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学校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的课堂应该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生态课堂。从、“生活性”、“生成性”和“生长性”四方面做起,让生态课堂走进中学数学教学。
关键词:生态课堂;初中数学;数学教学
生态课堂是动态平衡的课堂,之所以要让生态课堂走进中学数学教学,是因为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着“失衡”。譬如学校盲目追求升学率,把分数的高低视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为提高分数,教师采用“填鸭式”、“满堂灌”、“题海战术”等做法,胸中有“书”但却目中无“人”,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并与教育教学规律和新课程理念相违背。
“生态”一词在《辞海》中是指自然环境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建立的动态平衡关系。课堂具有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双重属性,使课堂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表现在课堂中应是学生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全体、群体与群体、个体与教师之间的联系,也表现在课堂中的生命主体与教学环境间的动态平衡联系。生态课堂观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传统课堂仍然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必须克服其存在的缺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数学生态课堂理应是对传统课堂的改良。
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生气勃勃,使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乐园呢?我认为可以从“生活性”、“生成性”和“生长性”做起。
一、“生态课堂”应该立足于“生活性”
谈到中学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我们常说的是“从生活实际出发”。我觉得这是不完整的,从生活实际出发只谈到了数学与生活一种联系。实际上,我们中学的数学应该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终又回归生活的。
举个例子,《青蛙不吃水》的童谣大家都很熟悉,“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乒乓乒乓跳下水;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乒乓乒乓跳下水;三只青蛙…”这个例子是源于生活实际的,其中的数量也都以生活为脚本,即便是小孩子都知道,因为这是常识。但是我们若把这当中的数量提炼出来,进一步研究,就不单单是生活了,这就体现了数学高于生活。我们发现1,2,3,4,5,6…和1,2,4,6,8,10…以及1,2,4,8,16…这三组数中,存在着某种特殊的数量关系,而且这种关系还是一一对应的。提炼出的规律就是数学教学中的变量和函数,提炼的过程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究过程,我们从简单的生活常识出发,经过观察、分析、总结得到了宝贵的数学经验,无形中将生活常识提升到数学高度。进行到这一步,如果仅是研究数与数的关系,不但抽象枯燥,而且鉴于中学生的知识水平,继续研究的难度不小,那么换个角度,再借助生活的“东风”,使得数学知识得以回归生活,应用于生活,就会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用数学的兴趣,课堂也会随之“活起来”。
二、“生态课堂”应该着眼于“生成性”
在备课时,每一位数学教师都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预先设定“三维目标”、重点和难点,对教学过程预先都有假设。可见,预设是非常重要的。传统教学中,数学课堂就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学过程都按预设进行,教师从不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这种课堂虽然周密而严谨,具有很强的计划性但是缺少变通,学生仿佛被禁锢在课堂,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富有活力的生态课堂还应着眼于生成。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领者与合作者的角色,但是教师的指导只是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外因,学生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自身能力发展的内因。只有内因起作用,课堂效果才是最好的,为此,教师需要不断地洞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并不断地创造条件使学生的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每个学生都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师要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激发他们对知识的认知潜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真、合理、科学地对待学生,随时调整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及进程,不断地提高预设质量,最终达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三、“生态课堂”应该归根于“生长性”
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与经验的“生长”,是衡量一节课是否具有生态性的重要指标之一。生态课堂的落脚点便是“生长”,这其中包含学生与教师两个方面。
在学生的角度上,从单个认识到系统认识的增强,从直观认识到几何抽象的发展是知识的“生长”;对原有知识的巩固加深、完善活化,对现有知识的理解掌握、灵活应用,对潜在知识的采用适当的方法自主学习是数学学习习惯的“生长”;在获得、加工、保持数学信息方面,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动态平衡是数学能力的“生长”。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具有一定思维难度的问题,可能是对于思维逻辑性要求比较高,也可能是思维周密并比较高,教师需要“弯下腰”来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学习困难,帮助学生找到明确思维过程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一定的策略,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有利于学生长久学习发展的高效教学。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从三个方面不断努力:一要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寻找问题的原因所在,可以换位思考,也可以调查访问;二要借助于形象思维帮助学生明确思维过程,例子中的表格和标记的方法都是借助于更加直观形象的图示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三要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为今后的学历发展奠定基础。
课堂是属于教师和学生的,一堂课若只有学生的生长而没有教师的成长,便是有所缺失的,“教学相长”是生态课堂不可或缺的一环。常言道:“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体会到自己学问的不足,需要不断地学习与提高才能胜任教育工作。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伙伴,通过教学相互启发,共同提高,这是对生态课堂很好地诠释。
[参考文献]
[1]李学书.生态课堂建构的理性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1(3).
[2]杜亚丽.关于生态与生态课堂的解读[J]现代教育科学,2009(2).
[3]罗志定.新课程理念下的生态课堂[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2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