,4.97%和3.07%。该模型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高的预测精度,可用于羊草C、N、P含量的预测。吉林省西部羊草C、N、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52.85、20.45和1.40 g/kg,皆低于全球492种陆生植物叶片C、N、P的平均含量,羊草磷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异性明显高于碳和氮,羊草C/N、C/P和N/P值皆高于全球陆生植物叶片C/N、C/P和N/P值。2.选取土壤养分、土壤碱化参数与羊草生态化学计量学指标,应用物元可拓模型,从土壤和植被相结合的角度对吉林省西部草地退化等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地退化级别主要集中在叁级和四级,所占比重高达92.24%。处于一级的草地仅占1.94%,二级占2.91%,叁级占64.08%,四级占28.16%,五级占2.91%。吉林省西部草地退化的总体情况较为严峻。3.随着吉林省西部草地退化程度的加重,土壤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及主要速效养分含量明显降低,土壤碱化程度明显增加,羊草N、P元素含量均大体呈现降低趋势,羊草C元素不存在明显变化趋势。吉林省西部草地退化过程伴随有土壤主要营养元素与速效养分流失、土壤盐碱化趋于严重以及植被N、P元素减少的现象。4.羊草叶片C/N与C/P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重均存在升高趋势,N/P变化趋势不明显;土壤C/P与N/P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重呈现下降趋势,C/N变化趋势不明显。其中一级、二级、五级草地羊草N/P<14,生长主要受到N元素限制;叁级与四级草地14<N/P<16,生长主要受到N与P的双重控制。5.随着吉林省西部草地退化程度的加重,土壤主要营养元素与速效养分减少,土地呈现贫瘠化与盐碱化趋势,导致羊草生长所需N、P缺乏,羊草群落光合作用强度与生产力下降,最终使羊草植被群落呈现向虎尾草、碱茅以及碱蓬等植物混合群落的演替规律,从而进一步加速草地的退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吉林西部草地论文参考文献
[1].李相坤.吉林西部盐碱区草地NPP估算和时空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17
[2].赵一嬴.吉林西部草地退化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6
[3].赵一嬴,李月芬,郭冬艳,王冬艳,李晴宇.吉林西部退化草地中羊草的生长率和异速生长关系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
[4].周宇.改善草地自然环境发展吉林西部草业经济[J].中国畜禽种业.2013
[5].张渊媛,徐旭初,薛达元,韩维峥,汤洁.吉林西部退化草地多种修复技术的固碳效应分析[C].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六卷).2013
[6].韩维峥,汤洁,李昭阳,张楠.吉林西部退化草地多种修复技术的固碳效应分析[C].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
[7].郭冬艳.退化草地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3
[8].王丽红.吉林西部苜蓿人工草地栽培试验研究[J].中国农机化.2012
[9].韩维峥.吉林西部草地退化恢复与碳收支的耦合研究[D].吉林大学.2011
[10].潘旭良.吉林西部羊草草地土壤水盐分布规律及其调控技术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