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喷雾热解法制备YBO_3∶Eu球形发光粉(论文文献综述)
张永飞[1](2021)在《YxGd(1-x)BO3:Eu3+发光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稀土硼酸盐是性能优良的发光基质,它具有高真空紫外透过率、优异的光学损伤阈值、以及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同时,硼酸根离子中的B-O化学键有多种配位方式,使得硼酸盐可以被不同光源激发。Eu3+具有简单的能级结构和电子组态,容易被外界能量激发而发射出较好的单色光,所以Eu3+经常被用做荧光粉的激活剂。以硼酸盐为基质,Eu3+作为激活剂,可以合成发光性能稳定的荧光粉。稀土硼酸盐荧光粉具备较好的稳定性以及良好的发光性能,其在高清晰度投影电视、无汞荧光灯、等离子平板显示(PDP)等众多产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红色荧光粉中YBO3:Eu3+和Gd BO3:Eu3+是最常用的硼酸盐基质荧光粉,而这两种荧光粉的发光性能都不太理想,所以如何提高稀土硼酸盐荧光粉的发光性能备受关注。本文主要研究复合基质稀土硼酸盐荧光粉及非稀土金属阳离子掺杂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为了改善单基质稀土硼酸盐红色荧光粉的发光性能,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复合基质的YxGd(1-x)BO3:Eu3+荧光粉,并对所制备的复合基质荧光粉进行非稀土金属离子Mn+(K+、Li+、Mg2+、Al3+)的掺杂。通过PL、XRD和SEM等表征方法对该荧光粉的发光强度、量子效率、物相组成、表面形貌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不同金属离子在不同掺杂量下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所得结论如下:(1)当Y3+与Eu3+和Gd3+与Eu3+的摩尔比都为20:1时,YBO3:Eu3+和Gd BO3:Eu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最好。并且它们的结晶度良好,均属于六方晶相。因此就以20:1做为最佳的基质离子与Eu3+的掺杂比来制备复合基质的YxGd(1-x)BO3:Eu3+荧光粉。(2)不同x取值所制备的YxGd(1-x)BO3:Eu3+荧光粉均属于六方晶相。当x为0.6时(即Y3+:Gd3+=6:4),YxGd(1-x)BO3:Eu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最好,与单基质的YBO3:Eu3+和Gd BO3:Eu3+荧光粉相比,其发光强度分别提高了39.47%和75.77%,量子效率分别提高了60.53%和93.11%。并且两者都随着x取值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3)不同金属阳离子Mn+(K+、Li+、Mg2+、Al3+)掺杂的Y0.6Gd0.4BO3:Eu3+:Mn+荧光粉,无论金属阳离子的掺杂量为多少,Y0.6Gd0.4BO3:Eu3+:Mn+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均没有发生变化,仍属于六方晶相。并且其主要形貌都是由片状晶粒组成的球形颗粒物。(4)掺入金属阳离子K+、Li+、Mg2+后与未掺杂前相比,Y0.6Gd0.4BO3:Eu3+:Mn+荧光粉的发光性能都有所改善。当K+的掺杂量为1%时,Y0.6Gd0.4BO3:Eu3+:K+荧光粉的发光性能最好,与未掺杂前相比量子效率和发光强度分别提高了49.83%和55.73%。当Li+的掺杂量为1%时,Y0.6Gd0.4BO3:Eu3+:Li+荧光粉的发光性能最好,与未掺杂前相比量子效率和发光强度分别提高了13.95%和5.78%。当Mg2+的掺杂量为1%时,Y0.6Gd0.4BO3:Eu3+:Mg2+荧光粉的发光性能最好,与未掺杂前相比量子效率和发光强度分别提高了21.37%和25.12%。(5)Al3+掺杂后,无论Al3+的掺杂量为多少,Y0.6Gd0.4BO3:Eu3+:Al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都要比未掺杂前差。但Y0.6Gd0.4BO3:Eu3+:Al3+荧光粉的量子效率和发光强度均随着掺入Al3+量的不断增加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Al3+的掺杂量为5%时,Y0.6Gd0.4BO3:Eu3+:Al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最好,但是与未掺杂前相比其量子效率和发光强度还是分别降低了15.87%和14.52%。综上所述,水热法制备的硼酸盐复合基质荧光粉具有良好的结晶性能,适量的掺入合适的非稀土金属离子能够改善其发光性能。
杨雪[2](2019)在《高温机械力化学法制备氧化物基—掺杂稀土Eu3+、Ce3+发光材料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稀土发光材料因其优点显着,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光源照明、电视机显色材料、农用光转换材料、X射线荧光粉、发光涂料及发光油墨等。我国稀土资源丰富且品种多样,但应用技术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出口以原材料和粗加工产品为主,进口则以半成品以及高技术产品为主。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稀土功能材料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但仍与世界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荧光粉的发光性能受制备方法的影响较大,因此改进荧光粉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本文探索了制备稀土荧光粉体的一种新合成方法——高温机械力化学法。实验对比了不同的工艺条件对材料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制备荧光粉的最佳工艺,并对比了高温机械力化学法与传统制备方法对荧光粉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化学沉淀法制备Y2O3:Eu3+荧光粉体的最佳工艺为:煅烧工艺为800℃×3h,Eu3+掺杂量为11mol%;高温机械力化学法制备Y2O3:Eu3+荧光粉的最佳制备工艺为:球料比为15:1,高温球磨工艺为600℃×3h,Eu3+掺杂量为12mol%;高温机械力化学法与化学沉淀法相比煅烧温度降低了 200℃,高温机械力化学法制得粉体的粒径更小,约为10μm~20μm,且分散性更好。化学沉淀法制备ZnO:Eu3+的最佳工艺为:Eu3+掺杂量为1.0mol%,煅烧工艺为900℃×3h;高温机械力化学法制备ZnO:Eu3+的最佳工艺为:球料比为20:1,Eu3+掺杂量为2.5mol%,高温球磨工艺为450℃×3h;高温机械力化学法与化学沉淀法相比煅烧温度降低了 45℃,高温机械力化学法制备粉体的分散性好于化学沉淀法。高温机械力化学法制备Sr2CeO4:Eu3+粉体的最佳工艺为:高温球磨工艺为900℃×2h,Eu3+掺杂量为12mol%;传统的高温固相法制备Sr2CeO4:Eu3+粉体通常需要在1000℃以上进行长时间的煅烧,与之相比高温机械力化学法降低了反应温度,减少了反应时间;高温机械力化学法与柠檬酸-凝胶法相比煅烧温度降低了 300℃;高温机械力化学法制备的Sr2CeO4:Eu3+粉体具有较好的发光性能,粉体的粒径小、颗粒尺寸分布窄、颗粒分散均匀。溶胶-凝胶法制备掺杂SiO2:Eu3+发光粉体的最佳工艺为:Eu3+掺杂量为2.0mol%,煅烧工艺为900℃× 2h;高温机械力化学法制备Eu3+掺杂SiO2发光粉体的最佳工艺为:Eu3+掺杂量为4.0mol%,球料比例为10:1,高温球磨工艺为600℃×2h;高温机械力化学法与溶胶-凝胶法相比煅烧温度降低了 300℃,且其制得荧光粉体的发光强度更大。化学沉淀法制备YAG:Ce3+荧光粉的最佳煅烧工艺为1000℃ ×2h,采用高温机械力化学法制备YAG:Ce3+荧光粉的最佳高温球磨工艺为700℃×2h。高温机械力化学法与化学沉淀法相比煅烧温度降低了 300℃,高温机械力化学法制备的YAG:Ce3+荧光粉发光强度更大,且粉体结晶性良好。高温机械力化学法制备CTMA荧光粉体,在900℃下球磨1h得到了 CTMA粉体。样品多为球状颗粒,粒径大约为10 μm~20 μm,具有良好的分散性。高温机械力化学法能够明显降低反应活化能,极大地提高了粉体颗粒的活性、细化晶粒,可改善产物颗粒分布的均匀性、增强基体间界面的结合性能、促进固态离子扩散和诱发低温化学反应。与传统高温烧结技术相比,该法在煅烧的同时存在机械力,可有效地防止物料颗粒因温度升高而长大,有利于得到分散均匀、形貌规则的粉体材料;另外,由于机械能转变为热能,为体系提供了大量的热量,从而降低了烧结过程中高温加热的温度和时间,节省了能源。研究结果对于低成本制备高质量的稀土荧光发光材料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张凯[3](2017)在《水热法合成YBO3:Eu3+粉体及发光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出YBO3为基质的红色发光材料,采用XRD、SEM、荧光分光光度计等表征手段对生成样品粉体进行分析,研究了生成YBO3粉体的条件以及仅改变某一反应条件对YBO3粉体结晶性能和形貌的影响,并探究了YBO3为基质的红色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及改善方法,得到如下研究成果:采用Y(NO3)3·6H2O粉体溶于去离子水得到溶液,加入HBO3,用氨水调节pH,在恒温磁力搅拌器上剧烈搅拌30分钟,将其放入水热釜后,在干燥箱中以不同的温度加热若干小时,得到反应样品后,经过抽滤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最终目标产物。研究pH、温度和加热时间对生成YBO3粉体结晶性能与形貌的影响,得到如下结果:(1)pH过高或过低,反应时间过短,反应温度低于180度,都没法生成结晶的硼酸钇粉体。(2)pH对硼酸钇粉体的形貌和粒径有显着影响,温度为180度,时间为5小时,pH值在4-9之间形成的YBO3为花簇状球形聚集体,且聚集体尺寸随pH值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pH值为11时只能得到无定型的YBO3沉淀。(3)温度对硼酸钇的形貌和粒径大小有调节作用:当保持pH=6,时间为5小时,温度为180度、190度、200度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生成纳米片构成的花簇状球形聚集体,纳米片越来越密集;当保持pH=9,时间为5小时,温度为180℃到200℃时,生成硼酸钇粉体为由片状晶体组成的花簇状球形聚集体,聚集体粒径随温度升高逐渐增大;当温度在210℃到240℃时,生成片状YBO3粉体;当保持pH=11,时间为5小时,温度为180度、200度、220度、240度时,生成物从非晶态,初步结晶,结晶度低到结晶度高的转变。并且生成二维的片状晶的尺寸逐渐增大,纳米片逐渐变薄。(4)反应时间对生成物的结晶情况和形貌有影响,并且在时间为10小时时,结晶度最高。(5)阳离子(Y3+)浓度的增加,对结晶度的影响不大,对其形貌有所影响。采用类似的实验步骤制备出掺杂不同量Eu3+离子的YBO3:Eu3+发光材料,采用XRD对样品进行物相分析,发现制备出的粉体的XRD衍射图谱与纯YBO3粉体一致,说明Eu3+离子置换了Y3+离子,占据了它的格位,形成取代固溶体。以394nm波长的光激发Y1-xBO3:Eu3+x(X=0.01、0.03、0.05、0.07、0.09、0.11)样品得到发射光谱,实验结果表明当X=0.01时,Eu3+离子所占格位周边环境的对称性高,大部分Eu3+离子占据反演对称中心格位上,其余都为Eu3+所占格位周边环境的对称性低,此时大部分的Eu3+离子占据非对称中心格位。样品的发光强度随着X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且在X=0.07达到最大,这是由于掺杂激活剂浓度过高出现了“浓度猝灭”减弱了发光强度。为了改良YBO3:Eu3+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共掺杂了Cu2+离子,经过荧光光谱分析表明,作为敏化剂的Cu2+离子,可以有效地增强Eu3+离子的发射光谱强度,同时增加YBO3:Eu3+发光材料的色纯度。
毕颖,王国胜,田彦文[4](2013)在《稀土硼酸盐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硼酸盐发光材料的研究是一个比较活跃的领域。由于硼酸盐基质结构组成的多样性及结构中B-O配位方式的不同,适合作不同光源激发的基质材料,使其在照明、通讯、显示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日渐突显,被认为是很有实用价值的发光材料,很多学者在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简述了国内外硼酸盐发光材料的总体研究状况,根据阳离子的掺入情况,从单金属硼酸盐基质和多金属硼酸盐基质角度,综述了稀土硼酸盐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为硼酸盐发光材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张利[5](2012)在《稀土掺杂硼酸盐、钼酸盐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光致发光性质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科学技术和物质生活的不断进步,对高品质荧光粉的要求逐渐提高。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稀土三基色荧光粉,其中主要是由Eu3+、Eu2+、Tb3+或Mn2+等离子激活的硅酸盐、硼酸盐或铝酸盐等基质材料。其中红色荧光粉存在着发光效率低,单色性不好等缺点,因此对红粉的开发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基质材料的种类是影响发光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对新型基质材料、合成方法的开发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利用水热法在低温下制备了YBO3:Eu3+、CaMoO4:Eu3+、NaY(MoO4)2:Eu3+、Zn4O(BO2)6:Tb3+, Ce3+4种荧光粉,通过XRD、SEM、PL、FT-IR及EDS等手段测定并表征了4种荧光粉的结构形貌及其发光性质,并探讨了稀土掺杂浓度及敏化离子对产物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稀土Eu3+离子掺杂制备了硼酸盐和钼酸盐基质红色荧光粉,基质材料的晶格结构会影响Eu3+离子的跃迁选择。CaMoO4和NaY(MoO4)2基质为非对称的晶格结构,Eu3+离子的加入促进了晶格的混乱程度,从而促进了5D0→7F2的电偶极跃迁,因此主发射峰为615nm的红光发射;而在YBO3基质中,由于Eu3+离子进入晶体后占据着反演对称中心的格位,5D0→7F1的磁偶极跃迁较强,因此以593nm的橙光发射峰为主。高浓度的Eu3+离子会发生浓度猝灭效应,文中通过实验找到了3种荧光粉的最佳Eu3+离子掺杂浓度,并对不同激发光下的荧光光谱及红橙比进行了比较。以Zn4O(BO2)6为基质掺杂稀土Tb3+离子制备了Zn4O(BO2)6:Tb3+绿色荧光粉,通过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产物有2条较明显的发射峰,其中545nm的绿光强度最大,492nm的发射峰次之;当共掺杂Ce3+离子后,Zn4O(BO2)6:Tb3+, Ce3+的吸收谱带红移到Ce3+离子的吸收谱带,由于Ce3+离子敏化作用,使其发光强度增加数倍。同时考察了Tb3+离子与Ce3+离子的掺杂比例对发光的影响,结果表明Tb3+:Ce3+=1:2为最佳的共掺杂比例。
王林生[6](2012)在《PDP用蓝、绿色荧光粉的合成及光谱性质》文中指出等离子平板显示技术(Plasma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消除了画面几何变形,具有聚焦清晰、亮度均匀、色彩纯度高、对比度高,画面大、视角宽阔等一系列优点,是高清电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它已成为最有希望的大屏幕高清晰度的平板显示技术。荧光粉是决定显示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PDP荧光粉用147nm或172nm的真空紫外线激发,因此,要求其应具备热稳定性好、发光效率高、粉体粒度小、粒径分布范围较窄、色纯度高、余辉时间短等性能。目前,PDP商用荧光粉的性能还存在许多缺陷:(1)红粉:Y2O3:Eu3+发光效率相对比较低,而(Y,Gd)BO3:Eu3+色纯度不高;(2)蓝粉:Eu2+激活的BaMgAl10O17(BAM)荧光粉稳定性差,光色变化大;(3)绿粉:Zn2SiO4:Mn2+余辉时间太长。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利用XRD、SEM、粒度、荧光粉性能分析等手段,对PDP用(La,Ce,Tb)BO3和Ln(BO3,PO4):Ce3+,Tb3+绿色荧光粉的合成与光谱特性、BAM:Eu2+蓝色荧光粉的合成及抗热劣化性能进行了研究;以BAM:Eu2+荧光粉为合成对象,研究了助熔剂对BAM:Eu2+荧光粉合成机理和发光性能的影响;以SrAl2O4:Eu,Dy发光材料为合成对象,对喷雾热解制备稀土发光材料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高温固相法合成的(La,Ce,Tb)BO3绿色发光粉的晶体结构和LaBO3相同,Ce3+, Tb3+的掺入没有改变基质晶体结构,发光粉颗粒大小均匀,形貌规则,粒度在5μm左右。随Tb3+含量的增加样品中TbBO3相增加,当Tb含量达15%(mol)及以上时,TbBO3杂相含量增加更为明显。(La,Ce,Tb)BO3的光谱性质表明,在(La,Ce,Tb)BO3的发射和激发光谱中除了有铽的特征发射和激发峰外,还有Ce3+的特征激发峰和发射峰。(La,Tb)BO3的激发光谱和(;La,Ce)BO3发射光谱存在重叠,这为Ce3+→Tb3+的能量传递创造了条件。在(La,Ce,Tb)BO3中存在铈、铽的浓度猝灭效应,固定铈或铽的情况下,增加铽或铈的含量,(La,Ce,Tb)BO3的发射主峰的相对强度均呈先升后降的态势。固定铈铽比时,(La,Ce,Tb)BO3的发射主峰的相对强度随镧的增加先升后降,当镧含量为70%时,发射主峰相对强度最高。镧含量为80%时,在较宽的Ce/Tb范围内,能得到发光性能较好的(La,Ce,Tb)BO3样品。固定镧含量时,当镧含量为80%及以内时,(La,Ce,Tb)BO3的发射主峰的相对强度随Ce/Tb的增大先升后降,当铈铽比为3/1时,(La,Ce,Tb)BO3的发射主峰的相对强度达到最大。对(La,Ce,Tb)BO3的发射谱图与商品粉(La,Ce,Tb)PO4进行了比较,两者的发射主峰都在541nm处,(La,Ce,Tb)BO3在489nm处的发射峰稍有红移,计算表明,(La,Ce,Tb)BO3的发光亮度达到商品粉(La,Ce,Tb)PO4的94.7%,是一很有应用前景的绿色发光粉。(2)以自制磷酸硼(BP04)及稀土化合物为原料,采用一步烧成法合成了具有良好结晶的Ce3+,Tb3+激活的Ln(BO3,PO4)(Ln=La, Y, Gd)荧光粉,并对其在147nm激发下的光谱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n(BO3,PO4):Ce3+,Tb3+(Ln=Y, La, Gd)激发光谱是由来自B033-和P043-的120-175nm基质敏化带和来自Tb3+离子的4f→5d跃迁的175-300nm多宽带组成;改变基质稀土离子,发射光谱中的荧光分支比和色坐标也随之改变,其中以Gd(BO3,PO4):Ce3+,Tb3+荧光粉的荧光分支比为最高;拟合Gd(BO3,PO4):Ce3+,Tb3+荧光粉的衰减曲线后,得出其荧光寿命为2.92ms,10%的余辉为6.7ms,优于Zn2SiO4:Mn2+商品粉,能够满足PDP器件的要求。高温固相一步法是一行之有效的稀土硼酸盐发光材料合成方法,在较低合成温度条件下,便可得到与传统高温固相法晶型结构相同、结晶更完整的样品。高温固相一步法合成的Ln(BO3,PO4):Ce3+,Tb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优于传统高温固相法所制备的荧光粉。(3)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BaMgAl10O17:Eu2+(BAM:Eu2+)蓝色荧光粉。研究表明:合成工艺条件,诸如激活离子浓度、烧结温度和时间、还原温度和时间等,对BAM晶体结晶度、物相纯度、粉体颗粒形貌和发光强度有较大影响;少量Sr取代Ba对基质晶体结构的影响很小,Sr的掺入使BAM蓝粉的相对发光亮度下降,但可以提高其抗热劣化性能。采用实验所获得的较优条件所制备的Ba0.82Sr0.08MgAl10O17:Eu0.1蓝粉粒度为3.24gm,色坐标为x=0.0151、y=0.075(与商品粉的色坐标x=0.0145、y=0.072接近),发光亮度基本相当,相对亮度为商品粉的98.3%,抗热劣化性能优于商品粉,符合PDP用蓝色荧光粉的要求。采用不同的助熔剂,均能制备出BAM:Eu2+发光材料,且样品的形貌更规整、颗粒大小更趋均一;Eu2+的掺入对基质晶体结构没有明显的影响;随着烧结时间的延长,样品结晶更趋完整、杂相减少,粉体发光强度随之提高;采用不同的助熔剂,合成反应的机理发生变化,所得样品的结晶完整性、杂相组成和含量、发光中心的分布、粉体粒径等性能产生相应变化,最终导致样品的发光性能发生改变,样品的特征发射峰强度随AlF3、H3BO3、 MgF2、Li2CO3、无助熔剂依次降低。(4)以SrAl2O4:Eu,Dy为合成对象,考察了喷雾热解法合成稀土发光材料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只要控制好工艺技术条件,喷雾热解法是一可取的合成稀土发光材料的方法;较之高温固相法,喷雾热解法能在较低的温度下制备具有分散性好、粒度小、粒径分布窄(2μm~5μm)、形貌规则(实心球形)、发光性能优良等优点的发光材料。喷雾热解两段法制备的SrAl2O4:Eu,Dy发光材料的晶体结构与a-SrAl2O4磷石英晶体结构相同,掺杂Eu、Dy对晶体结构的影响很小。金属离子总浓度、热解温度和还原温度对产物的形貌、粒度分布、发光性能有较大影响。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产物的发射主峰位置发生红移。添加剂的使用能明显改善和修饰材料的形貌、增强材料的初始亮度、延长材料的余辉时间(柠檬酸的使用会缩短材料的余辉时间)。柠檬酸的加入有助于获得实心球形颗粒,乙醇除了良好的分散性,还能有效的增大颗粒的球形度,但无法获得实心颗粒,PEG能够起到分散剂和稳定剂的作用。当三种添加剂同时使用时可获得初始亮度高、余辉时间长、分散性好、粒度小、粒径分布窄(2μm~5μm)的实心球形颗粒。
王林生,李敏,赖华生,文小强,周健,黄可龙[7](2011)在《喷雾热解法制备球形SrAl2O4:Eu,Dy长余辉发光材料》文中研究表明采用喷雾热解两段法制备了SrAl2O4:Eu,Dy长余辉发光材料,利用SEM、荧光长余辉亮度测试、F-4500荧光分光光度等方法分析了不同制备工艺条件下SrAl2O4:Eu,Dy发光材料的形貌、余辉性能以及光谱性能的变化。采用喷雾热解两段法可制备出余辉性能良好的球形SrAl2O4:Eu,Dy长余辉发光材料。前驱体溶液浓度、热解温度、添加剂对产物的形貌、粒度分布、发光性能有较大影响。较之高温固相法,喷雾热解法制备的SrAl2O4:Eu,Dy具有合成温度低、发光性能好、形貌好、粒度分布窄等优点。
王林生,李敏,赖华生,文小强,周健,黄可龙[8](2011)在《SrAl2O4: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喷雾热解制备及其表征》文中研究说明采用喷雾热解两段法制备了SrAl2O4∶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并利用XRD、SEM、荧光长余辉亮度测试等方法分析了不同制备工艺条件下SrAl2O4∶Eu2+,Dy3+发光材料的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喷雾热解两段法可制备出球形SrAl2O4∶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SrAl2O4∶Eu2+,Dy3+的晶体结构与α-SrAl2O4磷石英晶体结构相同。热解温度、还原温度、添加剂对产物的形貌、粒度分布、发光性能有较大影响。较之高温固相法,喷雾热解法制备的SrAl2O4∶Eu2+,Dy3+具有发光性能好、形貌好、粒度分布窄等优点。
李敏[9](2011)在《喷雾热解法制备SrAl2O4:Eu2+,Dy3+及其性能表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综述了稀土离子激活的碱土铝酸盐蓄光材料的研究现状,特别是铕镝共激活的碱土铝酸锶长余辉材料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制备方法以及发光机理。采用喷雾热解法合成了球形SrAl2O4: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了不同制备工艺条件对SrAl2O4:Eu2+,Dy3+发光材料的结构、形貌、粒度分布、余辉性能及光谱性能的影响,并与高温固相法所制备的SrAl2O4: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SrAl2O4: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SrAl2O4:Eu2+,Dy3+的晶体结构与ɑ-SrAl2O4磷石英晶体结构相同,掺杂Eu、Dy对晶体结构的影响很小。助熔剂硼酸的使用不但能降低合成温度,还能增强发光材料的余辉性能。硼酸用量的变化对SrAl2O4:Eu2+,Dy3+发射光谱特征峰位的影响不大。对于SrAl2O4:Eu2+体系的发光材料,其最佳辅助激活剂是Dy3+,Dy3+的引入能显着增强发光材料的余辉性能,但不会改变发射光谱的形状和特征峰位,当Eu2+与Dy3+的比值为0.01:0.02时,可获得余辉性能较好的SrAl2O4: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高温固相法制备SrAl2O4:Eu2+,Dy3+的还原温度在1350℃,还原时间为3h时,可获得余辉性能较好的长余辉发光材料。采用喷雾热解两段法制备了球形SrAl2O4: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SrAl2O4:Eu2+,Dy3+的晶体结构与ɑ-SrAl2O4磷石英晶体结构相同,掺杂Eu、Dy对晶体结构的影响很小。前驱体溶液浓度、热解温度和还原温度对产物的形貌、粒度分布、发光性能有较大影响。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产物的发射主峰位置发生红移。助熔剂H3BO3的引入不但能降低合成温度,还能有效地提高发光材料的余辉性能,当硼酸的用量为3.5mol%时,可以形成较好的SrAl2O4晶体,且发光材料具有好的余辉性能和形貌。随着硼酸用量的增加,长余辉发光材料的激发光谱出现“蓝移”现象。添加剂的使用能明显改善和修饰材料的形貌、增强材料的初始亮度、延长材料的余辉时间(柠檬酸的使用会缩短材料的余辉时间)。柠檬酸的加入有助于获得实心球形颗粒,乙醇除了良好的分散性,还能有效的增大颗粒的球形度,但无法获得实心颗粒,PEG能够起到分散剂和稳定剂的作用。当三种添加剂同时使用时可获得初始亮度高、余辉时间长、分散性好、粒度小、粒径分布窄(2μm~5μm)的实心球形颗粒。它们的最佳加入量为:柠檬酸为0.3g/L;PEG为0.03mol/L;乙醇为40ml/L。喷雾热解法制备的SrAl2O4: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较之高温固相法所制备的具有合成温度低、分散性好、粒度小、粒径分布窄(2μm~5μm)、形貌规则(实心球形)、发光亮度高、余辉时间长(>65h)等优点。
孙阳艺,罗思媛,费慧龙,陈洪,尚淑娟,王永钱[10](2010)在《铕掺杂无机红色荧光材料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高温固相反应法、sol-gel法、化学共沉淀法、水热合成法、微波辐射法等几种制备铕掺杂红色荧光材料的方法,并比较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以氧化物、无机非金属酸盐和金属酸盐为基质材料的铕掺杂红色荧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最后对铕掺杂红色荧光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二、喷雾热解法制备YBO_3∶Eu球形发光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喷雾热解法制备YBO_3∶Eu球形发光粉(论文提纲范文)
(1)YxGd(1-x)BO3:Eu3+发光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发光材料的组成和发光原理 |
1.2.1 发光材料的组成 |
1.2.2 发光材料的发光原理 |
1.3 发光材料的分类 |
1.4 稀土元素和能级跃迁 |
1.4.1 稀土元素 |
1.4.2 稀土离子的能级跃迁 |
1.5 稀土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
1.5.1 高温固相法 |
1.5.2 水热法 |
1.5.3 溶胶-凝胶法 |
1.5.4 燃烧法 |
1.5.5 微乳液法 |
1.5.6 化学沉淀法 |
1.5.7 喷雾热解法 |
1.6 提高稀土发光材料发光性能的方法 |
1.7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1.7.1 课题选题背景 |
1.7.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方法与测试仪器 |
2.1 制备方法介绍 |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2.1 实验所用试剂 |
2.2.2 实验所用的仪器设备 |
2.3 测试所用的仪器及测试条件 |
2.3.1 X射线衍射仪(XRD) |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 |
2.3.3 光致发光光谱仪 |
第三章 Y_xGd_((1-x))BO_3:Eu~(3+)荧光粉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样品的制备过程 |
3.3 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YBO_3:Eu~(3+)和GdBO_3:Eu~(3+)荧光粉的性能测试与分析 |
3.4.2 Y_xGd_((1-x))BO_3:Eu~(3+)荧光粉的性能测试与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非稀土金属离子掺杂Y_xGd_((1-x))BO_3:Eu~(3+)荧光粉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4.1 引言 |
4.2 样品的制备过程 |
4.3 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Y_(0.6)Gd_(0.4)BO_3:Eu~(3+):K~+荧光粉的性能测试与分析 |
4.4.2 Y_(0.6)Gd_(0.4)BO_3:Eu~(3+):Li~+荧光粉的性能测试与分析 |
4.4.3 Y_(0.6)Gd_(0.4)BO_3:Eu~(3+):Mg~(2+)荧光粉的性能测试与分析 |
4.4.4 Y_(0.6)Gd_(0.4)BO_3:Eu~(3+):Al~(3+)荧光粉的性能测试与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2)高温机械力化学法制备氧化物基—掺杂稀土Eu3+、Ce3+发光材料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稀土发光材料概述 |
1.1.1 稀土发光材料定义 |
1.1.2 稀土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 |
1.1.3 稀土发光材料的优点 |
1.1.4 影响发光材料发光的因素 |
1.1.5 稀土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
1.2 稀土发光材料应用的研究进展 |
1.2.1 白光LED用稀土荧光粉 |
1.2.2 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 |
1.2.3 真空紫外发光材料 |
1.2.4 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 |
1.2.5 稀土光转换材料 |
1.2.6 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 |
1.2.7 其它应用 |
1.3 机械力化学法 |
1.3.1 机械力固相化学反应概述 |
1.3.2 机械力化学反应机理 |
1.3.3 机械力固相化学反应的现状 |
1.4 高温机械力化学法 |
1.4.1 高温机械力化学法的提出 |
1.4.2 高温机械力化学法反应机理 |
1.4.3 高温机械力化学法的现状 |
1.5 本论文的选题目的和内容 |
1.5.1 选题目的 |
1.5.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章 实验原料及设备 |
2.1 实验原料 |
2.2 实验设备 |
2.3 实验所用仪器 |
2.3.1 高温球磨机 |
2.3.2 差热-热重分析 |
2.3.3 X射线衍射检测 |
2.3.4 扫描电镜分析 |
2.3.5 发光性能分析 |
第3章 Y_2O_3:Eu~(3+)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
3.1 引言 |
3.2 化学沉淀法制备Y_2O_3:Eu~(3+)发光材料及其性能表征 |
3.2.1 实验流程 |
3.2.2 结果与讨论 |
3.3 高温机械力化学法制备Y_2O_3:Eu~(3+)发光材料 |
3.3.1 实验部分 |
3.3.2 结果与讨论 |
3.4 化学沉淀法与高温机械力化学法制备Y_2O_3:Eu~(3+)发光材料的对比 |
3.4.1 XRD结果对比 |
3.4.2 发光强度对比 |
3.4.3 形貌对比 |
3.4.4 结果分析 |
3.5 小结 |
第4章 ZnO:Eu~(3+)的制备和性能表征 |
4.1 引言 |
4.2 化学沉淀法制备ZnO:Eu~(3+)粉体 |
4.2.1 实验流程 |
4.2.2 结果与讨论 |
4.3 高温机械力化学法制备ZnO:Eu~(3+)粉体材料 |
4.3.1 实验部分 |
4.3.2 结果与讨论 |
4.4 化学沉淀法与高温机械力化学法制备ZnO:Eu~3+发光材料的对比 |
4.4.1 XRD结果对比 |
4.4.2 发光强度的对比 |
4.4.3 形貌对比 |
4.4.4 结果分析 |
4.5 小结 |
第5章 Sr_2CeO_4:Eu~(3+)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
5.1 引言 |
5.2 高温固相法制备Sr_2CeO_4:Eu~(3+)发光材料及性能表征 |
5.2.1 实验流程 |
5.2.2 结果与讨论 |
5.3 柠檬酸-凝胶法制备Sr_2CeO_4:Eu~(3+)发光材料及性能表征 |
5.3.1 实验流程 |
5.3.2 结果与讨论 |
5.4 高温机械力化学法制备Sr_2CeO_4:Eu~(3+)发光材料及性能表征 |
5.4.1 实验部分 |
5.4.2 结果与讨论 |
5.5 不同方法制备Sr_2CeO_4:Eu~(3+)发光材料的对比 |
5.5.1 XRD结果对比 |
5.5.2 煅烧温度及发光强度对比 |
5.5.3 形貌对比 |
5.5.4 结果分析 |
5.6 小结 |
第6章 SiO_2:Eu~(3+)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
6.1 引言 |
6.2 溶胶-凝胶法制备SiO_2:Eu~(3+)发光材料及其性能表征 |
6.2.1 实验流程 |
6.2.2 结果与讨论 |
6.3 高温机械力化学法制备SiO_2掺稀土Eu~(3+)发光材料 |
6.3.1 实验部分 |
6.3.2 结果与讨论 |
6.4 溶胶-凝胶法与高温机械力化学法制备SiO_2:Eu~(3+)发光材料的对比 |
6.4.1 煅烧温度及发光强度的对比 |
6.4.2 形貌对比 |
6.4.3 结果分析 |
6.5 小结 |
第7章 YAG:Ce~(3+)和CTMA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
7.1 引言 |
7.2 化学共沉淀法制备YAG:Ce~(3+)粉体 |
7.2.1 实验流程 |
7.2.2 结果与讨论 |
7.3 高温机械力化学法制备YAG:Ce~(3+)粉体材料 |
7.3.1 实验部分 |
7.3.2 结果与讨论 |
7.4 高温机械力化学法制备CTMA复合粉体及性能表征 |
7.4.1 实验部分 |
7.4.2 结果与讨论 |
7.5 结果分析 |
7.6 结果分析 |
7.7 小结 |
第8章 结论 |
8.1 结伦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作者简历 |
(3)水热法合成YBO3:Eu3+粉体及发光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稀土发光材料的简介 |
1.1.1 发光材料简介 |
1.1.2 发光物质的定义、组成与分类 |
1.1.3 稀土元素及其电子层结构和跃迁规则 |
1.1.4 稀土发光材料发光的原理 |
1.2 稀土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
1.2.1 高温固相反应法 |
1.2.2 溶胶-凝胶法 |
1.2.3 共沉淀法 |
1.2.4 水热法 |
1.2.5 微波法 |
1.2.6 燃烧法 |
1.2.7 喷雾热解法 |
1.2.8 硝酸盐热分解法 |
1.2.9 微乳液法 |
1.3 硼酸盐为基质的发光材料分类 |
1.3.1 正硼酸盐为基质的发光材料 |
1.3.2 三硼酸盐为基质的发光材料 |
1.3.3 多硼酸盐为基质的发光材料 |
1.4 稀土硼酸盐发光材料YBO_3:Eu~(3+) |
1.5 课题的意义及目的 |
1.6 本章小结 |
2 实验 |
2.1 实验思路 |
2.2 实验原料及仪器 |
2.2.1 实验原料 |
2.2.2 实验仪器 |
2.3 粉体微观结构表征仪器 |
2.3.1 X-射线衍射仪 (XRD) |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2.3.3 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 |
2.3.4 粒度分布测试 |
3 水热法制备YBO_3粉体的反应条件及不同条件对结晶性能影响 |
3.1 引言 |
3.2 实验 |
3.2.1 样品粉体制备 |
3.2.2 样品粉体测量 |
3.2.3 实验流程图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粉体XRD和SEM分析 |
3.3.2 pH对生成物结晶特性和形貌的影响 |
3.3.3 温度对生成物结晶特性和形貌的影响 |
3.3.3.1 反应时间5小时,pH为 6,不同温度对生成物结晶特性和形貌的影响 |
3.3.3.2 反应时间5小时,pH为 9,不同温度对生成物结晶特性和形貌的影响 |
3.3.3.3 反应时间5小时,pH为 11,不同温度对生成物结晶特性和形貌的影响 |
3.3.4 时间对生成物结晶特性和形貌的影响 |
3.3.5 阳离子(Y3+)浓度对生成物结晶特性和形貌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4 红色YBO_3:Eu~(3+)发光材料的制备 |
4.1 引言 |
4.2 实验 |
4.2.1 样品粉体制备 |
4.2.2 样品粉体测量 |
4.2.3 实验流程图 |
4.3 分析与讨论 |
4.3.1 YBO_3:Eu~(3+)的物相分析 |
4.3.2 YBO_3:Eu~(3+)发光性能 |
4.3.3 Eu~(3+)浓度对YBO_3:Eu~(3+)发光性能影响 |
4.3.3.1 Eu~(3+)浓度对YBO_3:Eu~(3+)发光强度的影响 |
4.3.3.2 Eu~(3+)浓度对YBO_3:Eu~(3+) 的红光与橙光强度比(R/O)的影响 |
4.3.4 Cu~(2+)对YBO_3:Eu~(3+)发光强度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5 总结 |
6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
致谢 |
(4)稀土硼酸盐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单金属硼酸盐基质 |
1.1 稀土金属硼酸盐基质 |
1.2 碱土金属硼酸盐基质 |
1.3 碱金属硼酸盐基质 |
2 多金属硼酸盐基质 |
2.1 碱金属、碱土金属-碱土金属复合硼酸盐基质 |
2.2 过渡金属硼酸盐基质 |
3 结语 |
(5)稀土掺杂硼酸盐、钼酸盐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光致发光性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荧光粉的简介 |
1.2 光致发光现象 |
1.3 发光材料的应用 |
1.3.1 灯用发光材料 |
1.3.1.1 荧光灯 |
1.3.1.2 节能灯 |
1.3.1.3 新型 LED 灯 |
1.3.2 显示用发光材料 |
1.3.2.1 阴极射线显像管 (CRT) |
1.3.2.2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 (OLED) |
1.3.2.3 等离子显示屏 (PDP) |
1.3.2.4 场致发射显示器 (FED) |
1.3.3 其他用途 |
1.4 稀土离子的发光 |
1.4.1 稀土元素的电子层结构的特点和价态 |
1.4.2 部分稀土离子的发光性质 |
1.5 硼酸盐基质发光材料 |
1.5.1 硼酸盐发光材料的种类 |
1.5.1.1 正硼酸盐基质发光材料 |
1.5.1.2 三硼酸盐基质发光材料 |
1.5.1.3 多硼酸盐基质发光材料 |
1.5.2 硼酸盐发光材料中常用的激活剂 |
1.5.2.1 稀土离子激活剂 |
1.5.2.2 过渡金属离子激活剂 |
1.5.2.3 其它离子 |
1.5.3 硼酸盐荧光粉中的能量传递 |
1.5.4 硼酸盐发光材料的发展现状 |
1.6 钼酸盐基质发光材料 |
1.6.1 钼酸盐基本性质 |
1.6.2 钼酸盐的常规应用 |
1.6.3 钼酸盐基质发光材料 |
1.6.4 钼酸盐发光材料的发展前景 |
1.7 荧光粉的制备方法 |
1.7.1 固相法 |
1.7.2 气相法 |
1.7.3 液相法 |
1.7.3.1 溶胶-凝胶法 |
1.7.3.2 沉淀法 |
1.7.3.3 水热法 |
1.7.3.4 热分解法 |
1.7.3.5 微乳液法 |
1.8 立题依据 |
第2章 YBO_3: Eu~(3+)荧光粉的水热制备及其发光性质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仪器与试剂 |
2.2.2 实验部分 |
2.2.2.1 溶液的配制 |
2.2.2.2 YBO_3基质的制备 |
2.2.2.3 掺杂 Eu~(3+)离子的 YBO_3荧光粉 YBO_3:Eu~(3+)的制备 |
2.2.2.4 掺杂 Eu~(3+)离子的(Y,Ca)BO_3荧光粉(Y,Ca)BO_3:Eu~(3+)的制备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荧光粉基质材料的表征 |
2.3.1.1 YBO_3基质材料的 XRD 图 |
2.3.1.2 YBO_3基质的 SEM 图 |
2.3.2 掺杂 Eu~(3+)离子的 YBO_3荧光粉的表征 |
2.3.2.1 YBO_3:Eu~(3+)的 XRD 图 |
2.3.2.2 YBO_3:Eu~(3+)(2%)的 SEM 图 |
2.3.2.3 YBO_3:Eu~(3+)荧光粉的发光性质 |
2.3.3 Ca~(2~+)离子对 YBO_3:Eu~(3~+)荧光粉的影响 |
2.3.3.1 掺杂 Eu~(3+)离子的(Y, Ca)BO_3:Eu~(3+)荧光粉的结构表征 |
2.3.3.2 (Y,Ca)BO_3:Eu~(3+)的 SEM 图 |
2.3.3.3 (Y, Ca)BO_3:Eu~(3+)的荧光光谱图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CaMoO_34:Eu~+的水热制备及发光性质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仪器与试剂 |
3.2.2 溶液的配制 |
3.2.3 CaMoO_4基质材料的制备 |
3.2.4 掺杂 Eu~(3+)的 CaMoO_4荧光粉 CaMoO_4:Eu~(3+)的制备 |
3.3 结果分析 |
3.3.1 XRD 分析 |
3.3.2 SEM 分析 |
3.3.3 荧光光谱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NaY(MoO_4)2:Eu~(3+)荧光粉的水热制备及发光性质 |
4.1 前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仪器与试剂 |
4.2.2 溶液的配制 |
4.2.3 NaY(MoO_4)2基质的制备 |
4.2.4 掺杂 Eu~(3+)的 NaY(MoO_4)2荧光粉 NaY(MoO_4)2:Eu~(3+)的制备 |
4.3 结果处理 |
4.3.1 XRD 结果 |
4.3.2 SEM 分析 |
4.3.3 荧光光谱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Zn4O(BO_2)6光致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发光性质 |
5.1 前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仪器与试剂 |
5.2.2 实验步骤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结构表征 |
5.3.2 产物的 SEM 分析 |
5.3.3 稀土掺杂 Zn4O(BO_2)6的发光性质 |
5.3.3.1 Zn4O(BO_2)6: Tb~(3+)荧光粉的荧光性质 |
5.3.3.2 Zn4O(BO_2)6:Tb~(3+), Ce~(3+)共掺杂荧光粉的荧光性质 |
5.3.3.3 铽铈掺杂比例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论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6)PDP用蓝、绿色荧光粉的合成及光谱性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彩色等离子体平板显示基本原理 |
1.1.1 彩色PDP显示的工作原理及单元结构 |
1.1.2 彩色等离子体平板显示分类及主要优点 |
1.1.3 彩色PDP和LCD的比较 |
1.2 彩色等离子体平板显示的技术动态 |
1.2.1 目前彩色PDP存在的主要问题 |
1.2.2 彩色等离子显示技术发展动态 |
1.3 彩色等离子体平板显示用荧光粉 |
1.3.1 彩色PDP对荧光粉的性能要求 |
1.3.2 现有的彩色PDP用荧光粉及其缺点 |
1.3.3 PDP用荧光粉研究现状 |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
第二章 (La,Ce,Tb)BO_3的合成及发光性能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设备及仪器 |
2.2.2 实验所用化学药品 |
2.2.3 实验方法 |
2.2.4 样品表征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La,Ce)BO_3和(La,Tb)BO_3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 |
2.3.2 (La,Ce,Tb)BO_3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 |
2.3.3 (La,Ce,Tb)BO_3体系中Ce~(3+)对Tb~(3+)的敏化发光 |
2.3.4 稀土离子浓度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 |
2.3.5 基质阳离子对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 |
2.3.6 样品粉与商品粉(La,Ce,Tb)PO_4的比较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Ln(BO_3,PO_4):Ce~(3+),Tb~(3+)荧光粉的合成与光谱特性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仪器装置及试剂 |
3.2.2 样品的制备 |
3.2.3 样品的表征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1 BPO_4的XRD分析 |
3.3.2 Ln(BO_3,PO_4):Ce~(3+),Tb~(3+)的发光性能及其XRD分析 |
3.3.3 Gd~(3+)、Ce~(3+)、Tb~(3+)单掺于Y(BO_3,PO_4)基质中的发光 |
3.3.4 Ln(BO_3,PO_4):Ce~(3+),Tb~(3+)荧光粉的光谱特性 |
3.3.5 Tb含量对(La,Ce,Tb)BO_3,PO_4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 |
3.3.6 基质阳离子浓度对Ln(BO_3,PO_4):Ce~(3+),Tb~(3+)发光性能的影响 |
3.3.7 Ln(BO_3,PO_4):Ce~(3+),Tb~(3+)的发光及与Zn_2SiO_4:Mn~(2+)商品粉的比较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BAM:Eu~(2+)的合成及抗热劣化性能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仪器 |
4.2.2 实验药品 |
4.2.3 工艺流程 |
4.2.4 样品的表征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3.1 BAM:Eu~(2+)的相结构、形貌及发光性能 |
4.3.2 预烧温度和时间对BAM:Eu~(2+)性能的影响 |
4.3.3 还原温度和时间对BAM:Eu~(2+)性能的影响 |
4.3.4 激活剂离子用量对BAM:Eu~(2+)发光性能的影响 |
4.3.5 Sr对BAM:Eu~(2+)结构、形貌及发光性能的影响 |
4.3.6 实验样品粉与商品粉的比对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助熔剂对BAM:Eu~(2+)荧光粉合成机理和发光性能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试剂 |
5.2.2 BAM:Eu~(2+)的制备 |
5.2.3 样品的表征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助熔剂对荧光粉相结构的影响 |
5.3.2 助熔剂对BAM:Eu~(2+)形貌的影响 |
5.3.3 助熔剂对BAM:Eu~(2+)发光性能的影响 |
5.3.4 烧结时间对BAM:Eu~(2+)形貌和发光性能的影响 |
5.3.5 BAM:Eu~(2+)制备过程反应机理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喷雾热解制备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 |
6.1 引言 |
6.2 实验部分 |
6.2.1 实验仪器及设备 |
6.2.2 实验药品 |
6.2.3 SrAl_2O_4:Eu,Dy的制备 |
6.2.4 材料的表征 |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6.3.1 金属离子总浓度对发光粉体发光特性及形貌的影响 |
6.3.2 热解温度对发光粉体发光特性及形貌的影响 |
6.3.3 还原温度及时间对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结构、发光性能的影响 |
6.3.4 添加剂对SrAl_2O_4:Eu,Dy发光特性及形貌的影响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7)喷雾热解法制备球形SrAl2O4:Eu,Dy长余辉发光材料(论文提纲范文)
1 实 验 |
1.1 仪器与试剂 |
1.2 材料制备 |
1.3 材料表征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前驱体溶液浓度对发光特性及形貌的影响 |
2.2 热解温度对发光特性及形貌的影响 |
2.3 添加剂对发光特性及形貌的影响 |
3 结 论 |
(8)SrAl2O4: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喷雾热解制备及其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
2 实 验 |
2.1 仪器与试剂 |
2.2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 |
2.3 材料的表征 |
3 结果与讨论 |
3.1 热解温度对发光粉体发光特性及形貌的影响 |
3.2 柠檬酸、聚乙二醇对发光粉体发光特性及形貌的影响 |
3.3 还原温度对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结构、发光性能的影响 |
4 结 论 |
(9)喷雾热解法制备SrAl2O4:Eu2+,Dy3+及其性能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蓄光材料的发展历史 |
1.2 稀土铝酸盐蓄光材料的研究现状 |
1.2.1 稀土铝酸盐体系蓄光材料的发展历程 |
1.2.2 稀土铝酸盐蓄光材料的合成方法 |
1.3 长余辉发光机理 |
1.3.1 空穴转移模型 |
1.3.2 位移坐标模型 |
1.4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4.1 选题的背景 |
1.4.2 选题的意义 |
1.5 研究的内容及目的 |
1.5.1 问题的提出 |
1.5.2 研究的内容 |
1.5.3 研究的目的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高温固相法实验 |
2.1.1 实验仪器及设备 |
2.1.2 实验药品 |
2.1.3 SrAl_20_4:Eu~(2+)Dy~(3+)的制备 |
2.1.4 材料的表征 |
2.2 喷雾热解法实验 |
2.2.1 实验仪器及设备 |
2.2.2 实验药品 |
2.2.3 SrAl_20_4:Eu~(2+)Dy~(3+)的制备 |
2.2.4 材料的表征 |
第三章 高温固相法制备SrAl_20_4:Eu~(2+)Dy~(3+)长余辉材料 |
3.1 助熔剂用量对实验的影响 |
3.2 Eu~(2+)Re~(3+)组合及其配比对实验的影响 |
3.2.1 Re~(3+)对 SrAl_20_4:Eu~(2+)发光性能的影响 |
3.2.2 辅助激活剂的含量对SrAl_20_4:Eu~(2+)发光性能的影响 |
3.3 还原温度对实验的影响 |
3.4 还原时间对实验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喷雾热解法制备SrAl_20_4:Eu~(2+)Dy~(3+)长余辉材料 |
4.1 实验参数的设定 |
4.2 前驱体溶液浓度对发光粉体发光特性及形貌的影响 |
4.3 热解温度对发光粉体发光特性及形貌的影响 |
4.4 还原温度对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结构、发光性能的影响 |
4.5 还原时间对长余辉发光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添加剂对SrAl_20_4:Eu~(2+)Dy~(3+)性能的影响 |
5.1 助熔剂 H_3B0_3对SrAl_20_4:Eu~(2+)Dy~(3+)发光特性及形貌的影响 |
5.2 柠檬酸对SrAl_20_4:Eu~(2+)Dy~(3+)发光特性及形貌的影响 |
5.3 聚乙二醇对SrAl_20_4:Eu~(2+)Dy~(3+)发光特性及形貌的影响 |
5.4 乙醇对SrAl_20_4:Eu~(2+)Dy~(3+)发光特性及形貌的影响 |
5.5 综合条件实验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铕掺杂无机红色荧光材料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制备方法 |
1.1 高温固相法 |
1.2 sol-gel法 |
1.3 化学共沉淀法 |
1.4 水热法 |
1.5 微波合成法 |
1.6 其他方法 |
2 红色荧光材料分类 |
2.1 氧化物体系 |
2.1.1 稀土金属氧 (硫) 化物 |
2.1.2 过渡金属氧化物 |
2.2 无机非金属酸盐体系 |
2.2.1 硼酸盐 |
2.2.2 硅酸盐 |
2.2.3 磷酸盐 |
2.3 金属酸盐体系 |
2.3.1 钼酸盐和钨酸盐 |
2.3.2 钒 (偏钒) 酸盐 |
3 结束语 |
四、喷雾热解法制备YBO_3∶Eu球形发光粉(论文参考文献)
- [1]YxGd(1-x)BO3:Eu3+发光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张永飞. 浙江理工大学, 2021
- [2]高温机械力化学法制备氧化物基—掺杂稀土Eu3+、Ce3+发光材料及性能研究[D]. 杨雪. 东北大学, 2019(01)
- [3]水热法合成YBO3:Eu3+粉体及发光性能研究[D]. 张凯. 郑州大学, 2017(11)
- [4]稀土硼酸盐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J]. 毕颖,王国胜,田彦文. 材料导报, 2013(01)
- [5]稀土掺杂硼酸盐、钼酸盐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光致发光性质的研究[D]. 张利. 青岛科技大学, 2012(06)
- [6]PDP用蓝、绿色荧光粉的合成及光谱性质[D]. 王林生. 中南大学, 2012(02)
- [7]喷雾热解法制备球形SrAl2O4:Eu,Dy长余辉发光材料[J]. 王林生,李敏,赖华生,文小强,周健,黄可龙. 中国稀土学报, 2011(04)
- [8]SrAl2O4: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喷雾热解制备及其表征[J]. 王林生,李敏,赖华生,文小强,周健,黄可龙. 发光学报, 2011(08)
- [9]喷雾热解法制备SrAl2O4:Eu2+,Dy3+及其性能表征[D]. 李敏. 江西理工大学, 2011(11)
- [10]铕掺杂无机红色荧光材料的研究进展[J]. 孙阳艺,罗思媛,费慧龙,陈洪,尚淑娟,王永钱. 电子元件与材料,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