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冯小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冯小青,建文帝
冯小青论文文献综述
宗艺[1](2019)在《幽怨才女冯小青》一文中研究指出老尼谶语冯小青,中国着名才女,原本是广陵(今扬州)世家女。其祖上曾追随朱元璋南征北伐,为创立大明江山立下汗马功劳。明朝定鼎南京后,冯家享有高官厚爵,冯小青父亲则受封为广陵太守。冯小青自幼生得秀丽端雅,聪颖伶俐,深得父母宠爱。父母对她悉心培育,盼望她成长为才貌双全的姑娘。(本文来源于《老年教育(长者家园)》期刊2019年11期)
凌鹏[2](2019)在《香草美人传统的倒转与明清的“佳人薄命”——再论潘光旦的冯小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潘光旦先生的《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是中国社会学,以及中国社会史研究中的一份经典文献。本研究沿着潘光旦先生所开辟的道路,结合中国文学传统,进一步指出冯小青的心理状态其实是"影-伤"。而产生"影-伤"的原因则是在于中国文学中香草美人传统在明清时期的倒转,由传统的男性士大夫的托寓倒转为文化女性对自身的理想,并最终导致"佳人薄命"现象。最后,结合冯小青的研究,探讨潘光旦所提出的"人文史观"对于社会史研究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社会学评论》期刊2019年04期)
孙跃[3](2018)在《怨女冯小青:林黛玉的原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杭州西湖边,有两座常令游人悲叹的美人墓:一座是位于西泠桥畔的南齐着名歌妓苏小小的墓;一座是孤山脚下玛瑙坡旁梅树丛中的明初怨女冯小青的墓。《红楼梦》曾引小青诗:"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需怜我我怜卿。"据说,林黛玉形象实以小青为原型。一、从世家小姐到寄居孤女(本文来源于《山海经》期刊2018年05期)
[4](2016)在《明初怨女冯小青》一文中研究指出杭州西湖边有两座令游人悲叹的美人墓:一座是南齐着名诗妓苏小小的孤茔:另一座则葬着明初怨女冯小青,长寂在孤山脚下的梅树丛中。冯小青原本是广陵(今扬州)的世家女。其祖上曾追随朱元璋南征北伐,建立了汗马功劳。明朝定鼎南京后,冯家享有高官厚爵,到冯小青父亲则受封为广陵太守。冯小青的童年就在广陵的太守府度过,那日子可谓是锦衣玉食,呼婢唤奴。(本文来源于《民间传奇故事(A卷)》期刊2016年10期)
王珏[5](2016)在《由紫姑传说再论冯小青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之际以冯小青为题材的作品是对千百年来紫姑文化的延续,是中国文学作品中姬妾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人塑造小青形象除了有自我写照,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寄托作用外,也把小青视为自己的红颜知己和精神寄托。(本文来源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卢晓娜[6](2015)在《冯小青影恋辨析及明代中晚期女子自伤心理——读潘光旦《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潘光旦先生结合小青故事及小青诗文在《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中考证冯小青有影恋之症。但各版本的冯小青故事是诸多文人、诸多作家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依据自己的理解及情感,结合受众需求,运用文学手法建构起来的。潘光旦先生考证的对象便是这经层累而文学化、美学化的冯小青,而非小青本事。当将层累元素逐一解构,就会发现真实的冯小青。从性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来看,冯小青并无影恋之症,她种种疑似影恋的行为及其诗文是自伤的表现,反映了明代中晚期女子普遍具有的苦闷,是女性觉醒为现实不容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5年08期)
商小伟[7](2015)在《礼与刑强制性的表现——以冯小青和王氏为视角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刑罚使人畏惧,从而束缚人们的行为;而礼通过教化使人从内心感到认同,而自觉的遵从,表现为一种内在的强制性。本文以潘光旦先生的《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和史景迁先生的《王氏之死》为基础,以冯小青和王氏两位妇人为例,简要分析礼与刑强制性的表现。(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5年23期)
[8](2015)在《明初怨女冯小青》一文中研究指出冯小青原本是广陵(今扬州)的世家女。其祖上曾追随朱元璋南征北伐,打下大明江山,建立了汗马功劳。明朝定鼎南京后,冯家享有高官厚爵,到冯小青父亲则受封为广陵太守。冯小青的童年是在广陵的太守府度过的,那日子可谓是锦衣玉食,呼婢唤奴。冯小青自小生得秀丽端雅,聪颖伶俐,深得父母的宠爱。冯小青的母亲也是大家闺秀出身,善于舞文弄墨、抚琴弹弦。因只有冯小青这么一个宝贝女儿,自然是看得比眼珠子还重。母亲从小对她悉心培育,(本文来源于《民间传奇故事(A卷)》期刊2015年01期)
王飞燕[9](2014)在《明清时期冯小青命运在戏曲中的演绎》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青热"是明清时期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冯小青题材的戏曲创作多以戋戋居士的《小青传》为基础,或取其影传以使之不朽,或为自家写照以慰藉多舛命途,或借以针贬时弊以正风俗。戏曲家在创作中或坚守初心,或在社会道德、情感的支配下偏离创作轨道,使冯小青的命运在戏曲演绎中呈现出时代特色与作家自身特点相结合的面貌。(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11期)
杨经华[10](2014)在《百年误读:潘光旦“冯小青影恋说”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百年前,我国着名优生学家潘光旦出版《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首次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冯小青进行心理分析,指出小青的悲剧根源在于其性压抑而致其心理变态。由于受到梁启超等学者的赞赏,冯小青为性心理变态者之定论遂不可更改。然而,从文学阐释的角度看,潘先生的研究正是对一个文学文本的科学误读。(本文来源于《唐都学刊》期刊2014年06期)
冯小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潘光旦先生的《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是中国社会学,以及中国社会史研究中的一份经典文献。本研究沿着潘光旦先生所开辟的道路,结合中国文学传统,进一步指出冯小青的心理状态其实是"影-伤"。而产生"影-伤"的原因则是在于中国文学中香草美人传统在明清时期的倒转,由传统的男性士大夫的托寓倒转为文化女性对自身的理想,并最终导致"佳人薄命"现象。最后,结合冯小青的研究,探讨潘光旦所提出的"人文史观"对于社会史研究的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冯小青论文参考文献
[1].宗艺.幽怨才女冯小青[J].老年教育(长者家园).2019
[2].凌鹏.香草美人传统的倒转与明清的“佳人薄命”——再论潘光旦的冯小青研究[J].社会学评论.2019
[3].孙跃.怨女冯小青:林黛玉的原型[J].山海经.2018
[4]..明初怨女冯小青[J].民间传奇故事(A卷).2016
[5].王珏.由紫姑传说再论冯小青形象[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6
[6].卢晓娜.冯小青影恋辨析及明代中晚期女子自伤心理——读潘光旦《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
[7].商小伟.礼与刑强制性的表现——以冯小青和王氏为视角分析[J].法制博览.2015
[8]..明初怨女冯小青[J].民间传奇故事(A卷).2015
[9].王飞燕.明清时期冯小青命运在戏曲中的演绎[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
[10].杨经华.百年误读:潘光旦“冯小青影恋说”评析[J].唐都学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