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界跨接论文-申爱景,段远源,杨震

临界跨接论文-申爱景,段远源,杨震

导读:本文包含了临界跨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近临界,跨接模型,热力学性质

临界跨接论文文献综述

申爱景,段远源,杨震[1](2015)在《不同跨接模型对临界区域热力性质计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经典状态方程虽然能够描述远临界区域的热力学性质,但由于临界区密度涨落的影响,无法精确描述流体在近临界的热力学性质。在简单的经典状态方程基础上引入跨接模型,使得跨接方程能够较好地描述流体近临界区和远临界区的热力学性质。以较为常用的PR方程为基础,比较了引入不同跨接模型(跨接正弦模型-1(CSM)、跨接解析正弦模型(ASM)和跨接正弦模型-2(NSM))后的跨接方程对丁烷、戊烷及己烷的相平衡和单相区性质的计算效果,发现PR/CSM方程和PR/ASM方程相平衡计算精度相当,优于PR/NSM方程,对于单相区性质,PR/ASM方程计算偏差最小,优于PR/CSM方程和PR/NSM方程,而且PR/ASM方程的跨接函数为显式函数的形式,简化了计算过程,使用更方便。(本文来源于《热科学与技术》期刊2015年01期)

申爱景,段远源,杨震[2](2013)在《不同跨接模型对临界区域热力性质计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经典状态方程虽然能够描述远临界区域的热力学性质,但由于临界区密度涨落的影响,无法精确描述流体在近临界的热力学性质。在简单的经典状态方程基础上引入跨接模型,使得跨接方程能够较好地描述流体近临界区和远临界区的热力学性质。本文以较为常用的PR方程为基础,比较了引入不同跨接模型(跨接正弦模型CSM,跨接解析正弦模型ASM和新跨接正弦模型NSM)后的跨接方程对己烷相平衡和单相区性质的计算效果,发现PR/CSM方程和PR/ASM方程计算精度相当,优于PR/NSM方程,而且PR/ASM方程的跨接函数为显式函数的形式,简化了计算过程,使用更方便。(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3-05-01)

吕和坤[3](2010)在《离子溶液临界跨接现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等体积方法测量了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与一系列醇(1-丙醇,2-丙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的二元体系的临界温度和临界组成,发现介电常数较高的溶剂,与相同离子液体构成的两元溶液的液-液临界温度较低,与RPM模型预测的结果一致。用折射率方法测量了具有临界组成的上述二元体系在临界温度附近上下两相的折射率,从而得到体系的温度-折射率共存曲线(T,n)。将温度-折射率共存曲线(T,n)转化为温度-摩尔分数(T,x)和温度-体积分数(T,φ)共存曲线,并由共存曲线推导出临界指数β,指前因子B,Wegner交正项B1及共存曲线直径ρd。在临界点附近,有效临界指数βeff符合Ising模型。当选择折射率和体积分数为浓度变量时,随着温度偏离临界温度,有效临界指数βeff逐渐减小,而摩尔分数的有效临界指数则是逐渐增加的。我们以Anisimov和Sengers等人提出的跨接模型分析了共存曲线,发现这个模型可以很好的符合实验的结果。按照跨接模型计算出的临界指数的变化规律与有效临界指数βeff相一致,当与共存曲线相关的正规项的影响被排除以后,叁者的有效临界指数都表现出从约0.327到约0.45的单调的跨接。另外,没有观察到溶剂的介电常数ε对跨接温度的影响。测量了不同组成的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与1,3-丙二醇二元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和密度。从非临界组成溶液的粘度推出临界组成溶液的背景粘度。对于临界组成的溶液,粘度发生从临界点附近的Ising行为到常规行为的跨接。临界部分的粘度可以用Bhattacharjee提出的粘度跨接方程描述,粘度跨接方程在(?)→0的极限情况下的粘度计算值与在临界点附近的实验结果一致;而在(?)→∞的极限情况下在实验所研究的温度区间内不能很好地描述实验数据。(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0-05-01)

王金收[4](2009)在《几个复杂体系的临界跨接现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折射率法和不同角度的光散射法测量了苯甲腈+正辛烷二元体系在临界温度附近的液-液共存曲线和一相区不同温度下的渗透压缩系数及关联长度,得到与共存曲线相关的临界指数β,与渗透压缩系数相关的的临界指数γ和与关联长度相关的的临界指数γ,发现在近临界点体系符合3D-Ising模型,讨论了共存曲线直径和Wagner校正项.实验结果表明静态光散射数据符合Sengers和Anismov等提出的临界跨接理论,关联长度和渗透压缩系数的有效临界指数存在单调跨接.讨论了正构烷烃+苯甲腈二元体系的临界指前因子与烷烃质量分数的关系.用动-静态光散射研究了水+3-甲基吡啶+溴化钠体系的临界性质,得到动态关联长度和静态关联长度,发现动态关联长度和静态关联长度一致,且在离临界温度25 K温度范围内,体系不违背3D-Ising行为,也观测不到显着的临界跨接现象.用折射率法和不同角度的光散射法得到了2,6-二甲基吡啶+水二元体系的共存曲线、渗透压缩系数和关联长度.静态光散射数据符合Sengers和Anismov等提出的临界跨接理论,关联长度和渗透压缩系数的有效临界指数存在非单调跨接;共存曲线研究发现,随着温度偏离临界温度,折射率和体积分数的的有效临界指数逐渐减小,而摩尔分数的有效临界指数逐渐增加,但是当与共存曲线相关的正规项的影响被排除以后,叁者的有效临界指数都表现出从0.328到0.4的非单调跨接.用折射率法和不同角度的光散射法得到了水+2,6-二甲基吡啶+溴化钠叁元体系的共存曲线和渗透压缩系数及关联长度.静态光散射数据符合Sengers和Anismov等提出的临界跨接理论,关联长度和渗透压缩系数的有效临界指数存在非单调跨接,盐对于跨接程度的影响不明显;共存曲线研究发现,随着偏离临界温度,折射率的有效临界指数逐渐减小,但是当与共存曲线相关的正规项的影响被排除以后,体系表现出从3D-Ising到平均场行为的非单调跨接,盐对于跨接程度的影响不明显.用折射法研究了水+乙醇+碳酸钾体系在低临界点的临界跨接现象.有效临界指数类似于Flory模型,选择τ_(UL)为场变量,处理有高低临界点存在的环形共存曲线,体系表现出从3D-Ising到平均场行为的单调跨接.(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09-05-01)

王农,安学勤,毛春凤,沈伟国[5](2006)在《苯甲腈-正十二烷二元体系的临界跨接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关联长度是表征物理体系在临界点长程涨落及其关联的特征尺寸的参数。在紧邻临界点的区域, 关联长度远大于分子间作用力的范围,成为主要决定性因素,使得同一普适性类别的体系具有共同的非经典行为。在远离临界点的区域,关联长度小于特征长度,体系逐渐由非经典区向经典区过度, 临界指数亦由非经典值向经典值过度,表现出临界跨接现象。体系向经典理论的逼近是关联长度和(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叁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06-08-01)

高学艺,安学勤,王农,马兴科,沈伟国[6](2006)在《水+3-甲基吡啶+溴化钠叁元溶液临界跨接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折射率法在较宽温度范围内研究了溴化钠、3-甲基吡啶和水的临界质量分数分别为0.240、0.192和0.568体系的临界性质,发现在近临界点临界指数为0.365,与Fisher重整化值一致.有效临界指数随着温度逐渐远离临界点,从0.365下降到0.20左右,但当排除了“正规项”的影响后,展现出向平均场理论值0.5单调跨接的行为.(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06年07期)

高学艺[7](2006)在《水/3-甲基吡啶/溴化钠叁元溶液临界跨接现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用折射率法研究了水+3-甲基吡啶+溴化钠叁元溶液的临界跨接现象。测量了当溴化钠质量百分比浓度分别为0.24、0.17和0.08时该体系一系列温度(T)下共存两相的折射率(n),得到了T-n共存曲线。利用Sengers等人提出的两参数跨接模型研究了有效临界指数β_(eff)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发现随着温度逐渐偏离临界温度,有效临界指数β_(eff)单调下降。当去除正规项的影响后,体系展现出向平均场值0.5的单调跨接。实验发现随着第叁组分的引入和浓度增加,体系向Fisher重整化临界指数值0.365跨接,实验结果支持了Fisher重整化理论。(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06-05-01)

马兴科[8](2006)在《水+乙醇+碳酸钾叁元混合溶液的临界跨接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用浊点法测定了水+乙醇+碳酸钾叁元体系的相图,实验发现当乙醇与水的质量比(E/W)值较小时,体系处在多临界点区,在DCP(double critical point)和CDP(critical double point)附近,存在两个高临界点和一个低临界点。改变醇与水的质量比可使DCP和CDP消失,当E/W≥0.3526时,体系仅存在一个高临界点(见图3-6)。 用折射率方法分别测定了单临界点区和多临界点区的温度-折射率共存曲线。用样条拟合方法处理单临界点附近的实验数据,得到了共存曲线的临界指数与对比温度的关系,发现随着温度逐渐向单一的高临界点逼近,其临界指数从平均场行为向3D-Ising行为跨接,跨接属于非单调类型。随着E/W值的减少和K_2CO_3浓度的增加,临界温度升高,非单调跨接的倾向明显增强,跨接变得急速,此结果符合Sengers理论。在多临界点区域对部分环形折射率共存曲线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拟合,得到的临界指数处于Fisher重整化值和3D-Ising模型值之间;对环形区的实验数据使用两个临界点的场变量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到的临界指数与B.M.Jaffar Ali等得出平均场结果一致。使用Singers理论方程拟合实验数据,发现拟合结果也较好,虽然在Singers方程中的β仍使用了3D-Ising模型的值,但在方程中包含了Wegner校正项,求不同实验温度下由Singers方程得到的表观临界指数β_(eff),发现其值也是0.5,和平均场理论预测一致。 对具有临界组成的水+乙醇+碳酸钾叁元溶液在一相区不同温度下测量不同角度的光散射强度,根据Ornstein-Zernike和Debye理论(简称OZD理论)处理激光散射实验数据,得到关联长度和渗透压缩系数。研究了与关联长度和渗透压缩系数相关的临界指数与对比温度的关系,发现随着温度逐渐向单一的高临界点逼近,其临界指数从平均场行为向3D Ising行为跨接,跨接属于非单调的类型,此结果符合跨接模型对复杂流体的理论预测。 运用Singers临界跨接理论处理关联长度、渗透压缩系数和折射率共存曲线实验数据,也得到临界指数从平均场行为向3D Ising行为非单调跨接的相同结论。(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06-04-01)

马兴科,高学艺,安学勤,沈伟国[9](2005)在《水+乙醇+碳酸钾叁元溶液的跨接临界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乙醇+碳酸钾叁元体系在DCP(doublecriticalpoint)和CDP(criticaldoublepoint)附近,存在两个高临界点和一个低临界点.改变该叁元系中醇与水的比例可使DCP和CDP消失,体系在相当大的温度范围内仅存在一个高临界点,从而使共存曲线的跨接临界行为的研究更简单和直接.报道了水+乙醇+碳酸钾叁元体系在醇与水的质量比例分别为0.3699和0.5042时,温度向单一的高临界点逼近过程中共存曲线从平均场行为到3DIsing行为的跨接,发现跨接属于非单调的类型,此结果符合Sengers等的理论.(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05年18期)

陆瑞雪,王农,彭旭红,安学勤,沈伟国[10](2005)在《苯甲腈-正十八烷二元体系临界跨接现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联长度是表征物理体系在临界点的长程涨落及其关联的特征尺寸的参数.在紧邻临界点的区域,关联长度远大于粒子的尺寸和粒子间相互作用力范围,成为主要决定性因素,使得同一普适性类别的体系具有共同的非经典行为;在远离临界点的区域,关联长度小于特征长度,体系表现出经典行为.当体系逐渐由非经典区向经典区过度, 描述体系临界行为的临界指数由非经典值向经典(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临界跨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经典状态方程虽然能够描述远临界区域的热力学性质,但由于临界区密度涨落的影响,无法精确描述流体在近临界的热力学性质。在简单的经典状态方程基础上引入跨接模型,使得跨接方程能够较好地描述流体近临界区和远临界区的热力学性质。本文以较为常用的PR方程为基础,比较了引入不同跨接模型(跨接正弦模型CSM,跨接解析正弦模型ASM和新跨接正弦模型NSM)后的跨接方程对己烷相平衡和单相区性质的计算效果,发现PR/CSM方程和PR/ASM方程计算精度相当,优于PR/NSM方程,而且PR/ASM方程的跨接函数为显式函数的形式,简化了计算过程,使用更方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临界跨接论文参考文献

[1].申爱景,段远源,杨震.不同跨接模型对临界区域热力性质计算的影响[J].热科学与技术.2015

[2].申爱景,段远源,杨震.不同跨接模型对临界区域热力性质计算的影响[C].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

[3].吕和坤.离子溶液临界跨接现象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0

[4].王金收.几个复杂体系的临界跨接现象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9

[5].王农,安学勤,毛春凤,沈伟国.苯甲腈-正十二烷二元体系的临界跨接现象[C].中国化学会第十叁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06

[6].高学艺,安学勤,王农,马兴科,沈伟国.水+3-甲基吡啶+溴化钠叁元溶液临界跨接现象[J].物理化学学报.2006

[7].高学艺.水/3-甲基吡啶/溴化钠叁元溶液临界跨接现象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6

[8].马兴科.水+乙醇+碳酸钾叁元混合溶液的临界跨接行为[D].兰州大学.2006

[9].马兴科,高学艺,安学勤,沈伟国.水+乙醇+碳酸钾叁元溶液的跨接临界行为[J].化学学报.2005

[10].陆瑞雪,王农,彭旭红,安学勤,沈伟国.苯甲腈-正十八烷二元体系临界跨接现象的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2005

标签:;  ;  ;  

临界跨接论文-申爱景,段远源,杨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