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度突变论文-戴晶

强度突变论文-戴晶

导读:本文包含了强度突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台风,路径转折,强度,温度平流

强度突变论文文献综述

戴晶[1](2016)在《台风“鲇鱼”的路径强度突变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NCEP(National Center of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的FNL(Final Analysis)数据以及卫星资料初步研究了1013号台风"鲇鱼"(MEGI),主要通过温度平流、涡度平流、Q矢量散度、高空急流、台风内部结构等方面,对台风移动路径、强度突变和内部结构作出分析,尝试寻找到具有指示作用的要素。发现温度平流特别是低层的温度平流对于台风的移动有较明显的指示作用,暖平流的高值区引导台风向其运动,且台风的移动还受到中纬度西风槽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作用。西风急流对于台风强度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正是急流南部反气旋式切变的影响,为"鲇鱼"的第2次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台风的内结构也对于其强度有着明显的影响,其内部涡旋Rossby波的存在对于能量的传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此次尝试,希望能够对于台风移动路径、强度突变的预报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6年11期)

袁小超,刘莹莹[2](2016)在《近海台风强度突变的诊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2000-2009年在我国近海迅速加强和迅速减弱的两类台风,利用NCEP/NCAR全球对流层1°×1°再分析资料,对两类台风的环境和物理量场进行合成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副高强度突然加强西伸时台风迅速加强,副高迅速减弱东退时台风迅速减弱,其响应时间大约为12~18 h;台风迅速加强时台风周围水汽通量突然增加,低层气旋式环流的加强,而迅速减弱台风水汽通量迅速减小,低层气旋式环流衰减明显;迅速加强台风逐渐向高空急流轴靠近,而迅速减弱台风则无明显变化;高低空垂直风切变的强弱对两类台风有不同的作用,其响应时间大约为18 h左右;台风暖心纬向面积指数对台风的突然加强和减弱有一定的预示作用;中低层涡度的增强和减弱分别有利于台风的迅速加强和减弱。(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6年02期)

夏丙寅,鲍长春[3](2013)在《适应噪声强度突变的噪声估计加速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传统噪声估计方法对噪声强度突变的跟踪能力,本文在最小值控制递归平均(MCRA)方法基础上提出了噪声估计加速方法。该方法首先检测功率谱的突变,在检测到突变后设定具有自适应长度的拖尾段,并在拖尾段中利用对数似然比、谱熵和平均幅度差函数进行话音活动性检测(VAD),而后结合噪声估计与功率谱最小值比例等辅助参数判定是否对噪声估计进行强制更新。ITU-T G.160测试结果表明,噪声估计加速算法的引入未对噪声强度平稳情况下的语音增强算法性能产生影响,但显着降低了噪声强度突变时的收敛时间,并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噪声估计收敛段中的音乐噪声。(本文来源于《信号处理》期刊2013年10期)

杨柳,张银河,吴蔚[4](2013)在《台风“巨爵”强度突变及惠州局地强降水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2009年9月台风"巨爵"登陆前强度突变及惠州市局地强降水的成因。结果表明:高空辐散加强、西南季风加大、水平垂直切变减小和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是台风"巨爵"登陆前迅速加强的重要条件。台风登陆后,低层西南急流加强,为惠州强降水提供充足水汽,切变线、风速辐合是中尺度系统的触发机制,而地形抬升作用则有利于台风降水维持和雨强加大。(本文来源于《气象研究与应用》期刊2013年S1期)

张文娟,张义军,孟青[5](2012)在《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突变过程的闪电活动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全球闪电监测网(WWLLN)获取的闪电定位资料、《热带气旋年鉴》提供的气旋位置和强度资料,以及日本气象厅MTSAT卫星提供的TBB资料,分析了2005-2009年西北太平洋区域116个热带气旋的闪电活动特征。研究以每6h定位时段(ITP,Individual Time(本文来源于《S13 第十届防雷减灾论坛——雷电灾害与风险评估》期刊2012-09-12)

袁小超,谭季青[6](2011)在《“达维”台风强度突变的诊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1°NCEP再分析资料,对台风"达维"(0518)强度突变进行分析,发现副高西伸加强引起的台风气旋性环流的加强、青藏高压热力作用引起的台风区域位势不稳定的增强、台风高空外流气流的加强及台风东侧高空急流的形成并与台风低层偏南风急流的耦合有利于台风的突然加强,青藏高压对台风区域中低层热力作用的减弱、高空外流气流的减弱及台风东侧高空急流的消失有利于台风的突然减弱;对台风突然加强和突然减弱时的涡度收支进行诊断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同时发现"达维"中低层区域平均的总温度散度净辐合值对其突然加强和突然减弱有着预示作用,在对流层中低层环境场突然的能量注入为其突然加强提供条件,随后净辐合值的突然减小也预示台风的迅速减弱。(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1年04期)

袁小超[7](2011)在《近海台风强度突变的诊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利用1949-2009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对61年来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热带气旋登陆中国的频数进行统计分析,获得热带气旋生成和强度突变的一些事实和特征。如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数、迅速加强和迅速减弱数量都呈下降趋势,特别是1995年以后的近20年左右,台风总个例、迅速加强台风和迅速减弱台风的数量都明显下降,基本都少于其平均值;台风总数、迅速加强台风和迅速减弱台风基本上呈现出一个4-6年的变化周期。台风的迅速加强和迅速减弱都集中在7-11月,11月份为台风强度突变的高发期;除3-4月份台风迅速加强比率高于迅速减弱外,其余月份均不高于台风迅速减弱的比率,全年来看,发生台风迅速减弱的几率相对高些。其次,选取2000-2009年在我国近海发生迅速加强和迅速减弱的两类台风,利用NCEP/NCAR全球对流层1°×1°格点分析资料,对两类台风的环境场和物理量场进行合成分析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副高强度突然加强西伸时台风迅速加强,副高迅速减弱东退时台风迅速减弱,其响应时间大约为12-18小时。(2)台风迅速加强时台风周围水汽通量突然增加,而迅速减弱台风水汽通量迅速减小。(3)迅速加强台风低层西南风和东南风注入台风环流而引起低层气旋式环流的加强;迅速减弱台风低层环流的中心南移,台风垂直结构的一致性遭到破坏,低层气旋式环流衰减,台风迅速减弱。迅速加强台风逐渐向高空急流轴靠近,而迅速减弱台风则无明显变化。(4)台风迅速加强时受到弱垂直风切变的影响,其强度变化与10°×10°正方形区域计算的高低层垂直风切变区域平均值变化拟合较好;而迅速减弱台风受到强垂直风切变的影响,其强度变化与40°×40°正方形区域计算的高低层垂直风切变区域平均值的变化有着很好的反相关系,其响应时间大约为18h左右。(5)迅速加强台风暖心纬向面积指数在其迅速加强前呈突然增加趋势,至迅速加强前6h达到最大值,随后的迅速加强时刻面积指数基本稳定;迅速减弱台风也于迅速减弱前6h纬向面积指数达到最大,但随后迅速减弱的时刻其纬向面积指数突然减弱。(6)对涡度收支的分析表明:中低层涡度的增强有利于台风的迅速加强,中层涡度的减弱有利于台风的迅速减弱。(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1-01-20)

袁小超,谭季青,郑朝霞[8](2010)在《“达维”台风强度突变的诊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1°NCEP再分析资料,对台风"达维"(0518)强度突变进行分析,发现副高西伸加强引起的台风气旋性环流的加强、青藏高压热力作用引起的台风区域位势不稳定的增强、台风高空外流气流的加强及台风东侧高空急流的形成并与台风低层偏南风急流的耦合有利于台风的突然加强,台风的突然减弱与青藏高压对台风区域中低层热力作用的减弱、高空外流气流的减弱及台风东侧高空急流的消失有关;对台风突然加强和突然减弱时的涡度收支进行诊断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同时发现"达维"中低层区域平均的总温度散度净辐合值对其突然加强和突然减弱有着预示作用,在对流层中低层环境场突然的能量注入为其突然加强提供条件,随后净辐合值的突然减小也预示台风的迅速减弱。(本文来源于《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期刊2010-10-21)

郑峰,吴群[9](2010)在《关于超强台风“桑美”强度突变研究的几点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强台风"桑美"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7级,中心气压920hPa,是近50年来登陆我国大陆最强的台风。为了认识超强台风"桑美"强度突然增强的机制机理,气象工作者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如"桑美"的观测分析、数值模拟、强度突增原因探究等。文章对以往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述,指出了目前在此方面研究存在的问题,如数值模拟台风强度突增的量值偏小,强度突增的机理没有新的明显突破,以及气候变暖对台风强度突增如何影响涉及较少等。(本文来源于《气象科技》期刊2010年05期)

邵利民,王继光[10](2010)在《0814号TC“黑格比”强度突变的天气诊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0814号TC"黑格比"强度突变过程天气学特征和水平Q矢量散度及螺旋度特征。结果显示,"黑格比"强度变化过程中其Q矢量散度场呈气旋性旋转趋势,并呈现一定的配置关系,黑格比强度增强,螺旋度增大或者环流螺旋度较大值覆盖的空间范围增大。(本文来源于《气象海洋环境与船舶航行安全论文集》期刊2010-06-01)

强度突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选取2000-2009年在我国近海迅速加强和迅速减弱的两类台风,利用NCEP/NCAR全球对流层1°×1°再分析资料,对两类台风的环境和物理量场进行合成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副高强度突然加强西伸时台风迅速加强,副高迅速减弱东退时台风迅速减弱,其响应时间大约为12~18 h;台风迅速加强时台风周围水汽通量突然增加,低层气旋式环流的加强,而迅速减弱台风水汽通量迅速减小,低层气旋式环流衰减明显;迅速加强台风逐渐向高空急流轴靠近,而迅速减弱台风则无明显变化;高低空垂直风切变的强弱对两类台风有不同的作用,其响应时间大约为18 h左右;台风暖心纬向面积指数对台风的突然加强和减弱有一定的预示作用;中低层涡度的增强和减弱分别有利于台风的迅速加强和减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强度突变论文参考文献

[1].戴晶.台风“鲇鱼”的路径强度突变机理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6

[2].袁小超,刘莹莹.近海台风强度突变的诊断分析[J].科技通报.2016

[3].夏丙寅,鲍长春.适应噪声强度突变的噪声估计加速方法[J].信号处理.2013

[4].杨柳,张银河,吴蔚.台风“巨爵”强度突变及惠州局地强降水成因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3

[5].张文娟,张义军,孟青.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突变过程的闪电活动特征[C].S13第十届防雷减灾论坛——雷电灾害与风险评估.2012

[6].袁小超,谭季青.“达维”台风强度突变的诊断分析[J].科技通报.2011

[7].袁小超.近海台风强度突变的诊断分析[D].浙江大学.2011

[8].袁小超,谭季青,郑朝霞.“达维”台风强度突变的诊断分析[C].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2010

[9].郑峰,吴群.关于超强台风“桑美”强度突变研究的几点思考[J].气象科技.2010

[10].邵利民,王继光.0814号TC“黑格比”强度突变的天气诊断分析[C].气象海洋环境与船舶航行安全论文集.2010

标签:;  ;  ;  ;  

强度突变论文-戴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