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柔性纤维混凝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柔性,混凝土,纤维,机理,合成纤维,缩尺,底层。
柔性纤维混凝土论文文献综述
秦煜,吴华,易志坚,王威娜,郑永[1](2018)在《基于断裂力学能量理论的柔性纤维混凝土阻裂机理全过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柔性纤维混凝土的全过程阻裂机理,运用断裂力学能量理论,从裂纹孕育、发生、发展、临界、恶化、破坏等整个发展阶段,构建柔性纤维混凝土的全过程阻裂增强机理模型。研究表明:出现裂纹时,外力做功转化为混凝土应变能、裂纹表面能、裂纹端部塑性应变能;裂纹穿过纤维瞬间出现局部黏结破坏,脱黏部分纤维的变形能增大;裂纹穿过柔性纤维后,部分外力做功转化为脱黏功和纤维弹塑性应变能;若柔性纤维被拔断,将消耗纤维拔断能。柔性纤维对混凝土的阻裂作用,其本质是能量传递的过程。断裂力学能量理论可以揭示柔性纤维强大的耗能阻裂作用。(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郑永[2](2018)在《柔性纤维混凝土箱梁力学性能与破坏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机分散的短切柔性纤维对混凝土具有阻裂作用,可以改善其力学性能与破坏特征。关于柔性纤维对混凝土各项力学性能的影响已有许多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1-4])。但目前柔性纤维在铁路混凝土箱梁桥上的应用研究尚少见。因此,有必要研究掺加柔性纤维的混凝土箱梁力学性能与破坏特征。本文研究目的是:掌握柔性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通过高速摄像观测试验,阐明纤维混凝土的破坏特征;开展缩尺箱梁模型试验,揭示柔性纤维混凝土箱梁力学性能,量化纤维对混凝土箱梁的增强效果。本文以典型铁路简支箱梁为原型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分别为:(1)分析了经典纤维混凝土增强理论,并用ABAQUS模拟一个400mm×200mm×1mm的有限宽板Ⅰ型裂纹有限元模型,在相同受力情况下分析其在有纤维和无纤维时的应力强度因子和应变能释放率,验证其与理论值是否吻合。主要结论:裂纹在穿过柔性纤维时,柔性纤维能有效减小裂纹前端总应力强度因子,从而抑制裂纹继续扩展;数值结果表明有纤维时的应变能释放率仅为无纤维时的79%,说明纤维可以有效减小用于产生新裂纹面增量的能量,从而有效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2)研究C55混凝土在按同一掺量掺入不同种类柔性纤维、以及按同一纤维的不同掺量掺入时的力学性能改变情况,并用高速摄像机记录其破坏过程。主要结论:柔性纤维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虽有限,但使混凝土受压破坏时基本保持原形状而非完全碎裂散开;柔性纤维可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折、轴心抗拉和抗劈裂抗拉强度,其中聚丙烯纤维较聚乙烯醇和玄武岩纤维更有利于混凝土抗折强度的提高。(3)基于相似原理,制作4片C55聚丙烯纤维钢筋混凝土箱梁缩尺模型,其中一片箱梁为对比用的素混凝土,另外叁片箱梁分别按其所占混凝土体积的0.1%、0.2%、0.3%掺入聚丙烯纤维,养护一个月后对箱梁进行力加载,采集箱梁跨中应变、挠度等数据。主要结论:掺入聚丙烯纤维可以提高钢筋混凝土箱梁的整体刚度,特别是在较高的荷载状态下,可以大幅提高箱梁抵抗挠度的能力;在相同受荷下,跨中底板的横向应变值随着纤维掺量增加而增大,且在弹塑性阶段特别是接近破坏时表现尤为明显,说明柔性纤维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箱梁的塑性变形能力。(4)基于缩尺模型箱梁试验,利用Midas/FEA建立钢筋混凝土缩尺箱梁有限元模型,按总应变原理进行非线性分析。主要结论:(1)相同加荷条件下,掺入柔性纤维后跨中挠度变小;(2)掺入柔性纤维能有效提高钢筋混凝土箱梁的承载能力;(3)纤维的掺入可增加箱梁的纵向刚度和横向刚度;(4)掺入纤维,可以减少钢筋混凝土箱梁的挠度变形。本文研究成果对于开展高性能材料提高混凝土桥梁耐久性机理研究具有理论意义;有利于将柔性纤维科学的应用于混凝土箱梁,具有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8-06-11)
王祉翔[3](2016)在《柔性纤维混凝土断裂力学阻裂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柔性纤维混凝土能有效的改善普通混凝土脆性大、韧性差、收缩大的缺点,可广泛的应用于工程实践中。本文运用断裂力学分析断裂判据,研究了柔性纤维混凝土的阻裂机理,为以后的阻裂混凝土材料研究提供方向。(本文来源于《智能城市》期刊2016年07期)
吴华[4](2016)在《柔性纤维混凝土箱梁阻裂机理分析与多尺度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裂缝是混凝土箱梁常见病害,亦是长期未完全解决的技术难题。柔性纤维性能卓越,但尚未广泛用于解决混凝土箱梁开裂问题。柔性纤维混凝土相关研究和应用集中在混凝土建筑、道路工程、桥面铺装等方面。同时,现有研究在抗裂机理研究对象、细观应力应变环境差异、箱梁试验模型截面型式和尺寸等方面仍需开展大量工作。因此,有必要研究柔性纤维对混凝土箱梁的阻裂增强机理。本文研究目的是揭示柔性纤维混凝土全过程阻裂机理,进一步完善并丰富柔性纤维对混凝土阻裂的理论研究;多尺度分析柔性纤维混凝土的构造与阻裂机理,将柔性纤维混凝土微、纳观构造与宏、细观力学性能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柔性纤维混凝土的宏观抗裂性能表现;研究柔性纤维对钢筋混凝土箱梁抗裂性能的影响,并为柔性纤维混凝土的工程应用提供帮助。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分别为:(1)基于断裂力学能量理论,从混凝土裂纹孕育、发生、发展、临界、恶化、破坏等整个发展阶段,分析能量传递演变,构建柔性纤维混凝土的全过程阻裂模型,揭示柔性纤维耗能阻裂的本质。主要结论:柔性纤维对混凝土的阻裂作用,其本质是能量传递的过程。在裂纹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裂纹发展所需能量会逐步转变为纤维拔断能。(2)通过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早龄期抗裂试验,研究不同掺量纤维对其抗裂性能的影响以及纤维合理掺量。通过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叁维CT微观试验,研究微观尺度下不同纤维掺量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内部构造特征。进行柔性纤维混凝土阻裂增强机理的多尺度构造分析。主要结论:纤维掺量与抗裂性能的提升正相关,纤维体积掺量0%~0.3%为宜。聚丙烯纤维整体呈叁维网络空间结构,单根聚丙烯纤维的形态受水泥砂浆影响。微孔隙平均体积与纤维掺量负相关,形态主要为球形和不规则空间体。柔性纤维混凝土材料在宏观、细观、微观、纳观尺度上均有不同的结构特征,柔性纤维阻裂作用体现在宏观传导,细观受力,微观改善,纳观耗能。(3)以典型铁路简支箱梁为研究对象,运用相似理论设计方案,开展完成多试验工况的柔性纤维钢筋混凝土箱梁缩尺模型试验。主要结论:柔性纤维在弹性试验工况、弹塑性试验工况以及全过程试验工况均发挥出增强结构抗裂性能的作用,降低了裂缝数量、最大宽度与总面积,并且柔性纤维阻裂作用与掺量正相关。但各试验工况柔性纤维阻裂能力不同,弹性试验工况最优,弹塑性试验工况下降,全过程试验工况再次下降。并且在全过程试验工况,低掺量纤维阻裂能力趋于一致,高掺量纤维阻裂能力更强。(4)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具有柔性纤维混凝土非线性力学特性的叁维实体模型,开展柔性纤维钢筋混凝土箱梁缩尺模型数值模拟,研究柔性纤维混凝土箱梁开裂行为。主要结论:柔性纤维阻裂能力在结构弹性阶段最优,且柔性纤维掺量越高,对混凝土抗裂性能的提升越强。裂缝首先发生在底板支座处,然后发生在底板纯弯段内,并逐渐往纯弯段内腹板发展,最后发展到纯弯段以外部位。研究成果对于开展复合材料改善混凝土桥梁耐久性的机理研究具有理论意义,有利于将高性能柔性纤维科学地应用于混凝土箱梁,更好地解决混凝土箱梁开裂难题。(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6-06-11)
张强强[5](2016)在《柔性纤维混凝土阻裂机理及在连续刚构桥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柔性纤维混凝土是以柔性纤维作为增强材的水泥基复合材料,本文采用理论分析、试验研究与有限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柔性纤维混凝土的阻裂机理和柔性纤维的阻裂效果及影响因素,并依托实际工程,研究柔性纤维对大体积混凝土早期裂缝的阻裂效果。通过以上研究工作以期进一步完善柔性纤维混凝土的阻裂机理,指导柔性纤维混凝土的工程应用。论文提出了基于能量平衡理论的柔性纤维混凝土阻裂机理。分析表明,纤维通过耗能提高材料的断裂韧性或减小裂纹扩展力起到阻裂的作用,在裂纹尖端穿过纤维的瞬间,单根纤维所消耗的能量是巨大的,同时横跨裂纹而未被拔出或拉断的一系列纤维所消耗能量的总和也是很大的;纤维耗能与纤维长度、掺量、直径以及界面比表面能(粘结强度)等有关,且纤维长度越长、掺量越高、直径越小以及界面比表面能(粘结强度)越大,纤维耗能越多、阻裂效果越好。通过抗折试验、塑性收缩试验、断裂韧性与断裂能试验以及摆锤冲击试验,研究纤维长度和纤维掺量对抗折强度、塑性收缩阻裂、断裂韧性与断裂能以及冲击断裂能的影响程度和规律。聚酯纤维对抗折强度有一定的影响,对断裂韧性、冲击断裂能影响较大,且对断裂能影响很大,同时可以提高水泥基材早期塑性收缩阻裂的性能,总体而言,随着纤维长度的增加和纤维掺量的提高,纤维的阻裂和增强效果越好。通过建立具有中心穿透裂纹的平面应力有限元模型,并基于裂尖应力和裂尖沿裂纹线方向的应力强度因子说明了柔性纤维的阻裂作用,且纤维长度越长、掺量越高,阻裂效果越好。本文试验结果及有限元分析结果符合基于能量平衡理论的柔性纤维混凝土阻裂机理,验证了文中所提阻裂机理的合理性。依托重庆南川至贵州道真高速公路某连续刚构桥工程,研究柔性纤维对大体积混凝土早期裂缝的阻裂效果,并建立0号块模型对比分析柔性纤维的掺入对0号块收缩裂缝的影响。柔性纤维可以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早期裂缝的抗裂性能,现场掺有聚酯纤维的连续刚构桥梁段相较于传统未掺纤维的梁段裂缝数量少、开展程度低;有限元分析的连续刚构桥0号块收缩裂缝主要分布于箱梁的底板和腹板,且考虑了聚酯纤维后开裂的混凝土单元数量较普通混凝土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但有限元计算结果差于现场应用的阻裂效果。(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6-04-16)
葛庆子,马华[6](2012)在《带纤维混凝土耗能器底层柔性结构的抗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底层柔性结构竖向刚度突变明显,震害往往较其他结构形式严重。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提出的方法大多数都会影响其使用功能的发挥。本文将粗合成纤维混凝土耗能器应用于底层柔性结构中,用以改善其抗震性能,并对模型结构进行地震动模拟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粗合成纤维混凝土耗能器能够较好地控制结构的层间变形,从而在保证发挥底层柔性结构使用功能优势的前提下,提高其抗震性能。基于试验结果,对耗能器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性能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分析表明:耗能器能够先于结构主体构件进入塑性,从而保护了结构主体构件的安全。(本文来源于《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期刊2012年05期)
葛庆子[7](2011)在《带粗合成纤维混凝土耗能器底层柔性结构理论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底层大空间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提出一种新型耗能装置——混凝土耗能器,即由多根(含单根、双根,一般为3-5根)高度约为层高的1/3~1/2的混凝土延性柱及其刚性支座组成,可设置于底层柔性结构的底层或高层结构的层间等位置,以提高结构的抗震耗能、控制损伤和耐久性能。并以结构振动台试验为依托,分析了其抗震性能,得到了关于这种新型耗能装置的重要结论。本文根据动力相似性原理建立了1/5带粗合成纤维混凝土耗能器的底部大空间结构缩尺模型,对模型结构进行了模态测试,进行了不同地震加速度记录作用下的振动台试验,完成了如下研究工作:1.考虑结构临跨荷载和子结构边界条件,通过对比分析选取原型结构中典型的两跨作为试验研究对象,忽略相邻结构对整体刚度的影响,并对结构梁板进行了适当简化,建立了该结构的1/5缩尺试验模型,通过材性试验和模型自振特性测试,结合理论分析结果对模型的动力相似关系进行了修正2.在SAP2000下建立了模型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考虑带混凝土耗能器和不带混凝土耗能器两种工况,通过动力时程计算得到不同工况下结构地震反应,理论分析表明,纤维粗合成纤维混凝土耗能器能有效地减小底层结构的地震反应,并能有效控制其层间位移。实际工程采用纤维混凝土耗能器后,罕遇地震下底层结构的层间位移反应和楼层绝对位移明显减小,各楼层的加速度反应也有一定幅度的减小3.实际工程罕遇地震作用下下部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可以控制在1/500以内,楼层加速度反应小于地面输入,减小了非结构构件和室内物品及设施的破坏,有效改善了底层结构的抗震性能。而上部结构也没有出现明显的位移和加速度反应加剧。4.对1/5模型结构进行了不同地震加速度记录作用下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得出的模型周期值较理论分析略小,原因为模型试验配重分布与理论分析有一定误差;试验得到的结构各工况加速度和速度反应与理论分析的结果基本相符合;粗合成纤维混凝土耗能器连接处出现破坏,表明连接处的设计有待改进。(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1-06-21)
赵朝华,李建伟,魏姗[8](2010)在《柔性纤维混凝土的新K_R阻力曲线和双K断裂参数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徐世烺和H.W.Reinhardt提出的虚拟裂缝扩展粘聚力的新阻力曲线和双断裂准则,以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为例,对柔性纤维混凝土的阻裂机理进行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总结出柔性纤维对于混凝土的阻裂作用规律,可供同行参考。(本文来源于《交通标准化》期刊2010年21期)
张铁夫[9](2009)在《以提高粘结力为核心的柔性纤维混凝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柔性纤维混凝土、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在路面中的应用研究”为依托,论述了柔性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阻裂增强机理,并首次提出了以提高粘结力为核心的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思想。论文从柔性纤维在改善水泥混凝土微观结构中的作用、基于断裂力学中柔性纤维的阻裂和增强机理等方面出发,提出了纤维在混凝土中的“阻裂墙”效应、纤维的阻裂增强过程,同时分析阐述了纤维混凝土的阻裂增强机理。通过试验研究了柔性纤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裂强度、冲击强度、塑性收缩性能以及断裂韧性等方面。研究表明,提高纤维体积掺量、增大长径比、减小纤维直径均能增加纤维的总表面积,增大纤维与混凝土的总粘结力,提高纤维的阻裂和增强效果。以提高粘结力为核心的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思想的提出,解释了纤维混凝土的阻裂增强机理、揭示了影响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关键因素。以提高纤维与混凝土间的粘结强度和提高纤维的总粘结面积为出发点,进行纤维选型;以控制收缩开裂作为限制混凝土初始缺陷的手段,确定纤维最小体积掺量;以有效粘结力为尺度,控制纤维的最大体积掺量,最后得出最佳的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09-04-01)
王福敏,杨世聪,龚斌[10](2008)在《柔性纤维混凝土(砂浆)断裂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材料的断裂能是一个最为重要的混凝土非线性断裂力学参数,其大小标志着材料裂纹扩展的难易程度,对分析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几种柔性纤维混凝土(砂浆)试件的断裂能对比试验,研究不同纤维对混凝土(砂浆)试件断裂性能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为桥梁设计、施工和加固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技术》期刊2008年06期)
柔性纤维混凝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机分散的短切柔性纤维对混凝土具有阻裂作用,可以改善其力学性能与破坏特征。关于柔性纤维对混凝土各项力学性能的影响已有许多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1-4])。但目前柔性纤维在铁路混凝土箱梁桥上的应用研究尚少见。因此,有必要研究掺加柔性纤维的混凝土箱梁力学性能与破坏特征。本文研究目的是:掌握柔性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通过高速摄像观测试验,阐明纤维混凝土的破坏特征;开展缩尺箱梁模型试验,揭示柔性纤维混凝土箱梁力学性能,量化纤维对混凝土箱梁的增强效果。本文以典型铁路简支箱梁为原型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分别为:(1)分析了经典纤维混凝土增强理论,并用ABAQUS模拟一个400mm×200mm×1mm的有限宽板Ⅰ型裂纹有限元模型,在相同受力情况下分析其在有纤维和无纤维时的应力强度因子和应变能释放率,验证其与理论值是否吻合。主要结论:裂纹在穿过柔性纤维时,柔性纤维能有效减小裂纹前端总应力强度因子,从而抑制裂纹继续扩展;数值结果表明有纤维时的应变能释放率仅为无纤维时的79%,说明纤维可以有效减小用于产生新裂纹面增量的能量,从而有效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2)研究C55混凝土在按同一掺量掺入不同种类柔性纤维、以及按同一纤维的不同掺量掺入时的力学性能改变情况,并用高速摄像机记录其破坏过程。主要结论:柔性纤维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虽有限,但使混凝土受压破坏时基本保持原形状而非完全碎裂散开;柔性纤维可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折、轴心抗拉和抗劈裂抗拉强度,其中聚丙烯纤维较聚乙烯醇和玄武岩纤维更有利于混凝土抗折强度的提高。(3)基于相似原理,制作4片C55聚丙烯纤维钢筋混凝土箱梁缩尺模型,其中一片箱梁为对比用的素混凝土,另外叁片箱梁分别按其所占混凝土体积的0.1%、0.2%、0.3%掺入聚丙烯纤维,养护一个月后对箱梁进行力加载,采集箱梁跨中应变、挠度等数据。主要结论:掺入聚丙烯纤维可以提高钢筋混凝土箱梁的整体刚度,特别是在较高的荷载状态下,可以大幅提高箱梁抵抗挠度的能力;在相同受荷下,跨中底板的横向应变值随着纤维掺量增加而增大,且在弹塑性阶段特别是接近破坏时表现尤为明显,说明柔性纤维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箱梁的塑性变形能力。(4)基于缩尺模型箱梁试验,利用Midas/FEA建立钢筋混凝土缩尺箱梁有限元模型,按总应变原理进行非线性分析。主要结论:(1)相同加荷条件下,掺入柔性纤维后跨中挠度变小;(2)掺入柔性纤维能有效提高钢筋混凝土箱梁的承载能力;(3)纤维的掺入可增加箱梁的纵向刚度和横向刚度;(4)掺入纤维,可以减少钢筋混凝土箱梁的挠度变形。本文研究成果对于开展高性能材料提高混凝土桥梁耐久性机理研究具有理论意义;有利于将柔性纤维科学的应用于混凝土箱梁,具有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柔性纤维混凝土论文参考文献
[1].秦煜,吴华,易志坚,王威娜,郑永.基于断裂力学能量理论的柔性纤维混凝土阻裂机理全过程分析[J].公路工程.2018
[2].郑永.柔性纤维混凝土箱梁力学性能与破坏特征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8
[3].王祉翔.柔性纤维混凝土断裂力学阻裂机理研究[J].智能城市.2016
[4].吴华.柔性纤维混凝土箱梁阻裂机理分析与多尺度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
[5].张强强.柔性纤维混凝土阻裂机理及在连续刚构桥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
[6].葛庆子,马华.带纤维混凝土耗能器底层柔性结构的抗震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2
[7].葛庆子.带粗合成纤维混凝土耗能器底层柔性结构理论与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
[8].赵朝华,李建伟,魏姗.柔性纤维混凝土的新K_R阻力曲线和双K断裂参数的试验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0
[9].张铁夫.以提高粘结力为核心的柔性纤维混凝土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
[10].王福敏,杨世聪,龚斌.柔性纤维混凝土(砂浆)断裂能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