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活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活型,阿拉善,植物,旅游,型态,营养盐,格局。
生活型论文文献综述
曾嘉敏,邹任炯,姚家敏,吴画屏,黎楚婷[1](2019)在《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混合种植对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验室条件下,以芦苇、苦草为研究对象,将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进行单独栽种以及混合栽种,通过监测水中氮磷浓度,探讨混合种植不同生活型水生植被净化水体效果.结果表明,芦苇和苦草及其组合型对水体中氮磷均有去除作用,高浓度下苦草对总氮去除率最高,为67.33%,中低浓度下均是组合型对总氮去除率最高,分别为38.81%、6.34%;高中低3种浓度下均是芦苇对总磷去除率最高,分别为91.81%、89.21%、67.64%.综合评价,苦草对总氮去除效果较好,芦苇对总磷去除效果较好,2种植物混合种植能够互补并有效降低水体氮磷浓度,改善富营养化水质.(本文来源于《肇庆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进,朱江,艾训儒,姚兰,黄小[2](2019)在《湖北星斗山地形变化对不同生活型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地形变化对不同生活型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影响有助于深入理解森林群落物种组成的维持特征。该研究以湖北星斗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测量了50个样地中224种木本植物的叶面积、叶厚度、叶干质量、叶干物质含量和比叶面积,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揭示了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的叶功能性状变异特征,并采用偏曼特尔检验分别从群落水平和物种水平分析了地形变化对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生活型植物叶性状变异系数分布范围为23.42%–110.45%;不同生活型之间的植物叶功能性状差异明显。群落水平上,海拔与乔木叶干质量、灌木叶面积和木质藤本叶厚度显着正相关,坡度仅对灌木和木质藤本比叶面积具有显着影响,坡向与灌木叶厚度、叶干质量和比叶面积显着正相关。物种水平上,海拔比坡度和坡向对植物叶功能性状影响更为显着,且不同物种对地形变化的敏感度不一致;在控制空间结构影响后,地形因子对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影响降低。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活型植物的叶功能性状对地形变化的响应格局不同,这可能是星斗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物多样性的主要维持机制。(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闵建刚[3](2019)在《武汉不同生活型绿化植物吸附颗粒物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在中国园林艺术中扮演着文化有机体的重要角色,不仅在城市绿化及居民生活中提供赏心悦目的温馨环境,还具备降低颗粒物的独特滞尘功能。本研究选取武汉市居民小区9种常见绿化植物,对其单位叶面积吸附不同粒径颗粒物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下层吸附颗粒物量高于上层叶片和中层叶片,大部分植物上层叶片和中层叶片吸附颗粒物量无显着差异。乔木具有吸附细颗粒物的优势,部分植物在不同高度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吸附量存在差异,可能与其叶片微形态有关。(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17期)
张睿[4](2019)在《3年实施5项精品工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记者 张睿) 昨天,鹿城区召开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大会,提出用3年时间,实施瓯江山水、古城历史、塘河水乡、新城时尚、西部乡村等5项文旅精品工程,打造“创意生活型文旅目的地”品牌。在培育旅游经济上,该区注重放大当地的历史人文、地貌格局、人居(本文来源于《温州日报》期刊2019-08-29)
蔡妍妮[5](2019)在《以生活型态及价值观探讨大学生进修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之目的主要乃在探求大学生价值观及生活型态之关系及影响。总计发出400份问卷,回收380份,回收率为95%,有效问卷为350份,有效回收率为92.1%。受试者施以价值观量表及生活型态量表后,所得资料以叙述性统计、内部一致性分析、单因子变异数分析/T检定、回归分析之中介效果等统计方法加以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性别等五个背景变项在"生活型态"上有显着差异。性别等五个背景变项在"价值观"上部分有显着差异。大学生"价值观"对"生活型态"具有中介效果。(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34期)
闫瑞亚,娄安如,谢苏阳,尹本丰,刘浪[6](2019)在《阿拉善高原荒漠植物生活型组成及其与水热因子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对阿拉善荒漠的植物进行了生活型划分,并将各生活型在各样地的盖度分别与地理和水热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运用RDA(redundancy analysis)法分析了群落中各生活型的相对盖度在地理和水热因子梯度上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使用偏RDA(partial RDA)分析统计了水热因子对群落生活型组成差异的解释量.结果表明:按照种数比例统计,阿拉善高原草本植物占优势(59.52%),按照盖度比例统计,木本植物占优势(67.43%);各生活型的盖度均与海拔呈正相关(显着或不显着),与纬度呈负相关,除肉质叶半灌木外,均与经度呈正相关;水热因子方面,各生活型的盖度均与降水因子呈正相关(显着或不显着),与最热季均温呈负相关;沿西北走向,干热程度增加,肉质叶灌木、肉质叶半灌木、退化叶灌木和退化叶常绿灌木这4种生活型在群落中的相对盖度有增大的趋势,其他生活型在群落中的相对盖度逐渐减小,说明这4种生活型对阿拉善高原西北地区干旱和高温的极端气候条件耐受性较其他生活型高;水热因子对不同群落生活型组成差异的解释量为21.430%,其中降水因子单独解释量为9.949%,温度因子为7.223%,二者共同解释量为4.258%.(本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侯新星,辛建攀,陆梦婷,田如男[7](2019)在《江苏外来入侵植物区系、生活型及繁殖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外来植物入侵引发的生物安全问题可能对现有的生态系统可持续性造成威胁。通过实地调查与查阅文献资料,对江苏外来入侵植物的区系组成、科属组成、地理成分、原产地、生活型及繁殖特性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外来入侵植物共有229种,隶属于51科140属,其中被子植物共有49科138属227种,并以单子叶植物占有主导地位;从科属组成来看,大型科、单种属与寡种属占植物区系的主体,但较大属在种的层次上丰富度更高,表明江苏入侵植物区系内部结构较为复杂;江苏入侵植物区系具有较强的热带亲缘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温带植物区系的影响;美洲起源的植物居多,并以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入侵植物繁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49.56%的入侵植物以小型花、短花期来实现入侵;果实主要类型为蒴果,有利于种子传播;多数入侵植物以种子繁殖为主,28.82%的入侵植物兼有种子与克隆繁殖两种方式,其中克隆繁殖以分蘖为主,以利于提高其入侵能力。(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冯晓华,黄震方[8](2019)在《游客对生活型旅游的认知及行为意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游客的需求及行为方式从匆忙的景观凝视向多元生活方式转变,追求旅游生活品质的生活型旅游将成为未来新的旅游模式。该文通过网络问卷调查,运用SPSS23.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把握了游客生活型旅游认知和行为意向的基本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游客对生活型旅游认知清晰且意向强烈,但受休假时间等因素制约,与实践存在较大反差;2)充足的时间和适宜生活的优美环境被认为是生活型旅游最重要的特征;3)游客在生活条件、生活习惯、休闲活动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均有较为明确的生活日常化意向。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生活型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指导生活型旅游目的地设计和开发实践,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本文来源于《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李周康[9](2019)在《不同生活型典型荒漠植物凝结水吸收、运移分配及生理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分作为植物生存的主要限制因子,在荒漠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荒漠植被在水分限制条件下,通过适应环境采取了一系列策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水源。凝结水作为干旱区非常重要的水资源在植物水分平衡研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对荒漠植被的重要性一直是生态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尽管与降水、径流水相比较而言凝结水量较小,但依旧可以影响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显着影响当地植物水分平衡。大多数学者探讨了植物光合器官的凝结水吸收现象及简单的光合生理的研究,但未对植物吸收凝结水以后水分在植物体内如何变化这一过程有过深入的研究。其次,已有的研究多集中于干旱区植物对吸水现象的描述,而对于不同生活型植物对凝结水利用后,水分变化情况的比较却鲜有报道。本研究从温带干旱区不同生活型荒漠植物出发,设计野外原位控制实验,通过人工模拟冠层凝结水,结合生理和光合荧光生理,利用稳定~(18)O同位素示踪技术来探究凝结水在叁种不同生活型荒漠植物体内吸收、运移和分配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人工模拟冠层凝结水的情况下,叁种植物: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和对节刺(Horaninowia ulicina)在22:00到次日凌晨6:00的时间范围内,水势值均有变化,都出现了逆向水势梯度,即植物通过逆向水势梯度将同化枝(叶片)吸收的凝结水输送到二级枝条(枝条),此时同化枝(叶片)水势大于二级枝条(枝条),这说明叁种植物均具有吸收凝结水的能力。(2)不同生活型植物体内所获得潜在水源略有不同,稳定~(18)O同位素示踪水的结果显示:叁种植物对凝结水的吸收是自上而下的,即同化枝(叶片)吸收凝结水以后会向二级枝条(枝条),甚至是根部去运输。其中,沙拐枣在ZG1(遮盖1)、ZG2(遮盖2)两种处理下,~(18)O均在根际土位置富集,而在其余部位~(18)O分布较为均匀;同样的,梭梭~(18)O只在同化枝富集;对节刺在两种处理下,~(18)O富集情况存在差异。叁种不同生活型植物各器官部位都参与到了水分的吸收过程中。(3)光适应下叁种植物的最小荧光(Fo')、稳态荧光(Fs)、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电子传递效率(ETR)等荧光参数的变化情况具体表现为沙拐枣分别与梭梭、对节刺呈显着差异(P<0.05),且梭梭与对节刺彼此间无显着差异(P>0.05);梭梭ZG1处理下植株的Fo和Fm较之CK植株其值降低,而ZG2植株则显着提高(P<0.05),沙拐枣ZG2植株的(ΦPSⅡ显着低于CK植株(P<0.05),对节刺光适应下各荧光参数如Fo'、Fm'、Fs差异性变化规律一致,具体表现为CK植株与ZG1和ZG2均有显着差异(P<0.05)。光合及荧光参数能直接反映植物凝结水吸收后其生理情况。叁种植物的生理活动主要通过气孔进行限制,当太阳辐射增强,满足光合作用时,光合作用开始,气孔张开,同时植物通过调节气孔影响蒸腾作用,调节植物体内水势,自此,植物根部吸收水分通过木质部运输至同化枝(叶片)。而植物夜间的根系吐水可能是为了缓解根部所受到的干旱胁迫。(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9-05-01)
裴文波,岳海洋,潘聪聪[10](2019)在《基于饮食生活型态的大学生餐饮服务策略研究——以上海H高校食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食堂关系着每位师生的身体健康,既是提供生活服务的地方,也是重要的育人场所。本文在食品相关生活型态量表(FRL量表)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大学生饮食生活型态量表。通过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得出,影响大学生对食堂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有健康因子、信息因子、环境因子和社交因子四个方面,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改进食堂工作的服务策略,将"立德树人"融入高校餐饮服务,为"全方位育人"注入鲜活动力。(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上旬刊)》期刊2019年04期)
生活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探究地形变化对不同生活型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影响有助于深入理解森林群落物种组成的维持特征。该研究以湖北星斗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测量了50个样地中224种木本植物的叶面积、叶厚度、叶干质量、叶干物质含量和比叶面积,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揭示了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的叶功能性状变异特征,并采用偏曼特尔检验分别从群落水平和物种水平分析了地形变化对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生活型植物叶性状变异系数分布范围为23.42%–110.45%;不同生活型之间的植物叶功能性状差异明显。群落水平上,海拔与乔木叶干质量、灌木叶面积和木质藤本叶厚度显着正相关,坡度仅对灌木和木质藤本比叶面积具有显着影响,坡向与灌木叶厚度、叶干质量和比叶面积显着正相关。物种水平上,海拔比坡度和坡向对植物叶功能性状影响更为显着,且不同物种对地形变化的敏感度不一致;在控制空间结构影响后,地形因子对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影响降低。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活型植物的叶功能性状对地形变化的响应格局不同,这可能是星斗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物多样性的主要维持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活型论文参考文献
[1].曾嘉敏,邹任炯,姚家敏,吴画屏,黎楚婷.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混合种植对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2019
[2].王进,朱江,艾训儒,姚兰,黄小.湖北星斗山地形变化对不同生活型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19
[3].闵建刚.武汉不同生活型绿化植物吸附颗粒物特征[J].现代园艺.2019
[4].张睿.3年实施5项精品工程[N].温州日报.2019
[5].蔡妍妮.以生活型态及价值观探讨大学生进修之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
[6].闫瑞亚,娄安如,谢苏阳,尹本丰,刘浪.阿拉善高原荒漠植物生活型组成及其与水热因子的相关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侯新星,辛建攀,陆梦婷,田如男.江苏外来入侵植物区系、生活型及繁殖特性[J].生态学杂志.2019
[8].冯晓华,黄震方.游客对生活型旅游的认知及行为意向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9
[9].李周康.不同生活型典型荒漠植物凝结水吸收、运移分配及生理影响[D].新疆大学.2019
[10].裴文波,岳海洋,潘聪聪.基于饮食生活型态的大学生餐饮服务策略研究——以上海H高校食堂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