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磁共振脑功能成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磁共振,功能,胶质瘤,表型,神经,脑损伤,软骨。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论文文献综述
梅兰,胡心宇,刁显明,陈洪亮,龚启勇[1](2019)在《抑郁症性别差异的静息态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重性抑郁症(MDD)患者静息态低频振幅(ALFF)的性别差异及其与临床指标(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及病程)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纳入未服用药物的25例男性、36例女性MDD患者及年龄匹配的25例男性、36例女性健康对照(正常对照组),均行3.0T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比较MDD患者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提取差异脑区ALFF值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及病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主效应结果发现双侧尾状核和后扣带回具有性别差异(P<0.05,FWE校正),进一步post-hoc两两比较发现男性MDD组与女性MDD组及女性正常对照组相比,双侧尾状核和后扣带回ALFF值减低(P<0.05,Bonferroni校正);将差异脑区与临床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女性MDD患者右侧尾状核ALFF值与病程呈正相关(r=0.438,P=0.009)。结论男性与女性MDD在双侧尾状核和后扣带回的脑功能差异,可能与不同性别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杜小霞,秦朝霞[2](2019)在《磁共振功能成像回顾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磁共振功能成像一般指基于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它反映了任务诱导或自发调节神经代谢引起的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变化。自1990年成立以来,功能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具有良好空间分辨率的非侵入性工具,被广泛应用于认知神经科学、临床精神病学/心理学和手术前规划等领域的大量研究中;功能磁共振成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并应用于监测治疗或研究药理作用。最近,模式分类和其他统计方法也应用于功能成像的数据分析,磁共振功能成像在实时反馈中快速发展,未来将更多地参与临床医学。笔者综述了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方法、功能磁共振的应用和未来发展。(本文来源于《磁共振成像》期刊2019年10期)
柯晓艾,周俊林[3](2019)在《磁共振功能成像预测胶质瘤分子表型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胶质瘤是脑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常常呈浸润性生长,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以及高死亡率的特征,分子标志物能够帮助临床诊断胶质瘤、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并预测肿瘤预后。磁共振成像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术前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首选方法,磁共振功能成像有助于无创性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及基因突变状态反映肿瘤的微观生物学改变。笔者就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脑胶质瘤分子表型中的应用予以综述。(本文来源于《磁共振成像》期刊2019年08期)
宋凯,侯孟岩,张梦,吴大鹏,万广[4](2019)在《关节软骨早期损伤的磁共振功能成像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关节软骨损伤常见于髋关节、膝关节等负重大关节,易引起相应关节功能障碍,且晚期易发展为关节畸形。关节造影及关节镜检查可探测关节软骨表面的形态学改变,但其为有创性操作,因此其应用受到一定局限。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技术仅能评估关节软骨损伤后引起的形态改变,但无法直观反映关节软骨的生化变化及定量评估关节软骨损伤程度。MRI功能成像技术是一组用于评价关节软骨早期损伤的新技术,与传统MRI技术相比,其可通过探测软骨基质生化成分含量的变化及软骨生理结构异常进而反映软骨的病理生理状态,评价早期关节软骨损伤。因此,MRI功能成像技术可早期探测关节软骨形态轮廓尚未改变之前的损伤,对疾病的早期干预、治疗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关节软骨损伤的MRI功能成像研究进展综述如下。(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61期)
吕广洁,姜蕾[5](2019)在《磁共振定量功能成像在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辅助化疗(NACT)已成为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评估化疗效果对于调整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至关重要,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评估治疗反应方面要优于单纯形态学评价,定量功能成像会提供更多量化的信息。本文总结了目前应用较多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灌注加权成像(PW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磁共振波谱(MRS)技术的主要进展及优缺点,并探讨了结合纹理分析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放射学实践》期刊2019年07期)
刘佳玲[6](2019)在《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功能成像诊断脑肿瘤疾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接收的31例脑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对所有的患者均行磁共振功能成像检测,以手术及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诊断情况。结果:手术及病理证实患者中有19例为瘤体,12例为瘤周水肿,磁共振功能成像可得出不同信号病变情况。结论:采用磁共振功能成像诊断脑肿瘤疾病的效果显着,值得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14期)
付亚洲,贠锦花[7](2019)在《磁共振功能成像对胶质瘤术后患者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磁共振功能成像对胶质瘤术后患者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方法:选择76例胶质瘤术后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脑损伤组、复发组,给予患者磁共振功能成像检查。结果:脑损伤组、复发组ADC值、代谢物胆碱/磷酸肌酸水平差异不显着;脑损伤组平均脑血容量、最大脑血容量均低于复发组(P <0.05)。结论:磁共振功能成像诊断胶质瘤术后放射性脑损伤的价值较高,且可准确识别患者的复发风险。(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13期)
罗爱芳,陈水斌,欧阳林[8](2019)在《磁共振功能成像在创伤性脑损伤的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磁共振功能成像(fMRI)的特征分析。方法:回顾性选取60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fMRI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及创伤性脑损伤fMRI的特征分析;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分析创伤性脑损伤MRI影像表现,观察可能引起脑损伤的类型,研究分析环池-基底池是否受到严重压迫或出现闭塞等现象。结果:观察组创伤性脑损伤诊断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3,P<0.05)。创伤性脑损伤MRI影像表现类型包括脑白质损伤、皮层损伤、脑挫裂伤、小脑出血、脑实质出血、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环池-基底池受到严重压迫或出现闭塞等现象中脑损伤部位以脑白质损伤最多见,其次为皮层损伤和脑实质出血、脑挫裂伤;SWI检出的患者出血性病灶均高于DWI和CT平扫;DWI检出的患者出血性病灶高于CT,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662,P<0.05)。结论:fMRI技术在创伤性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可更加敏感、准确地评估患者预后病情。(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装备》期刊2019年06期)
闫海丽,张辉[9](2019)在《脑胶质瘤IDH基因型的磁共振功能成像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基因突变存在于70%~80%的Ⅱ~Ⅲ级胶质瘤和90%的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IDH基因突变与胶质瘤的发生、生物学行为、临床表现及预后相关。IDH基因型作为新的生物标志物,在胶质瘤精确诊断、疗效评估、临床决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检测胶质瘤IDH基因的方法主要包括有创性免疫组化和基因测序。近年来,随着多模态MRI的发展,影像学研究已深入到影像基因组学和遗传学领域,以影像手段实现IDH基因型的术前无创评估对脑胶质瘤个体化精准诊疗具有重要意义,有关磁共振功能成像术前评价胶质瘤患者IDH基因型的研究也日益增多。笔者简要概述脑胶质瘤中IDH突变及其临床意义,并对近年来磁共振功能成像预测脑胶质瘤IDH基因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磁共振成像》期刊2019年06期)
赵承琳,杨正汉[10](2019)在《磁共振功能成像在原发性IgA肾病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发性IgA肾病在发展中国家多发,其早期诊断和预后多依赖穿刺活检结果,而磁共振相关技术可动态监测肾脏的功能变化,对指导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治疗方案及延缓疾病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放射学实践》期刊2019年06期)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磁共振功能成像一般指基于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它反映了任务诱导或自发调节神经代谢引起的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变化。自1990年成立以来,功能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具有良好空间分辨率的非侵入性工具,被广泛应用于认知神经科学、临床精神病学/心理学和手术前规划等领域的大量研究中;功能磁共振成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并应用于监测治疗或研究药理作用。最近,模式分类和其他统计方法也应用于功能成像的数据分析,磁共振功能成像在实时反馈中快速发展,未来将更多地参与临床医学。笔者综述了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方法、功能磁共振的应用和未来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论文参考文献
[1].梅兰,胡心宇,刁显明,陈洪亮,龚启勇.抑郁症性别差异的静息态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
[2].杜小霞,秦朝霞.磁共振功能成像回顾与展望[J].磁共振成像.2019
[3].柯晓艾,周俊林.磁共振功能成像预测胶质瘤分子表型的研究进展[J].磁共振成像.2019
[4].宋凯,侯孟岩,张梦,吴大鹏,万广.关节软骨早期损伤的磁共振功能成像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5].吕广洁,姜蕾.磁共振定量功能成像在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进展[J].放射学实践.2019
[6].刘佳玲.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7].付亚洲,贠锦花.磁共振功能成像对胶质瘤术后患者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8].罗爱芳,陈水斌,欧阳林.磁共振功能成像在创伤性脑损伤的特征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9
[9].闫海丽,张辉.脑胶质瘤IDH基因型的磁共振功能成像研究进展[J].磁共振成像.2019
[10].赵承琳,杨正汉.磁共振功能成像在原发性IgA肾病中的临床应用[J].放射学实践.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