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心肌坏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心肌,程序性,细胞,心力衰竭,心绞痛,因子,损伤。
心肌坏死论文文献综述
李靖南,张俊霞,张岩[1](2019)在《心肌细胞程序性坏死——心脏疾病防治的新靶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肌细胞是终末分化细胞,再生能力非常有限。很多损伤因素都会引起心肌细胞过度死亡,而死亡的心肌细胞无法得到有效的补充,会引起心脏功能单位的永久性丧失,进而导致包括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原性猝死等多种心脏疾病的发生~([1])。因此,阐明心脏细胞死亡的机制、确定干预方法,对减少心肌细胞死亡和防治心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细胞凋亡(apoptosis)被认为是唯一一种受调控的细胞死亡方式,大多数(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血管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王亦如,蔡新华[2](2019)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腹腔注射建立心肌缺血性坏死大鼠模型的最佳药物浓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心肌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的最佳药物浓度。方法将42只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2、4、6、8、10 mg·kg~(-1)ISO组,每组7只。2、4、6、8、10 mg·kg~(-1)ISO组大鼠分别按照2、4、6、8、10 mg·kg~(-1)将ISO配成10 m L工作液进行腹腔注射,对照组大鼠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7 d。每日注射后15 min及第8天麻醉大鼠稳定后监测各组大鼠心电图;腹腔注射结束的第2天开胸取心室血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ɑ-羟丁酸脱氢酶(ɑ-HBDH)水平,以辅助判断大鼠心肌缺血性坏死程度;取左心室心肌组织制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利用Image J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心肌缺血坏死区面积百分比。结果 ISO腹腔注射第7天,对照组大鼠心电图表现正常,2、4、6、8、10 mg·kg~(-1)ISO组大鼠心电图均可见心肌缺血性改变。2、4 mg·kg~(-1)ISO组大鼠心率高于对照组(P <0. 05),8、10 mg·kg~(-1)ISO组大鼠心率低于对照组(P <0. 05); 6 mg·kg~(-1)ISO组大鼠心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4 mg·kg~(-1)ISO组大鼠心率加快,其心电图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出现病理性Q波。与对照组比较,4、6、8、10 mg·kg~(-1)ISO组大鼠血清AST、LDH、ɑ-HBDH显着升高(P <0. 05),2、4、6、8、10 mg·kg~(-1)ISO组大鼠血清CK、CK-MB显着升高(P <0. 05)。与2 mg·kg~(-1)ISO组比较,4、6、8、10 mg·kg~(-1)ISO组大鼠血清AST、CK、CK-MB显着升高(P <0. 05),6、8、10 mg·kg~(-1)ISO组大鼠血清LDH显着升高(P <0. 05),8、10 mg·kg~(-1)ISO组大鼠血清ɑ-HBDH显着升高(P <0. 05)。与4 mg·kg~(-1)ISO组比较,6、8 mg·kg~(-1)ISO组大鼠血清CK显着升高(P <0. 05),8 mg·kg~(-1)ISO组大鼠血清CK-MB显着升高(P <0. 05)。与6 mg·kg~(-1)ISO组比较,10 mg·kg~(-1)ISO组大鼠血清CK显着降低(P <0. 05),8 mg·kg~(-1)ISO组大鼠血清CK-MB显着升高(P <0. 05)。与8 mg·kg~(-1)ISO组比较,10 mg·kg~(-1)ISO组大鼠血清CK、CK-MB显着降低(P <0. 05)。心肌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ISO不同剂量组大鼠均出现心室肌细胞缺血坏死,4、6、8、10 mg·kg~(-1)ISO组大鼠心肌缺血坏死区面积均大于2 mg·kg~(-1)ISO组(P <0. 05),其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不同剂量ISO腹腔注射均可造成大鼠心肌缺血坏死性损伤,但4 mg·kg~(-1)ISO腹腔注射制备心肌缺血性坏死大鼠模型的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新乡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李文强,孙瑞芳,谢颖光,马金娈,周素梅[3](2019)在《天然与人工合成黄酮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坏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天然槲皮黄酮与人工合成的β-萘黄酮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坏死的影响。方法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系H9c2并分为黄酮1组、黄酮2组、模型组、对照组,黄酮1组、黄酮2组、模型组构建体外缺血再灌注模型(即氧糖剥夺再恢复模型)。黄酮1组造模前向培养基中加入5μmol/L的槲皮黄酮,黄酮2组加入10μmol/L的β-萘黄酮。模型组只制作模型,不添加特殊药物。对照组细胞在正常氧浓度下、DMEM正常培养基中连续培养48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裂解的Caspase-3;采用酶标法盒检测各组细胞培养基中的乳酸脱氢酶(LDH)以反映细胞坏死情况。结果黄酮1组、黄酮2组、模型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黄酮1、2组细胞凋亡率低于模型组(P均<0.05)。黄酮1组、黄酮2组、模型组细胞中裂解的Caspase-3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黄酮1、2组细胞中裂解的Caspase-3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均<0.05)。黄酮1组、黄酮2组、模型组细胞培养基中LDH水平高于对照组,黄酮1、2组细胞培养基中LDH水平低于模型组(P均<0.05)。黄酮1组与黄酮2组细胞凋亡率、细胞中裂解的Caspase-3相对表达量及细胞培养基中LD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槲皮黄酮和β-萘黄酮均可减少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的凋亡和坏死,但二者作用无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9年20期)
付佳兴[4](2019)在《氨气暴露加剧脂多糖诱导的鸡心肌细胞程序性坏死》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化集约化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禽生长以及健康极易受到畜舍环境的影响。在不良环境中饲养畜禽,会降低它们的存活几率,并且不利于它们的成长,还会增加对疾病的易感性。在肉鸡饲养过程中,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是构成畜舍环境对畜禽抗病力影响的重要因素,其中,氨气(NH_3)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NH_3是一种无色的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禽舍内的NH_3主要来源于饲料残渣、粪便等分解。长期处于高浓度NH_3环境中,动物的食欲减退,增重减慢,还可能诱发呼吸系统疾病。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一种组成成分,有研究表明,由细菌释放的LPS可引起机体发热、白细胞数量变化、休克以及神经系统损伤等。为了探讨环境NH_3暴露对LPS诱导的鸡心肌程序性坏死的影响,将80只1日龄的肉仔鸡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C组和N组,每组40只,两组鸡均在环境控制室中饲养(分别为C室和N室)。NH_3连续通入N室,饲养0~3周阶段,NH_3浓度控制在19.5~20.5 mg/m~3;饲养4~6周阶段,NH_3浓度控制在44.5~45.5 mg/m~3。C室未添加额外的NH_3(NH_3浓度≤5 mg/m~3)。在42日龄时,C组、N组分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只,即A组分为C组(对照组)和P组(LPS组),N组分为N组(NH_3组)和NP组(NH_3+LPS组),P组和NP组肉鸡腹腔注射200 mg/kg体重的LPS,C组和N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射后5 h,实施安乐死后采集心肌组织。应用HE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免疫印迹法等,检测了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氧化应激指标(T-AOC、NO、T-NOS、iNOS、CAT、GPx、SOD和MDA)、能量代谢相关指标(PKR、PKC-α、NOX1、p47、ERK1、STAT3、PPAR-γ)、炎症通路相关指标(IKKβ、IκB-α、NF-κB、TNF-α、NLRP3)、Th1/Th2平衡相关指标(IL-1β、IL-4、IL-5、IL-6、IL-12、IL-13、IFN-γ),以及程序性坏死通路相关指标(RIPK1、RIPK3、Caspase1、Caspase8、JNK、NOD1)的表达,结果如下:(1)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P组心肌细胞坏死并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N组有心肌纤维断裂伴有细胞坏死,NP组有大量心肌细胞坏死,明显多于N组和P组。NH_3能够加剧LPS诱导的鸡心肌组织炎性损伤和坏死。(2)鸡心肌组织中,与C组相比,P组和N组T-AOC明显降低(P﹤0.05),CAT、GPx、SOD活性下降(P﹤0.05),MDA、NO含量升高,T-NOS及iNOS活性升高(P﹤0.05)。NP组T-AOC水平、CAT、GPx、SOD活性显着低于P组和N组(P﹤0.05),MDA、NO含量、T-NOS、iNOS活性显着高于P组和N组(P﹤0.05)。表明NH_3刺激能加剧LPS诱导的鸡心肌组织氧化应激。(3)LPS或NH_3单独刺激能下调PPAR-γ基因的表达,上调PKR、PKC-α、NOX1、STAT3、ERK1基因的表达(P﹤0.05),对p47的基因表达基本无影响(p>0.05)。NH_3暴露会导致LPS诱导的PPAR-γ基因表达水平进一步降低(P﹤0.05),PKR、PKC-α、NOX1、STAT3、ERK1基因表达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并使p47基因表达水平显着高于C组(p<0.05)。NH_3能够促进LPS诱导的鸡心肌组织能量代谢紊乱。(4)NH_3或LPS单独刺激会使IL-1β、IL-4、IL-5、IL-6和IL-13基因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IFN-γ、IL-12的基因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NH_3会引起LPS诱导的IL-1β、IL-4、IL-5、IL-6和IL-13基因表达水平进一步显着升高(P﹤0.05),IL-12和IFN-γ的mRNA水平则显着低于LPS或NH_3单独刺激(P﹤0.05)。以上结果表明,NH_3能加重LPS诱导的Th1/Th2失衡。(5)NH_3或LPS单独刺激会使IKKβ、NF-κB、TNF-α、NLRP3基因表达水平含量显着升高(P﹤0.05),IκB-α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NH_3和LPS共同刺激会使IKKβ、NF-κB、TNF-α、NLRP3基因表达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IκB-α基因表达水平进一步降低(P﹤0.05)。IKKβ、IκB-α、NF-κB、TNF-α、NLRP3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与mRNA水平检测结果一致。以上结果说明,NH_3能通过影响NF-κB信号通路加剧LPS诱导的心肌组织炎性反应。(6)NH_3或LPS单独刺激会使Caspase1、JNK、RIPK1、RIPK3、NOD1基因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Caspase8的基因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NH_3会引起LPS诱导的Caspase1、JNK、RIPK1、RIPK3、NOD1基因表达水平进一步显着升高(P﹤0.05),Caspase8的mRNA水平则显着低于LPS或NH_3单独刺激(P﹤0.05)。Caspase1、JNK、RIPK3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与mRNA水平检测结果一致。这说明NH_3暴露能够加重LPS诱导的心肌程序性坏死。综上所述,NH_3暴露能够引起心肌组织氧化应激、能量代谢紊乱,激活炎症通路进而诱导心肌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而且能够通过上述通路加剧LPS诱导的心肌细胞程序性坏死。这一结果丰富了NH_3毒理学资料,为防治NH_3中毒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董春岚,江雪[5](2019)在《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中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3组患者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6例,其中SAP32例,UAP34例,AMI30例,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人35例设为对照组,检测与比较4组对象IL-8及TNF-α表达水平。结果 SAP组、UAP组及AMI组TNF-α、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SAP组<UAP组<AMI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叁支病变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两两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 <0.05)。结论冠心病患者IL-8、TNF-α水平正相关于冠心病严重程度,临床可用于预测患者疾病进展并评估冠脉病变程度。(本文来源于《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刘金华[6](2019)在《TEAD1通过调节线粒体基因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坏死在小鼠心脏稳态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心肌病,主要表现为心室腔扩张以及心肌收缩力减弱,临床上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常发生进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栓栓塞以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死亡率高,然而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防治方法。DCM可能由包括缺血损伤以及家族遗传缺陷等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DCM的发病原因仍然是未知的,并且其潜在的调节途径仍不明确。哺乳动物的Hippo信号通路是一条进化上相对保守的信号通路,TEAD1是Hippo信号通路下游的转录因子,当与转录共激活因子结合,可形成的不同复合物,调节对于胚胎发育,心脏、肌肉等器官形成至关重要的基因的表达。现有文献资料表明,Tead1及其上游调节因子在胚胎和围产期的心肌细胞增殖中起关键作用,而最近的研究也证明哺乳动物Hippo-Tead1信号通路在损伤后心肌细胞再生中的作用。然而,TEAD1在成年心脏中的作用及其具体的作用机制目前并不明确,本文旨在探索TEAD1在成年小鼠心脏中的作用以及相关机制,从而为相关心脏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新的作用靶点与研究思路。实验方法:TEAD1在成年小鼠中全身性与心肌细胞特异性诱导性敲除表型分析与细胞水平机制研究(第一部分,第二部分):1)通过CAGG Cre-ERTM+小鼠与TEAD1F/F小鼠杂交获得CAGG Cre-ERTM+/TEAD1F/F小鼠;通过a MHCMer Cre Mer+小鼠与TEAD1F/F小鼠杂交获得a MHC-Mer Cre Mer+/TEAD1F/F小鼠;2)选用8-12周龄的基因型为CAGG Cre-ERTM+/TEAD1F/F成年小鼠,通过连续5天腹腔注射TAM(每千克体重小鼠每天给药25mg)的方式诱导TEAD1基因的全身性敲除;选用8-12周龄的基因型为a MHC-Mer Cre Mer+/TEAD1F/F小鼠,通过连续5天腹腔注射TAM(每千克体重小鼠每天给药25mg)的方式诱导TEAD1基因的心肌细胞特异性敲除;3)Vevo770高分辨率心脏超声仪检测对照组与TEAD1基因敲除组小鼠心室壁的厚度、心室腔内径与心功能的变化;4)测量各组小鼠各组织器官重量以及胫骨长度,分析各组织器官重量与胫骨长度比差异;5)收取各组小鼠心脏,固定,石蜡包埋,8μm切片后,采用HE染色方法检查小鼠心脏结构变化,采用Masson染色法检测心肌组织的纤维化程度;6)收取各组小鼠心脏,固定,OCT包埋,7μm切片后,采用免疫荧光分析检测小鼠心脏组织的MAC2表达,EBD染色检查小鼠心肌细胞膜完整性,TUNEL染色检测小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7)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心衰标志物与炎症标志物的m RNA转录水平差异;8)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衰标记物、炎症标记物以及细胞死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TEAD1在成年小鼠心肌细胞敲除导致心肌细胞坏死的分子水平机制研究(第叁部分):1)选用8-12周龄的成年a MHC-Mer Cre Mer+/TEAD1F/F小鼠,通过连续5天腹腔注射TAM(每千克体重小鼠每天给药25mg)的方式诱导TEAD1基因的心肌细胞特异性敲除;2)收取心肌细胞特异性TEAD1敲除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的心肌组织,提取RNA,送RNA测序,鉴定出TEAD1可能靶向作用的基因;3)收取心肌细胞特异性TEAD1敲除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的心肌组织,进行Chip-assay分析,鉴定出与TEAD1蛋白相结合的目的基因DNA片段;4)western blotting检测成年小鼠心肌细胞TEAD1敲除对Ndufa5与Ndufab1蛋白表达的影响;5)实时定量PCR检测成年小鼠心肌细胞TEAD1敲除对Ndufa5与Ndufab1的m RNA水平影响;6)10T1/2细胞进行双荧光素酶启动子活性分析,检测TEAD1对Ndufa5与Ndufab1转录活性的影响;7)收取心肌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的心肌组织,检测线粒体复合体I酶活性;8)收取心肌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的心肌组织,提取心肌细胞线粒体,seahorse检测心肌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9)提取成年小鼠原代心肌细胞,体外培养,4OH-TAM处理,western blotting检测TEAD1基因敲除情况;10)对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分别进行PI染色检测细胞坏死情况,TMRM染色检测线粒体膜完整性、mito SOX染色检测线粒体过氧化物的产生;验证Nec-1腹腔注射能否缓解TEAD1心肌细胞敲除鼠心衰表型(第四部分):1)TNFa与Nec-1处理L929细胞,通过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LDH验证Nec-1可否正常工作。2)选用8-12周龄的成年a MHC-Mer Cre Mer+/TEAD1F/F小鼠,通过连续5天腹腔注射TAM(每千克体重小鼠每天给药25mg)的方式诱导TEAD1基因的心肌细胞特异性敲除;Nec-1处理组同时腹腔注射Nec-1 15天,control组腹腔注射PBS 15天。3)Vevo770高分辨率心脏超声仪检测小鼠心室壁的厚度、心室腔内径与心功能的变化;4)测量小鼠心脏重量和体重以及胫骨长度,分析小鼠心脏重量与胫骨长度比差异;5)Masson叁色染色法检测心脏组织的纤维化程度;6)收取小鼠心脏固定,OCT包埋,7μm切片后,采用免疫荧光分析检测小鼠心脏组织的MAC2表达,EBD染色检查小鼠心肌细胞膜完整性;7)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死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实验结果:第一部分:成年小鼠中TEAD1基因的全身性敲除导致急性扩张性心肌病与严重的心力衰竭表型,细胞水平机制研究表明TEAD1在成年小鼠中的全身性敲除导致小鼠心肌细胞程序性坏死1)通过对基因型为CAGG Cre-ERTM+/TEAD1F/F的小鼠连续5天腹腔注射tamoxifen的方式可成功诱导TEAD1基因的全身性敲除,tamoxifen腹腔注射Control组小鼠不影响全身组织TEAD1的表达。2)小鼠不同时间的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显示,TEAD1基因的全身性敲除可导致小鼠心室腔扩大,心室壁变薄,心功能减退,这些指标随时间变化进行性加重,而Control组小鼠的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不随时间变化。3)小鼠生存曲线分析表明,腹腔注射tamoxifen诱导TEAD1基因的全身性敲除后,小鼠在27天内全部死亡,而Control组小鼠可正常存活。4)组织学分析,TEAD1基因全身性敲除鼠心室壁变薄,心室腔增大,Masson叁色染色显示小鼠心室肌组织大量的胶原纤维沉积,说明小鼠的心室重构,而Control组小鼠心脏组织结构无明显异常。5)免疫荧光分析结果显示:TEAD1基因全身性敲除鼠心肌组织中TUNEL阳性心肌细胞数与Control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均在极低水平;TEAD1基因全身性敲除鼠心肌组织中EBD阳性心肌细胞数明显高于Contr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EAD1基因全身性敲除鼠心肌组织中MAC2阳性心肌细胞数明显高于Contr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RT-q PCR结果表明:TEAD1基因全身性敲除鼠心肌组织中心衰标志物ACTA1、CTGF、ANP、MYH7表达上调,MYH6表达下调;炎症标志物MAC2、CD68、IL-6表达上调;7)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TEAD1基因全身性敲除鼠心肌组织中心衰标志物CTGF表达上调;炎症标志物MAC2、CD45表达上调;程序性坏死通路中的RIP1、RIP3、p-RIP3、MLKL、PGAM5均表达上调。第二部分:成年小鼠中TEAD1基因的心肌细胞特异性诱导性敲除导致急性扩张性心肌病与严重的心力衰竭表型,细胞水平机制研究表明TEAD1在成年小鼠中的心肌细胞特异性敲除导致小鼠心肌细胞程序性坏死1)通过对基因型为a MHC-Mer Cre Mer+/TEAD1F/F的小鼠连续5天腹腔注射tamoxifen的方式可成功诱导TEAD1基因的心肌细胞特异性敲除,tamoxifen腹腔注射Control组小鼠不影响心肌组织TEAD1的表达。2)小鼠不同时间的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显示,TEAD1基因心肌细胞特异性敲除可导致小鼠心室腔扩大,心室壁变薄,心功能减退,这些指标随时间变化进行性加重,而Control组小鼠的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不随时间变化。3)小鼠生存曲线分析表明,腹腔注射tamoxifen诱导TEAD1基因的心肌细胞特异性敲除后,小鼠可在25天内全部死亡,而Control组小鼠可正常存活。4)组织学分析,TEAD1基因的心肌细胞特异性敲除鼠心室壁变薄,心室腔增大,Masson叁色染色显示小鼠心室肌组织大量的胶原纤维沉积,说明小鼠的心室重构,而Control组小鼠心脏组织结构无明显异常。5)免疫荧光分析结果显示:TEAD1基因的心肌细胞特异性敲除鼠心肌组织中TUNEL阳性心肌细胞数与Control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均在极低水平;TEAD1基因全身性敲除鼠心肌组织中EBD阳性心肌细胞数明显高于Contr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EAD1基因全身性敲除鼠心肌组织中MAC2阳性心肌细胞数明显高于Contr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RT-q PCR结果表明:TEAD1基因的心肌细胞特异性敲除鼠心肌组织中心衰标志物ACTA1、CTGF、ANP表达上调,MYH6表达下调;炎症标志物MAC2、CD68、IL-6表达上调;7)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TEAD1基因的心肌细胞特异性敲除鼠心肌组织中心衰标志物CTGF表达上调;炎症标志物MAC2、CD45表达上调;程序性坏死通路中的RIP1、RIP3、p-RIP3、MLKL、PGAM5均表达上调。第叁部分:成年小鼠中TEAD1基因的心肌细胞特异性诱导性敲除通过引起小鼠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而导致心肌细胞程序性坏死,分子机制研究表明,TEAD1基因敲除可通过影响心肌细胞线粒体复合体I辅助亚基Ndufa5与Ndufab1表达而干扰线粒体复合体体I与超级复合体的组装,从而导致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功能障碍1)RNA-Seq分析表明:TEAD1基因的心肌细胞特异性敲除鼠的心肌组织中大量的线粒体相关基因表达下调,其中包括线粒体复合体I辅助亚基Ndufa5与Ndufab1。2)CHIP-assay结果表明:转录因子TEAD1可与线粒体复合体I辅助亚基Ndufa5与Ndufab1结合。3)TEAD1基因的心肌细胞特异性敲除鼠的心肌组织q RT-PCR与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心肌细胞TEAD1基因的敲除导致Ndufa5与Ndufab1在m RNA与蛋白水平的下降。4)dual 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结果表明,转录因子TEAD1可调节Ndufa5与Ndufab1的转录活性。5)Seahorse XF24分析结果显示:TEAD1基因的心肌细胞特异性敲除鼠的心肌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障碍与电子传递链功能障碍。6)线粒体复合体I酶活性分析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TEAD1基因心肌细胞特异性敲除鼠的心肌细胞线粒体电子复合体I酶活性明显降低。7)体外培养成年小鼠原代心肌细胞,结果显示:TEAD1基因敲除组心肌细胞的PI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Control组,TMRM阳性细胞率明显低于Control组,mito SOX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Control组。第四部分:Nec-1通过抑制程序性坏死信号通路缓解TEAD1心肌细胞敲除鼠心肌衰竭表型1)L929细胞实验证实Nec-1可抑制细胞死亡。2)小鼠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与PBS处理的TEAD1ic KO组小鼠相比,Nec-1处理的的TEAD1ic KO小鼠的心室腔扩大程度、心室壁变薄程度明显减轻,心功能明显改善。3)Masson叁色染色显示,与腹腔注射PBS的TEAD1ic KO组小鼠相比,腹腔注射Nec-1的TEAD1ic KO小鼠心室肌组织的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减少。4)免疫荧光分析结果显示:与腹腔注射PBS的TEAD1ic KO组小鼠相比,腹腔注射Nec-1的TEAD1ic KO小鼠心肌组织中EBD阳性心肌细胞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注射Nec-1的TEAD1ic KO小鼠心肌组织中MAC2阳性心肌细胞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TEAD1ic KO小鼠腹腔注射Nec-1可明显下调程序性坏死通路中的p-RIP3、RIP3、RIP1、MLKL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1.成年小鼠中TEAD1基因的全身性敲除导致小鼠心肌细胞程序性坏死发生,心肌细胞的丢失导致小鼠急性扩张性心肌病与严重的心力衰竭。2.成年小鼠中TEAD1基因在心肌细胞敲除导致小鼠心肌细胞程序性坏死发生,心肌细胞的丢失导致小鼠急性扩张性心肌病与严重的心力衰竭。3.成年小鼠心肌细胞TEAD1基因敲除通过影响线粒体复合体I辅助亚基Ndufa5与Ndufab1转录而干扰线粒体复合体体I与超级复合体的组装,从而导致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功能障碍,最终导致心肌细胞程序性坏死的发生。4.Nec-1通过抑制程序性坏死信号通路部分缓解TEAD1基因心肌细胞敲除鼠扩张性心肌病与心力衰竭。(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01)
钱坤[7](2019)在《抑制Caspase-3对Beclin-1的剪切可提高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后的自噬、降低坏死和凋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大鼠H9C2心肌细胞在缺氧复氧过程中Beclin-1是否被Caspase-3剪切,以及抑制Beclin-1的剪切对H9c2细胞缺氧复氧后自噬、凋亡和坏死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用大鼠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作为模型,观察复氧过程中Beclin-1及其剪切体的蛋白表达;将H9c2心肌细胞用Caspase-3抑制剂(Ac-DEVD-CHO)预处理后(Caspase-3 Inhibition,Cp3I),再进行缺氧5小时后复氧2小时(hypoxia 5 hours reoxygenation 2 hours,H5R2)处理。比较Cp3I+H5R2组、H5R2组、Cp3I组和假手术组的Beclin-1及其剪切体的蛋白表达;同时根据氨基酸序列比对,将Beclin-1在147号易被Caspase-3剪切的天冬氨酸突变为谷氨酸,并分别将突变型Beclin-1(M-Beclin-1)和未突变型Beclin-1(W-Beclin-1)转染至H9c2细胞中,再比较缺氧5小时复氧2小时后两组Beclin-1及其剪切体的表达和分布;最后运用流式细胞仪来检测M-Beclin-1组和W-Beclin-1组在缺氧5小时后的复氧过程中,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水平的变化。结果:在大鼠H9c2心肌细胞缺氧5小时后复氧的过程中,Western Blot上出现了Beclin-1剪切体的印记;Cp3I+H5R2组中Beclin-1的剪切体数目少于H5R2组(p<0.001);M-Beclin-1组在细胞缺氧5小时复氧2小时后,Beclin-1被剪切现象明显少于W-Beclin-1组(p<0.05);在细胞中分别过表达未突变型和突变型的Beclin-1后,两组细胞随着复氧时间的推移,细胞自噬水平先增加后减少,但突变组的自噬程度高于同时期的未突变组。过表达未突变型的细胞随着复氧时间的推移,凋亡的细胞和坏死的细胞不断增多;过表达突变型的细胞随着复氧时间的推移,细胞的凋亡和坏死均维持在低水平。结论:本实验方法和条件下得出的结论如下:在大鼠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的过程中,存在着Beclin-1被Caspase-3剪切的现象,且抑制Beclin-1剪切,可以提高复氧后的细胞的自噬水平,降低细胞凋亡和坏死的水平,为临床上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4-01)
方婷婷,曹瑞平,叶红伟,马善峰,高琴[8](2019)在《高糖诱导的大鼠原代心肌细胞损伤对程序性坏死的影响及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程序性坏死在高糖诱导的大鼠原代心肌细胞损伤中的变化及可能机制。方法:原代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4组(n=9):正常对照组(Control,5.5 mmol/L葡萄糖培养心肌细胞48 h)、高糖组(HG,30 mmol/L葡萄糖培养心肌细胞48 h)、HG+Nec-1(30 mmol/L葡萄糖+100μmol/L程序性坏死关键蛋白RIP1抑制剂Nec-1共同培养心肌细胞48 h)组、高渗组(HPG,5.5 mmol/L葡萄糖+24.5 mmol/L甘露醇共同培养心肌细胞48 h)。MTT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活力,DHE荧光染色检测细胞氧化应激水平,ELISA法检测心肌细胞TNF-α、IL-6及IL-1β水平,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程序性坏死关键蛋白RIP1、RIP3、MLKL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HG组心肌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1),氧化应激水平明显增高(P<0.01),TNF-α、IL-6及IL-1β水平升高明显(P<0.01),RIP1、RIP3、MLKL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HG组相比,HG+Nec-1组心肌细胞活力明显升高(P<0.01),氧化应激水平明显下降(P<0.01),TNF-α、IL-6及IL-1β水平明显降低(P<0.01),RIP1、RIP3、MLKL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下降(P<0.05)。结论:高糖诱导的原代大鼠心肌细胞损伤可引起程序性坏死的发生;抑制程序性坏死可减轻细胞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减轻炎症反应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朱凯驿[9](2019)在《球状脂联素通过p38MAPK/NF-κB途径减轻缺氧/复氧诱导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程序性坏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程序性坏死,也称为坏死性凋亡,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中起重要作用。球状脂联素(gAd)是一种蛋白质激素,其调节许多代谢过程并在心血管稳态中起重要作用,包括在MIRI期间保护心肌细胞,但在缺氧/复氧条件下gAd对心肌细胞的保护机制仍不清楚。我们使用SD新生大鼠心室肌细胞(NRVMs)建立心肌缺氧/复氧模型,旨在研究gAd在缺氧/复氧诱导的细胞凋亡和坏死性凋亡中的作用方法:本实验将gAd(0,0.5,1和2μg/ml,24小时)预处理培养的SD新生大鼠心室肌细胞(NRVM)暴露于缺氧/复氧条件下,然后分别使用MTT和LDH测定分析细胞活力和LDH水平;使用TUNEL染色的方法来区分细胞凋亡和坏死之间的发生的情况及比例;Western Blot用于评估细胞凋亡和程序性坏死相关蛋白的的表达水平(包括caspase3,RIP1,RIP3,p38/MAPK,NF-κB,Bcl-2和Bax等蛋白)。根据免疫荧光法来检测活性氧(ROS)水平,然后分别通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剂盒来检测其活性,从而评估氧化应激。结果:1.gAd通过增加细胞活力和细胞数量,减少LDH的释放来保护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2.gAd可以在缺氧/复氧期间抑制程序性坏死和细胞凋亡。3.gAd通过抗氧化机制和调节p38MAPK/NF-κB途径来减轻缺氧/复氧诱导的程序性坏死和凋亡。结论:gAd通过调节p38MAPK/NF-κB途径抑制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程序性坏死。(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3-10)
纪焕文,赵肸,张金盈[10](2019)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duced protein 8-like 2, TIPE2)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对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2(ne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containing 2, NOD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TIPE2野生型(TIPE2~(+/-))及TIPE2基因表达缺失(TIPE2~(-/-))SD大鼠分别为TIPE2~(+/-)组和TIPE2~(-/-)组各5只,均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2 mg/kg,每周1次,连续8周制备大鼠CHF模型。造模前、注射8周时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 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 LVESd)、左心室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 LVFS)、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处死大鼠,取心脏标本行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Tunel法测定心肌细胞阳性染色面积比率及凋亡指数,Western blot法检测2组心肌组织TIPE2、NOD2、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 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阳性表达率。结果 TIPE2~(+/-)组、TIPE2~(-/-)组注射8周时LVEDd[(6.8±0.1)、(7.3±0.2)mm]、LVESd[(4.1±0.2)、(4.5±0.3)mm]均大于造模前(P<0.05),LVFS[(40.7±0.8)%、(38.2±1.6)%]、LVEF[(68.8±3.2)%、(60.5±1.6)%]均低于造模前(P<0.05);TIPE2~(-/-)组注射8周时LVEF较TIPE2~(+/-)组降低(P<0.05),LVESd、LVEDd、LVFS与TIPE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IPE2~(-/-)组大鼠心肌细胞HE染色示心肌纤维排列紊乱,细胞水肿、呈多灶性肌浆溶解,有不同程度炎症细胞浸润,TIPE2~(+/-)组心肌细胞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较TIPE2~(-/-)组轻;TIPE2~(-/-)组心肌组织阳性染色面积比率[(21.32±3.51)%]、心肌细胞凋亡指数[(45.23±6.52)%]均高于TIPE2~(+/-)组[(8.81±4.34)%、(15.41±2.12)%](P<0.05);TIPE2~(-/-)组NOD2蛋白(0.68±0.12)、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0.78±0.18)及IL-1β阳性表达率[(3.75±0.41)%]高于TIPE2~(+/-)组[(0.22±0.07)、(0.12±0.09)、(1.92±0.21)%](P<0.05),TIPE2相对表达量(0.02±0.01)低于TIPE2~(+/-)组(0.52±0.08)(P<0.05)。结论 TIPE2可通过抑制NOD2信号通路来抑制CHF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发挥心肌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心肌坏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心肌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的最佳药物浓度。方法将42只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2、4、6、8、10 mg·kg~(-1)ISO组,每组7只。2、4、6、8、10 mg·kg~(-1)ISO组大鼠分别按照2、4、6、8、10 mg·kg~(-1)将ISO配成10 m L工作液进行腹腔注射,对照组大鼠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7 d。每日注射后15 min及第8天麻醉大鼠稳定后监测各组大鼠心电图;腹腔注射结束的第2天开胸取心室血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ɑ-羟丁酸脱氢酶(ɑ-HBDH)水平,以辅助判断大鼠心肌缺血性坏死程度;取左心室心肌组织制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利用Image J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心肌缺血坏死区面积百分比。结果 ISO腹腔注射第7天,对照组大鼠心电图表现正常,2、4、6、8、10 mg·kg~(-1)ISO组大鼠心电图均可见心肌缺血性改变。2、4 mg·kg~(-1)ISO组大鼠心率高于对照组(P <0. 05),8、10 mg·kg~(-1)ISO组大鼠心率低于对照组(P <0. 05); 6 mg·kg~(-1)ISO组大鼠心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4 mg·kg~(-1)ISO组大鼠心率加快,其心电图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出现病理性Q波。与对照组比较,4、6、8、10 mg·kg~(-1)ISO组大鼠血清AST、LDH、ɑ-HBDH显着升高(P <0. 05),2、4、6、8、10 mg·kg~(-1)ISO组大鼠血清CK、CK-MB显着升高(P <0. 05)。与2 mg·kg~(-1)ISO组比较,4、6、8、10 mg·kg~(-1)ISO组大鼠血清AST、CK、CK-MB显着升高(P <0. 05),6、8、10 mg·kg~(-1)ISO组大鼠血清LDH显着升高(P <0. 05),8、10 mg·kg~(-1)ISO组大鼠血清ɑ-HBDH显着升高(P <0. 05)。与4 mg·kg~(-1)ISO组比较,6、8 mg·kg~(-1)ISO组大鼠血清CK显着升高(P <0. 05),8 mg·kg~(-1)ISO组大鼠血清CK-MB显着升高(P <0. 05)。与6 mg·kg~(-1)ISO组比较,10 mg·kg~(-1)ISO组大鼠血清CK显着降低(P <0. 05),8 mg·kg~(-1)ISO组大鼠血清CK-MB显着升高(P <0. 05)。与8 mg·kg~(-1)ISO组比较,10 mg·kg~(-1)ISO组大鼠血清CK、CK-MB显着降低(P <0. 05)。心肌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ISO不同剂量组大鼠均出现心室肌细胞缺血坏死,4、6、8、10 mg·kg~(-1)ISO组大鼠心肌缺血坏死区面积均大于2 mg·kg~(-1)ISO组(P <0. 05),其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不同剂量ISO腹腔注射均可造成大鼠心肌缺血坏死性损伤,但4 mg·kg~(-1)ISO腹腔注射制备心肌缺血性坏死大鼠模型的效果最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肌坏死论文参考文献
[1].李靖南,张俊霞,张岩.心肌细胞程序性坏死——心脏疾病防治的新靶点[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
[2].王亦如,蔡新华.盐酸异丙肾上腺素腹腔注射建立心肌缺血性坏死大鼠模型的最佳药物浓度研究[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
[3].李文强,孙瑞芳,谢颖光,马金娈,周素梅.天然与人工合成黄酮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坏死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9
[4].付佳兴.氨气暴露加剧脂多糖诱导的鸡心肌细胞程序性坏死[D].东北农业大学.2019
[5].董春岚,江雪.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中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9
[6].刘金华.TEAD1通过调节线粒体基因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坏死在小鼠心脏稳态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9
[7].钱坤.抑制Caspase-3对Beclin-1的剪切可提高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后的自噬、降低坏死和凋亡[D].江南大学.2019
[8].方婷婷,曹瑞平,叶红伟,马善峰,高琴.高糖诱导的大鼠原代心肌细胞损伤对程序性坏死的影响及其机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9
[9].朱凯驿.球状脂联素通过p38MAPK/NF-κB途径减轻缺氧/复氧诱导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程序性坏死[D].山西医科大学.2019
[10].纪焕文,赵肸,张金盈.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