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面施工中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杨琳

公路路面施工中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杨琳

山东桥山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山东省潍坊市262500

摘要:现如今,我国公路工程的建设数量逐步增多,公路路面病害对公路质量以及交通运行非常大的影响,加强对公路路面病害的治理,有助于保证公路的正常使用功能,确保公路过往车辆的通行安全。对公路路面常见病害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公路路面病害的有效对策,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公路;路面病害;防治措施

引言

无论是沥青路面还是水泥路面,在通车使用一段时间之后,都会陆续出现各种损坏、变形及其它缺陷,这些我们统称为路面病害。路面病害的出现不仅影响了公路事业的发展,造成人们出行的不便,还使其维修时间提前,增加了修理养护的费用。因此对路面早期病害现象、成因、危害等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研究,从中提出一些防治措施就显得极为迫切。

1公路路面常见病害及其形成原因

1.1车辙病害及其成因

公路行驶车辆较多,车辆荷载不断作用于路面上,长此以往就会在路面上形成带状凹槽,这种永久性的路面变形就是车辙。车辙的产生促使路面平整度大大降低,如果公路路面存在较深车辙,辙槽内部就会出现积水现象,极易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车辙的形成主要源于公路路基施工过程中压实程度不足,路面车流量过大时,车轮痕迹不断被压密从而发生下陷问题。除此之外,公路施工所用沥青材料稳定性较差,或公路区域属于多雨气候,降水对基层表面材料进行侵蚀,促使路面发生软化,进而促使车辙的形成。

1.2裂缝病害及其成因

沥青路面的裂缝现象可以分为龟裂、纵裂缝和横裂缝三种。首先,龟裂是当中比较普遍的一种,主要是因为路面施工强度不足而造成的,或者是因为稳定性差而发生的。一旦路面发生老化就会促使路面形成网状的裂缝;其次,是纵裂缝的产生。纵裂缝一般是因为拓宽的原本的路面而造车才能够的,这样的拓宽方式会促使沥青路面施工出现纵向接缝,最终因为施工接茬处理不良而造成裂缝。同时,在车辆的行驶作用下也会造成纵向裂缝问题。而横向裂缝则是因为环境上的变化而造成的,例如温度和湿度上的快速变化,导致路面结构发生收缩。半刚性的基层收缩裂缝也会在表面形成反射裂缝,大部分是横向裂缝。

1.3坑槽和沉陷病害及其成因

公路路面坑槽有两种,一种是由于施工过程中沥青材料与原材料中存在杂质、拌和不均或因为路基路面压实不足等,首先公路一部分发生损坏,之后受降水或车辆荷载等影响而逐渐产生的坑槽,此类坑槽的产生通常需要较长时间。而另一种坑槽的产生所用时间就非常短暂,主要因为路面车辆倒翻或相关化学物质泄漏等相关事故引起,此类坑槽往往对路面影响较大,属于不可抗损坏。沉陷病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路面车辆的通行,常常产生在公路的涵洞顶部以及桥头等部分,如果沉陷面积或沉陷深度较大,极易造成跳车现象,对于高速行驶的车辆来说,遇到此类沉陷极易出现交通事故。公路路面沉陷的形成,主要因为公路路基强度和压实度均不足,在过多的车辆荷载作用下以及降水渗入路基后,很容易导致公路路基和路面发生沉降现象。公路路面沉降不仅会对过往车辆形成巨大的安全威胁,还会导致降水渗透路基而加大路面损坏程度。

1.4其他类(泛油等)

沥青路面泛油是指沥青面层中所含的自由沥青因受热膨胀、水作用导致沥青面层结构空隙无法容纳而溢出路表的现象。膨胀溢出的沥青由路面的下部和内部向顶部移动,特别是在行车量大的路段,这一病害的影响尤为突出。此外,在雨水的作用下沥青的粘合力下降,沥青剥落的程度较为明显,泛油程度也随之加深。路面泛油会造成三种直接后果:一是路面滑溜,对行车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雨天;二是上面层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愈来愈高,而中面层及下面层的沥青含量愈来愈低,直接损害中、下面层的低温抗裂性能、抗疲劳性能;三是沥青迁移造成路面空隙率的不利性改变,上面层空隙率愈来愈小而中、下层空隙率愈来愈大,中下面层空隙率的增大往往伴随着负压的产生及空隙的连通,路面的雨水极容易透过微观裂纹或面层空隙进入基层,甚至击穿上面层,形成水损害。

2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一般处理措施

2.1对于路面车辙的应对措施

对于公路路面中所存在的车辙问题,主要的处理办法为:首先需选择使用建筑工程中符合性能要求的施工材料,重点控制沥青和混合材料质量。沥青材料的质量对于整个公路性能影响较大,需选择使用粘度性不高的材料。集料需保证其表面粗糙度达到要求,且粘结性较强,这些材料的优势能够有效降低车辙发生率。其次,在施工过程中,需采取相应措施有效控制压实度,提升压实性能以防止出现车辙。

2.2局部龟裂、坑槽以及沉陷问题的养护修补

对于小面积的坑槽修复,在机械设备的使用上应当主要使用切割机、铣刨机、沥青洒布车、综合养护车、手扶式压路机、光轮胶轮压路机等进行施工修复。首先,使用切割机将需要修补的部分进行切割处理,然后使用铣刨机或者采取人工方式来将已经受损的部分进行清除,并向清除干净的坑内洒置透层油;其次,需要使用沿胡扯将混合料重新放置到坑内并探铺平,使用压路机碾压处理,直到碾压密实以后停止,保证新旧混合料之间能达到无缝隙连接。

2.3裂缝治理措施

公路管理部门应及时发现和处理路面裂缝,以防止裂缝范围进一步扩展。纵向和横向裂缝的处理方式大同小异。如果公路路面裂缝宽度小于3mm,可暂时不用处理,但应密切关注裂缝状况,防止其逐渐扩大。如果路面裂缝宽度达到5mm,就应组织施工人员运用施工工具吸出裂缝内存在的杂物,将裂缝周边彻底清洁,之后在裂缝中浇注沥青混凝土。如果裂缝宽度超过5mm,就要将裂缝周边路面全部挖开,彻底清理后采用沥青混凝土进行全面修补,然后再压实修补位置。对于裂缝区域较大的网状裂缝,要挖出裂缝范围内的所有路面,彻底清理后,再按照早期施工所用材料和技术完成修补作业。

2.4沥青路面泛油的治理措施

对于轻度泛油,在气温高时可以撒3~5mm的石屑或粗砂,并用压路机或控制行车碾压。对于泛油较重的路段,在气温高时,可以先撒5~l0mm的碎石,用压路机碾压,待稳定后,再撒3~5mm的石屑或粗砂,并用压路机碾压或控制行车碾压。对已形成软层、面层含油量过大的严重路段视情况采取如下方法处治:1)含油量过大的软层,可以将软层全部挖除,按原路面设计,重新铺筑沥青面层;2)先撒一层10~15mm厚(或更大粒径)碎石,用压路机强行压入路面,待稳定后再分次撒5~l0mm厚的碎石引导行车碾压成型。处治泛油必须掌握处治时间,应在高温季节进行;撒料应顺行车方向,先撒粗矿料,后撒细矿料,每次要少撒、匀撒、无堆积、无空白料,并禁止使用含粉粒的细料,以免形成软的油石层,影响路面的稳定。

结语

总之,公路路面病害对公路正常使用有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公路相关管理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这些路面病害,充分了解公路路面病害的种类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有效消除路面病害,同时加强对公路路面的养护工作,通过及时跟踪并采取预防性养护措施,来全面保障公路路面质量,保护高速通行车辆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宋少辉,孟凡博,张彬.沥青路面裂缝的机理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3):201.

[2]马晓军.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病害的成因及防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7):101-102.

[3]李俊淞.探讨做好沥青公路路面养护的对策[J].江西建材,2017,(17):183+185.

标签:;  ;  ;  

公路路面施工中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杨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