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草碱木质素论文_胡萍,王丽芳,贾博然,刘颖,沙晓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麦草碱木质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木质素,麦草,聚乙烯醇,溶解度,微波,铵盐,性能。

麦草碱木质素论文文献综述

胡萍,王丽芳,贾博然,刘颖,沙晓玲[1](2018)在《甲醛交联聚乙烯醇/麦草碱木质素发泡材料的降解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化学降解、热降解、生物降解及紫外光降解等对甲醛交联聚乙烯醇(PVA)/麦草碱木质素发泡材料(PLFM)的力学性能和表观密度等物理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热重分析(TG/DTG)等方法探讨了降解前后PLFM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当PLFM中碱木质素质量分数为20%时,经化学、热(150℃)、生物及紫外光降解后,拉伸强度由22.64 MPa分别降为5.65、9.05、7.43和7.64 MPa,降解率分别为75.09%、60.02%、67.18%、66.25%。SEM图表明,化学降解和生物降解对PLFM闭孔结构破坏严重,紫外光降解和热降解对PLFM闭孔破坏轻微。化学降解和生物降解后,表观密度从0.183 7 g/cm~3分别增加到0.216 4 g/cm~3和0.210 4 g/cm~3;紫外光降解和热降解后,表观密度分别从0.183 7 g/cm~3降为0.177 4和0.176 6 g/cm~3。此外,FT-IR和TG/DTG分析表明:经化学、热、生物及紫外光降解后PLFM分子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破坏,化学降解对PLFM结构的破坏最为严重。(本文来源于《生物质化学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倪海月,任世学,方桂珍,马艳丽,刘晓乐[2](2018)在《麦草碱木质素溶解性质的定量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定量研究麦草碱木质素的溶解性质,采用Hansen溶解度参数法(HSP)获得了其在298.15 K的溶解度参数(δ_T);利用反气相色谱法(IGC),以麦草碱木质素为固定相,以脂肪族、脂环族、芳香族、醇、酮、卤代烃和四氢呋喃等7类20种小分子化合物为探针溶剂,测定了麦草碱木质素在403.15~443.15 K的溶解度参数(δ_2)及推断出相关热力学性质,并比较了这两种方法获得的溶解度参数。结果表明:采用HSP法测得298.15 K麦草碱木质素的δT为20.68(J/cm3)0.5,IGC法外推得出298.15 K麦草碱木质素的δ_2值为20.09(J/cm3)0.5,二者结果相近;四氢呋喃、醇和酮等溶剂有较强溶解麦草碱木质素的趋势;在403.15~443.15 K范围内,麦草碱木质素的δ_2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本文来源于《林产化学与工业》期刊2018年01期)

姜力凤[3](2016)在《木糖渣/麦草碱木质素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化学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木质素目前是可再生的、产量最大的芳香族有机化合物,是石油基能源和化学品的潜在替代材料。因为原料的差别、不同处理方法和分离方法而获得的木质素结构会有所不同,所以针对不同结构特征的木质素进行分别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木糖渣的主要成分为木质素和纤维素,作为木糖厂或糠醛厂的废弃物,通常被送往电厂燃烧产热,未得到充分利用。亚硫酸钠预处理木糖渣,不仅能够得到高酶水解效率的纤维素,而且预处理后的黑液中含有木质素磺酸钠,对其分级纯化和磺化改性,可用于生产水泥减水剂、油田混凝剂等表面活性剂。麦草碱法制浆过程产生的黑液主要成分为木质素,因为灰分含量高、分子量不均一及反应活性低,导致其直接利用困难。论文分别以木糖渣和制浆过程产生的麦草碱木质素为原料,进行了分离纯化和化学改性的研究,为工厂废弃木质素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论文首先研究了亚硫酸钠法预处理对木糖渣木质素的分离改性及纤维素水解糖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硫酸钠法预处理不仅可以高效分离改性木糖渣获得木质素磺酸盐产品,而且可以得到高酶水解效率的纤维素。确定最佳的预处理条件为:亚硫酸钠用量12%(对绝干的木糖渣)、pH 7、反应温度160oC、保温时间20 min。在该条件下处理木糖渣,木质素脱除率为77.45%,纤维素质量分数提高到85.17%,分离木质素磺酸钠的磺化度为0.677mmol/g。预处理后木糖渣在5 FPU/g底物纤维素酶作用下水解48 h,酶水解效率和葡萄糖得率分别为92.76%和84.77%,而未经处理的木糖渣在20 FPU/g底物纤维素酶作用下水解48 h后得到的酶水解效率和葡萄糖得率仅为72.02%和70.58%,实现了木糖渣的全组分综合利用。论文针对麦草浆黑液成分复杂、难以利用的问题,对制浆厂的麦草碱木质素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酚化改性的研究。首先,使用0.01mol/L盐酸溶液进行酸析纯化,酸析后木质素灰分由原来的45.33%降为12.98%。然后使用不同配比的有机溶剂对酸析木质素进行萃取分级,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为:二氧六环和甲醇的摩尔比为1:1、液固比为6:1,在该条件下酸析木质素的溶解率达到了79.0%,溶解木质素的灰分含量低于1%。并对粗木质素、分级木质素进行了元素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1H NMR和13C NMR的HSQC等结构表征。论文最后对分级纯化麦草碱木质素进行了酚化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溶剂溶解部分的木质素酚化改性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90oC,苯酚与木质素的质量比5:1,酸催化剂98%H2SO4的质量分数为苯酚与木质素的总质量的5%,反应时间1.5 h。在该反应条件下,酚化后的木质素中酚羟基的含量达到了12.48%,相比于未进行酚化改性的分级木质素的酚羟基含量的2.69%,提高了5倍。(本文来源于《齐鲁工业大学》期刊2016-05-20)

欧阳新平,黄相振,邱学青[4](2014)在《麦草碱木质素的微波辅助液化降解》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微波辅助条件下液化剂、催化剂、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麦草碱木质素进行液化降解制备生物油收率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微波辅助下以甲醇为液化剂,硫酸铁为催化剂液化降解碱木质素可以显着缩短液化反应时间,在160℃相对较低液化温度下反应5 min,生物油的收率达到55.22%。液化降解后的木质素残渣结构变化少,表明木质素降解产物的重新聚合的几率低,碱木质素反应原料可以回收再利用以提高原料利用率。生物油主要为单酚类物质,其中,S型、G型和H型单体的含量分别为57.72%、25.28%和8.98%。核磁共振氢谱中β-O-4键和C-C键质子峰的存在说明生物油中含有部分的二聚体和低聚体酚类化合物。(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4年10期)

马倩云,韩建国,鄂雷,陈度宇,任世学[5](2014)在《甲醛交联麦草碱木质素--聚乙烯醇反应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甲醛交联麦草碱木质素与聚乙烯醇(PVA)后采用流延法制备了麦草碱木质素-PVA反应膜,考察甲醛用量对反应膜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SEM、TG、DTG等方法予以表征,检测膜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对紫外光的吸收性能、透气性能和耐溶剂性能。结果表明:甲醛加入量为3.0%时,麦草碱木质素-PVA反应膜的拉伸强度为21.81MPa,断裂伸长率为682%;表面和断面较为均匀平整;最剧烈分解温度约为300℃,465℃时残重率约为7.8%,均比PVA膜高,热稳定性增强;麦草碱木质素-PVA反应膜对200~500 nm光有较强的吸收,具有抗紫外线辐射性能;氮气透气率为2.696×10-7m3/(m2·d·kPa),远高于PVA膜;溶于水和乙酸等极性溶剂,几乎不溶于异丙醇、四氯化碳和石油醚等弱极性溶剂。(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徐冠豪[6](2014)在《麦草碱木质素/聚乙烯醇共混膜材料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是国家林业局行业公益项目“木质素/PVA复合树脂材料制备技术与示范(编号:20120480306)”的部分研究内容。本文以粗麦草碱木质素为原材料,经碱预处理、喷雾干燥制备出麦草碱木质素,与聚乙烯醇(PVA)通过物理共混法制备了麦草碱木质素/PVA共混膜,探讨了麦草碱木质素的添加量和不同聚合度PVA对共混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麦草碱木质素/PVA共混膜的透气率、透光性、热稳定性及耐溶剂性等。还将麦草碱木质素进行羟甲基化改性,制备了增强型的羟甲基化麦草碱木质素/PVA共混膜。此外,在麦草碱木质素和PVA体系中引入FRW阻燃剂,制备出具有阻燃性能的共混膜,探讨了麦草碱木质素和FRW添加量对共混膜力学性能、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FRW阻燃剂应用于碱木质素/PVA/FRW阻燃膜的阻燃机理。随麦草碱木质素添加量的增大,麦草碱木质素/PVA共混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且在麦草碱木质素的添加量为15%时,共混膜的力学性能最佳,同时当PVA聚合度由0588到2488变化时,共混膜的拉伸强度提高了37.37%,断裂伸长率提高了43.47%;麦草碱木质素的添加和PVA聚合度的增大均提高了共混膜的气体阻隔性,麦草碱木质素/PVA2488共混膜对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透过量与纯PVA2488膜相比分别降低了36.57%和40%;由于麦草碱木质素的添加,共混膜的透光率显着降低,同时随着PVA聚合度的增大,共混膜的隔光性能增强,在可见光600nm处的透光率与相对应纯PVA膜相比分别降低了58.40%、66.21%、83.12%;PVA聚合度的增大和麦草碱木质素的添加,均提高了共混膜的耐溶剂性能;麦草碱木质素的加入提高了共混膜的热稳定性能,共混膜的热稳定性随PVA聚合度的增大而提高。羟甲基化麦草碱木质素的添加量为20%时,共混膜表现出最佳的综合性能。此时共混膜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达到最大值,与相同条件下麦草碱木质素/PVA共混膜相比分别提高了10.1%和14.0%;共混膜的气体阻隔性进一步得到提高,对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透气量与纯PVA2488膜相比分别降低了67.14%、78.46%,和麦草碱木质素/PVA2488共混膜相比分别降低了48.20%、64.10%;共混膜的透光率进一步降低,羟甲基化碱木质素/PVA共混膜在可见光600nm处的透光率与碱木质素/PVA2488共混膜相比降低了66.81%。以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为评价标准,测定结果表明最佳的综合性能的碱木质素/PVA/FRW阻燃膜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41.42MPa、225.38%;与碱木质素/PVA共混膜的相比燃烧级别提升为V-1级;LOI值与碱木质素/PVA共混膜的相比提高了17.04%;阻燃膜的残碳率与碱木质素/PVA共混膜相比提高了77.58%;阻燃膜的热稳定性能优于碱木质素/PVA共混膜。(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4-04-01)

楼宏铭,李秀丽,王梦霞,邱学青,杨东杰[7](2013)在《pH值对纤维素酶在麦草碱木质素上吸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石英晶体微天平检测纤维素酶在麦草碱木质素薄膜上的吸附量以及吸附构型的变化,并研究了pH值对纤维素酶吸附的影响.研究发现:pH值在4.8~6.0范围内时,纤维素酶与麦草碱木质素之间存在静电斥力,而且pH值越高,纤维素酶与麦草碱木质素之间的静电斥力越大,纤维素酶在麦草碱木质素薄膜上的吸附越不牢固,形成的吸附膜越疏松,相应的吸附量也越少;同时,较高的pH值可以促使更多的纤维素酶从麦草碱木质素薄膜上脱附下来,提高纤维素酶的回收利用率.(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12期)

洪枢,程明娟,连海兰[8](2013)在《[Bmim]Cl/AlCl_3离子液体改性麦草碱木质素的结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不同摩尔比的氧铝酸盐离子液体[Bmim]Cl/AlCl_3的反应体系对经化学纯化后麦草上业碱术素的降解作用。结合红外光谱以及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对术质素的游离酚羟基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离子液体与化学法纯化后的小质素质量比为10:1,处理时间2h,温度85℃时,经改性后的麦草碱小质素分解或降解成较松散的结构。改性后木质素的第一类酚羟基即—OH_1含量均有所增加,而—OH_1的反应活性点较多,为术质素进一步工业化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林产工业》期刊2013年06期)

赵振强[9](2013)在《麦草碱木质素微波辅助氧化降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木质素主要来源于制浆造纸工业,每年从制浆造纸工业可以得到5000万t左右的木质素副产品。但由于木质素本身结构复杂,对其改性利用比较困难,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然而木质素具有价格低廉、无毒、来源丰富等优点,可替代部分石油化工产品原料,应用于石油工业、建筑陶瓷业、印染行业、农药和煤炭等行业,在促进造纸行业的发展和可再生的资源开发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论文首先讨论了H_2O_2、甲酸、(NH_4)_2S_2O_8、CuSO_4·5H_2O/CuO/Fe_2(SO_4)_3等催化氧化剂在微波辅助的条件下对麦草碱木质素氧化降解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H_2O_2作为氧化剂降解木质素,可以获得较高的木质素降解率,在优选条件下,木质素的降解率可达90.20%,但单酚收率较低,仅为2.62%。当以CuO和Fe_2(SO_4)_3为催化氧化剂时,单酚收率提高到3.26%,但木质素的降解率降低了,最高为36.10%。因此,选择H_2O_2、CuO和Fe_2(SO_4)_3复合体系作为木质素降解体系的氧化催化剂以获得较高的木质素降解率和单酚类物质的收率。对碱木质素氧化降解过程中,Cu~(2+)作为电子受体能够加速苯氧基自由基的形成,而Fe3+与双氧水解离的-OOH自由基结构能够形成新的反应中间体,以攻击木质素形成降解产物,从而增强降解反应的效果。根据单因素分析法得出木质素降解产物中单苯环酚类物质最高收率的条件:碱木质素0.3g,碱溶液加入量14.0g,CuO0.08g,Fe_2(SO_4)_30.004g,H_2O_22.0ml,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90min,碱浓度3.0mol/L,此时得到的反应产物的收率达11.56%,降解率达到87.50%。对降解后的木质素及产物进行了凝胶渗透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红外以及核磁氢谱分析。凝胶渗透色谱分析表明,碱木质素在微波辅助条件经过氧化反应后,重均分子量从9100g/mol降到6500g/mol,多分散性由3.96降低到2.60,都出现较大程度的下降,说明大分子结构发生了降解。液相色谱数据表明降解所生成的物质主要为没食子酸、对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酸、丁香酸、丁香醛、香草醛、对香豆酸、阿魏酸和异阿魏酸等物质。红外和核磁分析表明,这些物质主要由碱木质素中叁种基本结构单元之间的连接键(C-C、C-O-C等)的断裂而生成。(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3-06-01)

任世学,方桂珍,马艳丽,王鹏[10](2012)在《微波辐照合成麦草碱木质素叁甲基季铵盐的分散与絮凝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造纸黑液中提取的麦草碱木质素为原料,在微波辐照下合成了麦草碱木质素叁甲基季铵盐,检测其絮凝和分散性能。结果表明:麦草碱木质素叁甲基季铵盐的表面张力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质量浓度为500mg/L时,表面张力为63.64mN/m,水溶液表面张力降低效果不明显;对碳酸钙颗粒具有一定的分散性能,可以将其作为阻垢剂使用;对酸性染料酸性红B和酸性橙GG均有脱色作用,且对酸性橙GG的脱色率更高;质量浓度为300~500mg/L、pH值不高于3时,对质量浓度为1000mg/L的高岭土胶体颗粒悬浮液具有絮凝沉降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麦草碱木质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定量研究麦草碱木质素的溶解性质,采用Hansen溶解度参数法(HSP)获得了其在298.15 K的溶解度参数(δ_T);利用反气相色谱法(IGC),以麦草碱木质素为固定相,以脂肪族、脂环族、芳香族、醇、酮、卤代烃和四氢呋喃等7类20种小分子化合物为探针溶剂,测定了麦草碱木质素在403.15~443.15 K的溶解度参数(δ_2)及推断出相关热力学性质,并比较了这两种方法获得的溶解度参数。结果表明:采用HSP法测得298.15 K麦草碱木质素的δT为20.68(J/cm3)0.5,IGC法外推得出298.15 K麦草碱木质素的δ_2值为20.09(J/cm3)0.5,二者结果相近;四氢呋喃、醇和酮等溶剂有较强溶解麦草碱木质素的趋势;在403.15~443.15 K范围内,麦草碱木质素的δ_2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麦草碱木质素论文参考文献

[1].胡萍,王丽芳,贾博然,刘颖,沙晓玲.甲醛交联聚乙烯醇/麦草碱木质素发泡材料的降解性能[J].生物质化学工程.2018

[2].倪海月,任世学,方桂珍,马艳丽,刘晓乐.麦草碱木质素溶解性质的定量探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8

[3].姜力凤.木糖渣/麦草碱木质素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化学改性的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6

[4].欧阳新平,黄相振,邱学青.麦草碱木质素的微波辅助液化降解[J].燃料化学学报.2014

[5].马倩云,韩建国,鄂雷,陈度宇,任世学.甲醛交联麦草碱木质素--聚乙烯醇反应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4

[6].徐冠豪.麦草碱木质素/聚乙烯醇共混膜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东北林业大学.2014

[7].楼宏铭,李秀丽,王梦霞,邱学青,杨东杰.pH值对纤维素酶在麦草碱木质素上吸附的影响[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8].洪枢,程明娟,连海兰.[Bmim]Cl/AlCl_3离子液体改性麦草碱木质素的结构特征[J].林产工业.2013

[9].赵振强.麦草碱木质素微波辅助氧化降解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10].任世学,方桂珍,马艳丽,王鹏.微波辐照合成麦草碱木质素叁甲基季铵盐的分散与絮凝性能[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2

论文知识图

草碱木质素(a)和木质素羧酸钠(b)...木质素苯环上的磺化反应[15]麦草碱木质素(a)和木质素羧...过氧化氢氧化氨解的开环反应机理[21]麦草碱木质素叁甲基季铵盐质量浓...麦草碱木质素叁甲基季铵盐质量浓...

标签:;  ;  ;  ;  ;  ;  ;  

麦草碱木质素论文_胡萍,王丽芳,贾博然,刘颖,沙晓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