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路面论文_孙雅珍,程圆圆,丁敏,孙超卓

导读:本文包含了柔性路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柔性,路面,性能,强度,砂浆,水泥,美国。

柔性路面论文文献综述

孙雅珍,程圆圆,丁敏,孙超卓[1](2019)在《半柔性路面材料配合比设计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半柔性路面中水泥砂浆的灌浆效果和力学性能影响着路面的抗变形能力。通过正交试验法,分析了不同因素、不同掺量对水泥砂浆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而确定了具有高强度,高流动性和低膨胀特点的高性能水泥砂浆(HPCM)最佳配合比范围,并通过车辙试验研究了水泥砂浆的灌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膨胀剂和速凝剂对高性能水泥砂浆的性能影响显着,这3种外加剂的加入使得HPCM显示出良好的工作能力。通过综合平衡分析法确定的高性能水泥砂浆的最佳配合比,其相关性能指标与国内施工技术指标相比,养生1 d时的强度已达到施工要求,7 d强度达到现有规范的1.3~4倍且干缩率低于0.2。此外,当灌浆率大于90%时,3种半柔性材料的高温性能均满足施工要求且变形小。(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9年09期)

陆银锋[2](2019)在《橡胶沥青半柔性路面施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新型筑路材料,废橡胶粉在工业化生产的推动下得到深入发展。在路面结构施工中,掺加适量橡胶材料,可改善沥青混凝土性能。该文将橡胶沥青应用于半柔性路面,在充分了解半柔性路面结构及特点的基础上,依托具体工程,对其配合比、施工工艺进行了探讨,经施工表明,橡胶沥青半柔性路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期刊2019年18期)

彭燃,黄璇子,李仁强[3](2019)在《中美规范下柔性路面设计方法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响应国家"走出去"号召,中国企业深入拉美地区进行道路建设。由于拉美地区多采用美国规范进行路面设计,中美规范的差异成为道路建设者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为了方便相关人员充分理解两种规范的差别,本文从计算原理,计算方法,使用的材料,参数取值各方面对两种规范的设计方法进行详细对比,阐述各自优缺点,得出两国规范在计算方法及回弹模量取值等方面的差别,为同行业相关设计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彭刚,洪锦祥,邓成[4](2019)在《施工工艺对半柔性路面灌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不同施工工艺下半柔性路面的灌浆饱满度、防水性与抗水损害能力,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不同空隙率、不同堆浆时间条件下的半柔性路面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空隙率越大、堆浆时间越长的半柔性路面材料灌浆越饱满;空隙率低于26%时,半柔性路面无法满足防水性与抗水损害性能的要求,空隙率在26%左右时也要保证堆浆时间在2min左右;若要达到良好的饱满度与抗水损害性能,设计空隙率不应小于26%,堆浆时间要长于2min。(本文来源于《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期刊2019年09期)

严守靖,王洋洋,谢林林,王晓阳[5](2019)在《基于不同预留灌浆深度的半柔性路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预留不同灌浆深度的半柔性路面,其路用性能有较大的差异。为了解不同灌浆深度下路用性能的衰减规律,室内拟采用马歇尔稳定度、高温车辙、低温弯曲、水稳定性和抗滑性能来评价路用性能。试验发现:随着预留灌浆深度的增加,半柔性路面材料的马歇尔稳定度、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衰变,分别衰减了14.44%、20.19%和12.12%,并且叁者均在0~2.64mm预留灌浆深度范围的衰减速率最大,在超过7.92~10.56mm预留灌浆深度范围后趋向于稳定。此外,动稳定度和车辙深度的转折点出现在7.93mm的预留灌浆深度,在此预留深度下的动稳定度最高,车辙深度最小。结果表明:SFAC-13半柔性路面材料的路用性能在预留灌浆深度为7.92~10.56mm时最佳。(本文来源于《中外公路》期刊2019年04期)

王方立,程昊,孙鸿伟[6](2019)在《多规范体系下柔性路面结构方案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尼日利亚某公路项目为依托,调研尼日利亚典型路面结构,并调查依托项目实际交通量,采用尼、中、美、法等不同规范体系对项目交通量、路基等级、材料模量,超载等级等主要设计参数进行对比研究,并计算多规范体系下柔性路面结构方案。通过对比研究各体系下推荐的路面结构,针对性的提出依托项目的路面结构推荐方案。(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9年08期)

马蕾,温勇,彭彬,王超,张文艺[7](2019)在《不同龄期下半柔性路面灌注性水泥胶浆强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半柔性路面是指将特制水泥胶浆灌入大孔隙沥青混合料中的路面形式。灌注性水泥胶浆凝结硬化后与沥青混合料共同形成强度,对半柔性路面的承载能力有重要作用。为了研究不同龄期的半柔性路面灌注性水泥胶浆在水胶比、砂胶比、粉煤灰用量、硅灰用量、减水剂用量影响下的强度变化规律,通过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和直观分析方法对各影响因素在不同龄期的强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胶比和粉煤灰用量对水泥胶浆强度的影响较大,砂胶比、硅灰用量和减水剂用量的影响较小;随着水胶比和粉煤灰用量的增大,水泥胶浆的强度下降;随着砂胶比、硅灰和减水剂用量的增大,强度有下降趋势,但是不明显。可见,在满足灌注性水泥胶浆较好流动性和较小干缩的前提下,可以采用较小的水胶比和粉煤灰用量的净浆,使其保持良好的强度。(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9年06期)

陈远远[8](2019)在《半柔性路面材料的抗裂性能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高速公路,采用的结构都是沥青路面,由于沥青路面本身材料的特点,其在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因为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而使路面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为了改善这一缺点,半柔性材料成为路面施工中主要应用的材料之一,由其组成的半柔性路面的使用性能更加优越,可适用于多种公路和城市道路。虽然其在力学方面使用性能优良,但是存在开裂等问题,因而如何提高半柔性路面材料的抗裂性能,已经成为目前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18期)

马蕾[9](2019)在《半柔性路面灌注性水泥砂浆抗硫酸盐侵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半柔性路面是一种结合了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的新型路面形式,这种路面扬二者之长,且避其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半柔性路面主要由母体沥青混合料和灌注性水泥砂浆组成,当双方的性能优良且紧密结合时,半柔性路面就会具备良好的使用效果。可是,将半柔性路面应用于不同环境中时,材料的耐久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半柔性路面中灌注的特制水泥砂浆需要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一定的强度和较小的干缩率。当将嵌入特制水泥砂浆的大孔隙沥青混凝土路面应用于硫酸盐侵蚀地区,SO_4~(2-)会与灌注性水泥砂浆的水化产物发生反应生成膨胀破坏性物质,导致路面的整体强度下降。所以,本文在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针对半柔性路面灌注性水泥砂浆在硫酸盐侵蚀过程中的耐久性问题展开研究。论文的主要结论有以下四点:(1)借助正交试验中的极差分析方法,研究硫酸盐侵蚀前五种因素(水胶比、砂胶比、粉煤灰用量、硅灰用量、减水剂用量)对灌注性水泥砂浆基本性能以及干湿循环60d过程中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水胶比对硫酸盐侵蚀前后的各项性能均有显着影响。在硫酸盐侵蚀前,粉煤灰对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大,砂胶比对力学性能也有一定影响;减水剂对体积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在硫酸盐侵蚀后,粉煤灰对抗压强度影响较大,砂胶比对抗折强度的影响较大,硅灰对强度的影响逐渐增强。(2)以抗蚀系数为指标确定水泥砂浆的配合比:水胶比为0.5,砂胶比为0.2%,粉煤灰用量为25%,硅灰用量为2.5%,减水剂用量为0.3%。(3)应用正交试验中的直观分析方法,对硫酸盐侵蚀过程中的强度和质量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干湿循环20d时出现强度变化的转折点:起初强度快速增长,在20d后增长趋于缓慢,之后开始下降。在分析质量变化时也发现干湿循环20d的质量变化率增长更快。(4)结合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的方法解释了宏观性能变化的原因。水胶比较低(0.5)的水泥砂浆试件在放大100倍SEM图中的空隙分布较少,而水胶比较高(0.6)的试件空隙分布较多。导致SO_4~(2-)更容易进入高水胶比的试件内部造成侵蚀破坏;在干湿循环20d时,微观产物中存在钙矾石和石膏,二者的出现抑制了强度的增长,在这一时期质量的增长也主要以钙矾石和石膏为主。当干湿循环60d时,高水胶比的灌注性水泥砂浆试件中的Ca(OH)_2含量明显下降,宏观表现为试件的强度下降甚至出现断裂的现象。(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9-05-25)

刘清斌[10](2019)在《半柔性路面用高性能灌浆料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半柔性路面在高速收费站、十字路口等多种路段下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保证半柔性路面的耐久性、早期强度、和寒冷气候下的适应性问题,需要一种合适的灌浆材料来满足半柔性路面的要求。半柔性路面用高性能灌浆料是一种能够提供更高早期强度、更大流动度、适应寒冷条件的灌浆材料。通过复掺硫铝酸盐水泥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比例,研究了同时具备硫铝酸盐水泥早强的特点和具有普通硅酸盐水泥后期强度高的特点的复掺水泥,并根据试验结果确定了基本配比:砂胶比0.3,水胶比为0.44,硫铝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7∶3。通过矿物掺合料的单掺试验和正交试验发现,硅灰对早强度的提升作用最大,微珠对流动性的提升最大。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掺加6%的硅灰,9%的微珠,3%的粉煤灰对半柔性路面用高性能灌浆料的提升最大。掺入一定的石膏,不仅能够起到较大的缓凝作用还能提高一定的早期强度,解决一部分收缩问题,确定石膏掺量为10%。制备出具有早强功能的减水剂并掺入到半柔性路面用高性能灌浆料中,后通过单掺叁种缓凝剂和复掺试验发现缓凝剂的最佳掺量和比例,最后通过单掺试验发现碳酸锂、胶粉等确定各组分。通过试验优化确定半柔性路面用高性能灌浆料的最佳配比为:砂胶比0.30,水胶比0.44,硫铝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7∶3,硅灰占胶凝材料的6%,微珠占胶凝材料的9%,粉煤灰占胶凝材料的3%,石膏掺量为胶凝材料的10%,缓凝剂掺量为0.15%且硼酸∶硼砂=6∶4,碳酸锂掺量为0.08%,胶粉掺量为2%,一定量的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PC-L。为了适应冬季低温环境,进行了纤维素醚和叁种防冻剂单掺和正交试验,研究得出纤维素醚的掺加对保水性能有较大提升,且得出防冻剂的最佳选择为亚硝酸钠。(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9-05-10)

柔性路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一种新型筑路材料,废橡胶粉在工业化生产的推动下得到深入发展。在路面结构施工中,掺加适量橡胶材料,可改善沥青混凝土性能。该文将橡胶沥青应用于半柔性路面,在充分了解半柔性路面结构及特点的基础上,依托具体工程,对其配合比、施工工艺进行了探讨,经施工表明,橡胶沥青半柔性路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柔性路面论文参考文献

[1].孙雅珍,程圆圆,丁敏,孙超卓.半柔性路面材料配合比设计及性能研究[J].混凝土.2019

[2].陆银锋.橡胶沥青半柔性路面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

[3].彭燃,黄璇子,李仁强.中美规范下柔性路面设计方法比较[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

[4].彭刚,洪锦祥,邓成.施工工艺对半柔性路面灌浆的影响[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9

[5].严守靖,王洋洋,谢林林,王晓阳.基于不同预留灌浆深度的半柔性路面性能研究[J].中外公路.2019

[6].王方立,程昊,孙鸿伟.多规范体系下柔性路面结构方案对比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

[7].马蕾,温勇,彭彬,王超,张文艺.不同龄期下半柔性路面灌注性水泥胶浆强度研究[J].混凝土.2019

[8].陈远远.半柔性路面材料的抗裂性能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

[9].马蕾.半柔性路面灌注性水泥砂浆抗硫酸盐侵蚀研究[D].新疆大学.2019

[10].刘清斌.半柔性路面用高性能灌浆料的试验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柔性基层6x107轴次沥青路面剪应力随...试验加载设备ALT试验加载设备(图...沥青层底面拉应力图我国沥青路面荷载图式以弹性层状体系...柔性路面-图16-21 路面之下的排水层柔性路面-图16-20 柔性路面的组分

标签:;  ;  ;  ;  ;  ;  ;  

柔性路面论文_孙雅珍,程圆圆,丁敏,孙超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