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甲烷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合成天然气,反应器,催化剂
甲烷化论文文献综述
尹航,徐卫,孙云娟,许玉,应浩[1](2019)在《生物质合成气催化甲烷化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气因其清洁、高效、使用方便的特点而有着其他化石能源无法比拟的优势。随着天然气需求量的增加,天然气供需矛盾也逐渐凸显,生物质合成气催化制取合成天然气成为解决天然气供需矛盾的技术之一。针对生物质合成气甲烷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反应过程、催化剂、反应器等方面阐述了生物质合成气甲烷化研究现状;对比了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分析得出Ni基催化剂是最适合工业化的甲烷化催化剂之一。列举了国外一些固定床和流化床甲烷化反应器工业化的案例,分析了其各自的生产工艺及优缺点,得出流化床是甲烷化反应器中较为有前景的反应器,并对生物质合成气催化制取合成天然气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生物质化学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刘武[2](2019)在《合成甲烷化反应分析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日产1000吨合成氨装置甲烷化炉催化剂的选用,对甲烷化炉历年运行比较,探索延长催化剂使用的策略,结合实际,探索延迟催化剂使用策略和缩短甲烷化升温时间。(本文来源于《云南化工》期刊2019年08期)
单译[3](2019)在《富氢气氛下CO优先甲烷化微观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管式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富氢气氛下Ni~ZrO_2/SiO_2催化剂上CO优先甲烷化反应的微观动力学;提出了幂指函数动力学方程模型;从研究结果看,提出的动力学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用于反应器的模拟、放大、操作工况优化及开展催化剂工程设计。(本文来源于《化工设计通讯》期刊2019年09期)
刘姣,崔佃淼,王昱涵,程永刚,王创创[4](2019)在《流化床甲烷化基础与应用最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CO甲烷化的快速表面反应、强放热特性,相比固定床,采用小颗粒催化剂的流化床甲烷化技术在反应活性和催化剂稳定性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从高耐磨催化剂、流化床反应器及其创新、短流程两段甲烷化技术构建及其验证等方面总结了流化床甲烷化技术开发的最新进展。优化催化剂前体制备方法、调变催化剂组成可获得具有较高骨架强度和均匀性的催化剂一次微粒,进而通过优化的喷雾造粒工艺和填充黏结剂,制备出具有可调变粒度分布、高强度和高球形度的流化床用粉末催化剂,但其黏结剂的添加明显影响催化剂的低温活性。通过改性如Al_2O_3和FCC催化剂的球形颗粒,进而负载活性组分,开发了制备高活性、磨损指数小于1.5的流化床甲烷化Ni基催化剂的另一种技术方法。实验室研究证实了流化床甲烷化反应速率极快,在分布板上数毫米处即可实现可能的最高转化率,且在转化率和催化剂稳定性方面明显优于固定床,不仅由于流态化催化剂床层温度均匀,而且催化剂在床层内不停循环,加快了颗粒表面的更新。增大空速和表观气速,流化床的催化剂床层膨胀,反应气体与催化剂颗粒表面间的有效接触面积增加,使得流化床甲烷化对空速和表观气速的可调范围大。操作在更高气速条件的输送床甲烷化避免了操作气速的上限限制,可大幅降低反应器尺寸,有效提高单位截面的原料气负荷能力。输送床甲烷化可采用高热导率的催化剂颗粒传递反应热,相对于气体移热效率高、能力大。流化床甲烷化已在生物废弃物利用和焦炉煤气甲烷化方面开展了侧线示范,形成了相对多段绝热固定床工艺更简单的短流程两段甲烷化新工艺。(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郭一平[5](2019)在《MgO添加量对CO甲烷化Ni-Al_2O_3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液燃烧法制备CO甲烷化Ni基催化剂,考察助剂MgO添加量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探讨MgO添加量-催化剂结构-CO甲烷化性能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MgO添加质量分数6%的催化剂具有适当的还原温度,其CO转化率、CH_4选择性和收率分别高达99%、97%和94.5%。催化剂寿命实验表明,在24 h反应时间内,6%MgO添加量的催化剂上CO转化率和CH_4选择性分别高达96%和94%以上,表现出较高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工业催化》期刊2019年09期)
张海龙[6](2019)在《基于ANSYS的甲烷化废热锅炉柔性管板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废热锅炉是甲烷化工艺中合成工段的关键设备之一,柔性管板作为废热锅炉的关键部件,对废热锅炉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是废热锅炉设计的关键。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在压力载荷和温度载荷作用下的废热锅炉柔性管板进行了应力分析,评定校核结果表明,该柔性管板结构安全合理且满足强度要求。(本文来源于《机械管理开发》期刊2019年08期)
邓永斌,王晓桐,高艺珊[7](2019)在《煤制合成天然气甲烷化催化剂工业运行与失活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煤制合成天然气甲烷化催化剂工业应用全生命周期进行了研究,总结了煤制合成天然气甲烷化催化剂在不同应用时期内的运行特征;采用硫/碳分析仪、XRD、氮气物理吸脱附等表征手段,对失活催化剂进行检测,分析了不同装填位置催化剂硫中毒、积碳及高温烧结情况;通过不同状态催化剂的活性评价实验,验证了硫、积碳、烧结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程度;并讨论了引起工业催化剂床层热点位置下移直至完全失活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轻度积碳对催化剂活性影响不大,严重积碳会造成催化剂粉碎,床层压降升高;高温烧结会造成催化剂比表面积显着下降,热点位置下移,但不足以使催化剂失活;硫在催化剂上的吸附达到一定值后会向下穿透,硫对催化剂的低温活性影响显着,对催化剂的高温活性影响较弱,硫在催化剂上的缓慢积累是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煤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杜济良,白龙,孙详,赵炳镐,杜颖[8](2019)在《H_2回流对促进CO_2减排及甲烷化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两相厌氧消化系统处理乙醇发酵残留物的过程中,酸化相产生的氢气回流到甲烷相中是否促进CO_2减排及甲烷化过程,提高清洁能源产量以及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实验过程中回收酸化相产生的H_2共10 L,将其回流到甲烷相后,CH_4含量提高9.7%,同时CO_2含量降低7.1%,H_2利用率为94%,整个回流H_2过程并未对反应系统稳定性造成影响,一方面说明通过H_2回流可将酸化相产生的难以分离利用的中间产物转变为底物加以利用,使其转变为CH_4气体,提高清洁能源的产量,另一方面可有效减少厌氧消化过程中CO_2的排放,实现清洁能源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的目标。(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徐本刚[9](2019)在《NCJ-1型宽温甲烷化催化剂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NCJ-1型宽温甲烷合成催化剂的制备工艺、表征方法及稳定性特点,研究了不同入口温度、空速、循环比对CO及CO_2转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NCJ-1型宽温甲烷合成催化剂具有较宽的入口温度范围,温度为260~330℃时CO,CO_2的转化率均较高,其中入口温度为280℃时,CO,CO_2的转化率高达99.40%和77.48%;催化剂活性及热点位置稳定,在循环比1.15,平均热点温度658℃的条件下运行200 h以上,未出现催化剂明显失活现象;在循环比为1.25条件下,能生产出CH_4体积分数为94.72%的高品质替代天然气;甲烷化反应1 000 h后,催化剂表面保持原有的微观结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活性及运行稳定性。(本文来源于《能源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马苗,史浩锋,刘鹏,赵彬然[10](2019)在《不同原料气甲烷化制天然气的热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不同原料气组成不同,会对甲烷化过程造成不同影响。通过建立基于吉布斯自由能最小法的热力学模型,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合成气、焦炉煤气和煤热解气叁种原料气CO甲烷化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探讨了温度和压力及原料气组成(O_2、CH_4、CO_2和C_2H_4)对CO转化率、CH_4选择性和产率及积炭的影响,寻找出每种原料气甲烷化过程中的主导因素,确定出合适的工艺条件,优化甲烷化工艺。研究表明:低温高压有利于甲烷化反应的进行。合成气中CH_4对CH_4选择性和收率影响较小,所以可采用产品气循环工艺;但高温下CH_4和CO_2都导致积炭增加,应采用低温反应且严格控制CO_2含量。而对焦炉煤气来说采用较高压力即可消除甲烷对反应的影响;CO_2和C_2H_4对反应造成影响较小,可采用补碳工艺来平衡原料气中过量氢气。煤热解气本身含碳量高,CH_4、CO_2和C_2H_4均导致积炭加剧,因此不建议采用产品气循环工艺且要严格控制CO_2含量,并脱除C_2H_4等气态烃类化合物。从安全和催化剂失活方面考虑,焦炉煤气和热解气中应尽可能减少O_2含量。(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甲烷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合日产1000吨合成氨装置甲烷化炉催化剂的选用,对甲烷化炉历年运行比较,探索延长催化剂使用的策略,结合实际,探索延迟催化剂使用策略和缩短甲烷化升温时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甲烷化论文参考文献
[1].尹航,徐卫,孙云娟,许玉,应浩.生物质合成气催化甲烷化技术研究进展[J].生物质化学工程.2019
[2].刘武.合成甲烷化反应分析与优化[J].云南化工.2019
[3].单译.富氢气氛下CO优先甲烷化微观动力学[J].化工设计通讯.2019
[4].刘姣,崔佃淼,王昱涵,程永刚,王创创.流化床甲烷化基础与应用最新进展[J].化工学报.2019
[5].郭一平.MgO添加量对CO甲烷化Ni-Al_2O_3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J].工业催化.2019
[6].张海龙.基于ANSYS的甲烷化废热锅炉柔性管板有限元分析[J].机械管理开发.2019
[7].邓永斌,王晓桐,高艺珊.煤制合成天然气甲烷化催化剂工业运行与失活原因分析[J].煤化工.2019
[8].杜济良,白龙,孙详,赵炳镐,杜颖.H_2回流对促进CO_2减排及甲烷化作用的影响[J].太阳能学报.2019
[9].徐本刚.NCJ-1型宽温甲烷化催化剂的性能研究[J].能源化工.2019
[10].马苗,史浩锋,刘鹏,赵彬然.不同原料气甲烷化制天然气的热力学分析[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