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卫妮陕西省乾县教研室71330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能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总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协调发展。在整个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独立操作能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正是学生创造性能力的萌芽和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进行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创新能力的生成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能消除学生恐惧的心理障碍。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毫无顾忌、毫无压力的情感氛围下才能对所学的知识、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尝试、发现、创新”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在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时敢说敢做。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活动,了解、指导学生的探索研究,经常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流。师生关系融洽与否,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师应把自己和学生的关系定位于朋友的关系,用尊重、相信、平等、友好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使师生感情融洽。教师应充分利用时间和学生交流,让学生敢于当着老师的面说出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在课堂上能大胆地充分发表自己对教学的意见和想法,尽量用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
二、发挥学生主体互动性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是学生的,他们是学习的主人。要给学生提供有利于创新实践的开放性的学习空间,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动手动脑的空间,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任何一个创造性过程都是手脑并用的过程。学习数学要多让学生用看一看、摆一摆、做一做、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探索知识,这一系列的感官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快地理解所学知识,而且学生在这一操作过程中能更好地发挥其思维的创新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动手参与、互相讨论,使其在活动中掌握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让学生自己动手创造的新知容易理解和记忆,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学生学到了探索知识的方法,培养了创新精神。
三、创设情境激发动手能力
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在教学中创造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好奇、活泼的能动状态。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让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给他们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边思维边创造,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四、注意数学问题的策略性
自主解决的探索性集中表现为思维决策的选择性。提高学生敢于选择、善于选择、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加以运用,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和核心。解决策略的思维方法还有符号思想、对应思想、化归思想、转换思想、极限思想、统计思想等。同时,还要教学生一些主要的数学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抽象概括方法、归纳演绎方法、类比方法、假设方法等。通过一系列思想方法的渗透,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自主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策略的开放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强调实践性是新课程的又一个重要特征。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础,离开了实践,就无法发现问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在学生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同时得到锻炼和提高的,丰富的体验和经验是创新的基础。因此,说到底,创造力是一种获得性或实践性的能力。首先,课堂教学要开放,促进空间和时间上的灵活性,为学生活动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中学会创新。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参观、调查、实验、创造发明等活动,激发学生对社会、对科学创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让他们用创新的精神去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合作、主动应用,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兰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07)。
[2]凌朝阳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探析[J].小学教学研究,2014,(02)。
[3]刘顺民探究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