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原位修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原位,生物,水体,磷酸盐,技术,多相,节能。
生物原位修复论文文献综述
闫卫军[1](2019)在《生物修复和多相提取技术相结合的土壤原位治理修复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污染具有危害性大、修复困难、成本高的特点。随着全球对节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升,如何对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变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传统的土壤治理方案主要包括对污染土壤的深埋处理、对污染土壤的降解处理等,但均存在着治标不治本、周期长、成本高的缺陷,严重限制了土壤治理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提出一种土壤原地治理新方案,可直接在污染的土地范围内对土壤进行修复处理。该原地治理方案是将生物修复技术、多相提取技术相结合,具有适应性强、修复周期短、实施效果好、修复成本低的特点,目前已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本文来源于《节能与环保》期刊2019年11期)
桑建伟,黄家榜,朱守诚,朱棣杰,潘佳驹[2](2019)在《组合生物技术对黑臭水体底泥原位修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比较了泥水分离材料、生物氧化材料和工程微生物分别对人工黑臭水体和黑臭底泥的脱黑除臭与消解作用,并进一步研究分析了叁种材料不同组合对黑臭泥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材料Bi O2处理净化效果较好,作用9 d后黑臭底泥已开始消解底泥腐殖质,促进水体浮游生物生长,并能有效去除水体COD、氨氮与总磷值;组合材料中人工黑臭水TMD、AOB处理+黑臭底泥Bi O2处理与人工黑臭水TMD处理+黑臭底泥TMD、Bi O2和AOB处理两种组合净化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水体COD、氨氮与总磷值,消解黑臭底泥腐殖质,致使污泥变黄脱黑除臭,与单一材料Bi O2处理相比,可有效去除水体颜色。(本文来源于《安徽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李鹤男,王郁,马维,袁芬,曲有鹏[3](2019)在《生物阴极用于淡水养殖水体的原位修复》一文中研究指出沉积物微生物电化学系统(SMES)是一种在水体修复方面具有一定应用前景的技术。本实验在体积为8 L的观赏鱼养殖鱼缸中原位构建了一套SMES系统,用于水体水质改善及沉积物中污染物去除。阳极和阴极均采用石墨毡(面积0.005 m~2)。稳定运行后获得544 m V的平均电压输出和195 m W/m~2的最大功率密度。稳定运行期间观赏鱼养殖鱼缸不曾换水,水中TOC、TN和TP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6、0.98、3.7 mg/L,可满足观赏鱼养殖水质要求,形式一个较稳定的水生态系统。经过35 d的稳定运行,底泥中总有机物(TOC)去除率达到28%,总磷(TP)去除率达到4%。本实验通过在观赏鱼养殖系统中搭建SMES,实现水质净化和稳定水生态系统的构建,避免大量换水造成的浪费,为养殖水体原位修复和节约水资源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刘冬[4](2019)在《基于活性炭与生物炭的水体原位修复技术中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试试验选择生物炭与活性炭为吸附材料,在白洋淀某水域铺设炭材料,探索其对上覆水磷酸盐(SRP)、总磷(TP)的吸附效果,探讨活性炭、生物炭在水体原位修复过程中的机理与作用。测试结果表明,生物炭(铺设厚度为6~8 cm)组上覆水TP、SRP浓度低于空白对照组,对上覆水TP、SRP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活性炭(铺设厚度为6~8 cm)组上覆水TP浓度低于空白对照组,对上覆水TP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基于2种不同类型碳质材料较高的比表面积、较大的阳离子交换量,中试区上覆水磷酸盐浓度呈现逐渐降低趋势。中试试验对于探索炭材料在水体原位修复中降低污染物浓度的潜在市场及规模化应用具有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冯雅清[5](2019)在《污染水体底泥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速度逐渐地加快,水体污染也在日益加重,成为我国有关部门重点解决的问题。但是,在污染水体修复的过程中,有很多相关企业一直沿用传统的机械清淤模式,这样改善水资源环境的效果相对来说有所下降。该文就对污染水体底泥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的优势以及应用形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本文来源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期刊2019年02期)
刘东方,王希越,王伟斌,张庆明,包迪[6](2019)在《天津市原位生物化学法治理修复黑臭底泥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探讨了黑臭底泥生物-化学法原位修复中自制生物-化学复合药剂(以"反硝化细菌-硝酸钙"为主要原料)投加量对底泥理化性质变化及上覆水水质变化的影响。综合考虑,最终确定适合底泥致黑臭污染物去除且节约成本的最佳处理剂投加量为2 000mg/L(以硝酸钙-N计)。以此投加量将底泥处理剂埋入试验用底泥30d后,上覆水(400ml)TP由0.50mg/L降至0.36mg/L;CODCr、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分别由31mg/L、0.10mg/L、0.65mg/L、0.07mg/L增加至325mg/L、30.27mg/L、4.91mg/L、13.55mg/L,底泥AVS由1.31μmol/g降至0.35μmol/g;底泥外观疏松膨胀、由黑变黄。判断此投加量下底泥处理剂对黑臭底泥治理情况好,可以此为依据进一步进行天津市某河道黑臭底泥原位修复中试研究,以确定最优投加量。(本文来源于《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房彬,张建,季民,薛二军,王惠勇[7](2018)在《生物炭复配磷酸盐对Pb-Cd污染土壤原位钝化修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小区试验方法,选取生物炭、磷酸盐及两者复配材料作为钝化剂原位修复工业遗留场地Pb-Cd污染土壤,通过毒性浸出方法(TCLP)以及欧共体标准物质局(BCR)连续提取法分析钝化修复效果,以期获取最优化的钝化修复方法。结果表明,生物炭、磷酸盐及两者复配材料均能够有效降低土壤Pb、Cd的生物有效性和迁移能力。生物炭能提高土壤pH,使TCLP提取态Pb、Cd分别降低56.26%和83.54%,生物炭能促进重金属沉淀的形成进而提升残渣态Pb、Cd比例;磷酸盐主要通过矿物沉淀作用促使重金属由弱结合态向强结合态方向的转化,使TCLP提取态Pb、Cd分别降低70.66%、89.94%,残渣态Pb、Cd比例显着提升,进而有效降低Pb、Cd的生物有效性和迁移能力。生物炭和磷酸盐复配材料相比单一钝化剂材料未表现出协同作用,但复配材料在保证钝化修复效果的前提下,能补偿酸性磷酸盐造成的土壤酸化,在修复实践中更具应用优势。(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18年12期)
季亦强,刘贵祥,张蕾,杨阳,吴云龙[8](2018)在《AOS生物反应器原位修复黑臭水体的效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的解决黑臭水体所造成的河道污染问题,采用集超微孔软管曝气技术(RSH)和生物处理技术(AOS)于一体的生物反应器对黑臭水体进行净化分析。研究了该生物反应器在不同进水温度、不同进水负荷条件下对黑臭水体的修复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当系统运行稳定后,AOS生物反应器对水体的黑臭消除效果显着,水体透明度由开始的4cm左右提高到30cm左右。不同进水温度、不同进水负荷条件下COD_(cr)、氨氮的浓度也显着降低,去除率均在79.23%和87.51%以上,出水水质指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V类标准,说明该AOS生物反应器是一种适用于黑臭水体的原位修复技术。(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8年34期)
马君妍,吴比,朱南文,袁海平[9](2018)在《硝酸钙辅助生物膜法用于污染河道原位修复》一文中研究指出硝酸钙原位修复技术可有效抑制底泥黑臭现象,但也存在引发上覆水体有机物和TN浓度升高的可能。为此,在投加硝酸钙削减底泥污染物的同时,利用生物膜法控制底泥污染物的释放对上覆水体的影响。结果表明,联合修复的效果优于硝酸钙单独处理效果。在投加适量的生物填料条件下,上覆水体总磷的去除率为83. 9%,氨氮的去除率可达84. 8%,有机物的去除率为49. 0%,底泥酸挥发性硫化物(AVS)的去除率达92. 7%。联合修复对水体总氮浓度的控制也有积极的效果,相比单独投加硝酸钙,上覆水体总氮的含量降低了50. 0%。另外,生物填料密度对污染河道上覆水体修复效果有明显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8年21期)
蔡烈刚,沈婷,李智民,曹劲,左丽敏[10](2018)在《原位生物修复过程中石油烃降解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江汉油田经过多年的石油开采,产生了大量受到污染的废弃油井场地。项目组选取一处典型的石油污染场地,开展了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研究。通过松土、施用高效降解菌、种植油葵,表层土壤石油烃总量从1 216~8 501 mg/kg下降到10~160 mg/kg,降解率为92. 6%~99. 7%;深层土壤石油烃总量从126~1 330 mg/kg下降到10~260 mg/kg,降解率为42. 1%~98. 9%。研究发现,高效降解菌—油葵联合修复法能够有效降解石油烃,且土壤表层的石油烃降解效果要优于土壤深层;在生物修复过程中,短链正构烷烃会被优先降解,长链正构烷烃逐渐占优势且呈奇数碳分布特征;多环芳烃在修复前2~6环均有检出,修复后仅检出2~3环为主的低分子量多环芳烃。(本文来源于《资源环境与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生物原位修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比较了泥水分离材料、生物氧化材料和工程微生物分别对人工黑臭水体和黑臭底泥的脱黑除臭与消解作用,并进一步研究分析了叁种材料不同组合对黑臭泥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材料Bi O2处理净化效果较好,作用9 d后黑臭底泥已开始消解底泥腐殖质,促进水体浮游生物生长,并能有效去除水体COD、氨氮与总磷值;组合材料中人工黑臭水TMD、AOB处理+黑臭底泥Bi O2处理与人工黑臭水TMD处理+黑臭底泥TMD、Bi O2和AOB处理两种组合净化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水体COD、氨氮与总磷值,消解黑臭底泥腐殖质,致使污泥变黄脱黑除臭,与单一材料Bi O2处理相比,可有效去除水体颜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原位修复论文参考文献
[1].闫卫军.生物修复和多相提取技术相结合的土壤原位治理修复方案[J].节能与环保.2019
[2].桑建伟,黄家榜,朱守诚,朱棣杰,潘佳驹.组合生物技术对黑臭水体底泥原位修复的研究[J].安徽化工.2019
[3].李鹤男,王郁,马维,袁芬,曲有鹏.生物阴极用于淡水养殖水体的原位修复[J].水处理技术.2019
[4].刘冬.基于活性炭与生物炭的水体原位修复技术中试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9
[5].冯雅清.污染水体底泥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应用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
[6].刘东方,王希越,王伟斌,张庆明,包迪.天津市原位生物化学法治理修复黑臭底泥的试验研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9
[7].房彬,张建,季民,薛二军,王惠勇.生物炭复配磷酸盐对Pb-Cd污染土壤原位钝化修复的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8
[8].季亦强,刘贵祥,张蕾,杨阳,吴云龙.AOS生物反应器原位修复黑臭水体的效能研究[J].化工管理.2018
[9].马君妍,吴比,朱南文,袁海平.硝酸钙辅助生物膜法用于污染河道原位修复[J].中国给水排水.2018
[10].蔡烈刚,沈婷,李智民,曹劲,左丽敏.原位生物修复过程中石油烃降解特征研究[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