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采用固溶+二级时效工艺对蠕变损伤DZ411合金进行常规恢复热处理,研究蠕变损伤合金组织恢复演化过程,并评价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蠕变损伤的DZ411合金中的一次γ′相发生明显球化和筏化,二次γ′相消失,未发现晶界蠕变孔洞;固溶处理对于回溶粗大形变γ′相,并重新析出细小均匀分布的γ′相至关重要,同时选择合适的固溶温度可避免初熔和再结晶;两级时效处理是优化γ′相尺寸、形态和配比的关键步骤;恢复后可获得大体积分数、双尺寸形态γ′相组织,二次和三次γ′相平均有效直径分别约为0.38μm和0.07μm,其体积分数分别约为47.5%和6.5%;恢复态合金室温强度与原始态合金相近,但在980℃/220 MPa下的持久寿命和伸长率分别达到121 h和13%,略低于原始态合金性能水平。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唐文书,肖俊峰,高斯峰,李永君,南晴,张炯
关键词: 定向合金,蠕变损伤,恢复热处理,组织,性能
来源: 航空材料学报 2019年01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Ⅱ辑,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金属学及金属工艺
单位: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燃气轮机技术部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601145)
分类号: TG132.3
页码: 70-78
总页数: 9
文件大小: 2639K
下载量: 112
相关论文文献
- [1].试论电阻法在金属材料蠕变损伤检测中的运用[J]. 世界有色金属 2016(10)
- [2].考虑时效损伤劣化的变参数非线性蠕变损伤模型[J]. 工程力学 2017(06)
- [3].随机因素影响下二力杆结构的蠕变损伤问题[J].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8(04)
- [4].岩石非线性蠕变损伤模型的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08(10)
- [5].高德煤矿花岗岩蠕变损伤模型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 2019(03)
- [6].软岩非线性蠕变损伤模型及其试验研究[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7(03)
- [7].考虑高温蠕变损伤的2.25Cr1Mo钢的弹塑性本构模型[J]. 压力容器 2014(01)
- [8].软岩蠕变损伤特性的试验与理论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2(03)
- [9].基于最小耗能原理的海棠山隧道围岩蠕变损伤模型[J]. 公路交通科技 2020(06)
- [10].理论流变力学模型中蠕变损伤的研究方法与问题[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2(S1)
- [11].一种用于蠕变损伤失效概率计算的分层抽样方法[J]. 力学季刊 2009(04)
- [12].岩石含水蠕变损伤模型的开发与应用[J]. 固体力学学报 2018(06)
- [13].高应力泥质粉砂岩非线性蠕变损伤模型研究[J]. 中国公路学报 2018(02)
- [14].锦屏大理岩蠕变损伤演化细观力学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J]. 岩土力学 2013(12)
- [15].基于金属磁记忆检测的1Cr5Mo钢高温蠕变损伤试验研究[J].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19(02)
- [16].火电厂耐热钢的非线性局部化蠕变损伤理论研究[J]. 江西科学 2009(04)
- [17].新型Cr-Co-Mo-Ni合金的高温蠕变损伤[J]. 钢铁研究学报 2019(07)
- [18].泥岩非线性蠕变损伤-渗透愈合耦合模型及其应用[J].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6(02)
- [19].含水弱化的软岩变参数蠕变损伤模型研究[J]. 中国科技论文 2015(03)
- [20].基于蠕变损伤耦合的海底开采点柱稳定性分析[J]. 科技导报 2015(13)
- [21].锚土界面位移特征及其蠕变损伤耦合效应研究[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8(02)
- [22].煤体恒定加载蠕变损伤实验的研究[J].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2014(06)
- [23].基于Lemaitre原理改进砂岩蠕变损伤模型研究[J]. 力学季刊 2018(01)
- [24].基于最小能耗原理的花岗岩蠕变损伤分析[J].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9(01)
- [25].基于P91钢的蠕变损伤模型比较[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 [26].沥青混合料车辙形成过程蠕变损伤的数值分析[J]. 公路 2012(09)
- [27].基于损伤力学的TMSR-LF1堆容器接管非弹性蠕变损伤分析[J]. 核技术 2019(01)
- [28].砂岩蠕变损伤模型特性[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 [29].岩石非线性蠕变损伤模型研究[J]. 现代隧道技术 2014(03)
- [30].考虑D-P边界退化的冻风积土蠕变损伤规律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