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黏膜及其相关的黏膜免疫是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分泌型Ig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抗体(S-IgA)是这道防线中重要的特异性效应因子。与血清型IgG等抗体不同的是,分泌型IgA抗体通常由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IgR)介导,在黏膜上皮细胞内转运并被分泌到黏膜腔面,从而赋予IgA进入黏膜上皮细胞内的活性并具备在细胞内与入侵病原相互作用的机会和能力。研究表明,在分泌型IgA抗体通过黏膜上表皮细胞转运到黏膜腔面的过程中,可在胞内与病毒的多种成分特异性相互作用,并能有效抑制病毒在上皮细胞中的复制。因此,IgA抗体具有一种独特的抵御病毒感染的机制——细胞内中和。然而,不同病毒成分特异的IgA抗体在胞内如何与病毒相互作用,及相应的分子机制和效应还所知甚少。本论文采用经典杂交瘤技术和梯度稀释方法筛选得到两株麻疹病毒P(phosphoprotein)蛋白特异的IgA抗体anti-P 1D11-IgA和anti-P 7F1-IgA,并采用聚碳酸酯膜Transwell极化单层细胞系统,对这两株单克隆IgA抗体与麻疹病毒的胞内相互作用、抑制病毒复制的效应及其分子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首先两株IgA抗体都能与Transwell系统中感染麻疹病毒的Vero-pIgR细胞中的病毒P蛋白特异性结合。进一步验证IgA抗体的胞内中和能力时我们发现:仅anti-P 1D11-IgA抗体在Vero-pIgR细胞中具有胞内中和病毒的能力,anti-P 7F1-IgA抗体在同样干扰素缺陷的Vero-pIgR细胞中无法中和病毒,在Caco-2细胞中却有显著抑制病毒复制的能力。这提示我们针对同一靶标抗原的两株特异性IgA抗体,是通过不同的机制与病毒相互作用,从而抑制病毒复制,因此我们分别针对两株IgA抗体与病毒作用的分子机制展开了研究。首先我们确认了anti-P 1D11-IgA抗体在麻疹病毒P蛋白上的关键性结合位点位于P蛋白N端第23位脯氨酸上,经过免疫共沉淀实验检验anti-P 1D11-IgA抗体通过干扰P蛋白N端α-分子识别元件(α-MoRE)与麻疹病毒N蛋白的结合,破坏P-N复合物结构。由于P-N复合物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是麻疹病毒基因组转录复制中心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行使功能的重要基础,因此通过RT-PCR实验我们发现anti-P 1D11-IgA抗体在感染病毒的细胞内可致使病毒基因组和mRNA合成的减少,最终减少子代病毒的产生。而与anti-P 1D11-IgA抗体不同的是,anti-P 7F1-IgA抗体在麻疹病毒P蛋白上的特异性结合位点位于P蛋白N端77-86位氨基酸上。并且在感染病毒的Caco-2细胞中发现anti-P 7F1-IgA抗体的胞内中和病毒能力优于anti-P 1D11-IgA抗体。通过ELISA(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和RT-PCR(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检测发现anti-P 7F1-IgA抗体能够促进IFN-β的产生和干扰素刺激基因的表达,因此我们推测anti-P 7F1-IgA抗体可以通过阻碍病毒免疫逃逸Ⅰ型干扰素来中和病毒。在免疫共沉淀实验中发现,anti-P 7F1-IgA抗体与麻疹病毒P蛋白的相互作用,阻碍了P蛋白与JAK1蛋白和STAT1蛋白结合。进一步使用Western Blot监测感染细胞中的蛋白表达,确认anti-P 7F1-IgA抗体可使磷酸化的JAK1蛋白和STAT1在感染病毒细胞内更早的产生。激光共聚焦观察也显示,在anti-P 7F1-IgA抗体存在下,感染病毒的细胞内STAT1蛋白能更有效的进行核转位。最终在293T细胞中,我们通过验证蛋白相互作用证明anti-P 7F1-IgA抗体可以阻碍麻疹病毒P蛋白与JAK1蛋白和STAT1蛋白的结合,激活I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转导,通过赋予宿主细胞更有效的天然免疫功能来抑制病毒的复制。虽然针对同一靶标抗原——麻疹病毒P蛋白,但是两株特异性的IgA抗体却是分别通过破坏病毒基因组转录复制过程中关键复合物的结构或者通过阻碍病毒逃逸宿主天然免疫这两种途径来抵御病原体。这启示我们IgA抗体在细胞内与病毒成分的相互作用不仅仅只是结合。由于IgA抗体针对病毒结合的特异性,IgA抗体可以靶向病毒复制过程中的单个关键结构功能组分P蛋白,还可以通过针对病毒基因组转录复制的重要复合体或者病毒颗粒组装的核心连接蛋白等来进行中和病毒。另一方面,IgA抗体可以协调病毒与细胞相互作用,抑制病毒免疫逃逸的能力,增强细胞天然免疫,并最终发挥抗病毒功效。总而言之,IgA抗体与病毒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为病毒或者细胞成分是否可作为药物靶点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抗病毒疫苗提供了理论基础。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杨益
导师: 鄢慧民
关键词: 抗体,麻疹病毒,胞内中和,复合物,型干扰素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医药卫生科技
专业: 生物学,基础医学
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分类号: R373.11
总页数: 115
文件大小: 3891K
下载量: 140
相关论文文献
- [1].麻疹病毒引发“免疫失忆”[J]. 科学世界 2019(12)
- [2].西游健康新传之防治麻疹(上篇) 接种疫苗 消除麻疹[J]. 健康向导 2017(01)
- [3].麻疹防控知识解读[J]. 健康博览 2017(02)
- [4].西游健康新传之防治麻疹(下篇)[J]. 健康向导 2017(02)
- [5].医院内感染麻疹的防控现状进展[J]. 西藏医药 2018(05)
- [6].麻疹病毒沪191株反向遗传系统的建立[J]. 病毒学报 2017(04)
- [7].微生物所在麻疹病毒侵入上皮细胞机制研究方面获得重要突破[J]. 生命的化学 2012(06)
- [8].流行麻疹病毒基因变化规律阐明[J].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8(01)
- [9].麻疹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9(02)
- [10].基因工程溶瘤麻疹病毒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研究进展[J].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6(01)
- [11].2015年黔东南地区麻疹病毒分离株基因特征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8(10)
- [12].麻疹病毒分子检验的方法及效果[J]. 当代医学 2013(26)
- [13].麻疹病毒感染与免疫[J]. 地方病通报 2008(04)
- [14].家庭赋权干预对妊娠合并麻疹患者感染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 2019(20)
- [1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荧光定量PCR在麻疹检测中的应用比较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8(17)
- [16].消除麻疹国内外研究进展[J]. 中国热带医学 2019(08)
- [17].山西省应县2013年学生麻疹病毒IgG抗体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水平调查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 2015(02)
- [18].麻疹病毒会摧毁免疫系统[J]. 养猪 2019(06)
- [19].贵州省2014-2017年麻疹病毒分离株血凝素基因特征[J].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8(06)
- [20].溶瘤麻疹病毒抗瘤治疗“瓶颈”与破解对策[J]. 现代肿瘤医学 2019(07)
- [21].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测研究进展[J].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19(05)
- [22].抗肿瘤重组麻疹病毒疫苗研制现状[J]. 生物技术通讯 2018(06)
- [23].2013~2017年济南市麻疹流行特征及病原学分析[J]. 预防医学论坛 2019(07)
- [24].76例麻疹临床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96)
- [25].河南省麻疹病毒基因分型及中和抗体水平研究[J].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1(05)
- [26].麻疹病毒实验室诊断的检测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96)
- [27].2013-2016年北京市海淀区麻疹病毒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8(14)
- [28].2001~2014年吉林省麻疹病毒核蛋白基因变异分析[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8(10)
- [29].吉林省2013年麻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4(06)
- [30].江苏省2012年麻疹病毒的基因特征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