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蘖肥论文_梅亚林,安淑刚,王显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蘖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稻,产量,比例,地力,氮素,晚稻,减量。

基蘖肥论文文献综述

梅亚林,安淑刚,王显[1](2019)在《水稻不同基蘖肥用量比较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水稻基蘖肥纯氮总用量固定的情况下,开展了基肥、分蘖肥不同用量的肥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基蘖肥会明显加深水稻叶色;在本试验条件下,基蘖肥中不同的纯氮用量分配比例,对高峰苗数和分蘖率的影响不大,但基蘖肥纯氮总用量作基肥施用较多时,秧苗素质明显较好,最终分蘖率、成穗率、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实际产量等均较不施基肥只施分蘖肥的CK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陈忠棠,黄玉莲[2](2019)在《水稻机插秧基蘖肥不同施用比例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找出不同生育阶段养分最适需肥量,进行了机插秧基蘖肥不同施用比例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量条件下,机械化插秧基蘖肥不同施用比例对水稻成熟期、千粒重、结实率、成熟时根系生长情况影响不大;但重施基肥,立苗快,分蘖快,穗长粒多,产量高。(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田玉华,曾科,尹斌[3](2019)在《基于不同监测方法的太湖地区稻田基蘖肥期氨排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稻田施用化学氮肥易产生氨挥发损失,目前我国稻田氨排放研究尚缺乏不同监测方法的同步对比研究,这影响到对稻田氨排放的科学评价以及稻田氮肥的合理施用。在太湖地区水稻基肥和分蘖肥施用后同时采用微气象学法(IHF)、密闭室抽气法和通气法对稻田氨排放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叁种方法监测的氨排放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基肥施用后峰值出现在施肥后第3~4天,分蘖肥施用后峰值出现在施肥后第2天,两次施肥后氨排放持续时间均为1周左右。基肥施用后采用微气象学法、密闭室抽气法和通气法监测的氨排放峰值分别为8.8、11.3和3.2kg·hm~(-2)·d~(-1)(以N计,下同),氨排放量分别为34.6、38.2和12.9kg·hm~(-2),占基肥施氮量的32.0%、35.4%和11.9%;分蘖肥施用后叁种方法监测的峰值分别为12.5、7.7和5.3kg·hm~(-2)·d~(-1),氨排放量分别为26.7、16.8和11.8kg·hm~(-2),占分蘖肥施氮量的33.0%、20.7%和14.6%。叁种方法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综合基肥和分蘖肥期氨排放总量,密闭室抽气法与微气象学法结果接近,通气法低估了氨排放量。密闭室抽气法可用于监测稻田基蘖肥施用后的氨排放,须保证监测期间的换气次数及抽气流量,并确保施肥后试验区田埂保水保肥。(本文来源于《土壤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陈家金,罗丽兰[4](2018)在《2017年晚稻机插秧基蘖肥不同施用比例对比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采取随机区组排列法,于2017年进行了晚稻机插秧基蘖肥不同施用比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基肥比例较大的施肥方式(基肥∶蘖肥∶穗肥∶粒肥=6∶1∶2∶1)能够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在生产上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8年09期)

李波,魏亚凤,薛亚光,刘建[5](2017)在《稻草还田条件下氮素基、蘖肥减量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稻草还田条件下减少基蘖肥对小麦产量、农艺性状及氮肥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为300万株/hm2时,基肥不施氮、分蘖肥减半,小麦产量增加;基肥、拔节孕穗肥不减,分蘖肥减氮50%提高了小麦有效穗数与成穗率;基肥、蘖肥减量施用提高了小麦千粒重并增加了每穗粒数;基、蘖肥减量施用提高了小麦氮肥农学利用率。(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顾树平,李刚,易峰,张强,袁伟[6](2016)在《不同基蘖肥配比对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机直播水稻分蘖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基础地力、总施氮量和穗期用氮量一致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基蘖肥配比对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水稻产量及其分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随着基蘖肥比例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以基蘖肥配比为3.5:6.5时产量最高,达到10 193.85 kg/hm~2;基部第1、2叶位分蘖发生频率随着基肥比例升高而增加,中部(第3、4叶位)和上部(第5、6、7叶位)叶位分蘖发生频率随着基肥比例升高而下降;成穗率中部叶位(第3、4叶位)最高,各处理均超过60%,且随着基肥比例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基部(第1、2叶位)叶位成穗个数及所占比例均随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升高,第3叶位成穗个数及所占比例在各叶位中最高,对产量的贡献最大;第2、3、4叶位分蘖是群体产量的重要部分,3个叶位对产量贡献率之和均超过30%(31.6%—44.1%)。(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范立慧[7](2016)在《不同地力下水稻适宜基蘖肥配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氮肥利用率仅有30%-35%,在施氮量较大的太湖流域,氮素利用率甚至不足20%,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大部分的氮肥通过氨挥发、淋溶、渗漏及地表径流等途径损失,直接或者间接导致了地表水和地下水体的污染,引起了江河湖泊的富营养化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如何根据作物需求进行合理氮肥运筹,提高氮素利用率,保证高产的同时减少投入并降低污染环境的风险,是当前水稻氮肥研究的热点。以往的氮肥研究多集中在生育期施氮总量、前(基蘖肥)后期(穗肥)的适宜施氮等方面,对于前期基蘖肥适宜施氮比例的研究较少,不同土壤地力下基蘖肥运筹的影响更少。因此,本研究通过大田及盆栽试验,研究了高低地力水平下基蘖肥运筹比例对水稻分蘖动态、氮素吸收利用及转运、群体质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大田试验设置了五种基蘖肥运筹比例(R1(10:0)、R2(7:3)、R3(5:5)、R4(3:7)、R5(0:10)),盆栽试验设置了叁个基蘖肥运筹比例(R1(10:0)、R2(5:5)、R3(0:10)),供试品种均选用武运粳23号。研究可为水稻因时因地科学施肥提供指导,完善水稻精确定量施氮技术及理论体系,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不同基蘖肥运筹方式对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2年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蘖肥运筹比例对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因地力水平的不同而不同。在低地力条件下,随蘖肥比例的增加,叶龄进程以R3(5:5)和R4(3:7)较快,分蘖速率先增加后减少,高峰苗数呈现减少的趋势;高地力条件下,蘖肥比例增加,叶龄进程减缓,分蘖速率及高峰苗数减少。与低地力条件下相比,高地力条件下的分蘖速率明显高于低地力,达到高峰苗时间缩短,群体质量较好。两种地力条件下不施基肥的处理(R5),分蘖发生时间推迟,达到高峰苗时间以及高峰苗数均小于其他处理,表明基肥有利于促进水稻分蘖快发、早发,是尽快达到优势水稻群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不同基蘖肥运筹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2年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蘖肥运筹比例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因地力水平的不同而不同。在低地力条件下,随着蘖肥比例的增加,产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高产的适宜基蘖肥比例受施氮量的影响,施氮量300 kg hm-2时R3(5:5)处理最高,施氮量240 kg hm-2时R4(3:7)产量最高,显着高于其他处理,主要是穗数随蘖肥比例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高地力条件下,随着蘖肥比例的增加,各处理产量差异不显着,但穗数呈现减少的趋势。在减少20%施氮量或者同等施氮量条件下,高地力下的产量均高于低地力土壤,主要原因是高地力土壤处理穗数较高。3不同基蘖肥运筹方式对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不同地力下基蘖肥运筹比例对水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表现不一致。低地力条件下,施氮量300 kg hm-2的R3(5:5)和施氮量240 kg hm-2的R4(3:7)处理吸氮量和氮素利用率最高,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较高,显着高于其他处理。高地力条件下,随蘖肥比例的增加,氮素利用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各处理之间差异未达显着水平。氮素转运量及转运效率受基蘖肥运筹比例影响不大。4不同基蘖肥运筹方式对稻田前期氮素动态行为特征的影响不同的基蘖肥运筹方式,对稻田前期田面水氮浓度及土壤氮浓度影响较大。较协调的基蘖肥运筹(基蘖肥比例为5:5或3:7),能够削减田面水氮的浓度高峰,减少氮素损失的风险。施肥增加了土壤的氮浓度,高地力条件下土壤氮浓度要高于低地力土壤中。在两种地力水平下,随着蘖肥比例的增加,基肥期的氨挥发总量呈现减少的趋势,且基肥期氨挥发损失总量高于蘖肥期氨挥发损失量。氨挥发损失量受施氮量影响较大。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高地力下的氨挥发量要高于低地力地力下。在进行基蘖肥运筹时,须充分考虑到地力水平的差异,协调好基蘖肥的运筹比例,在实现水稻分蘖快发、早发的同时,提高氮素利用率,减少氮素流失,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范立慧,徐珊珊,侯朋福,薛利红,李刚华[8](2016)在《不同地力下基蘖肥运筹比例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地力条件下,水稻基蘖肥运筹比例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率及群体质量的影响,并探明水稻高产适宜的基蘖肥运筹比例以及其是否受土壤地力条件的影响。【方法】选用武运粳23号为供试品种,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考察了5种基蘖肥运筹比例R_1(10﹕0)、R_2(7﹕3)、R_3(5﹕5)、R_4(3﹕7)、R_5(0﹕10)在2种地力水平(高地力、低地力)下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氮素吸收利用及转运和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低地力土壤下,随着蘖肥比例的增加,分蘖速度先增加后减少,高峰苗数降低,干物质积累、氮素利用率及产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基蘖肥比例在施氮量300 kg·hm~(-2)时以3﹕7最佳,施氮量240 kg·hm~(-2)时以5﹕5最佳,此时产量及氮素农学利用率分别可达13.12、13.16 t·hm~(-2)及27.00、29.28 kg·kg~(-1),显着高于其他处理。在高地力土壤中,随着蘖肥比例的增加,穗数先增加后减少,穗粒数呈现增加的趋势,产量、氮素农学利用率及偏生产力呈现减少趋势,但处理间差异不显着。高地力条件下的分蘖发生速率大于低地力条件,达到高峰苗时间缩短,高峰苗数高于低地力条件。高地力条件下抽穗期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较高,有利于后期向籽粒中转运光合产物,因此结实率和千粒重要高于低地力条件,从而导致高地力条件下产量整体高于低地力。在2种地力条件下,不施基肥(R_5)处理的分蘖数及高峰苗数最低,分蘖发生时间推迟,表明基肥对于水稻实现分蘖快发、早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基肥用量的增加,分蘖发生时间缩短,缓苗加快,但是蘖肥期氮素供应不足,分蘖速率降低,使得群体到达有效穗数的时间延长。合理协调基肥和蘖肥的比例,低地力条件下基肥用量以50—60 kg·hm~(-2)、基蘖肥比例为1﹕1时,可保证高产的同时减少总氮肥用量(从300 kg·hm~(-2)降低到240 kg·hm~(-2))。【结论】基蘖肥运筹比例对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因地力水平的差异而不同,并受总施氮量的影响。在低地力下要保证高产并减少氮肥用量,必须注重基蘖肥的合理运筹,保证一定量的基肥投入,并调整好基蘖肥比例。(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10期)

彭显龙,潘新杰,秦迎春,苏东行,马昕[9](2016)在《基蘖肥氮量与寒地水稻产量和氮效率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固定穗肥氮量(35 kg·hm~(-2))的条件下,研究基蘖肥氮量与寒地水稻产量和氮效率的关系。2011~2012年,设置基蘖肥氮量分别为30、65、85和115 kg·hm~(-2)的处理,并以不施氮为对照。测定了主要生育期水稻干物质、氮积累、产量和氮效率。结果表明:随着基蘖肥氮量的增加,水稻抽穗期前或拔节前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积累量也相应增加,两者为显着的正相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氮积累与基蘖肥氮量呈显着的二次曲线关系,基蘖肥氮量太高反而不利于后期干物质和氮素积累;水稻产量和基蘖肥氮量呈二次曲线关系,收获指数亦随氮肥用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氮素吸收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基蘖肥氮量呈显着负相关关系。2012年温度较高,因此产量和总氮积累均高于2011年。在试验的土壤条件下,平均基蘖肥氮量为64 kg·hm~(-2)较为适宜,基蘖肥用量增加虽没有造成减产,却使氮素大量损失,使氮效率降低,适宜的基蘖肥氮量是水稻高产和氮素高效利用的关键。(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与肥料》期刊2016年02期)

李波,刘建,汪波,薛亚光,魏亚凤[10](2015)在《氮素基、蘖肥减量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水稻氮肥减量施用的有效途径,以粳稻品种‘通粳981’和‘南粳44’为材料,利用小区试验研究了在穗肥施用量相同条件下氮素基、蘖肥不同施用水平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基、蘖肥减量降低水稻高峰分蘖数,对水稻高峰分蘖数出现时期影响不大;氮素基、蘖肥减量使水稻剑叶抽穗后7天叶绿素含量增加,降低水稻干物质的积累,对水稻农艺性状影响不大;氮素基肥减少50%增加了叶基角与叶开角,降低了披垂度;氮素基肥减50%提高水稻成穗率、千粒重,使水稻增产或稳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5年36期)

基蘖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找出不同生育阶段养分最适需肥量,进行了机插秧基蘖肥不同施用比例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量条件下,机械化插秧基蘖肥不同施用比例对水稻成熟期、千粒重、结实率、成熟时根系生长情况影响不大;但重施基肥,立苗快,分蘖快,穗长粒多,产量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蘖肥论文参考文献

[1].梅亚林,安淑刚,王显.水稻不同基蘖肥用量比较试验[J].上海农业科技.2019

[2].陈忠棠,黄玉莲.水稻机插秧基蘖肥不同施用比例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9

[3].田玉华,曾科,尹斌.基于不同监测方法的太湖地区稻田基蘖肥期氨排放研究[J].土壤学报.2019

[4].陈家金,罗丽兰.2017年晚稻机插秧基蘖肥不同施用比例对比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8

[5].李波,魏亚凤,薛亚光,刘建.稻草还田条件下氮素基、蘖肥减量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7

[6].顾树平,李刚,易峰,张强,袁伟.不同基蘖肥配比对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机直播水稻分蘖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上海农业学报.2016

[7].范立慧.不同地力下水稻适宜基蘖肥配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6

[8].范立慧,徐珊珊,侯朋福,薛利红,李刚华.不同地力下基蘖肥运筹比例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6

[9].彭显龙,潘新杰,秦迎春,苏东行,马昕.基蘖肥氮量与寒地水稻产量和氮效率的关系[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6

[10].李波,刘建,汪波,薛亚光,魏亚凤.氮素基、蘖肥减量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5

论文知识图

氮肥及基蘖肥比例对晚稻氮素利用...两类土壤基蘖肥施用后氨挥发量...氮量及基蘖肥比例对晚稻产量的影...两类土壤基蘖肥施用后田面水NH...基蘖肥比例与产量的关系基蘖肥比例与穗粒数的关系

标签:;  ;  ;  ;  ;  ;  ;  

基蘖肥论文_梅亚林,安淑刚,王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