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震微波动自动识别技术研究

临震微波动自动识别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临震微波动是强震临震阶段优势频率集中在11~16Hz、频谱形态较为整齐的临震异常波形记录,在汶川、玉树、青川等不同强震前都有重现,可用于强震临震判定。现有的兰州地脉动实时监控技术系统(下文简称地脉动监控系统)中,临震微波动识别完全采用人工方法,人为主观因素对识别准确率影响较大、效率较低。本文通过对比待检测波形与样本波形的相似度,实现图像感知哈希技术对临震微波动的自动识别。本文总结了感知哈希的相关理论及其用于图像识别的基本框架,基于临震微波动的频率域特征,提出了分块均值和DCT变换的两种感知哈希自动识别方法。以2008年汶川8.0和2010年玉树7.1两次地震作为研究震例,利用震中250KM内台站的连续波形,分别测试了16*16、32*32、64*64三种图像压缩尺寸对两种自动识别算法准确率和运行效率的影响,以此选择临震微波动自动识别的“最佳”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在识别准确率方面,DCT变换的识别准确率高于分块均值算法;不同图像压缩尺寸对两种算法均具有较大影响。在运行效率方面,图像压缩尺寸对DCT变换算法影响较大,分块均值算法几乎不受其影响。图像压缩尺寸为32*32的DCT变换感知哈希算法对临震微波动识别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运行效率,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测试结果与人工识别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和0.71;算法运行效率分别为每分钟检测1175和2057次临震微波动事件。两次震例测试结果均仅有震中50KM内的台站在震前21天内自动识别出临震微波动异常,超出震中50KM的台站或超出震前21天均没有异常,符合基于临震微波动的震情跟踪指标。证明该算法可用于临震微波动自动识别,实现震情跟踪。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临震预滑动、慢地震等研究现状
  •     1.2.2 临震微波动研究现状
  •     1.2.3 感知哈希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1.4 主要技术思路
  •   1.5 研究难点
  •   1.6 创新点
  •   1.7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临震微波动特征与监控系统
  •   2.1 临震微波动特征
  •   2.2 临震微波动异常特征
  •   2.3 地脉动监控系统
  • 第三章 感知哈希理论与方法
  •   3.1 感知哈希概述
  •   3.2 感知哈希的性质
  •   3.3 感知哈希用于图像相似度匹配的基本框架
  •   3.4 感知哈希序列度量
  •   3.5 典型的感知哈希算法
  •     3.5.1 基于分块均值的感知哈希算法
  •     3.5.2 基于DCT变换的感知哈希算法
  • 第四章 算法设计与实现
  •   4.1 自动识别算法设计
  •     4.1.1 样本波形数据库构建
  •     4.1.2 临震微波动自动识别
  •   4.2 自动识别算法实现
  •     4.2.1 构建样本库
  •     4.2.2 提取图像哈希特征序列
  •     4.2.3 图像相似度匹配
  • 第五章 典型震例实验结果分析
  •   5.1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震例分析
  •     5.1.1 汶川Ms8.0地震概况及台站分布
  •     5.1.2 临震微波动异常人工识别结果
  •     5.1.3 基于分块均值的感知哈希实验结果
  •     5.1.4 基于DCT变换的感知哈希结果
  •   5.2 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震例分析
  •     5.2.1 玉树Ms7.1地震概况及台站分布
  •     5.2.2 临震微波动异常人工识别结果
  •     5.2.3 基于分块均值的感知哈希结果
  •     5.2.4 基于DCT变换的感知哈希结果
  •   5.3 算法性能测试
  •     5.3.1 准确率对比
  •     5.3.2 运行效率对比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结论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袁超

    导师: 杨立明,王建军

    关键词: 临震微波动,变换感知哈希,分块均值感知哈希,图像相似度

    来源: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单位: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分类号: P315.75

    总页数: 69

    文件大小: 4420K

    下载量: 21

    相关论文文献

    • [1].地震靠动物行为异常来判断吗?[J]. 新教育 2017(18)
    • [2].强震临震微波动现象初步研究(一)[J]. 中国地震 2018(02)
    • [3].强震临震微波动现象跟踪试验研究[J]. 地震工程学报 2019(02)
    • [4].临震应做哪些应急准备[J]. 乡镇论坛 2008(16)
    • [5].天文地震——第三部分、部分地震临震预测预报[J]. 金田(励志) 2012(12)
    • [6].强震临震微波动现象初步研究(二)[J]. 中国地震 2018(02)
    • [7].汶川地震临震地脉动记录特殊频率波动现象及其重现性初步研究[J]. 国际地震动态 2009(01)
    • [8].虎皮鹦鹉异常行为与临震预测[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8(02)
    • [9].汶川、玉树地震临震波动现象的震例研究[J]. 国际地震动态 2015(09)
    • [10].宜宾长宁6.0级地震的同震及临震流体异常变化及其动力学意义初析[J]. 国际地震动态 2019(08)
    • [11].临震热红外异常形成机理分析与研究展望[J]. 防灾减灾学报 2013(01)
    • [12].日本:临震不乱的国民秩序[J]. 世界有色金属 2011(04)
    • [13].天地耦合预测大地震临震三要素的原理、方法和实践[J]. 前沿科学 2011(02)
    • [14].地震宏观异常与临震预测成功的希望[J]. 国际地震动态 2012(06)
    • [15].包头西6.4级地震临震前宏观异常的研究[J].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 2008(02)
    • [16].“兰州地脉动实时跟踪技术系统”简介[J]. 国际地震动态 2017(08)
    • [17].因势利导做好城市社区临震应急工作[J]. 中国应急救援 2013(03)
    • [18].南海北部临震前海表增温异常与油气藏区分布的关系[J]. 国土资源遥感 2012(02)
    • [19].临震电磁信息监测仪网络通讯实现[J]. 微计算机信息 2012(08)
    • [20].临汾水平摆临震前典型波动异常研究[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3(S2)
    • [21].以颗粒物理原理认识汶川M_W 7.9地震发生前临震预滑和震颤现象[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9(01)
    • [22].心中有数,临震不慌[J]. 新东方英语(中学生) 2013(06)
    • [23].中国6.0级以上地震临震电离层扰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14(07)
    • [24].从科学观反思汶川特大地震的深层次教训[J]. 前沿科学 2009(01)
    • [25].保证百姓“健康权”[J]. 大江周刊(焦点) 2010(05)
    • [26].宝应台数字、模拟电磁扰动观测对比分析[J].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3(01)
    • [27].世界上第一次成功预报的海城大地震[J]. 文史博览 2008(06)
    • [28].一种地温传感器及其在大地震临震前兆监测中的应用[J]. 华南地震 2014(01)
    • [29].日本大地震及海啸的早期预测及临震信号[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3(08)
    • [30].净利润坍塌的“临震预告”[J]. 财会学习 2012(09)

    标签:;  ;  ;  ;  

    临震微波动自动识别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