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维真[1]2003年在《印度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渔业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至2000年全国水产品总量已达4278.99万吨。与此相伴的是,我国近海的多种天然经济鱼类已处于过度开发状态,近年已难以形成批量产量规模,海洋捕捞产量近年已处于稳中有降的态势。在此形势下,大力发展远洋渔业,进—步优化远洋渔业结构,提高远洋渔业技术与效益水平已成为我国的基本渔业国策。目前我国的远洋渔业项目主要包括西非的越洋性近岸拖网渔业、大洋性鱿鱼钓渔业及远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等,其中远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在我国远洋渔业中所占比重近年逐渐增加,已呈现加速发展之势。 远洋金枪鱼渔业系世界上历史悠久、规模巨大、产值极高的渔业,由于历史及其它综合原因,我国发展此渔业时间较晚,存在渔业信息滞后、捕捞技术低下、技术研究不足及经济效益较低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我国远洋金枪鱼渔业进—步良性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提高我国远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的技术水平,并为我国相关生产企业提供产业发展的最新信息,本文报道了印度洋海域金枪鱼渔业近十年的生产概况,并以中鲁远洋渔业股份有限公司两条大型金枪鱼延绳钓渔船2002年的生产数据为基础,对印度洋赤道附近海域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的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及作业渔场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 印度洋金枪鱼渔业从业国家和地区已达40个,从业国家(地区)中以欧共体、印度尼西亚、印度、伊朗、斯里兰卡、中国台湾、马尔代夫等所占份额较高,以2000年计占当年印度洋金枪鱼渔业总产量的68.17%。产量140万吨,以金枪鱼类所占份额最高,主要金枪鱼渔获种类依次为鲣、黄鳍金枪鱼和大眼金枪鱼,主要渔业方式为金枪鱼围网、刺网及延绳钓。中国在印度洋海域金枪鱼渔业中所占份额较小,渔业产量1995年为444吨,至2000年逐步上升至6000余吨。 2002年中鲁远洋渔业股份有限公司两条延绳钓渔船合并统计,以捕捞努力量指标分析,两船全年共生产作业450天,其中泰利轮共作业12个月、250天,全年平均20.83天/月;泰坤轮作业10个月、200天,全年平均16.67天/月。两轮合计月均生产37.5日/月。 以渔获量指标,2002年泰利累计渔获190532 kg,全年平均15878 kg/月;泰坤轮全年累计渔获181311 kg,全年平均15109 kg/月;两船全年合计总产量371843 kg,总平均30987印度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的研究细月。两船主要渔获物依次为灿及金枪鱼、黄鳍金枪鱼、剑鱼及条纹四鳍旗鱼,其中月良金枪鱼占绝对优势。 以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为指标,泰利轮各月日产量在470~1084留日间变化,平均7月留日;泰坤轮各月日产量在274~1330坷日间变化,平均肠8坷日。两船合计,加似年各月日产量在4刀~1240坷日间封七,平均810坷日,日产量最高出现于2月份,最低出现于8月份。 统计分析表明两船间在月作业日数、渔获量及日产量间差异不显着。两船月间作业渔场及作业效果变化显着。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刻「淆到印度洋海域金枪伍渔效年产量近年一直稳定在140万吨左右,是一个金枪鱼类资源雄厚、泣哑前景光明的作业洋区。两艘实验船舶取得了较好的生产业绩,特别在西印度洋海域金枪鱼渔场分布与捕捞技术方面打下了较好基础,其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的远洋金枪鱼生产:企业及研究者提供重要参考。由于实验条件、船舶及时间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本研究内容尚不够全面和深入,相关领域有待以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郑超[2]2015年在《我国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发展研究》文中认为中西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金枪鱼渔区。金枪鱼延绳钓渔船在中西太平洋登记的数量居各类渔船之首,我国金枪鱼渔业绝大部分在中西太平洋海域,延绳钓渔业占据主导地位。然而,由于资源衰退和日趋严格的养护和管理措施等原因,我国金枪鱼延绳钓渔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尤其是金枪鱼超低温延绳钓渔业处于“叁高叁低”(人工、燃油、饵料成本高;单船产量、汇率、鱼价低)的状况,导致我国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企业经营中存在较大的亏损风险。如何面对挑战,确保延绳钓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标。第一章对比中西太平洋、东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四大金枪鱼渔区近年的金枪鱼产量,表明中西太平洋在世界金枪鱼渔场中的地位;分析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WCPFC)统计的作业渔船数据,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数量占总作业船数的61.9%,阐明延绳钓在中太平洋金枪鱼渔业中的重要性。介绍了我国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现状,说明研究该渔业的目的意义。第二章分析中西太平洋金枪鱼渔业状况,包括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管辖区域,讨论了中西太平洋金枪鱼渔业主要捕捞鱼种及不同作业方式各自历年的产量情况;根据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对该区域各金枪鱼鱼种的资源评估结果发现,大眼金枪鱼资源已处于过度捕捞状态,而黄鳍金枪鱼和长鳍金枪鱼资源仍处于健康状态;之后,对中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中西太平洋几个主要的延绳钓渔业国家和地区的渔业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在该海域的金枪鱼渔船及产量已处于稳定状态,而其他叁个国家和地区的船数及产量整体出现下滑。第叁章对WCPFC概况进行介绍,并重点解读了限额管理、渔船登记和船舶监管制度、强制性数据上报要求、公海登临检查制度以及观察员制度等管理措施。通过解读发现,积极履约是保证我国该渔业稳定发展的前提。第四章,结合上海蒂尔远洋渔业公司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船队2009-2013年的渔业数据,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提供的环境因子(海表温度、叶绿素-a浓度)数据,利用广义可加模型分析渔获率(CPUE)与时空、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发现,CPUE与年份、月份、经度及海表温度关系显着:CPUE的大小随年份逐渐减小;与月份、经度呈先减小后增大关系;与海表温度呈先增大后减小关系,峰值出现在28℃。第五章以上海蒂尔远洋渔业公司为实例,分析该船队基本情况。从捕捞技术生产方面,分析主线断裂对生产效率、渔获物品质及燃油消耗的影响;通过规范渔获物处理加工流程,以提高产品质量的方法;分析饵料的优化配置,以提高渔获率,建议使用鱿鱼和鲐鱼饵料合理地配合使用。最后从成本效益方面,通过具体的经营成本、效益收入数据发现,在没有其他外界补贴的情况下,自2002年该项目投产至2012年间,除2005年、2009年和2010年盈利外,其余年份均为亏损,经营风险较大,说明企业在经营过程面临较大的挑战,在捕捞技术和销售市场方面亟需得到发展。第六章根据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相关资料,结合波特五力理论知识,并引入外部环境作用力分析模块,对我国中西太平洋延绳钓渔业的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探讨我国该渔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劣势,及外部环境情况。结果表明,虽然面对诸多困难,但该产业机遇仍大于风险。第七章,在对我国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积极履约、加强与岛国的合作等手段确保金枪鱼渔业稳定持续;通过提高船员素质、捕捞技术等途径提高船队整体实力;通过严格控制渔获物质量、开拓国内市场(如加大金枪鱼消费的宣传)等方法提高市场控制力;通过加大对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的科研投入等方面加大国家的支持力度。
张中帅[3]2017年在《印度洋金枪鱼资源开发与管理现状分析》文中指出印度洋是世界主要金枪鱼渔场之一,其金枪鱼和类金枪鱼资源比较丰富。印度洋金枪鱼渔业主要捕捞对象是黄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长鳍金枪鱼、鲣鱼、蓝鳍金枪鱼。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导致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竭。但是人类对海洋生物蛋白质的需却在不断上升。因此,各远洋渔业大国将近海捕捞力量转移到了公海渔场。随着对公海渔业资源及跨界洄游渔业资源捕捞强度的不断加大,印度洋金枪鱼资源面临着过度捕捞的危险,其中黄鳍金枪鱼已经处于过度捕捞状态。本文先是论述当前印度洋金枪鱼渔业相关背景,然后概述印度洋金枪鱼渔业现状,包括大眼金枪鱼、长鳍金枪鱼、黄鳍金枪鱼和鲣鱼。从生物学特性、渔获量、主要捕捞国家及其渔获量变化、作业方式及资源开发现状等方面进行论述。在印度洋金枪鱼资源开发现状分析中,主要是依据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Indian Ocean Tuna Commission,IOTC)年度评估报告中的金枪鱼资源评估数据为基础,对主要金枪鱼资源状况分析,论述现有印度洋金枪鱼资源状况。随后本文对印度洋金枪鱼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论述,介绍了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的主要管理职能及对金枪鱼资源主要的管理和养护措施。根据前期对相关文献的研读、金枪鱼资源的分析以及对IOTC管理机制的研究,总结出了IOTC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渔业统计数据的质量有待提高;IUU捕捞未能有效杜绝;养护与管理措施未能有效执行;渔船总吨位控制措施存在管理漏洞。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其他区域性渔业组织对金枪鱼的管理和养护措施,对今后印度洋管理趋势做出了预测:渔业管理措施更加严格;渔业管理合作日趋加;船旗国将承担更大的责任;实行配额制和渔船总吨位的结合;建立船旗国联合执法力量;禁止渔船丢弃难降解垃圾等。最后,本文对我国印度洋金枪鱼渔业的发展概况进行了概述,印度洋金枪鱼渔业是我国发展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渔船在印度洋主要捕捞大眼金枪鱼,作业方式为延绳钓,分为超低温延绳钓和冰鲜延绳钓两种。根据IOTC的相关规定,我国在印度洋捕捞热带金枪鱼的渔船总吨位上限是29275吨,相应的渔船数量上限为67艘;捕捞长鳍金枪鱼的渔船总吨位上限是3389吨,相应的渔船数量上限为10艘,把我国在印度洋的捕捞能力应控制2006年的水平。随后分析了我国发展印度洋金枪鱼存在的问题、“十叁五”发展远洋渔业的优势,并针对解决制约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因素提出建议:提高我国渔船在印度洋的履约水平;加强我国在IOTC的话语权;提高科研力量的投入,加快人才培养速度;参与更多的金枪鱼相关产业环节;加强与印度洋沿海国的合作等。
刘秋狄[4]2006年在《西印度洋金枪鱼延绳钓作业渔场与渔具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研究了西印度洋海域金枪鱼渔业近十年的生产概况,并以中鲁远洋渔业股份有限公司四艘大型金枪鱼延绳钓渔船2004年的生产数据为基础,对西印度洋赤道附近海域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的捕捞努力量、CPUE、产量及作业渔场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西印度洋金枪鱼渔业从业国家(地区)已达40个,从业国家(地区)中以西班牙、伊朗、马尔代夫、法国、中国台湾和塞舌尔所占份额较高,以2004年计,占西印度洋总产量的68.04%;渔获物约20种,金枪鱼类产量占绝对优势,以2004年计,金枪鱼产量约占总产量的84.43%,主要金枪鱼种类依次为黄鳍金枪鱼、鲣、大眼金枪鱼;主要渔业方式为围网、刺网和延绳钓,以2004年计,所占比例分别为39.07%、22.68%和16.64%。中国在西印度洋海域金枪鱼渔业中所占份额较小,渔业产量从1999年的294吨,逐步升至2004年的8384吨,作业方式主要是延绳钓,渔获物主要是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2004年中鲁远洋渔业股份有限公司四条延绳钓渔船合并统计,以捕捞努力量为指标分析,四船全年共生产作业1027天,全年平均21.4天/月*船;其中泰利共有11个月作业(264天),全年平均24.0天/月;泰坤共有12个月作业(285天),全年平均23.75天/月;泰宏共有11个月作业(241天),全年平均21.91天/月;泰江共有12月作业(237天),全年平均19.75天/月。以单船日产量为指标分析,四轮各月日产量在427.6~2507.8kg/天的范围内变化,平均单船日产量为991.3kg/天;泰利月均日产量为1010kg/天;泰坤月均日产量为1021kg/天;泰宏月均日产量为997kg/天;泰江月均日产量为962kg/天。以产量为指标分析,全年总产量为1065吨,平均月产量为22.2吨;累计月产量有两个高峰,为4~5月和12月,产量最低出现在10月;大眼金枪鱼的产量为581吨,占总产量的55.1%;黄鳍金枪鱼的产量为370吨,占总产量的35.1%。对西印度洋金枪鱼延绳钓渔具结构与性能做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大眼金枪鱼上钓率以4~6钩较高,黄鳍金枪鱼以2~4钩较高,两种金枪鱼合计以2~6钩最高,呈明显单峰形态;以渔获效率计,两种金枪鱼合计以2~6钩
官文江, 朱江峰, 高峰[5]2018年在《印度洋长鳍金枪鱼资源评估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多个模型被用于印度洋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的资源评估,但这些模型的评估结果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为此,本文对影响印度洋长鳍金枪鱼资源评估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认为:(1)由于渔业数据存在不报、漏报或混报及采样样本数过低、采样协议出现变化等问题,造成印度洋长鳍金枪鱼渔业的渔获量、体长组成或年龄组成数据存在质量问题;(2)尽管对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进行了标准化,但目标鱼种变化及捕捞努力量空间分布变化仍严重影响了标准化CPUE数据的质量;(3)印度洋长鳍金枪鱼的种群生态学及繁殖生物学研究仍比较薄弱,种群结构、繁殖、生长、自然死亡信息比较缺乏,在资源评估中,相关参数设置需借用其他洋区的研究结果;(4)海洋环境对印度洋长鳍金枪鱼的资源变动与空间分布具有显着影响,但评估模型较少考虑海洋环境的影响。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当前评估结果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未来,应继续探索提高资源评估质量的方法,同时研究建立管理策略评价框架,以避免渔业资源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对该渔业可持续开发的影响。
马璐璐[6]2017年在《印度洋长鳍金枪鱼资源的时空分布和资源评估》文中研究表明一、印度洋长鳍金枪鱼资源的时空分布长鳍金枪鱼主要分布于大洋中上层,对2005-2014年印度洋长鳍金枪鱼资源的时空分布运用渔业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渔场重心计算方法以及灰色关联度等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长鳍金枪鱼总体上CPUE年间变化和月间变化差异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平均CPUE分界线均位于2009—2010年。(2)基于长鳍金枪鱼渔获量的空间分布分为叁类:2005年、2006年和2007年为第一类,长鳍金枪鱼渔获量的相关系数均在0.85以上,资源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印度洋西部海域;2008年和2009年为第二类,长鳍金枪鱼渔获量的相关系数均在0.74以上,资源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印度洋东部海域和西部海域,在印度洋中部海域的分布较少;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和2014年为第叁类,其长鳍金枪鱼渔获量的相关系数均在0.71以上,资源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印度洋西部海域,西部海域高渔获量较2005—2009年长鳍金枪鱼资源主要分布区偏东10—20个经度,东部海域高渔获量较2008—2009年长鳍金枪鱼资源主要分布区略有缩小,范围在10个经度。(3)长鳍金枪鱼CPUE的高分布区与其渔获量的空间分布区基本相同。(4)灰色关联度的分析表明,2010年、2012年和2013年长鳍金枪鱼资源丰度最高,2005和2014年长鳍金枪鱼资源丰度较高,2006年、2008年、2009年和2011年长鳍金枪鱼资源丰度较差,2007年长鳍金枪鱼资源丰度最差。二、运用生物量动态模型评估印度洋长鳍金枪鱼资源生物量动态模型因所需数据量少、结构较为简单,是常用的渔业资源评估模型。多年来,这类模型一直被用于评估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金枪鱼类资源。然而,这些应用均未考虑模型的重要结构即剩余产量模式和模型拟合标准对资源评估的影响。本文运用典型的非平衡生物量动态模型---ASPIC模型,以渔获量和标准化CPUE为主要数据,评估印度洋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资源,重点比较FOX与LOGSITIC两种剩余产量模式、最小残差平方和(SSE)与最小残差绝对值和(LAV)对资源评估的影响。结果显示,剩余产量模式和拟合标准的选用对渔业管理生物学参考点估计(包括MSY、FMSY、BMSY)有明显影响,且总体而言,前者的影响更大;但在资源开发状态的定性判断上(即过度捕捞与否),上述选用未有明显影响。本研究表明,在今后的生物量动态产量模型运用中,应根据鱼种和渔业特点,考虑剩余产量模式和模型拟合标准这两个不确定性因素。叁、印度洋长鳍金枪鱼资源评估的回顾性分析近来年,随着渔业资源评估模型日益多样化、参数设置日益复杂化,资源评估过程中模型选择以及数据质量之间是否一致会对评估结果是否更接近实际以及合理提供科学管理意见产生关键性影响。同一个资源评估模型中,随着渔业数据的逐年增加,同一年的资源量或捕捞死亡系数均会出现趋势性的系统性误差,即“回顾性问题”,从而导致评估结果的不准确。本文利用1979-2014年印度洋长鳍金枪鱼资源的渔业数据,进行七次逐年的修整数据检验利用非平衡剩余产量模型-ASPIC软件进行资源评估的回顾性分析,目前主要采用摩恩ρ值度量以及直观的图表分析,结果显示,定量指标与直观分析结果一致,此评估存在负回顾性问题,然而目前还没有系统成熟的方法诊断其成因并进行有效的校正,回顾性问题仍是渔业资源评估中的一大难点,如何更准确的选择模型,使评估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才能更好的进行评估管理,为管理者提出科学依据,使渔业资源合理的可持续发展。
刘涛[7]2014年在《印度洋大眼金枪鱼生物学特征及资源状态初步研究》文中提出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是印度洋最重要的热带金枪鱼种类,也是我国在印度洋的金枪鱼渔业目标鱼种,其资源状况对我国远洋金枪鱼渔业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印度洋大眼金枪鱼的资源状况,本论文基于我国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科学观察员在印度洋的调查数据和IOTC的渔获长度组成数据,对大眼金枪鱼的生物学特征和栖息深度进行分析,并用体长频率法估算年龄生长及死亡参数、结合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模型评价其资源状况。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一、大眼金枪鱼垂直栖息分布根据2012年10月-2013年1月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科学观察员收集的钩位信息,运用悬链线理论,估算了印度洋大眼金枪鱼的垂直栖息分布,即钓获深度分布。钓获深度范围为68.5~251.1m,平均钓获深度215.2m,深度分布标准差为61.1m。大眼金枪鱼的渔获比例随钓钩的深度增加而明显变化,在深度135~155m时渔获率最高,而后随深度增加而减少。在钩获深度内,雄性大眼金枪鱼的比例较高。钓获的大眼金枪鱼平均长度(叉长)随钓钩深度增加而增大,在较浅处(55~175m),平均长度最小;在较深处(175~255m),平均长度最大。二、大眼金枪鱼群体构成根据我国金枪鱼渔业观察员2012年10月―2013年1月在印度洋采集的数据,对大眼金枪鱼的个体长度和重量组成、个体长度与重量关系、性比、成熟度和性腺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眼金枪鱼渔获加工纯重范围为4~113kg,平均加工重为35.8kg(s.d=21.1, n=1365),其中优势纯重组为10~50kg (占总样本的76.69%)。叉长范围为30~185cm,平均叉长为124.8cm(s.d=22.3,n=1377),其中优势叉长组为100~150cm(占总样本的79.38%)。雌、雄之比为0.53:1(n=1392)。性腺成熟度主要是Ⅳ和V级,分别占总样本的30.8和43.8%。雌性平均性腺指数为0.211,雄性平均性腺指数为0.094。叁、生长、死亡参数及资源状态基于2011年大眼金枪鱼渔获长度组成数据(围网和延绳钓渔业),利用体长频度分析技术(ELEFAN)对生长参数进行估算:生长参数L∞=270.9cm,k=0.08yr-1,t0=-1.194a;采用长度变换渔获曲线法估算出其死亡参数Z=0.61,F=0.21,当前开发率E=0.34;相对单位补充量渔获量分析显示,表明大眼金枪鱼开发强度适中,处于适度开发状态。
李亚楠[8]2018年在《渔获量不确定性对印度洋大眼金枪鱼资源评估结果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是金枪鱼类中最具经济价值的种类,其资源状况今年来一直是世界金枪鱼组织关注的重点,根据IOTC相关报道和历史捕捞数据等资料,发现印度洋大眼金枪鱼渔业资源评估中常存在的几个关注点,即印度洋大眼金枪鱼资源评估存在一定不确定性;资源评估过程中,原始渔业数据的统计偏差也会对资源评估的结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渔获量观测误差CV、自然死亡系数M及陡度参数h对资源评估结果的影响。虽然利用当前的渔业数据得到的评估结果比较乐观,但这些影响因素都可能会影响评估模型评估当前资源的真实状况。对于印度洋大眼金枪鱼渔业,IOTC秘书处已制定了较为系统的渔业数据统计框架,掌握了资源的基础生物学数据,并已开展了大量资源评估方面的工作,而ASAP模型是目前印度洋大眼金枪鱼资源评估应用的主要模型之一。因此,本次研究为验证这些资源评估中的不确定性是否对资源评估具有一定的影响,根据1979-2015年渔获量数据、渔获量年龄结构数据及丰度指数数据,利用IOTC报告中的生物学参数以及渔业参数,运用年龄结构资源评估模型ASAP对印度洋大眼金枪鱼资源进行评估,并在假设不同程度的渔获量误差情况下,对渔获量观测误差对资源评估结果的影响进行了不同层次及不同方向的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印度洋大眼金枪鱼当前资源虽然没有过度捕捞,但自2015开始有轻微的过度捕捞趋势,通过对比基本模型与8个假设模型的评估结果发现渔获量观测误差对印度洋大眼金枪鱼资源评估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误差分布的标准差(CV)需要预设,并根据模型拟合情况逐步调整,因此本次研究在CV=1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增加和减小的研究,研究发现CV增大或减小其当前的资源状况相对基本模型均有过度捕捞的趋势。同时也根据大眼金枪鱼实际历史产量假设其的渔获量统计偏差(Bias),研究发现当渔获量统计偏差假设为15%时,其评估结果与基本模型基本一致,而为20%时其评估结果有过度捕捞的趋势。同时研究发现2013~2015年的渔获量对资源评估结果具有很大的影响,而这一点正好证实了当前印度洋大眼金枪鱼资源虽然没有处于过度捕捞时期,但其当前的资源处于衰退状态。年龄结构模型参数估计是通过观测模型获得的预测值以建立目标函数,从而利用最大似然法估计参数,具有一定的误差和不稳定性,因此在今后应用各个统计年龄结构模型进行资源评估时,应同时考虑误差的影响,从而提高以年龄结构数据为基础的资源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及可靠性。同时,运用基于年龄的种群模拟器(POPSIM-A)建立印度洋大眼金枪鱼模拟种群,应用模拟的真实种群数据及年龄结构资源评估模型(ASAP)对印度洋大眼金枪鱼资源重新进行评估,重点考查在不存在渔获量统计偏差的情况下,渔获量观测误差(CV on the catch)、自然死亡系数M及陡度参数h对资源评估的影响。结果表明,印度洋大眼金枪鱼当前资源没有过度捕捞,通过对比24个灵敏度分析模型的评估结果发现,在应用ASAP模型对印度洋大眼金枪鱼进行资源评估时,低自然死亡系数的评估结果很不切合实际。而渔获量观测误差在假设偏小或偏大的情况下,得到的资源状态均相对于基础模型更为悲观,这与现实中具有统计偏差的渔业数据的评估结果一致,但很可能导致对MSY值低估,从而导致在评估结果的不精确,对当前资源状况不能完全的进行预测和指定捕捞计划。而针对陡度参数h的研究发现在没有渔获量统计偏差的影响下,陡度参数h对评估结果也具有一定的的影响,很可能会直接导致对当前资源状况的正确判断。因此在今后的资源评估过程中更应该重点分析渔获量观测误差和陡度参数的影响,对其进行误差验证。同时,通过本次研究发现,POPSIM模拟器可用于检验估算模型且可以恢复真实参数和限制各种模式的基本假设被违反,使用POPSIM创建印度洋大眼金枪鱼模拟群体非常重要。
刘小兵[9]2015年在《国际渔业问题的治理研究》文中提出中西部太平洋海域是全球金枪鱼最高产的区域,也是我国金枪鱼渔船最为集中的区域,占我国2014年489艘金枪鱼延绳钓渔船的近90%和29艘金枪鱼围网的100%。WCPFC的成员集中了世界最大的若干经济体和最小的经济体,在渔业治理能力方面存在巨大差异。WCPFC是成立仅11年的依照《1995鱼类种群协定》成立的区域渔业管理组织,对其相关治理措施成效的研究在观察国际渔业治理以及我国参与治理的实践方面有着积极意义。本论文研究分析渔业问题治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以渔业资源经济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负责任渔业理论等为基础的区域渔业治理的方式,梳理近几十年来国际渔业治理的状况以及通过有效的管理,确保所管理的鱼类种群的长期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包括采用生态系统的管理办法。本论文详细梳理了中西部太平洋金枪鱼渔业资源状况、船队规模的变化以及渔业治理现状,研究了中西部太平洋渔业问题和治理手段创新以及中国在中西部太平洋的渔业现状和治理实践。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渔业管理的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规则,在此基础上管理的成败取决于建立和设计执法机制。区域渔业管理机制是当前和未来世界公海渔业资源管理的主要方式。以区域渔业管理组织为代表的区域渔业治理在近10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MCS制度的实施是管理的关键。在打击IUU的实践中,通过市场国和港口国的配合检查,才能使监督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一些区域渔业管理组织采用了产品进入国际贸易的合法来源认证的制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渔业资源的长期可持续性考虑,应当扩大现有的合法来源认证制度,涵盖所有主要的鱼类物种。区域渔业管理机制采用了渔业的生态系统管理办法,减缓了捕捞业面临的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国际压力。(2)WCPFC自成立以来的11年,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渔业管理的生态系统办法,致力于实现《公约》确定的目标。目前,就制度设计本身而言,除了尚缺与市场相关的贸易措施外,基本具备了国际渔业治理的必备手段。随着捕捞技术的发展,2013年中西部太平洋公约区的金枪鱼渔获量已达到262多万吨,引发了进一步压缩捕捞能力的强大压力。因围网和延绳钓渔船主要作业区域属性的明显不同,这两种作业方式的博弈,将继续引发国家管辖区内外养护和管理措施的互不抵触的问题。经过11年的治理,WCPO大眼金枪鱼的资源依然在持续衰退,该区域的捕捞能力依然出现增加的现象,该海域的渔业治理仍然存在严重缺陷,需要采取紧急的治理措施。(3)由于PNA采用的VDS是投入控制机制,不是产出控制机制,无法控制围网渔船的兼捕大眼金枪鱼的数量。委员会在2013年通过的2013-01措施,承认了围网捕捞能力管理以2010年的捕捞强度为基础,比原先以2001-2004年之间的平均水平或2004年的水平高30%。这一决定对降低大眼金枪鱼捕捞死亡率和资源养护没有帮助。WCPFC的2013-01和2014-01养护和管理措施只对非岛国成员捕捞热带金枪鱼的渔船数量进行了限制,未限制岛国成员的渔船数量,因此,今后该区域针对热带金枪鱼的捕捞能力还将增加。委员会对南方长鳍金枪鱼渔业的治理手段进行了多年的探讨,但因科学依据的缺乏,尚未出台在该物种分布的整个区域实行互不抵触的治理措施。“托克劳安排”机制的发展中小岛国有发展本国渔业的强烈愿望,委员会成员之间以租赁渔船方式开展合作,将有利于共同发展渔业经济,并确保这一资源的长期可持续性。WCPFC应当考虑创立与市场相关的贸易措施,对《公约》管辖的物种的国际贸易进行追溯。在打击IUU捕鱼方面,WCPFC成员应当尽快完成内部职能的协调,支持在WCPFC区域采用港口国检查的严厉措施。WCPFC成员中的大的经济体应考虑在公海作业的金枪鱼延绳钓船上实施电子渔捞日志制度。(4)WCPFC以有别于其他区域渔业组织的方式,在渔业问题治理方面开展了积极的和有意义的探索。委员会的船位监测系统首先实现了对公海渔船实施第叁方的独立实时船位监控,提高了公海上渔业生产活动的透明度。该组织确立了列入IUU渔船名单后的连带责任,对IUU船主起到了有效地震慑作用。委员会确立的合作非成员制度,加上其他MCS措施的配套,总体上有效保证了适用的养护和管理措施得到有关非成员的遵守。渔船租赁机制的创立和实施,部分满足了太平洋发展中小岛国发展本国金枪鱼渔业的愿望,密切了委员会成员之间的渔业合作关系。观察员制度是对渔船生产活动实施监督的现代渔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渔船上的观察员在详细数据收集方面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为渔业管理的生态系统办法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和依据。捕捞业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对野生生物资源商业化利用的产业,其已经引发了相关的环境关切。以渔业的生态系统管理办法为理念的兼捕物种管理是解决这类关切的有益尝试。委员会在兼捕物种管理方面的实践,对可持续地在中西部太平洋开展金枪鱼渔业有极大帮助。(5)我国在中西部太平洋金枪鱼渔业问题的治理方面拥有坚实的法规基础,具有完备的组织框架,尽管在治理方面的财政支持投入依然不足。我国在中西部太平洋金枪鱼渔业问题治理的实践过程也是先进的理念的产生、发展和实践的过程,以负责任的态度处理了有关渔业治理方面的问题,并推动了公平、公开和透明原则的落实。我国在该海域的以捕捞大眼金枪鱼为主的渔业活动从2005年到2013年以历史最高产量为基础顺畅运行;围网从无到有发展到目前的29艘;以捕捞南方长鳍金枪鱼为主的延绳钓渔船规模在该海域是第一大船队,这些成就的取得归功于我国政府重视在中西部太平洋海域的发展权,致力于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始终保持“话语权”以及密切与有关国家的渔业合作关系。我国根据委员会通过的相关养护和管理措施,在鲨鱼养护、减少误捕海龟和海鸟方面已经采取了有效的实施行动。我国主管机构和企业需要研究和推进转变与太平洋发展中小岛国的合作方式,提升在观察员和数据报告方面的履约能力,为巩固我国在中西部太平洋的渔业规模和利益提供必要的条件。根据上述的主要研究结果,作者在最后一章提出了积极参与国际渔业治理,是维护我国在中西部太平洋海域发展权的关键;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负责任地开展国际渔业治理,是我国参与国际渔业治理必须坚持的原则以及提高参与国际渔业治理的能力,提升渔业治理的成效等叁条结论,并在展望部分提出了为继续维护我国在WCPO的权益,推进可持续和负责任的渔业,应注意开展的工作,包括运用好委员会的规则,密切与太平洋岛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提高我国平衡与有关国家渔业关系的能力;加大科技投入以进一步提升我国的负责任形象;完善对国内港口的渔业监控以及在与太平洋岛国开展“一带一路”的合作方面发挥我国在中西部太平洋金枪鱼渔业企业的作用。
郭术启[10]2016年在《中国水产有限公司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生产现场管理问题探讨》文中研究说明金枪鱼延绳钓渔业在我国已经开展18年,作业船队遍布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公海及渔业资源国的专属经济区,加之我国的远洋渔业政策的扶持,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也在不断增长。然而,由于发展时间短、资源过度开发和国际管理措施的加强,我国的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也面临诸多困难,如何提高渔船产量并有效控制成本成为渔业公司面临的重要课题。第一章分析金枪鱼渔业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国际渔业养护和管理措施的实施情况,通过对我国金枪鱼渔业发展历程和国际金枪鱼渔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金枪鱼延绳钓渔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较好的发展机遇。如何直面挑战,抓住机遇,考验着我国的金枪鱼渔业企业。作为我国最大的远洋渔业公司,中国水产有限公司虽然最早投入到金枪鱼渔业开发中,不过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和努力,生产管理仍然还很粗放,问题突出。通过对生产现场管理的阐释和对中国水产有限公司管理中问题的分析,表明生产现场管理的重要意义。此外,对本研究的创新点、研究思路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第二章介绍中国水产有限公司太平洋海域金枪鱼延绳钓船队生产管理。通过对船队作业时空分布和鱼获率(CPUE)情况的研究,分析船队在寻找渔场和利用现有的技术和研究成果等方面的不足。另外对生产现场管理中的成本收益管理进行介绍,分析过去十年国际油价和金枪鱼鱼价变动情况,成本控制还有很多调整空间。通过对金盛2号单船一个航次的收入支出情况的计算可以发现,在没有燃油补贴的情况下,单船仍然出现赤字,生产效益还有待提高。针对问题和不足,论述现在的渔情预报技术和金枪鱼延绳钓渔业方面的研究,以期对现在的金枪鱼延绳钓渔业有一定的指导和利用价值,通过提高产量、降低捕捞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第叁章对中国水产有限公司生产现场管理中的人员管理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对船队船员的组成结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国内外船员比例等)的数据分析,了解公司船队人力资源的资质、储备和引入情况,阐述船队船员引入和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与船员薪酬管理的不足有一定的关系,利用国内职工工资与普通船员工资在过去20年的主要年份的对比分析得出出海优势递减和国内船员难招的局面。通过分析外籍船员引入的优劣势,对管理控制外籍船员的比例和相应政策的确定提供参考。此外,由于金枪鱼延绳钓普遍作业时间较长,船员的身体和心理都有巨大的负担,也违反国际海事组织(IMO)对于船员工作时间的严格规定,对于生产效率和作业安全都十分不利,公司管理者应做适当合理调整和安排,确保船员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第四章论述生产现场管理中的方法管理。深冷延绳钓捕捞金枪鱼主要用于加工生鱼片,为保证加工成生鱼片后的品质必须在船上处理和冷冻的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范。通过分析船队在渔获处理中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此外对于延绳钓渔业现有的渔具渔法的缺陷进行总结概括,并介绍目前相关改进的尝试和成果。第五章利用实例对生产现场管理中安全问题进行实证,包括生产事故、航行事故和违法捕捞事故等,教训深刻,渔业企业应该引以为戒。从实例中可以看出,船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能力对于船舶的生产和航行安全的影响重大,船员能力和责任建设必须得到管理者的重视。第六章,在对中国水产有限公司太平洋海域金枪鱼延绳钓船队生产管理中突出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后,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对策。通过引入生产现场OJT(On-the-Job Training)管理、6S管理和目视管理对生产现场提出合理科学的建议,利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指导渔船生产。此外,在船队利用先进的渔业技术和信息手段提高生产效率,控制燃油、饵料、渔具等的消耗,降低成本,提高处理渔获品质效率和船员安全意识等方面提高船队整体实力,促进我国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印度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的研究[D]. 迟维真. 中国海洋大学. 2003
[2]. 我国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发展研究[D]. 郑超. 上海海洋大学. 2015
[3]. 印度洋金枪鱼资源开发与管理现状分析[D]. 张中帅. 上海海洋大学. 2017
[4]. 西印度洋金枪鱼延绳钓作业渔场与渔具性能的研究[D]. 刘秋狄. 中国海洋大学. 2006
[5]. 印度洋长鳍金枪鱼资源评估的影响因素分析[J]. 官文江, 朱江峰, 高峰. 中国水产科学. 2018
[6]. 印度洋长鳍金枪鱼资源的时空分布和资源评估[D]. 马璐璐. 上海海洋大学. 2017
[7]. 印度洋大眼金枪鱼生物学特征及资源状态初步研究[D]. 刘涛. 上海海洋大学. 2014
[8]. 渔获量不确定性对印度洋大眼金枪鱼资源评估结果的影响[D]. 李亚楠. 上海海洋大学. 2018
[9]. 国际渔业问题的治理研究[D]. 刘小兵. 上海海洋大学. 2015
[10]. 中国水产有限公司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生产现场管理问题探讨[D]. 郭术启. 上海海洋大学.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