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6DE1柴油机活塞环—缸套摩擦副改进

CA6DE1柴油机活塞环—缸套摩擦副改进

王洋[1]2004年在《CA6DE1柴油机活塞环—缸套摩擦副改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CA6DE1柴油机活塞环-缸套摩擦副改进随着排放法规的实施,增压、增压中冷等技术在柴油机上普遍采用,导致柴油机的机械负荷和热负荷大大增加;同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用户对柴油机的可靠性、耐久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活塞环-缸套摩擦副的耐磨性是影响发动机寿命的主要因素,它直接决定了发动机的耐久性、大修里程。如何解决好这对摩擦副耐磨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外许多汽车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至今仍在探索。CA6DE1系列柴油机是一汽大柴为满足新的排放法规研制的CA6110柴油机的替代产品,在2002年投入到市场后,效果不错,但有用户反映存在发动机早磨现象。本文采用试验室磨损试验与发动机台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 CA6DE1柴油机上进行提高活塞环-缸套摩擦副耐磨性的研究。试验室磨损试验在一台往复式高温高速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缸套试样直接从新缸套切取,保留原始表面的曲面和表面加工状态,活塞环专门定制,其外园弧度与缸套内表面相同。试验选用7种缸套,活塞环试样为定制的喷钼环。试验主要从抗拉缸性能、抗磨损性能两个方面进行评价缸套的性能,拉缸试验有效试样37对,磨损试验共54对,分别根据摩擦力-时间曲线分析及轮廓曲线进行定量分析,确定出综合性能最好的缸套材料:硼磷合金铸铁+等温淬火处理。然后在发动机上进行对比试验,经过12小时的台架快速磨损试验验证,采用硼磷合金铸铁等温淬火缸套+TOP环铬基陶瓷复合镀的配副方案比原设计的铬钼铜等温淬火缸套+TOP环喷钼方案寿命提高3倍以上。在缸套的耐磨性方面,发动机台架试验结果与试验室磨损试验机较好的吻合,说明试验室磨损试验机可以很好的模拟活塞环-缸套的磨损形态。采用试验室磨损试验与发动机台架快速磨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一般只需要进行1~2轮台架可靠性试验,与原先全部需要进行多次1000小时耐久台架试验的方法相比,既减少了每次可靠性试验时间,又可以有效地减少试验次数。大大缩短试验周期,降低了试验费用。

孙礼春[2]2003年在《CA61101Z-07Y型柴油机台架磨合技术的综合评价》文中指出柴油机台架磨合试验是柴油机出厂之前必须要进行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柴油机能否正常、安全、长期、可靠地运转。 近二十年来,在柴油机台架磨合方面虽然开展了大量具体的研究工作,但受到研究手段和方法的局限,至今还没有形成系统、完整、有效的磨合技术。 本文以柴油机为研究对象,以柴油机台架磨合过程为研究重点,采用油液分析技术和表面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柴油机台架磨合技术进行综合评价。 将油液分析技术应用在柴油机台架磨合过程中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尝试,主要是通过对采集到的柴油机台架磨合润滑油与柴油机台架润滑系统油的油样分别进行光谱分析、铁谱分析、颗粒计数分析、常规理化分析,并对所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特征信息提取、以及图表分析与趋势分析,综合评价柴油机台架磨合过程,暴露柴油机磨合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将表面分析技术应用在柴油机台架磨合过程中是对油液分析技术应用的扩展,主要是通过对磨合前后的摩擦副表面进行表面粗糙度和扫描电镜分析,来反映磨合前后零件表面形貌的变化、磨损的机理及磨损的程度,综合提供柴油机台架磨合质量重要证据。 将油液分析技术与表面分析技术的评价结果综合起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实现了对现有的柴油机台架磨合技术的综合评价,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国内文献资料尚未见先例。 通过对柴油机台架磨合技术的综合评价,可以发现柴油机台架磨合质量存在的各种相关的实际问题,是优化磨合程序、改进磨合工艺、改善润滑质量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 通过对柴油机台架磨合技术的综合评价,还可以在设计制造方面改进主要摩擦副的初始工作状态,改善摩擦副的润滑性能,提高柴油机的综合可靠性。 通过对柴油机台架磨合技术的综合评价,为柴油机试验台的挖潜改造,提供了充分可靠的依据,为柴油机试验台的综合技术改造与创新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对柴油机台架磨合技术的综合评价的尝试,有助于国内柴油机磨合技术

杨健敏[3]2005年在《BJ483欧Ⅱ柴油机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氮氧化物(NO_x)和微粒(PM)是柴油机的主要排气污染物,在现阶段柴油机排放改善主要针对NO_x和PM排放的降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增压或增压中冷、废气再循环(EGR)、排气后处理措施等。 本课题借鉴了当前国内外有关最新研究成果,并结合企业和国内的技术工艺水平,对BJ483型柴油机进行了开发研究,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在实施机内燃烧过程优化措施的基础上,利用电控EGR系统,降低NO_x排放,使整车排放水平达到欧Ⅱ排放水平,并且满足生产一致性的要求。 本文重点论述了机内燃烧过程的优化和电控EGR系统的设计开发。在机内燃烧净化方面,通过对进排气道、燃烧室、喷油系统、增压器的匹配优化,试验证明缩口燃烧室在很宽转速范围内保持了挤压涡流强度,通过缩小供油提前角,可有效降低NO_x排放而不致引起性能和烟度的恶化。该EGR系统将油门位置作为负载信号,系统的响应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并首次采用真空压力传感器,向ECU提供EGR阀控制管路真空压力值反馈,对压力输出值及时修正,从而实现了EGR率的局部闭环控制。 论文还详细分析了影响柴油机排放一致性的公差因素,对油门位置信号提出了有效的控制方案。首次提出了最大NO_x和最大PM状念的概念,通过公差排放试验对发动机一致性指标进行了分析预测。

参考文献:

[1]. CA6DE1柴油机活塞环—缸套摩擦副改进[D]. 王洋. 吉林大学. 2004

[2]. CA61101Z-07Y型柴油机台架磨合技术的综合评价[D]. 孙礼春. 大连海事大学. 2003

[3]. BJ483欧Ⅱ柴油机开发研究[D]. 杨健敏. 山东大学. 2005

标签:;  ;  ;  

CA6DE1柴油机活塞环—缸套摩擦副改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