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产生与采集论文_苏艺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信号产生与采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信号,线性,数据采集,地震波,震源,正交,孔径。

信号产生与采集论文文献综述

苏艺飞[1](2018)在《PXIe宽带信号收发模块采集与产生电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宽带测试信号复杂程度逐渐增加,现有的测试仪器以及测试手段逐渐遇到了技术瓶颈。而PXIe宽带信号收发模块则因其同时具备宽带信号采集和宽带信号转发能力,并可现场编程及自定义数字信号处理功能,正逐渐在宽带信号测试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其采用模块化的方式在通用平台下搭建测试仪器功能,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能通过软件更新完成功能扩展,还能通过模块的替换和迭加实现技术指标改变。其具备独立的宽带信号接收和宽带信号发射的功能,具有功能丰富和高指标的特点,能使用单一仪器完成两种测试功能以节省空间,还能有效提高宽带信号转发的延时间隔等指标,实现测试数据的相互传输和利用。国内对于同时完成宽带信号收发功能仪器的研究相对较少,完成信号的转发功能往往需要使用宽带信号接收仪器对信号完成采集功能,并通过高速总线将采样数据传输给宽带信号发射仪器完成信号产生,整个过程延时较大且收发系统集成度低。因此对于PXIe宽带信号收发模块采集与产生电路的研究非常必要。本论文使用JESD204B和PXIe高速串行总线技术,以标准3U板卡为框架,搭建高速高分辨率模数转换的平台,开展PXIe宽带信号收发模块采集与产生电路的研究和设计。本设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对PXIe宽带信号采集与产生电路的系统结构进行介绍,分析实现其各个功能的模块组成,构建系统实现方案。2、研究宽带信号采集与产生的硬件电路方案,并使用JESD204B高速串行总线技术,设计以ADC、DAC与FPGA为核心的硬件数据接口电路,并完成FPGA中高速数据收发的硬件逻辑设计,实现宽带信号的采集、转发与产生。3、建立电荷泵锁相环的基本模型并研究其基本原理,提出锁相环输出相位噪声的优化方法,并基于此原理设计低抖动系统时钟电路。4、研究PXIe总线接口的硬件规范和相关协议,基于此协议搭建控制器与模块间的通信平台,并在FPGA内部设计硬件逻辑来实现与PXIe总线的对接。通过以上内容的研究与设计,最终实现带有PXIe接口的模块化仪器对宽带信号采集与产生的功能,为PXIe宽带信号收发模块的研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3-20)

黄海波[2](2016)在《MIMO雷达信号产生采集与传输系统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雷达作为一种新体制雷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常规体制雷达不同,MIMO雷达具有多个发射单元和多个接收单元,可获得远大于物理阵元数的虚拟阵元,从而有效提高雷达接收孔径,提高雷达测角精度。本文围绕MIMO雷达信号产生与数据采集进行研究。本文基于集中式MIMO体制线阵雷达,给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MIMO雷达正交信号产生、采集与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案。首先确立了系统的结构组成,系统主要由信号的产生、信号的采集、数据的预处理、PCIe数据传输等功能模块构成。根据参数指标,分别设计每个模块的结构组成,阐述其工作原理。接着根据MIMO雷达发射波形特性,生成一组满足系统参数要求的正交信号。然后结合硬件平台对各功能模块进行软件编程,程序由VerilogHDL编写完成。最后对系统各模块进行调试和验证,确定系统各部分工作正常后,开展实验验证系统的整体功能,采集回波信号并进行分析处理,解析出目标的距离、速度和方位信息。(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12-01)

夏梦月[3](2016)在《噪声SAR信号产生与数据采集》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孔径雷达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成像雷达,它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实时获取远距离、大区域图像的能力,现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及民用领域。而随机噪声信号雷达具有低截获概率特性、电子反对抗能力、电磁兼容性和无模糊测距测速等十分突出的优势。因此,随机噪声合成孔径雷达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本论文围绕宽带噪声合成孔径雷达信号产生与数据采集进行了研究。本文根据宽带噪声合成孔径雷达性能需求和技术参数设计了软硬件实现方案,给出了结构框图和工作流程。分析并仿真了线性调频、噪声调频的带宽、分辨率及模糊函数性能。结合硬件实现平台,给出用多个DDS(直接数字式频率合成器)并行交叉数据产生线性调频信号的方案,以及用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中心极限定理累加法及DDS产生噪声调频信号的方法。本文基于FPGA平台,结合高速数模转换器AD9739,产生了宽带线性调频信号和噪声调频信号并通过微波发射。同时利用高速ADC12D1800采集雷达回波数据至FPGA后,通过高速传输接口(PCIE)存储至上位机。最终,对整个雷达系统进行硬件调试与验证。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到成像结果,验证雷达系统工作性能良好,表明了雷达信号产生与数据采集方案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12-01)

昌驰[4](2016)在《光场式时栅传感器信号产生与采集的硬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精密位移测量仪器可分为非光学和光学两大类。光学位移传感器凭借着非接触测量、材料适应范围广和宽动态范围等特点,在精密测量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地运用。然而,传统光学位移传感器的制造设备极其昂贵,且其相关技术对我国封锁。针对此种情况,课题组所在的实验室研制出了一种以时间脉冲为测量基准的位移传感器,并命名为时栅传感器。但是,现有的磁场式时栅也存在着抗电磁干扰能力差和制造精度不高等问题。基于上述情况,课题组创新性地将光学测量技术和时栅传感器结合起来,设计了一种交变光场时空耦合和光刻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时栅位移传感器───光场式时栅,通过借助光场耦合信号抗电磁干扰能力更强、光刻技术制造精度更高的优势提高位移传感器的测量精度。本课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展开了关于光场式时栅传感器的相关理论研究,以及光场式时栅信号产生与采集的硬件系统设计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深入研究光场式时栅的测量原理,建立了光场式时栅的数学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参数的变化所体现出的误差规律,并利用Matlab对其进行仿真验证。2)根据时栅传感器的时空转换原理,利用两路幅值频率一致、相位相差90度的正弦信号驱动光源,获得的两路时间上正交的交变光场通过空间正交的“栅面”结构后,将形成时空耦合的光场驻波信号,再将驻波信号通过硬件电路合成一路电行波信号,从而实现“时间量测量空间量”。3)搭建了实验平台,给出了各个阶段传感器信号的波形且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光场式时栅信号产生与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是切实可行的,最后,对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测试。通过完成对光场式时栅交变光场信号产生与采集的硬件系统设计,初步实现了传感器较高精度的位移测量,最终,在30mm的测量范围内,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可达?4.2μm,测量分辨率为0.1125μm,为后续进行高速高精度光场式时栅位移传感器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期刊2016-03-25)

姜云耀,刘志国,张金生,王仕成[5](2013)在《箭载计算机信号产生与数据采集系统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信号产生与数据采集是箭载计算机动态测试与评估的关键。根据箭载机对输入输出信号的要求,在建立动态测试与评估系统的基础上,对信号产生与数据采集系统进行了具体设计。硬件方面,分别对脉冲量板卡、DI/DO卡、串行通讯卡、A/D卡、D/A卡的选型进行了分析;并对信号调理电路进行了设计。在此基础上,搭建了整个硬件实物系统。软件方面,在RTX实时环境下对加速度信号的产生过程进行了分析,验证了系统信号产生功能的可靠性,并通过双通道示波器观察两种方式下产生的任意方波信号,验证了系统数据采集功能的可靠性。研究结果可为箭载计算机的动态测试与评估方法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3年31期)

姜文刚[6](2013)在《基于FPGA的线性调频雷达信号产生与数据采集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线性调频雷达是一种通过对连续波进行频率调制来获得距离与速度信息的雷达体制。该文介绍了一种由FPGA控制实现的线性调频雷达信号的产生与数据采集系统。AD5542A产生叁角波调制信号,采用数字的方法实现了对雷达前端VCO非线性的校正。AD7655实现数据的转换与采集,通过USB接口将数据保存至计算机。系统的控制与同步由FPGA完成,如此设计可以实现可控的调制信号频率和AD采样率,从而可以更加有效地提取雷达回波信号中的距离速度信息。(本文来源于《电子质量》期刊2013年08期)

高健,邓峥,戚海峰,陈毅煌,陈娟[7](2007)在《基于GPIB任意函数信号的产生与采集》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Sony Tektronix AFG310任意函数信号发生器的随机软件Wavewriter编写任意函数信号,通过GPIB下载到AFG310任意函数信号发生器中,经TDS210存储式数字示波器对信号数字化后,再通过GPIB总线连接到计算机中由Matlab完成对可编程信号的采集与处理工作,从而实现了基于GPIB的任意函数信号的自动化产生与采集。(本文来源于《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2007年03期)

韩忠东,翟培合,杨锋杰,李丽,陈颙[8](2006)在《列车振动震源产生地震波的采集方法及信号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描述列车振动作为震源所产生地震波的采集方法,对大秦铁路线怀柔段以及京沪铁路线兖州段铁路沿线的两次观测试验记录进行了观测系统和信号品质的比较研究,分析了通过宽频地震仪和浅层地震仪所接收火车振动信号的不同特点,为再次开展野外信号采集提出了建议,并预言列车振动将成为铁路沿线进行浅层地震勘探生产中的有效震源。(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06年21期)

李衍忠,蔡英杰,向敬成[9](2000)在《宽带LFM信号数字产生与采集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采用高速数字基带和正交调制电路实现的宽带LFM脉压信号产生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 ,给出了系统产生的 70MHz带宽、2 0 μs时宽、2 0 0MHz中频LFM信号的实测频谱 ,结果表明 ,信号杂散达到 - 6 0dB。同时介绍了 10 0MHz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实现及其对数字产生LFM基带信号的采集和分析情况(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期刊2000年11期)

李兰[10](1999)在《用微机实现信号产生与数据采集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数据采集在许多实时系统中都会用到,以现代辨识理论为依据,通过对逆M序列的讨论,提出了中断方式下的数据采集系统的实现方法。(本文来源于《基础自动化》期刊1999年02期)

信号产生与采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雷达作为一种新体制雷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常规体制雷达不同,MIMO雷达具有多个发射单元和多个接收单元,可获得远大于物理阵元数的虚拟阵元,从而有效提高雷达接收孔径,提高雷达测角精度。本文围绕MIMO雷达信号产生与数据采集进行研究。本文基于集中式MIMO体制线阵雷达,给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MIMO雷达正交信号产生、采集与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案。首先确立了系统的结构组成,系统主要由信号的产生、信号的采集、数据的预处理、PCIe数据传输等功能模块构成。根据参数指标,分别设计每个模块的结构组成,阐述其工作原理。接着根据MIMO雷达发射波形特性,生成一组满足系统参数要求的正交信号。然后结合硬件平台对各功能模块进行软件编程,程序由VerilogHDL编写完成。最后对系统各模块进行调试和验证,确定系统各部分工作正常后,开展实验验证系统的整体功能,采集回波信号并进行分析处理,解析出目标的距离、速度和方位信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信号产生与采集论文参考文献

[1].苏艺飞.PXIe宽带信号收发模块采集与产生电路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8

[2].黄海波.MIMO雷达信号产生采集与传输系统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16

[3].夏梦月.噪声SAR信号产生与数据采集[D].南京理工大学.2016

[4].昌驰.光场式时栅传感器信号产生与采集的硬件系统设计[D].重庆理工大学.2016

[5].姜云耀,刘志国,张金生,王仕成.箭载计算机信号产生与数据采集系统设计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

[6].姜文刚.基于FPGA的线性调频雷达信号产生与数据采集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质量.2013

[7].高健,邓峥,戚海峰,陈毅煌,陈娟.基于GPIB任意函数信号的产生与采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

[8].韩忠东,翟培合,杨锋杰,李丽,陈颙.列车振动震源产生地震波的采集方法及信号比较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6

[9].李衍忠,蔡英杰,向敬成.宽带LFM信号数字产生与采集系统[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0

[10].李兰.用微机实现信号产生与数据采集系统[J].基础自动化.1999

论文知识图

控制端器件编程的流程图高频信号的产...信号产生与采集验证Fig.5-9Sig...任意函数信号的产生和采集方案图信号产生与采集Fig.5-8Signalg...腹部心电观测信号的产生与采集的模型...测量系统的逻辑结构音大

标签:;  ;  ;  ;  ;  ;  ;  

信号产生与采集论文_苏艺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