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使用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

分析使用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

(德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四川德阳618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使用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心脏呼吸骤停患者76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方法抢救,观察组使用心肺复苏机抢救,观察两组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和平均动脉压均优于对照组,急救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心肺复苏机对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实施抢救的临床效果更加明显,可提高患者的急救有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肺复苏机;徒手心肺复苏;心脏呼吸骤停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0-0098-02

心跳骤停是由于各种原因而产生的心脏突然停止供血功能或正常收缩功能,导致患者全身所需的血液中断,从而产生各个器官、组织严重的代谢、缺氧等障碍,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1]。临床上对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主要抢救措施为心肺复苏,本文选取我院的76例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研究分析使用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的76例呼吸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26~63岁,平均(44.53±6.24)岁;对照组患者男20例,女18例,年龄28~65岁,平均(46.53±6.24)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急救方法

对照组: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医护人员需严格按照《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进行操作,先对患者实施频率≥100次/min的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深度≥5cm,确保每次操作后患者的胸廓会完全回弹,并尽可能维持持续按压,可进行不同医护人员的替换操作,轮换时间约为2min/次,共需持续30min左右。同时,使用呼吸帮助患者进行辅助呼吸,并对其浓度进行适当调节。

观察组:采用心肺复苏机实施临床抢救前,抢救前,医护人员需对心肺复苏机进行调整,将按压深度调整为5cm、按压频率为100次/min,同时对患者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频率调整为18次/min、氧浓度在80~100%之间。对患者实施持续的体外心脏按压,按压时间调整为30min。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平均动脉压以及急救有效率,进行分析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量资料(x-±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百分比(%)表示,使用t检验。若P<0.05有统计学意义。

设备:DirectView?DR3000数字化摄影系统,非结晶硅、拼接板碘化铯,矩阵为3kx3k(每像素139μm)、成像面积为43cmx43cm、检测灰阶为14bit,DOE为75%。窗体顶端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需氧饱和度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需氧饱和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对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对患者进行及时抢救,以此来挽回患者的生命。心肺复苏是对心脏呼吸骤停患者进行抢救关键的、核心的技术[2],临床上主要有徒手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机两种抢救方式。

徒手心肺复苏主要是对患者进行心脏胸外按压方式实施抢救,临床效果良好,但对医护人员的数量以及操作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医护人员需对心肺复苏操作技术十分熟练,胸外按压的深度、频率、次数以及位置等知识均需熟练掌握,且需不同医护人员交替操作、共同完成,一旦出现人手不足的情况则会耽误对患者的抢救,很难让其生命安全得到保障[3]。而且,由于徒手心肺复苏是进行人为操作实施,即使医护人员的操作手法再娴熟,其按压深度、频率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会出现深浅不一的可能,从而对心肺复苏的临床效果造成一定影响。心肺复苏机与同徒手心肺复苏比较有较明显的优势,可通过具体调节便可对患者实施持续不间断的心肺复苏,且用力相对均匀、按压频率与深度准确,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既简单方便、节省人力,同时又能够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临床效果更加明显[4]。本文以我院选取的心脏呼吸骤停患作为研究对象,以此对使用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实施心肺复苏机进行抢救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血氧分压更高、需氧饱和度更低,且急救有效率更高(P<0.05)。由此可见,对心脏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呼吸机抢救的临床效果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使用心肺复苏机对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实施抢救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急救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龙飞华,胡艳娟,马有根,等.心肺复苏机在心脏骤停患者急诊抢救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急诊杂志,2015(1):54-55.

[2]陈永华,张广潮,陈子清,等.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脏骤停的应用及有效性分析[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7,23(2):130-132.

[3]黄大海,林明强,吕有凯.徒手心肺复苏与应用心肺复苏机复苏的效果比较[J].中国综合临床,2017,33(1):37-40.

[4]王涛,秦俭,王长远,等.徒手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机在急诊科应用的疗效比较[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7):673-675.

标签:;  ;  ;  

分析使用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