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组份挥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层析,全息,溶液,铁矿,岩石,碎屑岩,堆积物。
组份挥发论文文献综述
申岩,张国权,付博,徐庆君,许京军[1](2005)在《对不同组份LiNbO_3∶Fe非挥发全息存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双中心模型为基础,研究了同成份和近化学比掺铁铌酸锂晶体在稳态情况下的非挥发双色二步全息存储性能.通过比较在相同记录条件下同成份(锂的摩尔浓度为48.5%)与近化学比(锂的摩尔浓度为49.5%)掺铁铌酸锂的总空间电荷场的大小可以看到,在连续光所能达到的光强范围内,近化学比LiNbO3:Fe的总空间电荷场明显大于同成份LiNbO3:Fe的总空间电荷场.但是在高光强下,同成份与近化学比LiNbO3:Fe都可以达到106V/m量级的光致空间电荷场.(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毫米波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董前民,刘立人,刘德安,戴翠霞,任立勇[2](2005)在《LiNbO_3∶Cu∶Ce非挥发全息记录掺杂组份比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研究了掺杂组份比对LiNbO3∶Cu∶Ce晶体非挥发全息记录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息记录过程中,掺杂组份比通过改变晶体的紫外光吸收特性而引起全息记录性能的改变。增加 LiNbO3∶Cu∶Ce晶体中 Cu和 Ce的掺杂组份比会导致晶体对紫外光吸收的增强,进而提高了全息记录灵敏度和固定衍射效率。在弱氧化处理的掺有CuO和Ce2O3 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 085%和0. 011%的LiNbO3∶Ce∶Cu晶体中,得到了最高的固定衍射效率ηf=32%和记录灵敏度S=0 .022 cm/J。(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05年02期)
胡耀铭,任叁香,温汉辉,邓慧敏,查庆民[3](1998)在《极性大、难挥发和热不稳定的多组份体系的简易分析方法──快原子轰击质谱与纸层析和薄层层析的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两种简便的分析方法──快原子轰击质谱与纸层析、薄层层析的联用,并举例说明了这两种方法在极性大、难挥发、热不稳定的多组份体系的分析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经济实用,可作为传统的色质联用(GC/MS和LC/MS)的补充。(本文来源于《质谱学报》期刊1998年01期)
廖晶莹,沈炳孚,邵培发,殷之文[4](1997)在《钨酸铅晶体生长及其组份挥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次报道了用坩埚下降技术生长钨酸铅(PWO)晶体;研究了提拉和坩埚下降两种技术生长PWO晶体的组份挥发,得到的结果是PbO的挥发速率高于WO3,并对一组晶体不同部位的X射线发光性能作了研究.(本文来源于《无机材料学报》期刊1997年03期)
谢珍珍,向智敏[5](1993)在《杭州墨红净油挥发组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杭州产的墨红花净油挥发组份进行分析,在90℃以下蒸馏液中,分离出54个组份,鉴定出其中30个,占总色谱峰面积的89.1%。主要成份为:β-苯乙醇(20.71%)、柠檬烯(12.49%)、苯甲醇(10.81%)、β-月桂烯(6.04%)、香茅醇(5.86%)、正乙醇(5.03%)、芳樟醇(3.84%)、2-异丙基甲苯(3.43%)、苯甲醛(2.42%)、丙酮(1.81%)、4-异丙基苯甲醇(1.57%)、甲酸苯乙酯(1.21%)和氧化芳樟醇(呋喃型,1.15%)等。(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1993年04期)
刘维屏[6](1990)在《中性废油挥发组份的GC/MS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常,炼油厂各种pH调至中性的下脚油,统称为中性废油。目前,某些工厂大都将中性废油作为燃料油使用。这种油的气味异常难闻,加之大部分工厂的油池敞开,滴漏严重,对周围居民有很大影响。由此而导致的厂群矛盾,时有发生。为此,我们对中性废油的污染进行了研究。本文以GC/MS技术测定中性废油的挥发组份,为研究其危害性提供依据。对石油及其各种产品的分析方法,文献很多。我们取不同来源的叁种中性废油,在SE-54毛细管柱上,对其挥发组份进行了定性及半定量测定。(本文来源于《上海环境科学》期刊1990年03期)
姚泰煜[7](1985)在《气相色谱在岩石矿物挥发组份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岩石矿物中的挥发组份包含着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分析工作者更多更可靠地提供这些组份的分析测试数据。如何灵敏、准确、快速地分析岩矿试样中的微量挥发组份曾是一个难题,气相色谱这项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的应用,则为解决此难题提供了较理想的手段。六十年代初,Jeffery等首先用气相色谱分析了岩石矿物中的二氧化碳和其它气体成份。七十年代初,气相色谱分析月球标本的微量挥发组份和气液包裹体的气相(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1985年02期)
J,A,Wolff,M,Storey[8](1984)在《Azores和Canary岛形成浮岩的碱性岩浆的挥发组份》一文中研究指出正如Rutherford和Heming(1978)所证实的,用热力学方法,对火山岩中常见的斑晶组合,可以测定H-O-S系统中喷发前岩浆挥发组份的丰度。这些方法,可应用于Tenerife(Canary岛)、Sao Miguel及Faial(Azores)的大气降落和熔结凝灰岩型的碱性浮岩堆积物。表明由含有可估量的次要元素的钛磁铁矿-钛铁矿矿物对,能获得可靠的温度及 fO_2的估算值。然而在流纹岩岩浆中所见到的 fO_2缓冲机理,在更碱性的液体中似乎不起作用。利用黑云母估算 fH_2O,得出高的 fH_2O值,表明与岩浆有关的强烈爆炸现象是符合的.由磁黄铁矿成分,可估算 fS_2。由气体平衡,可算出 fH_2、fH_2S、fSO_2、fSO_3。从硫组份的数据可很粗略地估算不含黑云母样品的水逸度。在碱性及钙碱性的硅铝质岩浆中,这些组份的丰度是类似的。重视有关爆炸性喷发过程中,挥发物的喷出在火山学上的含义。(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1984年01期)
杨宁[9](1983)在《从聚合物溶液中脱除大量挥发组份的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塑料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愈来愈取决于它本身的生产过程。对于诸如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等通用塑料来说,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不仅要建立具有高生产效率的生产线,而且还要尽可能简化生产过程和节省能量。塑料溶液聚合生产方法已趋向于将聚合物溶液直接浓缩,避免用水蒸汽脱除溶剂的中间(本文来源于《杭州化工》期刊1983年03期)
赵一鸣,毕承思,李大新[10](1983)在《中国主要矽卡岩铁矿床的挥发组份和碱质交代特征及其在成矿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根据对中国一些主要矽卡岩铁矿床的研究,认为在该类铁矿成矿过程中挥发组份氟、氯、H_2O等和碱质(钾、钠)交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挥发组份在矽卡岩铁矿床的矿石、围岩和矿物中的分布人们早已注意到,在许多内生矿床的矿石和蚀变岩石中常含有多量挥发组份,诸如氯、氟、硫、硼、CO_2、H_2O等。它们被称为矿化剂,对矿质的萃取、搬运和沉淀富集,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地质论评》期刊1983年01期)
组份挥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实验研究了掺杂组份比对LiNbO3∶Cu∶Ce晶体非挥发全息记录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息记录过程中,掺杂组份比通过改变晶体的紫外光吸收特性而引起全息记录性能的改变。增加 LiNbO3∶Cu∶Ce晶体中 Cu和 Ce的掺杂组份比会导致晶体对紫外光吸收的增强,进而提高了全息记录灵敏度和固定衍射效率。在弱氧化处理的掺有CuO和Ce2O3 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 085%和0. 011%的LiNbO3∶Ce∶Cu晶体中,得到了最高的固定衍射效率ηf=32%和记录灵敏度S=0 .022 cm/J。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组份挥发论文参考文献
[1].申岩,张国权,付博,徐庆君,许京军.对不同组份LiNbO_3∶Fe非挥发全息存储的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5
[2].董前民,刘立人,刘德安,戴翠霞,任立勇.LiNbO_3∶Cu∶Ce非挥发全息记录掺杂组份比的优化[J].中国激光.2005
[3].胡耀铭,任叁香,温汉辉,邓慧敏,查庆民.极性大、难挥发和热不稳定的多组份体系的简易分析方法──快原子轰击质谱与纸层析和薄层层析的联用[J].质谱学报.1998
[4].廖晶莹,沈炳孚,邵培发,殷之文.钨酸铅晶体生长及其组份挥发[J].无机材料学报.1997
[5].谢珍珍,向智敏.杭州墨红净油挥发组份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3
[6].刘维屏.中性废油挥发组份的GC/MS分析[J].上海环境科学.1990
[7].姚泰煜.气相色谱在岩石矿物挥发组份分析中的应用[J].分析试验室.1985
[8].J,A,Wolff,M,Storey.Azores和Canary岛形成浮岩的碱性岩浆的挥发组份[J].地质科技情报.1984
[9].杨宁.从聚合物溶液中脱除大量挥发组份的技术[J].杭州化工.1983
[10].赵一鸣,毕承思,李大新.中国主要矽卡岩铁矿床的挥发组份和碱质交代特征及其在成矿中的作用[J].地质论评.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